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268/web/
◆ 聯合報社論/林佳龍考砸的試卷 盧秀燕別急著作答
◆ 聯合報黑白集/服務業不是奴婢業
◆ 經濟日報社論/還稅鬧劇背後的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還稅鬧劇背後的省思
2019-01-22 23: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總統元旦談話突然拋出的「還稅於民」想法,原意是要讓弱勢者也能分享經濟發展紅利,蔡總統還特別強調「已請行政院儘快拿出具體方案」,但行政院最終的決定卻是「此項規劃尚須從長計議」。不論行政院有否打臉蔡總統,但在府院決策過程中卻暴露出欠缺專業的決策危機。
行政院強調未來方案的規劃,絕不舉債、絕不破壞財政紀律、絕非負所得稅、絕非消費券、亦絕非劫貧濟富。其實,這「五絕」反映的正是行政院用「否定自己」的方式來達到自保的補救企圖。從蔡總統想要扭轉選後劣勢而提出的分紅發想開始,未經周延的專業評估,各單位便匆忙地把自己業務中所熟悉的工作項目(中低收入戶補助、節能減碳電器產品補貼等)盤點上路,不但了無新意,更造成搶錢大戰,民眾被搞得一頭霧水。
當高雄巿在行政院會中要求歲計剩餘可否用來補助地方時,財政部長蘇建榮與主計長朱澤民皆異口同聲地回應說,「補助地方須經立法院審議,並要有科目」。這種說辭的確是符合專業的回答,但是,只有用於地方補助才需要遵守預算法嗎?為什麼當蔡總統宣示因稅收超徵而要發「經濟紅利」的時候,這兩位財稅學者出身的部會首長卻只知唯唯諾諾。這場喧囂紛亂的鬧劇,未制止於始,他們難道無須承擔一些責任?
這次事件涉及與預算法制相關問題甚多,主要包括:
一、預算與決算的金額必有差異。政府財務收支的表現本來就有「兩套帳」,預算由行政單位事前編造並執行,但須由立法院審議;決算由行政單位事後編造並向立法院報告,但須經監察院審定。預算既是預估的數字,與實際執行的決算有所不同,自是必然,每年都如此。稅收超徵並不代表政府「額外」增加民眾負擔,據此請求返還,法理上存有爭議。
二、稅收超徵並不保證有歲計剩餘。稅收超徵的原因很複雜,或是景氣、或是低估、或是稅改,不一而足,但重要的是即使超徵也不必然會產生歲計剩餘。何況,若超徵來自例如民國103年(2014年)的「財政改革方案」,則稅收超徵正是改革原本的目的,政府怎可自相矛盾,含糊地以「經濟紅利」之名,又將超徵稅收退還給民眾。
三、以前年度累積歲計剩餘性屬融資財源。稅收超徵通常皆優先用以彌補原估的預算赤字或償還債務,以減少政府舉債或降低債務餘額。若超徵形成歲計剩餘,依據預算法第6條規定,「歲入、歲出之差短,以公債、賒借或以前年度歲計剩餘撥補之」,最終將轉成未來年度的融資財源,而仍然在整個預算體系中正常運作。如今若強要把它從正常體系中揪出,另行運用,實有違法與破壞體制之嫌。
四、以前年度歲計剩餘不得用於經常支出。歲計剩餘產生後,依法隨即轉入下年度,變成以前年度歲計剩餘。根據預算法第23條規定,「政府經常收支,應保持平衡,非因預算年度有異常情形,資本收入、公債與賒借收入及以前年度剩餘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按照行政院對外說明的未來規劃方向,試問哪一項不是經常支出?
五、追加預算與特別預算的選擇。行政院尚未決定未來的方案將以追加預算或特別預算編列,但不論何者,似乎都存有疑慮。依預算法規定,適用追加預算的可能條款只有,「所辦事業因重大事故經費超過法定預算時」;適用特別預算的相近條款只有,「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本事件並非發生重大事故致原辦經費增加,故自不適用追加預算。至於特別預算,雖解釋彈性較大,但近年來社會輿論對其被政府過分濫用,多所抨擊與質疑。行政院在做決定前,允宜謹慎考慮。
日前內閣才剛改組,二位財主部會首長皆獲留任。諄諄建言,企盼蔡總統能懸崖勒馬,幸甚!
聯合報黑白集/服務業不是奴婢業
2019-01-23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空服員被迫幫乘客「擦屁股」,受害的副座艙長出面說明時,忍不住流下眼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發生空服員遭外籍乘客不合理要求而受辱事件,情節不堪,令工會用「職災」形容。但航空公司的聲明卻提到「服務的初心」。員工遇惡客卻無法保護自己,忍辱受氣,真是本於「服務的初心」?或比較可能跟「保住飯碗」有關?
服務業不是奴婢業!這句話數年前即有人提出,源起於一則金融業廣告,標榜女性客服在男友求婚當頭,都還是以處理客戶優先。當時有網紅發文,說企業不應要求員工為客戶而全然犧牲私人生活。
但台灣服務業卻還是一直朝這樣的歪風發展,奧客現象釀造「最醜陋的風景是人」。從超商店員到銀行理專、醫院護理師,本來各有各的專業能力和職業尊嚴,卻因屈從「顧客至上」而變得「奴婢化」。
台灣的消費者被嬌寵,進百貨公司,不能自己按電梯樓層按鈕嗎?到了銀行或醫院,不能自己抽號碼牌嗎?金融業理專,為何需要向「尊榮客戶」年節送禮,提供「貼身秘書」服務?美籍航空公司的空服員有工會撐腰,連幫客人將隨身行李置入頭頂置物箱的要求都可拒絕,理由正是避免職業傷害。相形之下,台灣服務業一逕學習日本「顧客是神」的精神,未免喪失了人與人之間平等對待的原則。
經濟面,就業市場景況不佳,員工為保飯碗而忍氣吞聲。政治面,民粹和「討好」風氣盛行,連公務員執法都不敢理直氣壯。服務業不是奴婢業,請政府和大企業帶頭建立健康的職業尊嚴。
聯合報社論/林佳龍考砸的試卷 盧秀燕別急著作答
2019-01-23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中市長盧秀燕。 圖/台中市新聞局提供
林佳龍在台中市長任內推動的山手線計畫,近日他改以「交通部長」的身分爆料,稱此案遭國發會「退回」。但國發會主委陳美伶隨即反駁,此案是「補件」而非「退回」;國發會更罕見地將回函公文公布在官網,倒打林佳龍及交通部一耙。撇開中央地方或部會間的角力不談,此一變化,正可提供各界重新檢視山手線的機會。
從國發會的回函公文,可看出當初林佳龍市府送出的山手線計畫內容多麼空泛蒼白。而交通部(當時部長為吳宏謀)為了選舉考量,更罔顧專業職責,在選前兩周倉促將粗糙的計畫送進行政院。國發會綜整相關部會意見後,發現山手線計畫除多達廿二處不符合交通部所頒布的「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審查要點」,其必要性與財務計畫也遭嚴厲質疑。
國發會的看法是,平交道的改善,應先評估設置智慧型平交道安控系統、車輛改道、公路立體化及鐵路車站跨站式站房等方案;若皆不可行,再評估鐵路立體化的必要性。國發會也認為,計畫中連接山線與海線鐵路的「彩虹線」(甲后線),與台中捷運藍線具替代性,交通部應將加強大眾運輸系統及擴大東西向公路系統等替代方案納入比較。但顯然林佳龍市府與交通部都沒有做。
國發會並提到,依台中市所提山手線計畫,台鐵局須分擔自償性經費十三.九億元,卻未經台鐵「確認」。亦即,當初林佳龍送出該計畫時,竟未徵詢台鐵局意見即逕自「畫押」要台鐵買帳;而通過該計畫的就是台鐵上級機關交通部,這豈不可議?此外,該計畫有三個路段未敘明經費分擔方式,國發會也要求交通部重新核算中央跟地方應分擔的經費。由此可見,林佳龍市府團隊當初根本就是瞎拼亂湊的計畫,交通部也睜隻眼閉隻眼就讓它過關。事後面對外界「草率過關」的質疑,交通部還辯稱該計畫是經過嚴格審查才送出,不害臊嗎?
林佳龍在第一時間把「補件」說成了「退件」,被國發會駁斥後才改口,辯稱補件是補給行政院,而盧秀燕要求中央全額補助山手線已是重大變更事項,因此必須重新提案給交通部。但林佳龍卻未解釋,他聲稱已構思十四年、並在市長任內完成規畫的重大建設,為何會被國發會挑出廿二項缺失。莫非他「退件」之語,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當初山手線答卷不及格的醜態,因此改用交通部長的官腔,把責任轉嫁到盧市府身上。
撇開政治陰謀論不談,盧市府不妨回到山手線本身的效益,務實探究是否有非蓋不可的必要性。山手線涵蓋多項子計畫,包括施工中的成追線鐵路雙軌化、海線鐵路雙軌立體化、大慶到新烏日鐵路高架化,和串連山海線大甲到后里的新建軌道,總建設經費高達七百多億,中央地方各約負擔一半,其中有些效益太低,備受質疑。但山手線計畫也不必一竿子打翻,其中項目有急有緩,可以拆開進行,不需好大喜功追求一次包裹過關。
例如海線鐵路目前只有單軌,班次與班距受限,雙軌化確實有其必要,立體化工程則應審慎評估。至於甲后線,目前兩地間已有公路連接,中市府應先讓捷運化公車先行,先培養公共運輸人口,再重新評估運量需求。若連公車都沒人搭,誰敢說蓋了鐵路就會有乘客?更何況,甲后線與前瞻計畫的台中捷運藍線功能重疊,經費更逼近千億,財政不能不認真評量。
這張被林佳龍考砸的「山手線」考卷,如今換由盧市府補考。盧市府其實不必急著作答,也不能抱存「中央全數埋單」的幻想;事實上,林佳龍已明白拒絕中央全額負擔。盧秀燕應將山手線「砍掉重練」,就現實需求與財政負擔重新盤點優先的建設,不必為了山手線大夢而山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