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縱論/從歷史課綱到假新聞
◆ 駐泰空降官 毀用人體制
◆ 限縮台商公民權 當局三思
◆ 月圓人團圓 渴求的幸福
◆ 綠強審,藍強辯…轉型正義 不能簡化歷史
◆ 老師像嫦娥 指引孩子方向
◆ 執政不再謙卑 人民就該更強勢
◆ 「我不是故意的…」 撕下標籤 突破生活盲點
◆ 台東人,多保重
◆ 畫中有話/防護還是枷鎖?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從歷史課綱到假新聞
2018-09-22 23:4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NCC將針對廣電媒體未查證轉載爭議訊息,導致損害公共利益或妨害公共秩序者開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一陣子在談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最近政府又不斷撻伐假新聞,一個涉及強迫性的國民教育,要把什麼樣的共同記憶塞到下一代的腦子裡,一個涉及人民的信息取得,要把什麼樣的信息從人民的腦子裡挖出來。對一個教憲法的人來講,總會往憲法的角度去想,國家的界線在哪裡?
國民教育主要在培養國民的基本能力和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課培養的自然是歷史思維的能力,並理解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鑑於兩岸過去的經驗,當然更要強調歷史觀點的多元,不再只是帝王將相,或者唯物辯證。這些原則沒有問題,其他就應該交給歷史學家去決定。我們現在的問題顯然已經不在什麼史觀,而在什麼自我認同感,政治決策者明白表示,必須在中國和台灣之間有所抉擇,連帶的歷史學家對這個敏感問題好像也很難「互為主體,彼此尊重」了。
多數國家的歷史教育不會有這樣的麻煩,早年我曾經請教一位德國朋友,在統一遙遙無期的時候,怎麼決定要下一代理解誰的文化根源,建立什麼樣的自我認同,他說沒有別的辦法,就照憲法上的國家走,把憲法的國家維護功能(Staatspflege)投射到歷史教育裡,有很長一段時間,東德在西德的歷史課本上真的就叫「蘇維埃占領區」呢。他問我,難道歷史教育要讓國民隨政黨搖擺形成任意多種的國家認同?
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部最近的課綱調整,維持台灣、中國和世界三個分域,只不過把中國改成中國和東亞,要從東亞的脈絡去認識中國,這樣的調整有沒有脫離憲法增修條文重構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我覺得還真難說,最終要看下筆的歷史學家如何落實「中國分域」,或者根本只是現買現賣的套入與大東亞共榮圈一脈相傳的日本東亞史觀。
比起來,假新聞的問題要單純得多,不過就是言論的事後檢查。憲法的問題只在於由什麼機關,以什麼程序、對什麼言論做什麼樣的處理,最沒有問題的就是由發言人澄清外界對政府部門的誤解,但如果讓通傳會回頭再扮新聞局的新聞警察角色,或者修改國安法讓國安單位負責追究責任,當然就離譜了。
民主國家原則上用言論市場來對無限量的信息進行篩濾,不是因為它有多公平,實在是沒有更好的辦法,真理報的模式早已隨蘇聯走入歷史。由被監督的政府部門去檢查監督者的言論,川普總統帶頭示範的只是日趨下流的美國選舉文化,不足為訓。政府要處理的若真是潛伏在網路社會下的國安陰謀,需要做多少綿密的調查後才好訴諸國際,像這樣在選舉期間混雜在選戰言論中半真半假的「打假」,難道沒有一點角色混亂,對國安陰謀的揭發又有什麼丁點幫助?
寫到這裡,憲法的無力感其實已經很清楚,我不禁想起研究民主轉型的政治學教授Dankwart Rustow的國家認同理論,他發現沒有堅強的國家認同就不會有成功的民主,我一度認為台灣可能創造了一個例外,因為在分裂的國家認同下,我們還是共同完成了寧靜的民主革命。但民主化將近卅年了,我們的民主政治始終在低檔徘徊又怎麼說?
嚴格而言,我們並沒有像東歐或緬甸那樣的多民族多宗教問題,因此也沒有演變成最糟的殺戮民主,我們這群先後來到島上的漢人,只是在誰也統不了、獨不了的隱形共識之下,對未來一旦時機成熟該統或該獨產生高度的分歧,勇敢的台灣人也就只能不斷在國家形式上去差異化、標籤化,為了培養天然獨或天然統,拿到統治權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修改歷史課綱,不是去中國化就是去台灣化;或者搞轉型正義,而且只轉我在意的歷史片段。
以轉型之名促轉者更不斷重複古早統治者行為,一如打假者自己就是當年假新聞的最大製造者,要不怎麼會有一大群太陽花霸占立法院主議事廳,讓中華民國成為不完整的主權國家達廿天之久,才開始惡補服貿協議寫了什麼,立法院的議事規則是怎麼回事。
Rustow的理論針對台灣可以做的修正就是,假性認同分歧同樣可以妨礙民主轉型,它只是為不想提升民主格局的政客,提供一個廉價的藉口罷了。很抱歉,憲法拿這樣的內耗民主,真的毫無辦法。
星期透視/美國會戰略拖延北韓非核化?
2018-09-22 23:44 聯合報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南韓總統文在寅夫婦(右二、右一)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夫婦(左二、左一)廿日在白頭山天池前合影。 (美聯社)
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金正恩「文金三會」,簽署「平壤共同宣言」,簡言之,南北韓開始推動三元新進程:北韓非核化、兩韓終戰和平、兩韓友好關係。文在寅返回首爾後指出,金正恩希望盡快與美國總統川普二次會面,文在寅也將向川普傳達兩韓欲在年底前簽署終戰宣言決心。
文金三會可能是川金二會的會前會,至少替金正恩搭建一個向川普表達善意的舞台,金藉此表示將出訪首爾、在國際專家見證下拆除東倉里飛彈試射設施,甚至願意在美國提出「相應措施」下,摧毀寧邊核設施。
對於宣言內容及金正恩重申棄核,川普推特稱讚「非常令人興奮!」美國國務卿龐培歐隨即發表聲明,歡迎北韓做出的重要承諾,指出金正恩承諾會在民國110年(二○二一年)一月前實現非核化,美方願意立即與北韓展開談判。
看到這裡,似乎北韓非核化進程將展開,川金很快會舉行第二次會面,北韓非核化與兩韓停戰和平發展,可讓川普、金正恩、文在寅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可是,各方意見卻不是這般樂觀。美朝互信極度薄弱,川、金又都是國際政治秀大操縱家,特別是金正恩提到必須美國採取「相應措施」,北韓才會持續非核化作為,川普對此則不置可否。
同時,月底龐培歐會在聯合國安理會主持一場會議,呼籲持續對北韓施壓。因此川金二會就算舉行,除非能有清楚「路徑圖」,否則非核化進程仍充滿變數。
然而,川普政府是否真的希望北韓走向非核化?過去的美國政府或許有此想法,但是川普國安團隊可能有不同思維,特別從美中爭霸與亞洲崛起角度,北韓核武已不再是單純非核化議題。
首先,非核化進程會影響美在亞洲軍事存在,特別是美日安保體制與美韓軍事同盟。北韓非核化和兩韓和平協議簽訂後,必將影響東北亞安全環境,如駐韓美軍削減,將削弱美在此區的力量;至於美日安保體制可能反而強化,但在中日關係持續改善與亞洲經濟整合影響下,日本也將面臨抉擇,缺乏北韓核武威脅,美日安保也可能受影響。
其次,美國處理北韓核武問題可牽制大陸軍事擴張,特別是中俄在亞洲的軍事合作。美在亞洲駐軍大多布署東北亞,從加強美日安保與美韓軍演,到布署薩德飛彈,其實在戰略與戰術上都有牽制大陸意涵。
第三,北韓非核化後,東北亞政經結構會改變,經濟整合加速。過去共產與自由界線變得模糊,北韓未來將會融入東北亞經濟圈,一帶一路也會延伸到朝鮮半島。屆時東北亞經濟連結增強,美在亞洲勢力也將退潮。
因此戰略層面,面對從貿易開始的中美爭霸,加上排擠美國亞洲整合步伐加快,北韓核武問題反成一個棋子,反核武擴散理由光明正大,讓美國得以結合日韓盟邦,嚇阻北韓威脅,也可牽制大陸。
川普政府有可能戰略拖延非核化進程,以缺乏互信和無法有效查證非核作為為由,使美朝雙方無法在「相應措施」上取得共識,例如美要求北韓必須先交出一份完整核武、核設施和材料清單,並質疑北韓還另外有個秘密運作的離心機,這些都會使非核化進程更加複雜,達到戰略拖延。
當然,金正恩可能也是在演一齣假戲,但是北韓將面臨難以承受的制裁,所以金正恩如真心要非核化,北韓可以自願性主動銷毀核武與飛彈設施,並廣邀國際社會見證,自然化解美國的拖延戰略,果真如此我們一定會為金正恩拍手稱讚!
駐泰空降官 毀用人體制
2018-09-22 23:47 聯合報 吳建國/退休大使(新北市)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中)的女婿林子楊擔任駐泰代表機要秘書引發爭議,她在立法院議場內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左)的互動特別引人注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外交部將未具外交官身分的博士生派到泰國,出任駐泰代表機要,外界議論紛紛;由外交部退休人員組成的群組討論尤烈,群組中有數十位曾任次長、大使、代表,擔任過外館館長的退休外交官,見此安排都瞠目結舌,驚呼「這樣也行?」
因藍綠立委質詢,外交部與駐泰代表處都提出說明,但對此君究竟以何種身份任職說法不一,「諮議」、「三等秘書」和「機要」三銜令外界產生混淆。
我國駐外七十七個大使館、代表處中,甚多館處館長為公務需要,設有機要人員,其來源有二:一是由館內正式外交官選拔擔任機要,跟隨館長拜會政府單位、處理交辦事項,他們還有其他外交業務;二是由駐地資深雇員中擇一同仁,幫館長接聽過濾電話、登記行程,主要借重語言能力,因許多國家使用特殊語言,英日德法西等外語不敷使用。
我在民國九十三至九十七年擔任駐泰副代表期間,館裡有兩位部聘諮議,都是泰語專家,泰國出生,在台灣念大學,回國後經過遴選考核出任諮議。其中一位張諮議工作超過廿年,他的泰語連泰國當地人都讚嘆。原來泰語分三種,一種是泰人普通生活使用的、一種是皇室專用的王族用語,及和僧侶交談用語。如果對後兩者使用世俗用語,是為大不敬。我曾拜會公主與副僧王,張諮議陪同傳譯,代表處其他本地同仁完全無法勝任。
至於童代表口中所稱,台灣派泰同仁中薪資最低的「三等秘書」是正式外交官,必須報駐地外交部登錄。雖是外交官中最低階,但是對外仍代表國家,可出席外交酒會或應邀至社團、學校、商會演講,現在外館中新到任同仁雖僅為三等秘書,但館長通常會指定任務,讓他能歷練成長,不會只關在館內,擔任館長交辦工作。說三等秘書是台派國外最低薪也不對,正式外交官外,現在我駐外使館都有部派「主事」,擔任總務、出納等行政事務。他們不會也不能碰觸外交工作,薪水低於三等秘書。
最後講機要人員,我在南非駐開普敦總領事館服務時,因該國國情特殊,首都在普利托利亞,國會卻設在開普敦。每逢國會開會期間,南非總統與內閣移師南下,被譽為「非洲先生」的駐南非大使楊西崑和各國大使一樣,一年有數月必須駐節開普敦與政府交涉。當時隨楊大使南下的機要秘書有後來出任外交部長的林永樂及海基會秘書長陳榮傑。他們都是極優秀的外交官,楊大使「就地取材」,他們也勝任愉快。這樣的機要人員以任務為先,豈需外交部畫蛇添足,從國內另行配置一名「機要」給駐外館長?
外交部此次對外說明,外館可以聘請諮議,此言為真。但是這樣非外交官體系出身的諮議,必須完全以功能考量,如果並無特殊才能,他的工作館裡其他同仁都可勝任,這種人事安排即成因人設事,破壞國家用人體制,也對館裡士氣形成嚴重打擊。
一個制度的建立極不容易,但破壞只在彈指之間,今天徇私便宜行事,當為明日單位內部的分裂、相互不信任、館員離心離德,無法整體作戰埋下慘痛後果。「國家名器,豈可輕忽?」
畫中有話/防護還是枷鎖?
2018-09-22 23:51 聯合報 陳柏亨
圖/陳柏亨
台北一處工地的勞動者,全套配備防護齊全走在鋼梁上施工,看似如臨深淵,步步驚險,但有了腳下的防護網,其實穩當又安全。
陸委會針對大陸惠台的居住證政策,祭出嚴密的安全管理機制,美其名是保障人民安全,但卻又要求民眾申報登記,甚至將修法限縮領用居住證者的參政權,這樣的安全機制如同枷鎖一般,和民眾的基本權益互相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