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2018-11-02 23:36 聯合報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空總創新基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微笑曲線來看,過去台灣產業發展,政府習慣「由左想右」,把資源投入在左端的研發,就認為會是市場需要的新需求,尤其藝文界更是如此。但未來應該有的新思維應是「由右引左」、「以終為始」,要了解右端的市場,由終端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再引導左端投入資源
前衛實驗性的藝文創作,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國藝會、國表藝都投入大筆的資源投入補助,補貼製作。但是,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角度,則要由僅依賴補助的思維,翻轉為「由右引左」的思考,以市場需求成為創作最重要的推動力,讓市場運作的力量引進更多的資源。
而政府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策略也要轉變為以健全活絡市場交易機能為主,建立一個文創產業可以生生不息的生態,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台灣不缺源源不斷的藝文創作能量,缺的是市場規模太小,無法支撐優質的創作持續投入市場。
舉例來說,對於「空總創新基地」運用,當年行政院前院長毛治國決定這個黃金地段不進行都更及商業開發,而形塑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創新基地,作為孕育創新概念發想的亮點,以滿足目前世代的需要,同時把這塊土地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保留給將來的世代決定。
目前空總創新基地在文化部接管後,則以藝文為發展方向。我認為,未來空總創新基地的發展,將是台北能否成為一個偉大城市的關鍵計畫。
我建議,應打造空總創新基地成為「文化科技園區」,結合台灣的藝文與科技兩大創新元素,為台灣創造新價值。未來應以當年開發科學園區的經驗,只租不賣,開放由民間來租地建設,在符合藝文創新基地的宗旨與目標下,成為一個具市場機能的藝文創作、展演、交易的平台。
此外,由於空總創新基地上有許多歷史建物,未來可依相關規定讓廠商依商業性質的用途不同:一、保留歷史建物但予以整修;二、有的可拆除重建;三、或在現有的空地加蓋。
當年科學園區在發展初期,以發展研發為主力,初期失敗,後來園區開放容許大量製造的廠商進駐,造就如今科學園區的產值。因此,空總創新基地也應開放商業行為,如此也能讓北北基桃的居民能有更多優質的藝文活動,更可成為來台觀光客的藝文盛地。
如果主管機關文化部階段性認同這個方向,我建議可由文化部、科技部、藝文界及文化科技發展聯盟共同來參與研擬空總創新基地未來的發展計畫,衡量空總創新基地現有的藝文設施,並考量未來藝文市場的需求,強化與市場連結,導入企業資源,建構一個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產業化的新生態。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