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交鋒的戰略運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873/web/

◆  聯合報社論/國王的人馬:從心腹治國到敗選者組閣
◆  聯合報黑白集/國民黨搶布局好忙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交鋒的戰略運用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交鋒的戰略運用


2019-01-11 03:1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結束副部長級貿易談判,雙方先談中國擴大進口美國能源及農產品,及執行與驗證等相關細節,並對如何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拉近立場,較高難度的議題則留待雙方高層談判來解決由於談判時間從二天延長為三天,且中國副總理劉鶴曾短暫現身,代表雙方態度相當認真,也讓各界對未來高階談判的進展感到樂觀。雙方能從「拒談」轉為「願談」,顯示川普已經改採「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的談判節奏;先取得明顯的戰果,再伺機展開下一步行動。
川普去年發動貿易戰以來,仗著一手好牌,一直採取「危機邊緣」的強攻戰術川普擁有的優勢包括:一,美中貿易有鉅額逆差;二,中國從民國106年(2017年)開始實施減債、環保、削減過剩產能及強調內需消費等「質化轉型」政策,在過渡期間成長勢必減緩,較難再承受貿易戰的打擊;三,中國對智慧財產保護不力,以及主導全球新產業領域的企圖心,令美國朝野兩黨同仇敵愾,歐、日等國也心有戚戚,為川普營造出「伐交」的優勢
但川普卻犯下一大戰略錯誤,就是胃口太大,想要「一口吃成個胖子」。既要削減貿易逆差,要求中國加強保護智慧財產,還試圖顛覆中國多年來的經濟政策,甚至一舉摧毀中國成為美國競爭者的可能性。去年5月美、中一度達成協議,中國同意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能源及飛機等工業產品,最後卻被川普打了回票,並開徵懲罰性關稅。結果非但未能先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反而遭致中國報復,雙方並關掉談判之門。
再者,美國設定的政策目標不僅太多,且互不相容。美國若嚴厲管制科技產品出口,對中國總出口將減少,美中貿易逆差反而增加;美國實施關稅,中國必然報復,導致美國生產成本提高,不利於產業回流,消費者也需承擔物價上漲的痛苦,並拖累經濟成長;強化智慧財產保護,將催化中國走向「自立更生」美國的各項目標未必有錯,但問題在於既不明確,且缺乏優先順序
基於中、美經濟及政治環境殊異,美國對貿易戰是「打得起,拖不起」,因為美國總統及國會議員有選舉壓力,且股市下跌對經濟的影響層面既廣且深,因此美國應採「速戰速決」、「階段求勝」的戰略。反觀中國,則是「打不起,拖得起」,成長減緩及股市下跌對一般民眾的生活影響相對較小,能夠「長期抗戰」、「以拖待變」
隨著時間拖長,美國原先掌握的經濟優勢逐漸銷磨,景氣出現走下坡的警訊,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也使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跨國企業備感痛苦;去年第4季起美股重挫,更是打到了川普的罩門,美國終於理解到貿易戰對本身也將造成重大傷害,於是才有去年12月的「川習會」停戰協議,以及今年元月開始的正式談判
中國同樣承受重大經濟壓力,因此在談判前便已做出多項口頭及實際讓步,包括暫時停止對進口美國汽車加徵25%的報復性關稅,恢復採購美國黃豆及天然氣,以及草擬「新外人投資法」以禁止強迫性技術轉移,基至考慮縮減「民國114年(2025)中國製造」項目及延緩推動進度;希望以有限度的讓步,使美國不再擴大、加深關稅的打擊面
川普現在顯然已經理解到「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美國最佳的選項就是先確保戰果,而中國增加進口美國農產品及能源產品的效果最為立即而明顯,也最容易提振川普的政治聲望;給予中國的交換條件,則可能是先不再擴大及升高貿易戰;已經實施的關稅可能暫不取消,視雙方在保護智慧財產方面的談判進展而定。至於要求中國取消「民國114年(2025)中國製造」,及改變國有經濟體制,這是習近平無法接受的條件;美國必須了解不可能經由任何單一的貿易協議,就能解決所有的不滿與疑慮。







聯合報黑白集/國民黨搶布局好忙


2019-01-11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二○二○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的大老們已經開始爭先布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敗選,不代表國民黨勝利」,這是去年大選的「啟示錄」之一。很多民眾心同此理,唯獨國民黨大老不懂,已經爭先恐後朝爭取總統大位的路上賽跑起來。
選後的民進黨還在克制反省,國民黨內卻已聞兵馬雜沓朱立倫出人意表地搶了先機。黨主席吳敦義亦趕緊召喚國民黨籍縣市長「便當會」,心思不言可喻。王金平則和藍營立委忙餐敘,對選總統直言「因緣到了就宣布」。再加上有關馬英九東山再起的傳聞不斷。僅僅是國民黨內,就先預告了「茶壺裡的風暴」。
國民黨若以為可以搭上民間「討厭民進黨」的順風車,這恐怕打錯了算盤這些大老們各有致命的缺點:朱立倫的換柱風波的確產生誠信問題;吳敦義有個不雅的綽號,足以表徵其社會形象欠佳;馬英九和王金平的私人恩怨姑且不論,但均凸顯各自在領導力和操守方面的缺陷
大老們的問題,在於和民意太過脫節因「不接地氣」,使改革發動不起來因「黨內倫理」,使中生代爬不上來。曾展現清新政治潛力、在民間形象較佳者,如詹啟賢、李鴻源等人,都推不倒黨內「正統」的高牆;曇花一現,便失去了替國民黨扭轉形象的機會。
中生代的立委孫大千曾砲轟黨中央沒有改革,只有布局總統選舉,「我們給台灣人民一個再投給國民黨的理由了嗎」?忙著搶布局大位的大老們,先抽點時間回答一下這個發自黨內的問題吧!








聯合報社論/國王的人馬:從心腹治國到敗選者組閣


2019-01-11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未經外交歷練的「口譯哥」趙怡翔(右)外派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引發外界熱議。 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最近外交部將未經外交歷練的「口譯哥」趙怡翔外派擔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引起政壇和外交圈的議論紛紛,批評這種「心腹治國術」將對國家外交體制造成嚴重破壞。然而,比起傳聞下周即將組閣的「蘇邁配」,由南北兩名敗選者蘇貞昌和陳其邁分任正副院長,口譯哥的任命爭議,恐怕僅屬「小巫」。從口譯哥變成外交寵信,到敗選者飛上枝頭組閣,展示的不是蔡總統的無上權威,而是她貧乏的識人之明
趙怡翔三年前於民進黨擔任黨工時,在蔡英文的當選國際記者會上「一譯成名」,隨即受吳釗燮從國安會、總統府到外交部的一路重用。一般駐外人員升至政治組長,通常需要十到廿年的歷練;但從無駐外經驗的口譯哥卻能一夕跳到十二職等的要職,支領廿四萬的高薪,當然引人側目。不少人批評這是外交版的「吳音寧事件」,只要深受高層寵信,不論能力如何都能獲得破格拔擢。
英語能力強,與長於外交應對,是截然不同的事,這是百姓皆知的分野。蔡政府重用趙怡翔,只想著自己用人的方便,卻未考慮其能力與資歷是否勝任,更未想到這對外交體制專業與公平性的打擊。吳釗燮辯稱,趙怡翔的表現「受到美方肯定」,這其實是缺乏自主意識的說法。以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掌控欲,我方派一名少不更事的年輕人出任要職,當然更便於對方運作操弄。但如此一來,我國的外交自主性將被置於何地?
進一步看,若如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所言,趙怡翔的空降是「另有政治功能」,是要建立總統府與美國行政部門的「單線溝通」管道,利用親信繞過外交部文官體系這樣的安排,形同將「外交事務政黨化」,便更居心叵測。試想,趙怡翔拿的是國家薪水,派的職務是一等諮議,如果他做的只是民進黨的對美工作,這豈不是在偷吃國家的公糧嗎?
相對於駐美人事破格任用卅出頭的小夥子,在新內閣人事上,蔡英文將請出甫於新北敗選的老將蘇貞昌組閣,並搭配高雄敗北的陳其邁為副閣揆;這樣看不出章法的用人,後者毋寧更讓人感到失望。民進黨一向誇稱黨內「人才濟濟」,為何如今僅僅賴清德請辭,內部人才庫卻已捉襟見肘,而必須讓年逾七十的蘇貞昌重新披掛上陣?尤其難堪的是,「電火球」在新北市長一役打得那麼難看,既拿不出寬宏氣度,又看不出嶄新見解;一旦他高踞行政院,將有什麼能力引領國家前進?
不難想像,蔡英文之所以屬意蘇貞昌組閣,主要是為自己打一張「安全牌」原因有四:第一,蔡英文任期僅剩一年多,用一個當過閣揆的老人,比起用一名新手似風險更小。第二,蘇貞昌已走至政治生涯尾聲,如今只掛慮派系接棒人,蔡英文至少不必擔心他像賴清德那樣成為自己的競爭者,而有「芒刺在背」之感。第三,以蘇系和新潮流系過去的盟友關係,加上陳菊的居間調和,由蘇貞昌組閣,對當政的新系和英系威脅較小。第四,蘇貞昌和蔡英文過去關係欠佳,安排陳其邁擔任副閣揆,可協助府院間的潤滑。
無論如何,「蘇邁配」的出線,說明蔡英文在亟欲連任的私心下,只能做出這種被譏為「敗選者聯盟」的次等安排對蔡總統而言,這是最安全的政治盤計;對台灣而言,卻只是「拖時間」的走法,不會有新的局面值得期待。事實上,蔡總統如果願意打開心胸,即使民進黨內部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她也可以把眼光放向民間或在野陣營。然而,蔡英文蹉跎了時光和機會,也讓視野愈縮愈小
從口譯哥的暴紅高升,到敗選者聯盟出線組閣,說明「國王的人馬」都在近親中尋覓這點,仍延著吳音寧、張天欽、陳英鈐等人「德不配位」的錯誤軸線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