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調整能源政策 穩定供電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437/web/

◆  聯合報社論/那麼會改革的總統,卻不知如何改革自己?
◆  聯合報黑白集/當詐欺犯進入韓市府
◆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調整能源政策 穩定供電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調整能源政策 穩定供電


2018-12-05 01: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這次九合一大選與公投,除了三項與能源有關的公投通過,如何減低空汙也是選舉過程中的焦點話題,從選舉結果來看,適度使用核能等待綠能發電提升,以及減少使用燃煤發電,是多數國人的選擇。選後行政院長賴清德對能源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宣示,除了民國114年(2025年)不再是非核家園實施期限,另一個重點是政府決定接受以核養綠公投通過的結果,重新檢視核電作為供電的選項。
蔡英文總統民國105年(2016年)上任時宣布推動能源轉型,要在民國114年(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並將綠能發電占比提升至20%。這項政策不但面臨投資金額過高、執行時間偏短,更大的危機在於讓台灣面臨供電不穩與電價上揚的風險。去年夏天的815大停電與限電風波,讓產業界看得膽戰心驚,而為了穩定供電,政府增加使用燃煤等火力發電,也加劇了空汙問題。今年以來國際天然氣價格大漲,也加深了國內電價上揚的壓力。
蔡政府計劃在民國114年(2025年)時達成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占30%、綠能占20%,但外界質疑蔡政府很難在民國114年(2025年)時讓綠能發電占比達標,且天然氣發電占比過高,一旦供氣不穩或是國際天然氣價格大幅走揚,將衝擊國內供電與電價穩定。這次公投結果看似讓蔡政府難堪,卻是給了政府一個順勢調整能源政策的下台階,蔡政府應把握此機會,務實調整能源轉型政策,除了企業最重視的供電穩定議題可望獲得解決,也可以為產業界帶來契機。
經濟部已表示會重新評估發電配比。在考慮繼續使用核電的前提下,我們建議政府可適度降低天然氣發電占比,讓核電與燃煤發電成為基載電力,既可增加供電的調度彈性,也可降低電價成本。天然氣發電因具備快速啟動的特性,可與綠能搭配,在綠能供電不穩時,即可由天然氣發電快速補上。
此次以核養綠公投結果顯示,國人期盼政府能穩健推動能源轉型,兼顧環保與供電。從其他國家推動能源轉型的案例來看,我國將走向日本模式,而非德國模式。台灣的能源條件與日本相近,日本在311福島核災後一度停止所有核電,但近年陸續恢復,即是考量核電在供電與電價上具備的優勢。日本與台灣均屬獨立電網,不像德國的電網與鄰近國家相連,當電力不足或發電過剩時,仍有調控的空間。
對國內產業界來說,此次能源政策調整也帶來兩個契機。若現有核電廠可以有條件延役,將為綠能發展爭取到寶貴的發展時間。近期經濟部正與風電得標廠商議約,其中對於風電國產化一事,有多家廠商表達擔憂,認為在民國114年(2025年)的期限下,恐怕難以達成國產化的目標。
我國發展風電除了減碳非核外,另外一個重要目標是要建構綠能產業鏈,這也是蔡總統必須兌現的競選政見。若民國114年(2025年)非核家園的前提不再,政府可考慮適度放寬風力發電等綠能發展的達成期限,不但有助降低投資費用,也可讓更多國內廠商參與風電建設並掌握相關技術。
第二個契機是,政府評估讓現有的核電廠延役,預估延役的時間會以十到20年為目標,也就是說現有的核電廠在十多年後仍要面臨除役與核廢料處理等問題。核電廠除役的商機龐大,我國核研所等單位對核電廠除役已具備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技術,政府在推動綠能商機的同時,也不應遺漏了核電廠除役的商機。
此次公投與大選的結果代表國人對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方案投下了不信任票,我們欣見閣揆願意傾聽民意並尊重公投結果,也承諾政府會重新評估並調整政策。能源轉型必須兼顧環保減排、供電安全與電價穩定,國人已在此次公投中做出了選擇,期盼蔡政府能務實推動能源轉型。







聯合報黑白集/當詐欺犯進入韓市府


2018-12-04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原訂接任高市原民會主委的前高市議員林國權被爆涉及吸金案,昨天宣布放棄該職務。 記者蔡孟妤/攝影

韓國瑜剛開始布局其高雄市府團隊,立刻就踩到了地雷。他甫宣布市府原民會主委由林國權出任,隨即被爆出對方因「吸金案」遭到起訴,網上一片譁然數小時後,林國權主動宣布退出小內閣,及時消弭這場爭議。韓國瑜的用人,已讓人捏了一把冷汗。
任用一個涉及詐欺的嫌犯進入市府,當然是不智之舉,也說明韓國瑜識人不徹底。韓國瑜第一時間辯稱,他是在找「適任人選」,而不是「聖人」。但撇開「聖人」不論,詐欺嫌犯算不算「適任人選」,其實大有疑義。尤其,「林國權」三個字的紀錄,是google一下就可以查到的訊息,來龍去脈俱在。韓國瑜即使不問鬼神,也該問一問谷歌大神吧!
正當民眾對韓市府的期待殷切,這一類的用人失誤,是可一不可再的錯。否則,若一粒屎壞了一鍋粥,形象再要挽回即很困難。選舉之前,吳敦義的「母豬論」引發軒然大波,韓國瑜第一時間就拒絕吳敦義為他站台,表現了過人的果斷。相形之下,這次的風波,韓國瑜原本打算如果林國權「一審有罪」就讓他離開,便顯得猶疑,失去了果決。
韓國瑜當選後,支持者連日來忙著送雞排,夜市重新湧現觀光人潮,高雄一片向榮氣氛。這樣熱絡的拚經濟氣氛,是近年台灣罕見的景象,人們都很珍惜,也希望景氣的春天能由台灣尾出發,降臨全台。也因此,市府團隊用人要更謹慎,拔擢賢才,才能拚出好成績。







聯合報社論/那麼會改革的總統,卻不知如何改革自己?


2018-12-04 23: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選後展開「傾聽之旅」,了解民進黨敗選原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選舉大敗,蔡總統的聲望瞬間跌到民意的懸崖邊上,僅剩一成多的滿意度。先前陳水扁和馬英九總統聲望跌到這個地步,皆在第二屆任期過半之後;而蔡英文僅執政兩年半即墜至民意深谷,要重新再起並不容易,這也是民進黨焦慮所在。蔡英文雖展開「傾聽之旅」,但從賴內閣僅作了無足輕重的調整,外傳的大改組也延宕在明年一月,蔡政府似乎仍摸不清自己做錯什麼從而引發民怨的海嘯。這個盲點,正是蔡英文最深的權力困境。
所謂「權力困境」,就是蔡英文滿手權力,卻不知如何用來嘉惠百姓,反而用她自以為是的「改革」、「進步價值」及「意識形態」來桎梏人民及社會。如今其支持度大幅下滑,權力的正當性也嚴重磨損,再要推動任何改變,都將受到內外挑戰。蔡英文執政後,無時無刻不在談「改革」;現在,她面對的卻是不知如何「自我改革」的窘境,實諷刺至極。
蔡英文滿手權力,兩年多的施政卻弄到黨內怨、民間怒,主要原因有幾:第一,她不懂得分享權力,把權位占滿、空缺占足的欲望卻太強。蔡英文上任後,從未以總統高度邀請在野黨或民間領袖共商國是,卻不斷將國家資源隻手發給綠營執政縣市,將政府職位分派給自己周遭的親信與派系。此外,包括不惜大動干戈強奪文化總會、北農等職位,將水利會改為官派,把外交職務拿來安插同溫層友朋,乃至卡住管中閔的台大校長任命案,種種霸道行徑一再遭到批評,卻始終無意收斂
第二,權力的操控,屢屢溢出民主、法治和憲政的軌道陳水扁任內,是濫權而貪腐自肥蔡政府的特徵,則是擁權而戕害民意、凌駕法制、文過飾非。表現在施政上,則是政府獨立機構競相扮演「東廠」爪牙而自以為是,踐踏行政中立卻理直氣壯,違反民主精神仍不以為忤,這是歷屆政府中最厚顏妄為、不知自省的一群。這些「新官僚」和「新權貴」,多半是蔡英文所親挑親命,一則反映了她識人不明在先,二則顯示她無意改過於後。事實上,連民進黨內的前輩對這種民主墮落都憂心忡忡,稍有民主素養的民眾當然更感到難以忍受。
第三,掌權的封閉性,將蔡英文包圍在黨政同溫層的「自我感覺良好」中。這使她無法感受到社會的脈動及民眾的聲音,甚至無法接觸到誠懇踏實的基層百姓,讓她被隔絕在民意的真空中,她甚至害怕遇到真正的人民及聽到真實的民意。蔡英文把「進步價值」的口號掛在嘴上,卻不知道「執政」與「社會運動」不同,在不確知政府的執行力與民眾的承受力前,不應該用跳躍的方式來推動劇烈的變革。從一例一休的適應不良、前瞻計畫的揮霍無度、能源政策的支離破碎、軍公教年改的傷痕累累、同婚合法化的虎頭蛇尾,到兩岸關係僵化嚴重衝擊基層人民生計,無一不是權力作用與人民期待脫節所致。
敗選之後,蔡英文強力慰留了閣揆賴清德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卻讓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和北農總經理吳音寧迅速去職,再讓交通部長吳宏謀、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環保署長李應元辭職。這樣的善後處理,對政府形象的改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只是暴露了主政者對自己的責任依然懵懂,對自己的權力困境仍然缺乏自覺。
更直接地說,蔡英文其實仍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她雖辭去黨主席一職,但她仍試圖掌控一切,或自以為仍可掌控一切,以便自己再贏得民國109年(二○二○)的大選。然而,政治的弔詭就在:一旦掌權者的用心不放在人民身上,人民自然而然就會悖棄握有權力的人,這是屢試不爽的定律蔡英文口口聲聲改革,卻枉法濫權,不知制衡而今最需要改革的人是她自己,但她已不知如何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