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確保稅源 再談擴大稅基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121/web/

◆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下)
◆  聯合筆記/確保稅源 再談擴大稅基
◆  漫畫/真相大白?
◆  防非洲豬瘟 宣導入商家
◆  同理心只有醫護該有嗎?
◆  振興觀光 靠補助還不夠
◆  是誰在傷害台灣?
◆  荒唐中選會 頭痛醫鞋子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確保稅源 再談擴大稅基


2018-12-22 00:25 聯合報  賴昭穎
蘇建榮20日強調,提高租稅負擔率不是加稅,而是希望合理擴大稅基,讓國家財政更穩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長蘇建榮日前宣示,為讓財政制度穩健長遠,將透過扣除額合理化、研議數位經濟稅制、以大數據尋找合理稅基等三大方向「擴大稅基」,長期目標是讓台灣的租稅負擔率提高到十五%
租稅負擔率是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估計租稅負擔率要成長一個百分點,必須增加約一千七百餘億元稅收;去年台灣的租稅負擔率是偏低的十二點九%,要拉高到十五%,要增加約三千五百億元稅收。
依官方說法,台灣財政狀況尚稱穩健,不過,長期卻有不能忽視的隱憂,這也是財長要努力擴大稅基的原因。畢竟政府歲入中,賦稅收入占八成之多,是最主要的財源,但人事、社福等龐大固定支出讓政府財政僵化,礙於節流不易,只能增加財源,如不想讓子孫背債愈積愈多,只能增加稅負。
在減稅拚經濟、經濟成長帶動稅收增加的主流思維下,加稅被多數民選政府視為票房毒藥,因此當蘇建榮提出調高租稅負擔率的願景被解讀為「加稅」時,他立刻滅火表示「不是加稅,是擴大稅基」;但納稅人哪分得清楚擴大稅基和加稅的差異
加稅並非洪水猛獸,比方說,政府去年為支應長照財源需求,財政部調高遺產及贈與稅、菸酒稅,儘管此舉違背稅收「統收統支」的原則,但財政僵化,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找錢。
然而,財長要調高租稅負擔率,除了擴大稅基,更不能不處理稅收成長跟不上經濟成長腳步的問題照理說,經濟成長能促進人民所得增加、促進消費,稅收自然成長。不過以去年為例,經濟成長率有二點八%,稅收成長率卻只有一點二%,顯然國庫未完全分享經濟成長果實
稅收成長跟不上經濟成長腳步的原因,包括價格基礎和計算方式不同,這兩者是統計方法上的差異;另一個和財政部相關的因素,則是稅務行政的影響,例如稅制改變、稅率調整等,年初上路的股利稅改方案即是一例。
財政部當時以所得稅優化方案來形容股利稅改措施,方案中調高綜所稅的四項扣除額,避免被外界抨擊為圖利富人。結果新制上路不到一年,卻讓綜所稅稅基大幅流失,因此宣布延後推動新一波扣除額稅改。
弔詭的是,財政部一邊說要擴大稅基、健全財政,一邊卻研議給予匯回台灣的特定海外資金租稅優惠,但企業界仍認為財部給的優惠不夠多此外,行政院也通過促產條例修正草案,將提供給投資智慧機械、5G應用的企業抵減營所稅的優惠
一連串的稅制調整,恐怕只會讓稅收成長和經濟成長的差距愈拉愈大,透過租稅手段讓所得重分配的功能也日益弱化財政部當務之急是先確保現有稅源,否則財政穩健將淪為空談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上)


2018-12-21 00:06 聯合報  張作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清大前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九月病逝,清華大學開放「奕園」供校內師生及故舊追憶沈君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清華大學十二月廿二日舉行追思會,追念故校長沈君山先生。典禮開始是詩歌吟唱,三首詩之一是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一去不回了,我與沈先生數十年的交往,在形式上要「結束」了。雖是必然,難掩惘然。
沈君山在學術界曾任大學校長,在政界作過「不管部大臣」,精於棋橋,游於文藝,認識的朋友何其多也。但我們今天的傷懷,應非僅及於私人,而是從台灣和中國的角度來看:如果有沈君山,我們今天的環境會是怎樣?
沈君山一九三二年出生於浙江餘姚,少年來台,從建中、台大到留美讀書和教書。他可以像其他很多人一樣,終老他鄉。但他基本上是個知識分子,中國文化給知識分子下的定義、課的責任,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是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一九七○年日本侵占釣魚台,引發台灣留美學生的保釣愛國運動,也改變了沈君山的人生觀和人生歷程。他在四十初度之年,值台灣退出聯合國之際,毅然辭去普渡大學的終身教職,返台效力,決定以「兩岸關係和族群融合」為努力方向,並提出「革新保台,志願統一」的主張。台灣不革新,就難以自保;兩岸若統一,須出於志願。在四十六年前,以兩岸關係和台灣的內部情況,說這樣的話,不僅要智慧,也要勇氣。
革新首在民主;保台必須團結。當時「黨外」勢力漸起,與當政者針鋒相對。稍有不慎,易生意外。沈君山的學養、性格和立場,被各方屬意為溝通協調的橋樑人選。他處理了「海外黑名單」問題,並全力協助「美麗島家屬」;台灣三大政治血案──林宅案、陳文成案和江南案,沈君山參與了前兩個的善後,而且受到信賴。台灣後來的解嚴與開放黨禁,沈君山的努力應記上一筆。
至於兩岸關係,沈君山一向主張,既要顧及大陸的立場,尤應維護台灣的利益。本著這樣的原則,他協助主管當局,負責與大陸談判,奇蹟性的創造了「中華─台北」的奧會模式。以後台灣參加各種國際活動,也都循此方式進行。後人沿用它或覺無甚出奇,但一讀沈君山的回憶錄《浮生後記》,就知他在折衝過程中花費了多少心力,克服了多少困難。
沈君山不以在外圍與大陸游擊式接觸為滿足,他要尋找兩岸制度的和解之道。除了早期的「革新保台,志願統一」,以及後來參與制訂《國家統一綱領》,他還陸續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治」、「一屋兩室,各持門匙」、「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等各種嘗試方案,比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早了很多。
沈君山最重要的「兩岸事業」,是一九九○年後的兩年內,以個人身分,到大陸三晤當時主政的江澤民,每次都談數小時。他反覆說明台灣目前不能接受統一的原因,及台灣必須要有自主空間的理由。他還為雙方提出各種設計構想,如「一而後統」、「統一『中』」──先求一個中國,其他問題留待以後解決。
江澤民指責台灣的國統綱領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沈君山駁正他,是「以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顯而易見,沈君山希望台灣人民生活在這樣的標準下,也希望大陸人民生活在同樣的標準下。沈君山甚愛台灣,但並非不愛大陸。他正因愛台灣,所以也要愛大陸。兩岸之間,如果此岸之人不愛彼岸之人,甚至憎恨他們,則兩岸如何可望和平融合?某些「台籍同胞」,往往以是否「愛台灣」檢驗「外省同胞」,沈君山是一個最好的答案。(上)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下)


2018-12-22 00:29 聯合報  張作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沈君山1999年第一次中風,但樂觀健朗,仍不斷寫文章討論國內政治和兩岸問題。圖為2004年12月沈君山(左)參加聯合報文學獎頒獎典禮,與張作錦談笑。八個多月後,2005年9月第二次中風,但2007年仍替準備競選總統的馬英九撰寫兩岸政策說帖,隨即第三次中風,終於身殉他的「兩岸事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他知道,正因愛台灣,所以也要愛大陸

沈君山一九九九年第一次中風,影響不大,可以行走和書寫。二○○一年「九歌」為他出版散文集《浮生三記》,仍然為兩岸事多所著墨。我在《聯合副刊》上發表一篇讀書心得:〈尚思為國戍輪台?──沈君山的新書與舊夢〉,認為台灣的政治環境已經變了,以他的出身背景,恐不宜也不能再為兩岸操心。他應該珍惜自己的健康,轉變生活重心──發揮另一長才天賦,多寫寫文章。
我在這篇小文中指述,陸游六十七歲致仕,蟄居紹興鄉下,身在田野,心存社稷,某夜風雨大作,他賦詩曰:「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最後雖未能迎回二帝,更未能阻金兵南下,但留下九千三百首詩,一百三十首詞,亦足以不朽。沈君山有彩筆如魔杖,可點石成金,除了兩岸問題,難道就沒有別的事值得努力?我認為,在出此「新書」之際,他的「舊夢」也該醒了。
沈君山讀到文章,給我寫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話:「中國老知識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聲聲入耳,事事關心』,總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才算男兒本色。兩岸的事,身老力衰,去春赴京兩次,要管也管不動,何況人家不要你管。但都放手了,活著有什麼意思?」他還把我所引陸游的詩,改了幾個字以自況:「僵臥清華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中南海事入夢來。」聽聽這話,這口氣,似乎下定決心「拒絕悔改」了。
二○○五年,沈君山第二次中風,雖然思考力未減,但行動能力已大為衰退,手不能寫,足不能行,卻為「漢聲」編寫一套五卷本的《沈君山說棋王故事》的書。中日韓、老中青三代棋王吳清源、木谷實、林海峰、曹薰鉉和聶衛平都入列。沈君山自青年時期即浸淫於棋藝,如今回歸舊愛,心有專屬,他的「兩岸狹心症」也許會慢慢好起來。但二○○八年到了,台灣政壇狂飆再起,而台灣的前途與大陸不可分,兩岸問題再受重視,於是沈君山的「舊病」復發了──也許不是復發,而是根本從未痊癒過。
二○○七年四月廿八日沈君山給我一封信,透露正在「為他人作嫁衣裳」,他是「兩岸關係議題的主筆兼顧問」,隨信附給我的兩篇「大塊文章」,是他兩岸意見的說帖。
對兩岸間事,沈君山這幾十年來未嘗須臾離。他深知,兩岸問題如不能和平解決,一旦訴諸武力,不僅大陸將受創傷,台灣更將生靈塗炭。解此困局而登斯民於衽席,是他平生最大心願,現在有人要用他的兩岸政策,他立即興高采烈起來,寫信還擊我,「對在下還是小看了些」,他雖然「僵臥清華」,但「不致只能不自哀」,也不是「尚思為國戍輪台」,而是「尚能為國戍輪台」──意謂自己的主張將來有可能實現的一天,那不等於在輪台最前線打了勝仗了嗎?
作過國立大學校長和「不管部大臣」的沈君山,會在乎什麼「主筆兼顧問」?「幕主」馬英九雖然是他的好友,但以沈君山的人品與學養,他會只在乎一人一家之興衰?這位兩岸議題沙場上本應解甲歸田的老兵,一聽到號角響起,立即拖著「剩體殘軀」,跛著腿,拄著拐杖,飛奔衝鋒前去。原因無他,他對華族有情,對中國有情,對台灣有情。如是而已。
沈君山「為人作嫁」的「兩岸問題說帖」,主要包括四點:
一、兩岸目前不可能達成一個雙方同意的終極模式。
二、但可以建立一個過渡的分治架構,以防範意外衝突並促進交流合作。
三、經過和平演變,中共達成民主化的時候,就是分治架構轉化成終極架構的時候。
四、終極架構之決定,須經由雙方人民分別之同意。
大選尚未開始,他的兩岸政策尚未啟用,沈君山二○○七年第三次中風,隨即臥床不省人事,前後十一年,他的理想,他的主張,甚至他的人生,都隨之結束了。
他期望台灣民主化,等到的卻是民粹化;他也祝望大陸自由化,等到的卻是更嚴密的控制化。至於兩岸關係,尤見漸行漸遠;一方是「獨立公投」,一方是「反分裂國家法」。甚至他對台灣最具體、也很重要的貢獻,「中華─台北」奧會模式,都被他一同奮鬥的夥伴和這個莫名其妙的政府,拿去公投「作廢」呢!病中的沈君山,若仍有意識,其心情惆悵可知,意興蕭索可知。他走了,不也算是解脫?
但是我們留下來的人能解脫嗎?環顧世局,回望台灣,想到崔顥「黃鶴樓」的最後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下)








荒唐中選會 頭痛醫鞋子


2018-12-22 00:06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中選會代理主委陳朝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庸醫頭痛醫頭,庸醫中的庸醫頭痛醫腳;中選會非常特別,頭痛醫鞋子,把公投選務疏失,一股腦兒的推給公投法。
公投結束,中選會提出公投法修法草案,包括連署擬附身分證影本,把「公投綁大選」改為「公投綁大選」,延長準備期,主文以不超過卅字為限……
簡言之,這次選舉的混亂,公投法固然有可以修改的空間,但錯的都是公投法,中選會一點都沒有錯,這是事實嗎?
公投法明定應建立電子連署系統,這才是因應「死人連署」的根本之道。本次公投,因為沒有電子連署系統,發生一連串的選務爭議,包括經法律授權的筆跡驗證」、連署提出以一次為限……面對接下來的選舉,如果中選會在預定期限內,明年三月一日電子連署系統正式上線,那麼以電子系統驗證,一翻兩瞪眼,當然不會有「死人連署」的問題。
而公投綁大選,就一定會讓選務如此荒腔走板嗎?有太多人提出建言,包括「增加圈選處」,選舉與公投分兩個投票所領、投票,這都足以減少民眾投票等待的時間。選前建言者諄諄,中選會藐藐,選後的解決之道居然是要公投、大選脫勾,因噎廢食。
公投的功能在於以直接民意制衡行政、立法兩權,本質是對有權者的不信任,但是本屆中選會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卻是對公投的敵意與打壓。中選會在修法中不自我檢討,卻以增加連署不便、投票困難的方式來「改革」,這怎麼不讓民眾懷疑中選會的中立性,就是要讓直接民意難以表態呢?
而陳朝建代主委過去屢屢與陳英鈐同一陣線,今天至少也是「戴罪之身」,筆者不認為本屆中選會有足夠的公信力,提出修法草案,乃至於負責民國109年(二○二○)的選務。本屆中選會實質上已進入看守階段,儘早請辭,由中立公正人士來負責民國109年(二○二○)選務,才不會喪失國人對民主的信任。
公投的結果,人民對民進黨的政策明確表示「不同意」,正如賴清德院長所言,「有倒閣的感受」。但重點不在倒閣,而是民進黨是否願意從善如流,從今天開始,落實多數民意的想法。
特別是東奧正名公投,人民清楚的表態,「實質重於形式」,中華台北這個名稱雖然不滿意,但能實質參與國際賽事,才是最重要的。
實質重於形式」,這個原則不僅在於奧會,也應是台灣兩岸路線的最高原則,一邊一國、兩岸一家親與九二共識都是形式,真正的實質是,哪一種兩岸路線,能夠為兩岸人民帶來美好的生活。
而筆者的期待「良制一國」,則是希望兩岸在形式的一國下,各自以實質人民福祉作制度競爭,完成統一。而在正式統一前,台灣人民無需妄自菲薄,台灣有多麼好,應該讓全大陸人都知道,反之亦然(大陸的制度有多好,也讓台灣人民瞭解及接受)。







是誰在傷害台灣?


2018-12-22 00:09 聯合報  潘兆民/東海大學政治系暨通識中心教授(台中市)
蔡總統表示,新台幣改版「去蔣」想法,「這類的事情不是總統說了算,也不是促轉會說了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陽花學運的這群人,又為台灣做了什麼事情?衝入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台大演講會場,擾亂校園安寧,破壞學生聽講權益,自以為是捍衛正義,大言不慚要求江面對歷史責任,給大眾一個交代。殊不知正如馬前總統所言「他們不知道已經害死了台灣」,不僅破壞行政官署,更導致兩岸貨貿服貿等法案胎死腹中,台灣陷於虛耗空轉,兩岸關係倒退,經濟遭受傷害。
美國巴克萊證券更以此發表「中國你好,台灣再見?」的研究報告,直指台商在大陸市場正需要創造有利環境增加競爭力之際,卻因學運與政治僵局,阻礙政府透過法律為科技產業創造有益的兩岸環境,因為缺少創新的國際競爭力,很難再正面期待科技產業的持續發展,並對台灣未來表示憂慮事實證明,學運後,兩岸和平紅利不再,導致台灣經濟發展停滯,太陽花學運才需要面對,並檢討與交代
同樣發生在台大,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紀念過世妻子林淑如,捐贈一百五十億元耗費十年心血,創建癌症醫院舉行落成儀式。眾所周知,郭董的科技產業橫跨兩岸,不僅養活了多少萬個家庭,庇佑兩岸社會,更為台灣不知創造了多少GDP,兩相對照,誰在傷害台灣?誰才是在捍衛正義、真愛台灣?一目了然。
更甚者莫過於促轉會冠冕堂皇提出新台幣改版、軍營去蔣銅像、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等案。姑不論其心態,僅新台幣改版一項,央行估算需花費五百億元。如此粗糙又浪費公帑的政策規畫,何來轉型正義?何來造福社會?搞得蔡英文總統急著澄清,否認相關規畫。
執政團隊失能,政策搖擺不定,至今仍搞不清楚台灣人民究竟要的是什麼?選後蔡總統急著安排與連任的柯市長見面,意圖營造白綠合作假象,為總統大選創造有利形勢,似乎已忘記,菜價持續下跌,農民辛苦無奈。事實上,不論是農漁民,各行業努力打拚的民眾,要的不就是辛苦的農漁獲能賣出去,日子能過得更好,這是做為中華民國總統責無旁貸,捍衛市井小民生活正義的天職可悲的是蔡政府仍不能理解民意之所向,仍在處心積慮算計連任大路。但如不能苦民之苦,必當失去民心,民眾還是會用選票告訴蔡政府應負的歷史責任。






防非洲豬瘟 宣導入商家


2018-12-22 00:18 聯合報  陳金鳳/主婦(台中市)
農委會已修動傳條例,將從近三年染非洲豬瘟疫區帶肉品回台者,罰則提高為20萬元,海關加強查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非洲豬瘟疫情的新聞甚囂塵上,其實這股疫情早在八月就時有耳聞,只是政府正忙選舉無暇宣導。而今為防堵,海關嚴格把關,違者罰款廿萬。
兩個月前,我和老伴前往上海探視兒孫們,兒媳託我們帶幾包機場免稅店的金門牛肉乾,入關後我們找到一家專賣台灣特產的商店詢問有沒有金門牛肉乾;她們說有,接著問我們是要去哪裡,我們告知上海,她們一聽即勸告:「如果是其他國家OK,但是去上海,建議你們還是不要買,因為會抽檢。」
在店裡繞了一圈後,老伴再向另一位店員說要買牛肉乾,這位店員也重複相同問答,我們只好離開。接著看到另一間台灣名特產店,老伴不死心又趨前詢問,答覆都如出一轍。可見不管是豬肉或牛肉製品,大陸是否也在防堵?而這項政策措施連桃機免稅店都能奉行不二,顯見是大陸方面的宣導夠強化且奏效
另一個感想是,店家並沒有抱持有錢賺就好的心態,對顧客誠實以告;我在桃園機場的免稅商店看到了商人良知、不貪圖民眾荷包,真的好感動。






同理心只有醫護該有嗎?


2018-12-22 00:16 聯合報  方景霖/地區醫院行政副院長、博士生(嘉縣民雄)
醫療第一線的醫護工作環境惡劣,恐大幅影響士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有護理師友人投稿臉書專頁「靠北護理師」,爆料某藝人(據報導為「太保」張嘉年)衛福部台北醫院急診就診,因「打針太痛」怒吼護理師「欸拜託,我是病人欸!你不能給點同理心嗎!打針痛死了!」甚至說「我要投訴你!」媒體則報導引述該護理師被要求寫報告,考績也扣分。若處分為真,那麼受到最大影響的絕對不會是病患本身,而是醫院內的士氣。
其實,施打針劑會因為劑型、劑量、藥物的濃度及施打部位等因素,使得病患對痛的感受反應不同。護理人員在治療之前也會事先告知病患相關訊息,此事實難斷定護理人員有何缺失,實在不需拿「同理心」作為施壓的藉口。
筆者管理醫療行政廿餘年,以往醫護人員受尊重的工作環境已不復見,尤其是在衛福部長公開表示醫療是服務業之後更惡化
但這並不表示醫院對於護理人員的處分過當。就報導指稱護理人員寫報告一事,筆者站在行政管理角度認為有其必要性。事發報告並不見得對護理人員是種「處分」;相反的,白紙黑字的紀錄也可以是保護當事人的依據。因為事件發生之時無論是言語、感受,唯有雙方當事人才知道,旁人(管理階層)只能請護理師(當事人)還原事發經過,除了可以依理力爭(保護)當事人之外,也可用此案例作為教育訓練的範本,防範未來同樣的事情發生。
關於考績扣分一事,相信是當事人有所誤解。因為營造一個安全且受保護的執業環境是管理者的責任之一,鮮少會因為細微的紛爭而影響考績,筆者也相信這類的評比,管理階層應有更宏觀的視野,透過整年度的表現來考核。以這次事件為例,事發當時醫院裡的管理者應以保護院內員工為首要目標,不可能在事情尚未釐清就先扣考績。這種未審先判,打自己的小孩給別人看的管理作風,只會打擊員工士氣,更是損害領導力的事然而,扣考績之事若為真,我想上簽呈的主管應該先予以再教育才是







振興觀光 靠補助還不夠


2018-12-22 00:12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觀光局暖冬遊補助方案擴大到全國,希望振興國旅。圖為新北投溫泉商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光局明年一月擴大暖冬旅遊補助,實惠簡便,誘因十足。
旅遊補助嘉惠大眾,也讓飯店業者獲利,間接刺激消費,帶動周邊產業;雖是要花上十餘億元的煙火式措施,但能讓老百姓有小確幸的感受,比起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或其他沒有直接受惠感覺的施政計畫,旅遊補助經費還是值得的。
當然,振興觀光產業不能只靠補助政策,否則會養成倚賴,效果必將遞減;國旅對振興觀光旅遊產業也是局部幫助而已,消費力不若國外觀光旅遊團體。
地方政府或旅遊業者心態還太保守,口說「人要進得來」,對上門旅客卻不知主動提供服務。過去投宿經驗,若飯店非在鬧區,晚飯後常只能無聊地在附近閒逛,或找地方喝咖啡打發時間。
飯店業者應視投宿旅客如財神爺上門,聯合提供各項消費活動。我們去國外旅遊不是常有額外的夜間自費活動嗎?隨個人喜好,看表演、洗腳按摩、搭船夜遊,飯店周遭也有小販聚集,把握做生意機會。
暖冬旅遊補助大家稱好,但完善的政策不能僅是如此,吸引了旅遊者上門,卻忘了最重要的是如何促使消費,顯示發展旅遊產業還有很多不足須更用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