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  沈呂巡/從諮議引起「滋議」說起
◆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2018-10-02 23:21 聯合報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台北市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這座城市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然而,根據經濟學人資訊社(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每年公布的「世界宜居城市」(The World Most Livable Cities)調查報告,台北的城市發展似乎沒有太大問題,因為台北民國107年(二○一八年)的名次為第五十八名,比前一年進步兩名。BBC旅遊網站還特別撰文指出,台北是近十年來全球宜居城市進步表現傑出的五座城市之一。
台北城市發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何說它生病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借用心理諮商執業醫生蓋.溫奇(Guy Winch)在TED高人氣的演講「為何我們都需要情緒急救?」(點閱次數至今超過六百萬人次),點出人們在健康認知上一直存在的盲點:當身體受傷(例如跌倒流血)時,人們會知道要趕緊處理傷口,但遇到心理傷害(例如孤獨寂寞)時,人們卻只會一直輕忽,而讓問題惡化下去。溫奇在演說中倡議心理保健的重要性
對於如何評判一座城市進步與否,同樣也有只重視生理保健輕忽心理保健的嚴重問題。城市治理者關心的往往是城市基礎設施老舊的問題,而不是市民心智狀態失序的困境。城市的現代化,常常是市政白皮書中被視為迫切需要優先推動的項目。但如何讓市民享有優質的心理健康,多半只是市長施政報告書中聊備一格的文字。
「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全球最舒壓以及最有壓力城市排名調查」(The 2017 Global Least & Most Stressful Cities Ranking)(簡稱「全球舒壓城市排名」),是台北城市心理健康的最佳診斷報告由英國知名新創公司利澤(Zipjet)所公布的這份調查報告,呼籲世人重視焦慮與壓力對人類福祉所帶來的發展問題
「全球舒壓城市排名」是從四大構面(城市基礎條件、汙染程度、財務結構與市民處境)以及十七個子調查項目,去檢視全球一五○座城市對市民所帶來的生活壓力衝擊程度。北市的全球排名是第六十一名,其在個別項目的得分情形充分凸顯出來這座城市發展物質與心理失衡的危機
台北市在「身體健康」項目全球排名第十五名,但「精神健康」一項卻是落入到第九十六名;「安全感」排名第十七名,但「社會安全」則是遠遠落後到第一四○名;「公共運輸」排名是相當高的第二名,但「綠地空間」是難堪的第一一五名;「市民平均負債」項目全球排名不高(第四十二名),但「性別平等」與「種族平等」兩項是更糟糕的第一一三名與第七十八名。
市民對心理疾病的抵抗力與免疫力不斷下降,是現今台北市所面臨的嚴肅發展課題。隨機殺人、網路霸凌、消費奧客等事件的發生,都是在警告城市治理者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但我們的市長參選人注意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