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街道是誰的空間?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437/web/

◆  韓流能得天下,勿被蒙蔽
◆  韓氏「放牛班」的逆襲
◆  程式必修 補習出「假資工人」?
◆  公投過後 多關懷身邊同志朋友
◆  聯合筆記/街道是誰的空間?
◆  這些「嚴凱泰們」 是台灣的驕傲
◆  緬懷「羅慧夫們」 用愛補滿幸福
◆  國道悲劇不重演 可借鏡法國
◆  漫畫/船快沉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街道是誰的空間?


2018-12-04 23:58 聯合報  鄭朝陽
不斷鼓吹推翻公園及學校罐頭式的兒童遊具,已造就一股特色及共融遊具的汰換風潮。最近更有一群媽媽發起「兒童重返街道遊戲」募資計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的嘶喊與激情落幕,街頭終於找回往日的寧靜。滑著臉書,還有一群媽媽們在網路「拉票」,喔,原來她們是為所有孩子拉票,而且要拉的是鈔票,發起的「一起上街玩吧!兒童重返街道遊戲」募資計畫,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一上線沒多久就衝破第一道募資關卡。
這次募資計畫是為了打造台灣史上首次的兒童街道遊戲活動,她們希望台灣也有機會透過封街,復刻「出門就能玩耍」的兒童遊戲空間,藉由一次又一次封街的兒童街道遊戲,讓孩子愛上遊戲、遠離三C,守護他們的視力與身心健康,同時也突破公園、綠地、遊戲場不足或距離太遠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讓人們反思街道空間的意義,重建安全街道與緊密的社區鄰里關係
兒童街道遊戲好比假日行人徒步區的概念,管制周邊交通,讓特定街區不受車輛干擾,孩子和大人們可以在這裡放情玩耍,從最簡單的跳格子、捉迷藏,到自製的紙箱隧道等遊戲道具,甚至由中老年人設計他們兒時的遊戲,教新生代的孩子一起玩,藉著遊戲促成世代共融。
這種街道遊戲模式自民國96年(二○○七)年在英國布里斯托興起後,已經在英國蔓延開來,成為常態化的社區活動,至今每年有超過六百六十條街道、逾六十七個社區鄰里定期舉辦;這股風潮也擴及歐洲、美洲和亞洲,今年兒童街道遊戲相繼在新加坡和日本東京登場。
兒童街道遊戲能否在台灣攪動一池春水,還有待觀察,但其背後的意涵值得縣市首長及主導都市發展的掌權者重視
其一是這群媽媽想藉此活動倡議兒童出門就能玩耍的概念,她們認為遊戲對發展中孩子的身心相當重要,聯合報願景工程這三年來不斷鼓吹推翻公園及學校罐頭式的兒童遊具,已造就一股特色及共融遊具的汰換風潮,各公園特色遊戲場總是人滿為患,孩子們的笑聲和尖叫聲為這股風潮下了最佳註解,證明這群媽媽們的用心是主流趨勢。
其次,國內從大馬路到巷道、人行道,都被車輛或停車位分割得支離破碎,高度都市化的結果讓「孩子出門就能玩耍」的主張成了奢求反觀卅年前的社區巷道,家戶緊密互動、左鄰右舍孩子玩在一起的「同村共養、世代融合」景況,為何回不去了呢?咱們的街道空間利用、交通管理是不是太少人本思維?以致交通事故多、守望相助難落實等問題叢生,形成都市的冷漠與疏離!






程式必修 補習出「假資工人」?


2018-12-04 23:59 聯合報  張鐸/樹德科大副教授(高雄市)
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新課綱中增列科技領域,將程式設計等資訊科技列國、高中必修課程,更在高教深耕計畫單獨列一指標,要求大學不分學系,五年內至少半數學生畢業前修過程式設計,為人工智慧做準備。圖為示意。 圖/台北科大提供

教育部明列大學「高教深耕」指標,要求大學五年內、五十%大學生必學程式設計,以銜接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增強就業競爭力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將於明年八月上路,比原規劃時程晚一年,國、高中新增資訊科技,要必修程式設計。
配合新課綱,教育部推動要求報考大學資訊相關科系時,須通過「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檢定才能錄取。補習業者看準商機,紛設APCS寒假衝刺班,對偏鄉弱勢生顯然不公平;且透過補習通過檢測,學界也擔心招到的可能只是「假資工人」,最後讀不來。
資訊領域選才著重數學和邏輯思考能力,程式設計是在培養利用電腦解決問題的能力APCS檢測傾向背誦式解題,未必能看出真正程式設計所需的數理邏輯能力,也很難知道學生是否熱愛程式,只能看出該生曾受過程式撰寫的訓練,無法檢測出學生邏輯和計算思維,更難找到真正適性、有潛力的人才。
教育部早在一○五年宣布此規劃時,家長就擔心師資哪裡來?硬體設備是否有城鄉差距?課程會不會被國英數等考科挪用,最後只是玩假的?
教育部既然重視資工教育,從去年決定大學半數科系都要開設程式設計課程,此前卻放任許多高職關掉電子、電機科,改設招生熱門的餐飲、設計科,都無糾正;教育部單純認為全面要求開設程式設計課程,就能成立我國的軟體大軍,追上先進國家。
程式設計像練功,需要經年累月磨練,尤其是數理邏輯的訓練。當我們的大學程式設計以抄近路思維,直接教高階語言,反觀美國各大學資工系,離散數學與低階組合語言至今仍是大一必修課,因為他們認為蹲馬步的數理邏輯訓練才是程式設計基本功
不求扎根地推動程式設計課程,已令人捏把冷汗,再加上師資缺乏,授課教師極可能本身也未寫過資訊系統,此種揠苗助長的制度培養出來的軟體大軍,何來競爭力?
最後,培養軟體人員永遠不要忽略資訊倫理教育,畢竟科技都是兩面刃,所以國際電子電機學會及美國電腦學會都訂有資訊倫理規章我國科學技術基本法第七條亦對科技倫理規定:「政府推動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必要時應提供適當經費,研究該科學技術之政策或計畫對社會倫理之影響與法律因應等相關問題」。資訊倫理的適用對象包含廣大的資訊從業人員,其範圍更是包含了電腦程式功能中資訊的產生、組織、處理、分析、保管、傳送、異動、複製、取用與刪除等活動,這些都是以程式設計為職志的人員終生的工作環境,資訊倫理當然不得不彰!






公投過後 多關懷身邊同志朋友


2018-12-05 00:05 聯合報  陳明莉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新北市)
這次公投,挺同的「婚姻平權」與「性平教育」,皆未過關,反同的三案則都跨過公投門檻。公投結果,讓許多同志們感到挫折、憂心與沮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公投,挺同的「婚姻平權」與「性平教育」皆未過關;相對的,反同的「婚姻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結合」及「不應對國中小學生實施同志教育」都跨過門檻。
相較於民國101年、104年(二○一二年、二○一五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有超過五成台灣民眾,對同性戀者應擁有合法婚姻關係持正向看法;另外台灣亦曾多次被外媒讚稱為,全亞洲對待LGBT(男女同志、雙性戀及跨性別者)族群最友善的國家。這次公投結果顯示,台灣大多數的民眾並非真正友善同志。
挺同的挫敗,除政治、宗教因素外,不對稱的組織動員、媒體傳播與經費投注,造成許多民眾對同志的誤解是主要原因事實上,台灣並非第一個在性平教育與同志平權上,遭遇反挫力量的國家,美、英、法、澳、加拿大都有過類似狀況。
然而台灣這次公投結果對同志造成的創傷,除遭受不實指控的屈辱經驗,成為難以抹去的羞辱記憶外,更包括整個社會對同志的否定。
社會挫敗與心理創傷的結果,有些同志會因憤怒不平,更加堅定意念,匯成一股積極的反抗力量。也會有一些同志因而退縮,抑鬱終日。
在不友善的社會,同志要有無比的勇氣和智慧,才能去除內心的恐懼或羞愧英國名演員、同志解放運動之父奎丁.克里斯普說過,毅力是最強大的武器。就像《赤裸公僕》電影結尾,一群年輕男孩在街上驅趕克里斯普。踩著小碎步的他,不慌不忙地穿過這群人,回頭一句:「你們動不了我,我是高貴的英格蘭同志!」
台灣社會很多人對同志有刻板印象,甚至誤解。同志並非社會的邊緣或負面的存在,她/他們有的是名作家、是名演員,是知名企業的CEO,甚至是國家的總理。我周遭的同志學生或朋友,她/他們與一般人並無兩樣,是勤奮的員工、認真的學生,也是孝順的子女,只是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不同。這次公投結果,面對一股社會不友善的強大壓力,讓她/他們感到挫折、憂心與沮喪,很多人都難過掉下眼淚。
她/他們感覺到公投過後,生存似乎更加艱難了。然而,別忘了在強大的壓力下,還有三百多萬人挺身而出。因此,如果身邊有同志或其他性少數的朋友或子女,當她/他們在暗自傷心哭泣時,希望妳/你能伸出溫暖的雙手,抱抱她/他們,讓她/他們感受到支持與陪伴。在此,特別感謝您!







緬懷「羅慧夫們」 用愛補滿幸福


2018-12-05 00:03 聯合報  王順民/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新北市)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創辦人羅慧夫醫師辭世,享耆壽91歲。他將40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台灣,成就台灣醫療史上許多個「第一」,並讓台灣整形外科醫療技術享譽國際。 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一生奉獻台灣醫界的美籍醫師羅慧夫,驚傳在美國仙逝。他的生命歲月,正好用以關照近代台灣醫療與社會福利的發展變遷。
羅慧夫是一名外科醫師和傳教士,民國48年(一九五九年)應馬偕醫院邀請來台,曾任馬偕醫院院長及長庚醫院院長等職,任內也主導成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唇顎裂暨顱顏中心、生命線及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等;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榮獲中華民國所授予的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一生殊勝榮耀不在話下。
從台灣醫療與社會變遷的歷史脈絡來看,從有待重整的馬偕醫院到開疆闢土的長庚醫院,羅慧夫醫師除緊守醫務行政管理的經理人分際外,也隨著台灣快速的社會變遷及衍生的醫療或相關人身需求,積極擘劃推動包括唇顎裂暨顱顏重建等各項創新作為,緊扣「用愛彌補」的核心價值。
羅慧夫等宗教使命工作者,窮盡一生以光耀世俗的繁雜事務,包括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等的福音事工,產生更多的加乘效果,羅慧夫醫師足以作為典範。
那種從信仰出發的精進力量,走出了一條殊異的得勝道路;相對於當代過於強調的工具理性,如何找回無怨無悔的堅持守候能量,已經是一項跨域工作的變革課題。與其冀求下一位聖者如「羅慧夫傳道」、「練馬可傳道」、「丁松筠神父」、「孫達神父」、「葉由根神父」、「雷震華神父」、「呂若瑟神父」等,賡續接軌的世代薪傳,你我的責任,更是一項變遷社會的公民德行。
羅慧夫醫師的辭世,既是對於他本人的無限緬懷,也是對於從宗教福音、宗教福利到人群服務的一種檢視反思。宗教不能自外於社會的變遷,如何找出一種感動自己、利他共好的奮進力量,上述的「羅慧夫們」已然以身作則提點我們下一站幸福的應有作為。







國道悲劇不重演 可借鏡法國


2018-12-05 00:07 聯合報 徐勉生/退休大使(高雄市)
國道警察執勤遭撞,高雄市警局推動「大家一起閃雙黃燈提醒後車」,維護執勤員警安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年四月,有兩位國道高速公路員警在執行公務時,遭疲勞駕駛的後車撞擊傷重殉職。這本是極為荒誕又駭人聽聞的事情,沒想到十一月竟然再度發生類似的悲劇。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實在不容一再發生,國道員警的生命安全不能坐視不管。筆者想起法國的作法或許值得借鏡。
法國高速公路上除了提供餐飲及加油的服務區,大約每十到廿公里就有一個簡易休息站,供駕駛人休息,以降低疲勞駕駛的風險。筆者日前從台北駕車南下,開到西湖服務區時,未覺疲倦,於是繼續行駛。但因年過六十體力已不似從前,才過了西湖,忽然就覺得疲倦,又想上廁所,我苦撐到清水服務區,為了保持清醒,擦萬金油又嗅薄荷棒。事後回想,在這段過程中,其實非常危險,很可能因疲勞恍神而發生事故。
其次,我記得早年法國高速公路最高速限是一二○公里,那時他們就規定遊覽車及大貨車時速最高只能達到九十公里。因為大型車輛危險性較高,如果不幸發生事故,造成的傷害也較大。反觀台灣,遊覽車或大貨車速限僅較小型車少十公里。
第三,加強取締占用內側車道。在法國,如果不是連續超車,持續行駛內側車道,不久之後就會被前方警車攔下開罰單。因為空中警察會通知地面警車準備攔截。但在台灣,卻常看到許多車輛不顧提醒,持續在內側車道行駛,使得許多快速車左線超車後立刻又右線超車。這或許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為了保障用路人,尤其是國道員警的安全,主管機關能否思考,可不可以在現有服務區之間增設幾個簡易休息站,避免疲勞駕駛苦撐?同時請教專家,如果再降低大型車輛速限,至少規定在夜間減速,並加強取締占用內側車道,是否能夠減低發生悲劇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