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合併、自治 改革不能拖
◆ 教母語或英語…資源配置最重要
◆ 拿轉型正義搞東廠 令人不齒
◆ 日友人悼蘇啟誠文:發誓繼續推動台日友好
◆ 日敷衍挺正名 我仍唾面自乾
◆ 聯合筆記/鬆綁七休一 交部說了算?
◆ 願景回響/降「車震」指數 許我路平車不摔
◆ 願景回響/補釘路工法錯誤 淪為無底洞
◆ 漫畫/公投連署誰偽造?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鬆綁七休一 交部說了算?
2018-10-02 00:49 聯合報 許俊偉
台灣汽車客運業產業工會前往交通部,出示過勞會員的照片,要求交通部重新開會。 記者鄭超文/攝影
為了是否放寬「七休一」,交通部公路總局上周邀公路及市區客運業勞資協商,會後以正式新聞稿對外發布:「經勞資雙方代表充分討論後,取得共識」,可於年節、紀念日、勞動節日、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原則上可「十休一」,例外得「十一休一」。
公總官員受訪時則說,預計本月將該案提報交通部,最快明年春節實行。
公總的「共識」說言猶在耳,未料昨天隨即遭勞方「打臉」。台灣汽車客運業產業工會在交通部前高喊「勿讓司機過勞、保障乘客安全」,指稱交通部是片面發稿對外宣布,工會除了強調安全無假期之分,生命不論貴賤,也堅持維持七休一,甚至不排除按鈴申告交通部瀆職。
究竟是有共識還是各說各話,當天與會之人心裡有數。但撇開勞資雙方是否已有共識不談,交通部恐怕也把話說得太快、太滿了。
根據勞基法新制的設計,七休一放寬有三道關卡:第一道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把關,第二道須送中央勞工主管機關審議並完成公告,就算連闖兩關,也非所有該行業即可逕自鬆綁七休一,最後還得經各別工會或勞資會議通過。
換句話說,交通部僅是最前線的基礎把關,「最快明年春節實行」恐怕不是交通部說了算。這是刻意不尊重勞動部?還是如此「放話」要對勞動部審議施壓?上一回,交通部提報的客運業鬆綁七休一案,就是在第二關時被勞動部打回票。
客運業該不該在連假期間放寬七休一,當然可以討論。但近年國道重大事故頻傳,其中不少被質疑可能與駕駛超時工作、疲勞駕駛有關,在衡量鬆綁的同時,不能不記取教訓。可以理解交通部完成連假疏運的責任與壓力,但交通部的角色豈僅是疏運使命必達,客運業最根本的人力、勞動條件等結構性問題,身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交通部,是否也捫心自問都已有效解決?
勞動部的角色一樣關鍵。客運業該不該鬆綁七休一,當然應衡量業者需求、疏運需求和勞資雙方想法,但也正因客運業是運輸事業,涉及攸關人命的交通安全,考量放寬時應比一般行業更加高度檢視。
否則,客運業要是因連續上班引發疲勞駕駛,甚至若不慎引發重大事故,就請交通部長和勞動部長出來對放寬七休一負責。
大學合併、自治 改革不能拖
2018-10-02 00:49 聯合報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前台聯大系統副校長(新北市)
陽明大學近期通過合校決議,清大、交大競相爭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高等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就學人口減少,大學過剩,招生不易;國際競爭劇烈,高教資源投入不足,世界排名下滑;教師薪資低落,年金改革更是嚴重打擊士氣;學費偏低,入不敷出,公私大學受制於教育部統籌管理,良劣一致,無法公平反應學校品質。高等教育面臨改革,實無其他選擇。
最近陽明大學召開臨時校務會議確定將啟動合校,清華、交通大學紛紛表態爭取合併,說明國內大學過多,資源稀釋,大學行政主管已開始認識到透過整併方能生存,大學合併實為台灣高教大勢所趨。台灣高教龍頭台灣大學校長遴聘受到教育部越權干預,更說明大學自主自治有名無實,已嚴重影響台灣高教發展。
筆者在擔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時,曾受教育部之託,出訪英、法、美各國高教,研擬台灣大學系統發展規畫,尋求如何利用大學系統,達成大學資源整合,行政自治,並能兼顧系統內大學獨立運作,維持正面的競合關係及原來校名。曾有如下建議:
陽明、清華、交通大學均為國內研究型頂尖大學,目前已同屬「台聯大」系統 (第四校為中央大學)。教育部可進一步立法健全大學系統,定位大學系統為獨立教育法人,承諾長期教育經費之補助。結合學校教師及行政人員、政府代表、社會賢達及企業領袖成立系統董事會,並授以獨立人事、財會、評鑑及教務發展之權利,統籌系統內大學長期發展整體規畫、資源分配及校長遴選。這樣一方面維持系統內各大學獨立運作,同時發揮資源整合及分配之效用。教育部可藉由大學系統完成大學自主、自理及自治。
國人熟悉的世界頂尖加州大學實為一個大學系統,包括十所分布各地著名的研究型加州大學,即採取類似的教育模式。法國近年來,大力改革高等教育,整合大學、研究所,成立高等教育園區,結合教育、研究、創業,以期藉由研究資源與經費的統整,提升法國大學在世界大學的排名榜,增加國際競爭力。抗戰時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移駐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由三校校長成立委員會集體領導,統籌資源之運用,有效對應抗戰時期的資源匱乏,成功教育出楊振寧、李政道傑出人才。這種種制度均為系統的不同範例,均可作為台灣高教改革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