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2019-01-03 00:28 聯合報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對台談話。(美聯社)

習近平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的會議上,針對兩岸關係發表的講話,是未來大陸對台政策的總綱領,台灣自然不可等閒視之,尤其在美中貿易談判九十天期限之前,台灣選後政治勢力盤整未定之際,更不宜從短期和狹窄的視角,倉促做出定性式的評價。
中國大陸在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元月一日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的背景與時機,是剛在抽掉中華民國最重要邦交國美國,台灣在國際上頓失安全屏障、人心震撼之際其中所稱以「和平統一」取代「解放台灣」的意義,從大陸來看,是處理兩岸關係的重大轉折;但對當時的台灣而言,大陸的「得意」是遠超過「善意」的,同時也與大陸急欲推動改革開放,需要和平的安全環境有關。
無可否認,過去四十年來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原則,及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方針基本沒有改變,卻有因應時勢變化而在說法與作為上有所調整。台灣則在「堅守民主陣容」的進程中,歷經憲政改造、公民運動、政黨輪替,在內部對兩岸未來(或終極)政治關係定位出現不同的認知,復由於兩岸對等地位的客觀條件出現變化,而產生可以理解的「必要防衛心態」,大陸倘非出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真誠,實不易理解。
習近平的講話中,將兩岸關係放在「百年恥辱」、「內戰延續」與「民族復興」的結構內演繹。雖然重申民國102年(二○一三年)講過的兩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而顯露某種急迫感,卻沒有提時間表;雖然表明願意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溝通商談,卻淡化兩岸中央政府直接對話;雖然說「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卻沒忘記強調不容任何外力干涉;雖然重複了江澤民講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卻也將李登輝當年回覆的「中國人幫助中國人」抄錄在講詞之中。
習近平講話對台灣從未接受的「一國兩制」有了新的提法邀請兩岸「非官方」各界推舉代表,進行「民主協商」,推動「制度性安排」此種不討論「一國」,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雖然刺耳,但不宜輕忽。回想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江八點」發表後,政府時隔六十八天,才在「國家統一委員會」的場合正式回應,當然不是因循怠惰,而是慎思周慮的結果。有志競選下任總統的人,或不必急於就此回應,卻可以更大的格局和視野,開始組織隊伍並謹慎思考「兩岸同屬一個雙方接受的框架」。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無論兩岸政治人物有何立場與執念,中華民族的和平與發展終須建構在兩岸人民互相的善意之上。迎向民國108年(二○一九),大家都可以有新年新願望,兩岸關係考驗正劇,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宜捨近求遠。我們誠摯的希望兩岸人民能夠在交流中,少殺氣,多和氣,少講難聽話,多說吉祥話,做到以互動表達善意,以感情累積互信,才能穩固兩岸關係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