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科技戰 台灣恐成箭靶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280/web/

◆  聯合報社論/東廠關閉,酬庸退位,黑箱打開,制衡歸隊
◆  聯合報黑白集/葉俊榮的階段性任務呢?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科技戰 台灣恐成箭靶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科技戰 台灣恐成箭靶


2018-11-30 01:5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就在各國期待30日川習會能替美中貿易戰降壓之際,美中科技戰的戰鼓又隱約響起,而且這次台灣更直接捲入成為當事人,其風險之高,台灣公私部門都要謹慎因應。
近年來中國大陸憑藉著經濟實力、國家力量與市場規模,在高科技領域急起直追,早已被美國視為主要威脅。特別是從民國104年(2015年)北京成立半導體發展基金,傾全力追求半導體進口替代政策後,歐巴馬總統時期警示紅燈其實就已亮起
301制裁案的理由,讓各界將目光放在強制技術移轉上,並祭出高額關稅制裁迫使中方改革。嚴格而言,目前美國的要求與中國的回應還在雞同鴨講的階段,因為美國關切的,是中國政府透過合資、併購及市場進入許可等條件,逼迫外商移轉科技。這些作法並非不保護智財權,而是權利所有人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分享甚至移轉權利,因此中方強化智財權保護的承諾,跟美方的關切無法對齊,貿易戰還會繼續。
至於科技戰的第一槍,可以從對中興通訊祭出禁運制裁開始,不過當時的理由是中興通訊違反聯合國對伊朗的禁運管制,對美中對抗而言還算擦邊球。直到10月美國媒體爆出美商Super Micro處理器被解放軍植入後門晶片一案開始,才讓外界嗅到不尋常的氣氛。本案中被指控使用處理器的公司(Apple、Amazon)都是富可敵國,但除了嚴肅否認外,在興訟成性的美國竟沒有一家提告尋求天價賠償,顯得十分耐人尋味。
隨後美國於本月初以竊取美光營業祕密、威脅國安為由,對福建晉華實施禁運,並把技術援助晉華的聯電與外派人員一同起訴,提出200億美元天價罰金,才正式揭開美中科技戰的序幕。上周美國又繼續加碼,預計針對包含AI與機器學習、生技、基因工程、神經網路、微型無人機及機器人、有關航太之定位導航技術及量子運算等所謂「新興科技」,以保護國安為由,預計實施出口審查及管制,進行30天的公眾意見徵詢。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也正式反擊,針對美光等幾家外商半導體加速市場壟斷調查,一樣面對天價罰款的可能。中國是世界最大高科技市場,力量驚人。美中一來一往,正式進入「科技戰」階段。
對台灣而言,美中對抗的真正衝擊才剛要開始,未來挑戰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高科技產業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任何市場不確定性都對產業及總體經濟發展造成傷害;第二是美國要各國選邊的姿態愈來愈明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才語重心長的表示各國被迫選邊的日子感覺就快來到。台灣高科技一直以「美中台」三角關係為基本運作架構,一邊是下單客戶,一邊有龐大市場,無論如何選邊都極為煎熬。不過形勢比人強,就在「晉華」案爆發後,聯電迅速宣布終止與晉華的合作關係,就是一例;第三的挑戰是美方幾次出手都有台籍業者涉入,隱約透露出台灣業者與陸商合作,成為取得美國科技第二軌道的跡象。這是一種普遍的模式還是個案尚待觀察,但以兩岸高科技合作密切程度來看,未來案件中繼續有我業者涉入的機率不低。這種模式輕則會讓台灣高科技業被牽連成為美國制裁對象,重則可能傷害台美高科技業間累積的互信,影響就會更為深遠。
當然,這些挑戰不是台灣才有;日韓某種程度也都要面對。不過千萬不能低估後座力。35年前,台灣與韓國的高科技產業開始起飛,跟美日當時的貿易戰有直接關聯,換言之,大國的經濟對抗,是會導致整個產業結構消長變遷的結果。台美沒有貿易戰問題,但高科技卻可能被流彈擊中。短期內結構不易調整,但建議政府至少先盤點高科技領域「美台中」錯綜複雜的網絡關係,至少可先研判短期地雷所在,也才能進行長期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葉俊榮的階段性任務呢?


2018-11-29 23:3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長葉俊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吳音寧因完成「階段性任務」,北農總經理職務被撤,這是蔡政府對敗選的回應。大家好奇的是,以這個標準,葉俊榮的階段性任務完成了沒?
選前大家都在罵「管中閔上不去,吳音寧下不來」,這是「討厭民進黨」變成最大黨的主因之一。這次外界列舉民進黨大敗的因素,犖犖之大者如韓流強大、選務烏龍、年金改革……,十名之內必有「卡管案」。現在,吳音寧都要下來了,「台大無校長」的鬧劇還要持續上演嗎?
卡管案影響深遠。民進黨一開始或許始料未及,但因強取豪奪成性就先斬再說;後來,就拗到難以收拾。這就好像綠委段宜康一貫齜牙咧嘴製造事端,到頭來卻橫眉怒目責罵賴清德不是,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戰場身影。從選舉的大驚奇看,卡管案也該想想如何收攤了吧。
卡管案歷經三任部長處理,葉俊榮的角色最不可原諒,以為「拖久了就沒事」的禍首葉俊榮是台大人,對人們共憤的「台大無校長」局面能無感觸?葉俊榮又是法律人,對卡管的濫權枉法比一般人更清楚。何況,葉俊榮是以解決管案為前提坐上教長一職,身為教育政策的指揮官,對大學自主遭政治踐踏,自己卻只能虛與委蛇,難道沒有一絲羞愧?
吳音寧和管中閔原是毫無瓜葛的人,卻因蔡政府的偏見,碰撞出民怨大爆炸卡管案犧牲兩名部長,犧牲更多是非黑白,葉俊榮的階段性任務可以收場了吧







聯合報社論/東廠關閉,酬庸退位,黑箱打開,制衡歸隊


2018-11-29 23: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民進黨大敗因素繁多,最重要的一項是「中央執政不得民心」,嚴重拖累了地方選情。包括十項公投案有七項過關、三項未過,無一不是針對蔡政府決策的扭曲與誇大而來。從蔡英文近日發表給黨員的信看,她對內將問題推給「自己不在第一線」,對外則怪罪「社會沒跟上」,表現出完全的推諉,這絕非人民所能接受的態度。
蔡總統上任時,各界對她抱以極高的期待,她也自許要做「謙卑」及「最會溝通」的政府,以「解決問題」為職志。但兩年多來,她卻以誦讀文青講稿的方式治國,忙著擴權彰顯自己的意志,背對現實要用歷史來清算對手,如推土機般輾過法治及五權憲法。與此同時,她對獨派雖是偶爾保持距離,但仍多方配合,有時甚至迴避中華民國及國家認同的象徵,來爭取他們支持。作為執政者,蔡英文因全然不顧惜整體民意,而喪失了民心。作為國家領導人,她則因撕裂社會、糟蹋中華民國,而背棄了自己的天職。
也因此,直到敗選後數日,蔡總統不僅慰留了不該慰留的賴揆和陳菊,還在主導下屆黨主席的人事,甚至把敗選的真正責任撇得乾乾淨淨。這一幕,除了讓人對蔡英文的反省能力感到悲觀,也對蔡政府未來的表現充滿懷疑。至少,人們看不到任何改變及好轉的跡象。如果蔡英文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我們在此提供幾個意見,供她和民進黨作為大選敗戰的檢討參考,也呼籲她閉關自省,不要再誤導國家和人民。
第一,請關閉或改組惡跡昭彰的「東廠。從促轉會黨產會、中選會、到NCC等機關,都因用人不當或被賦予自私的目標,使獨立機關變成了以從事政治鬥爭為目的單位這次選舉,民間喊出「一一二四滅東廠」的口號,即可見民間對於「東廠嘴臉」多麼憎惡儘管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已在第一時間辭職,但他留給中選會的汙垢,恐怕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去除;包括副主委陳朝建屢屢發表偏頗見解,也暴露了他的不適任至於以鬥爭和分化為目的的促轉會和黨產會,則因沉痾太深失去正當性,即使改組也不能恢復其形象,恐怕只能將它們關閉,不要再讓其為害台灣。
第二,對於那些無才無德卻因酬庸而進入政府及周邊機構的官員,請儘速清理。蔡英文的用人一向集中在特定小圈圈,在黨內,是新系的陳菊和賴清德人馬大量搶攻中央職位;在民間,則是蔡英文的法界同學同袍大批出線,乃至社運人士走向終南捷徑。其中當然也有適任之人,但整體而言,許多人都懷抱意識形態而來為政治服務,而非為人民服務,因此導致紛擾不斷,是非價值淪喪。這些不適任及失德的政客若不清理,會繼續把國家施政帶向混亂;他們每次出現,都會引起百姓的惡感。
第三,蔡政府的決策黑箱必須打開,讓社會及在野黨的意見有參與及對話的空間。自詡「最會溝通」的蔡政府,其實是最蠻幹的政府,幾乎不聽取外界的不同聲音,有時連黨內的異議都大力打壓。往往表面召開公聽會,其實心意已決,結論絕不改變。也因此,從勞基法的二度修法,軍公教年金「改革」變成一場「屠殺」,「非核家園」能源政策遭到公投否決,乃至強行通過興建深澳電廠卻又為選舉草草宣布棄建,包括八年八千億的前瞻建設,都是黑箱決策的結果。這個黑箱,必須打開
第四,在蔡總統大權一手抓的情況下,包括行政機關在內,乃至立法院、監察院、司法院等制衡機關都變得唯唯諾諾,一味瞻望上意,這是令人擔憂的民主傾圮現象。要重建台灣的民主政治,需要各個行政機關回到中立及專業角色,所有憲政機關拿出監督制衡的態度,才不會讓少數濫權者毀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