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風電 別讓全民當冤大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496/web/

◆  聯合報社論/立院須調查勞動基金一個月虧掉千億的真相
◆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空氣和政績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風電 別讓全民當冤大頭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風電 別讓全民當冤大頭


2019-01-29 01: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部即將在周三拍板民國108年(2019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各界很擔心,由於最大風電開發商沃旭無法拿到去年5.8元/度費率後,大動作威脅退出,經濟部可能在業者壓力下,從原本預告的每度5.1元調高。我們緊急呼籲經濟部,請務必堅守專業,傾聽民意,尊重市場,絕對不能再調高躉購費率;否則就是犧牲全民利益,再鑄成大錯,就準備再接受監察院的彈劾和糾正!
經濟部應心知肚明,去年遴選離岸風電廠商,訂定的5.8元是全世界最高的價格,國際行情的兩倍以上,比競標價格多了3.5元/度,主要是迫於非核家園的壓力以及發展本土產業鏈的考量,而被沖昏了腦袋。但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以核養綠公投過關幫非核家園解套,綠電開發沒有民國114年(2025年)達標那麼急迫,也幫經濟部取得時間換取空間的優勢,讓離岸風電的成本更能隨時間拉長而降低,經濟部不知還在著急什麼?
其次,錯誤的訂價形同超高的暴利,造成開發廠商趨之若鶩,參與投標的廠商擬裝設量超過10GW,是原本發展目標3GW的三倍多,最後政府調高裝設目標為5.5GW,價量雙漲的結果,購電成本每年多出近460億元,20年下來讓台灣民眾可能成為多付9,100億元的冤大頭,讓經濟部差點變成了「倒貼部」。所幸彰化縣政府公事公辦,幫民眾節省了約1,200億元,經濟部不知感謝民眾和地方政府,如果反而調高費率,豈不是倒行逆施?
再說,宣布調降費率後威脅退出的廠商至今只有一家,最後也可能不會退出,其他業者也不打算跟進,顯示調降費率仍為外商所能接受,也在在證明台灣的離岸風電市場,在經濟部訂價過高造成供給過剩之後,形成供給廠商高度「競爭」的市場,亦即經濟部掌握市場的主導權。何況遊戲規則包括「有人退場,就會遞補」機制,其他業者最高興有競爭對手退出,從而可以擴大規模,成本下降,進一步提升利潤率,經濟部何必再調高費率,繼續倒貼?
而且,就算基於發展本土綠電產業的立場,本土業者都講得很明白,躉購費率的高低都不會影響本土供應商,因為根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的道理,離岸風電開出的競標價低至2.2元都可以做了,當然5.1元代表的是外商仍然賺取暴利。而任何外商業者都必須跟本土業者採購相關設備和提供技術移轉,本土供應商本就可分配到兩成的利潤,尤其部分外商退出時,本土業者可以分潤更多而賺得更多。目前5.1元的費率已經偏高,經濟部也就不必以扶植「本土產業」為名,行倒貼外商之實了。
此外,扶植本土綠電產業的政策固然值得支持,但長達20年的躉購費率偏高,造成電價持續上漲10%,不止影響一般用電的消費者,也會對整體物價、實質所得和廠商的營運成本產生負面影響,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經濟部應當知道,發展離岸風電,順勢扶植本土供應鏈的產業政策,由少數業者享有的效益,不但不應由全民來承擔,更應基於「受益者付費」原則,要求受惠的本土綠電供應鏈承擔絕大部分的成本,或在未來的收益中回饋分攤電費,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畢竟經濟部不是只服務廠商,台電的健全營運和民生大眾的福祉,更是經濟部必須同樣關注的焦點。
總之,離岸風電即使考量發展本土產業的成本,5.1元的費率仍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收購價格,仍讓外商業者獲取超高利潤。經濟部當前最明智的作為,就是把發展本土產業的效益,反推為反映成本的費率,依據經濟部委託金工中心的研究該效益只有1,646億元,遠低於當冤大頭所多付的9,100億元,亦即效益只有經濟部高估的成本的20%不到。經濟部應該在合理的世界價格2.5元/度,加上20%的附加效益率,費率最高不應超過3.5元,才對得起全民。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空氣和政績


2019-01-28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推陳思宇(左)參加立委補選,拿不到一萬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論空氣票,柯文哲始終名列前茅;但一講究真本事,他可能就頓失所依。這次他推出陳思宇代表白色力量角逐立委,雖只是小試身手,但一輸三萬票,就有點像空氣消風。
嚴格而論,在綠營票倉敗陣,不能因此斷言白色力量「不夠看」,只能怪柯文哲沒選對「盟友」。但柯文哲在自己執政四年的「主場」失利,被藍綠遠遠拋在腦後,顯示他的空氣票有洞。主要原因,是他缺乏政績
柯文哲的魅力,來自他奇特的言行風格,在藍綠之間撐開了一個想像空間。討厭深綠或討厭深藍的人,在這裡找到一個共同出口,覺得他有可能超越藍綠。柯文哲要證明自己不同於傳統藍綠其實不難,難的是他像朵雲一樣飄在那裡,最後會變成雨或下冰雹卻說不清,老百姓就無法分辨這朵雲是福是禍。
以他首任的四年為例,一開始都把力氣花在打弊,結果都無疾而終。最後剩下的,就是搭公車、吃便當、與中央對嗆等個人戲碼,和一座不知如何收拾的大巨蛋。柯文哲僅以幾千票險勝連任,說明了台北市民對他好惡參半。他去參選總統,首都市民應不會覺得太可惜,不管當不當選都一樣,因為他沒有推動太多市政
現在對柯文哲充滿期待的,主要是其他縣市民眾。他們對柯P大剌剌的口氣著迷,卻沒領教過他主政下的空言大話。柯文哲要不要組黨,他自己要想清楚;但要讓「空氣票」變成選票,他最好端出一些施政實績。









聯合報社論/立院須調查勞動基金一個月虧掉千億的真相


2019-01-29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勞動基金投資操作,去年十月慘賠千億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三年一度的勞保精算報告提前曝光。據了解,去年勞保收支短絀達二四○億元,加上去年十月勞動相關基金因操作失當慘賠一千多億元,嚴重侵蝕勞保根基,將使勞保基金提前在七年後破產。對此,勞動部長許銘春提出兩大保證,一是保證政府會負最終給付責任,二是將向行政院爭取兩百億元資金挹注。問題是,勞保遲不改革,偌大的窟窿怎可能靠小石子填補?
許銘春的兩大保證,聽起來都很虛弱。前一項,所謂「政府會負起最終給付責任」,若對照蔡政府先前大砍軍公教年金的心狠手辣,勞工朋友能相信「政府會負責」這樣的鬼話嗎?民進黨已把「信賴保護原則」送上斷頭台,現在卻又來信心喊話,怎麼會有效?
後一項,所謂「向行政院爭取到兩百億元預算撥補」,應只是取得口頭承諾,否則不會還加一句「最晚明年入帳」。問題是,即使有這筆兩百億元挹注,仍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勞保前年首度出現收支短絀,達二七四億元,去年又出現二四○億元赤字主要是符合請領老年給付資格的人越來越多,十年前開辦時才六.五萬人請領,如今人數已超過百萬。以這樣的相對速度,去年支付額即高達兩三千億元,區區兩百億預算根本不夠填黑洞。
在各項老年給付中,勞保財務的問題其實比軍公教年金更為嚴重,這是各界呼籲年金改革的主要因素根據上次的勞保精算報告,勞保若不改革,其潛藏債務將高達近九兆元,完全是一個大黑洞令人納悶的是,蔡政府先挑軍公教年金下手,卻把勞保改革晾在一旁。如此輕重緩急失衡,不論是政治鬥爭掛帥,或故意避重就輕,都難以自圓「正義」之名。
在勞保改革的延宕中,更令人錯愕的是,去年勞動基金的投資操作,竟然在十月一個月內即慘賠一,二二七億元,把原有收益賠光。如此鉅額的虧賠,究竟問題出在哪裡,相關部門均草草帶過,外界迄今無法一窺堂奧。我們認為,立法院有必要組成跨黨派小組,調查其間操作的來龍去脈,是否有人為疏失或勾串弊端,以及是否有錯誤指令乃至欺上瞞下等問題。總之,務必要把真相調查清楚,絕不容許肩負如此重要任務的人員隨便拿勞工的血汗錢開玩笑
此事之所以令人好奇,是因為其間曲折戲劇化到令人難以置信。去年十月初,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才誇耀其基金操作成效,前八個月各項勞動基金大賺一,二七八億元,一派志得意滿不料,當月隨即遇上全球股災,一個月內慘賠一,二二七億元,加上九月也虧兩百多億元,全年的收益瞬間由正轉負基金操作有賺有賠,這點外界自然無法強求但是,同樣碰上十月股災,其他政府基金——如退撫基金——虧損幅度即不若勞動基金深鉅;因此,這究竟是操作人員的素質不同,或有其他因素
勞保收支已是岌岌可危,而勞動基金又操作失利在一個月內虧賠一千多億元,這絕非一件小事,立法院應該組專案小組調查原因有幾:第一,如果不追出真正原因,民怨難以釋懷;第二,若問題出在基金操作人員專業欠佳,必須及早撤換,以免繼續惡化;第三,行政院既要編列兩百億預算挹注勞保,立委必須知道這筆支出是否師出有名;第四,外界曾質疑,這些虧賠是否政府下令基金進場「護盤」所致,其虛實真假必須查清;第五,賴揆已下台,由蘇揆從旁協助調查,比較有客觀的可能。
勞保基金是全台一千多萬名勞工的養老希望所繫,不論藍綠,都不能輕忽以對。蔡總統不應忘記,她引以自豪的年金改革,其實只做了不到半截。當勞保破產的大限提前逼近,勞動基金一個月賠掉千億的神祕事件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必須向民眾交代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