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民進黨政府為何急跳腳?

.815大停電滿周年… 不缺電? 賴揆沒說的真相
.特立獨行的新課綱… 台灣不屬於東亞?
.課綱「去中」 意識形態幽靈再現
.加國遊學 看見陸韓學生競爭力
.醫院防災 強化設備安全才是上策
.從鐵路便當看台灣… 向日買列車 沒買到人性化服務
.聯合筆記/民進黨政府為何急跳腳?
.漫畫/慰安婦立像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民進黨政府為何急跳腳?


2018-08-15 23:56 聯合報  林修全
年底選舉,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中)聲勢低迷。圖為姚日前到福德市場掃街,有攤販送上鳳梨、粽子及包子,祝打贏選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底縣市長選舉,民進黨選情恐怕非常告急,才會讓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急忙想要親自出手。
距離年底地方選舉投票,還有三個多月,原本應該是壓軸、最後才出面幫忙拉抬聲勢的蔡總統,如今開始馬不停蹄下鄉趴趴走,親自為參選人站台,甚至派出幕僚姚人多替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輔選。
不僅如此,行政院長賴清德抓到空檔,頻往中南部跑,甚至把行政院核定的政策當利多,刻意選在與民進黨參選人同台時大放送,絲毫不避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不顧身分,擔任蘇貞昌競選總部主委;一時間,府院高層為了拚年底選舉,全體總動員。
民進黨緊張這場選舉是必然的,因為這是蔡總統執政的期中考;然而,府院黨檯面上、檯面下動作頻頻,背後所隱藏的訊息,意味著民進黨已陷入苦戰,所以提前傾巢而出。
民進黨是中央政府的執政黨,不過,現在顯然「執政包袱」遠遠超過「執政優勢」。因為年金改革,讓軍公教人員不滿;勞基法修正案立場反覆,違背與勞工的承諾;農產品價格直直落,惹來農民的抱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民進黨已將軍公教勞農全部得罪光了,聲勢滑落谷底,部分縣市選情雪上加霜。
不僅士農工不挺民進黨,就連商界對執政黨的兩岸政策也有諸多怨言,而且行政部門為了刺激經濟成長,不斷喊話希望調高基本工資,企業界一樣吃不消。
再撇開職業類別,從年齡階層來看,四十歲以上的選民向來較不青睞民進黨,相形之下,民進黨過去最常吸引到的青年族群選票,這次明顯出現警訊,面臨大幅流失的危機。
截至目前為止,民進黨的造勢場合上,看不到這群年輕人的身影,多數青年對於政府拋出的托育、學貸等優惠政策,一樣無感,畢竟無法解決低薪的問題,只提供短期的補助,最後結果仍無法真正脫貧。
傳統選票出走、又招攬不到新選票的窘境下,蔡總統怎能不急?只是民進黨和行政部門若不能對症下藥,重拾選民的信心,就算民進黨最後勝選,結果也只是建立在國民黨的失敗上,那到總統大選前,執政黨就會一直急跳腳。






815大停電滿周年… 不缺電? 賴揆沒說的真相


2018-08-16 00:07 聯合報  葉宗洸/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行政院長賴清德(左二)帶著官員,邀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左三)等企業老闆,參訪林口火力發電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行政院長賴清德十三日邀請工商業界代表一同參訪台電林口電廠,即便業界領袖當場要求政府重新考慮使用核電,賴揆仍於致詞時表示,「二○二五年非核家園是既定政策,再生能源足以填補核能發電,台灣的電絕對夠用」。事實上,賴揆上個月接受電子媒體專訪,談到五缺的缺電問題時,便已抱怨「剩的不夠多,把它渲染為缺電,而且大肆渲染,甚至影響民心、影響投資,這個實在是不必要。」
執政黨習慣性推卸責任已非新鮮事,但把民眾與工商界對缺電的憂心,歸責於所謂的「渲染」,只能說政府的鴕鳥心態已到無堅不摧的地步了。試想,如果沒有經歷去年的八一五全台大停電,如果沒有經歷今年五月以來因降壓供電所導致的頻繁跳電,民眾會如雪崩般地對政府的能源政策失去信心嗎?
政府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發電,尤其是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想要完全取代基載核電,非得搭配大規模儲能設施不可。對於幅員廣大且水力資源充沛的國家而言,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歐洲國家如瑞典與德國,均可透過抽蓄水力設施的大量建置,達到儲能的目的,遇到發電過剩或是供電不足的情形,更可透過歐陸電網加以紓解。
反觀台灣,我們已經沒有腹地可供增建大量的抽蓄水力設施,更沒有鄰國電網提供任何支援,適用於台灣的大規模儲能裝置只剩技術尚未成熟的超大型液流電池或超級電容。據此政府更應透過「以核養綠」,一方面繼續使用穩定且便宜的基載核電,另一方面則穩健、不躁進地擴充再生能源,同時提升相關研發的經費規模,以加速儲能技術發展。為有效抑制碳排與空汙,以核養綠才是將火力發電的裝置容量控制在可接受範圍的有效作法。
至於賴揆口口聲聲強調的不缺電,到底真相為何?為消除民眾的缺電疑慮,賴揆曾說,明年開始從北到南,包括林口電廠、桃園大潭電廠、苗栗通霄電廠及高雄大林電廠都陸續並聯後,明年有把握備用容量率可達十五%,達到社會要求。
事實上,明年新增機組只有林口新三號機與通霄新二號機,大林新機組早在今年加入實質發電,大潭新八號機則規畫在民國一一一年才會上線,而這還是工程進度嚴重延宕的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依然準時完工的情境下方能達成。其實,賴揆的宣示中遺漏的是,明年有大林五號機及協和一、二號機等三部火電機組必須除役,新增機組與除役機組的裝置容量相抵後,也不過增加廿萬瓩的裝置容量。請問賴院長,明年的備用容量率要如何從今年的十%以下提高至十五%以上?
八一五大停電事件已滿周年,想要以綠廢核的政府在面對再生能源及相關儲能技術發展進度嚴重落後時,端不出任何具體有效的作法來解決眼前的缺電問題。目前供電占比超過十%的四部核電機組停止運轉日,有可能便會成為供電災難的開始之時,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特立獨行的新課綱… 台灣不屬於東亞?


2018-08-16 00:03 聯合報  陳蔡間/文史工作者(台北市)


高中歷史新課綱通過,我哈哈大笑:修得好、修得好。
首先台灣不屬於東亞,很好,反正比台灣更東邊的菲律賓也沒列入東亞課綱中。前輩學者曾從人類學、語言學證明台灣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與婆羅洲、新幾內亞、帛琉、索羅門群島、玻里尼西亞群島、復活島一系列的民族同源,所以台灣劃歸東南亞或大洋洲都很合適啊,原生族屬不同於納入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蒙古的種族啊!從此可以大聲的特立獨行的昭告,台灣不屬於東亞。
既然如此,台灣史要以土地原住民族為起始。雖然缺乏文字記載,但藉助人類學與考古學的研究,能讓我們仔細觀察台灣各族的歷史、生活習尚,至少總該勾勒三千年的生活型態、產物、族群遷徙吧;卑南文化固然耀眼,巨石文明也應說明,至於千年來台灣所見貿易性質的中國陶瓷器、印度系玻璃珠等物質文明,可說明台灣的海洋性格。
四百年前入侵且將台灣文明拉進現代化世界文明的荷蘭、西班牙、日本、中國人,都應從其掠奪與創制角度公平的描述與批評,若為鄭成功道歉,就該為荷蘭人道歉;若要向藍色政府伸張正義,也應同等對日本、荷蘭吶喊土地正義若讚頌八田與一,便別忘了向曹公圳、瑠公圳致意
總之,讓有思考能力的高中生們能同時看到不同時期的外來政權所施行的鎮壓、安撫與建設,省思其中的手段與因果歷史全面的事實不應只為政權服務,面對歷史的態度更重要。漢人多數的現狀與閱讀漢字寫成的教科書來討論台灣島嶼的歷史,這已是足夠深邃的議題;新移民參與這塊土地,也應以歷史的包容態度來建立多民族的台灣。
至於考古家們過去為台灣古文明所定義的龍山文化、彩陶文化要如何與東亞的陸地區域分割呢?雖然傷腦筋,還好課綱的中國只有短小的篇章,夏商周沒有了,其他豐沛的新石器時代文明起源議題更是擱置不論,所以台灣史也可避掉尷尬的考古史實。
歷史課綱的東亞史,要如何討論八千年間土地主人的變換與來自周邊民族的關係,確實是不容易編寫。每支民族都有其糾葛的發展史,文化也不是強弱單向的傳播。將以哪本令人信服的著作為基調,頗讓人好奇。而要簡單、扼要、清晰、正確且短時間內寫出東亞文明的發展與關係,須是現代哪些史家執筆,亦讓人拭目以待。
當教科書終於印出時,應是所有文化人都想手執一冊來認真學習,並認真針砭一番吧。





課綱「去中」 意識形態幽靈再現


2018-08-16 00:01 聯合報  吳展良/台大歷史系教授(台北市)
高中歷史課綱確定不再以朝代編年史,改採主題教學,中國分域將在東亞架構下呈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有這麼多優秀的歷史學者,而「社會科領域研修小組歷史分組主持人」找的是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金仕起,置全國無數資歷更佳的教授與研究員於不顧,很難讓人相信這不是政府企圖以「意識形態」操控歷史領域的教學
我想政府會起用金仕起,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四年反課綱微調的健將當年課綱微調被批評過於政治化與意識形態化,如今該課綱既廢置,政府不找比較中立學者,卻找一個反方向的人物,朝自己的意識形態修訂,請問與自己當年批評的對象又有何異
台灣的國小課程目前已無中國歷史、地理與社會國中階段才二個單元的中國史,共零點六冊講五千年歷史,極為粗略如今高中階段又將中國史的歷史敘述去除,改成專題式教學,美其名曰「更關注中國史跟其他區域的互動,培育全球視野」,事實上,是讓學生無法瞭解中國史的特質
金仕起說:「畢竟現在的教學困境,學子在歷史課上,只了解中國史,卻不了解中國跟其他周邊的互動關係。」這與事實正好相反。在如此少的時數下,現在的教學困境,首先是學生無法瞭解中國史,遑論其他。
在一個全球化時代,我們不反對「關注中國史跟其他區域的互動」,然而課綱的專題內容實在太偏重這一方面與金先生所特別關注的社會史,這將造成中國史基本特質大量失落。政府一方面在課綱中大力提升「台灣史的主體性」,一方面努力解構中國史主體性,這不符合史學所要求的客觀呈現,顯然係以意識形態主導國民教育
這十幾年來,從小學到高中,四百年的台灣史可以螺旋式學習三遍,而五千年的中國史卻縮減至此,擺明了是以政治力去控制年輕人的國家與文化認同(反對「用歷史教育操控國家認同」正是金先生與許多反課綱微調健將當初反對王曉波先生的核心論點)。台灣主流思想主張自由民主開放,多年來反對國民黨以意識形態控制歷史教學。如今民進黨同樣以意識形態操控歷史教學,豈不應該大加批判?
既然主張自由民主開放,台灣的未來,充滿著變數,我們就不應替年輕人決定他如何選擇,而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必要資訊與能力以進行選擇。請問台灣史與中國史目前的教學時數比例,可以提供必要的資訊嗎?我們的國家還叫中華民國,台灣的歷史文化與中國密切難分,影響台灣未來最大的要素,必然會是中國大陸。在這種情況下,縮減中國史至此,不僅影響他們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過去的認識,並危及國民未來的判斷與選擇。這樣過度意識形態化的歷史課綱,已嚴重傷害自由民主開放的基本原則!







加國遊學 看見陸韓學生競爭力


2018-08-16 00:22 聯合報  王秋今/清大中文系博士生(竹縣竹北)
教育部日前宣布推動「小玉山計畫」,明年編列5000萬元,提供菁英學生申請赴世界前百大名校深造,學成後5年內須回台擔任大學師資或研究機構人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到加拿大私立國際語言學校,就像一場地球嘉年華,十幾個同學來自十幾個不同國家,對於認識民族特色有很大幫助。我的同學來自俄羅斯、義大利、巴西、美國、越南、土耳其、以色列、非洲…
每個國家文化差異都極大,久而久之,能準確判斷出國籍語言學校很少台灣學生,幾乎沒有中國學生,今年才知道,中國不願意學生申請國外私立學校
今年我到多倫多大學附設語言學校遊學,大部分學生來自亞洲;中國、韓國、日本幾乎壟斷這所加拿大第一學府。應是這些國家的大學政策,鼓勵學生走向國際化,提供優惠補助,所以都是集體遊學。
我的同學雖然不是來自亞洲名校,但是素質極佳,企圖心很強,尤其是學習態度,我也要很用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並駕齊驅。像是來自杭州的大一學生,每聽見新單字立刻記在筆記本,還贏得單字冠軍;韓國外語大學的大四學生,多次進出電腦教室,只為了讓兩分鐘的介紹食物能盡善盡美,每個活動都表現出色。來自日本的女學生,不只是打扮得漂漂亮亮,還一早抱著海報修修改改,將POP的專業設計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亞洲學生的表現,令我大開眼界!
 申請俄羅斯遊學更完全免費,學校還資助了一百多人韓國學生也是學校鼓勵集體遊學,由就讀大學支付一半的費用
台灣公私立大學有補助學生遊學嗎?我問加拿大的台灣學生,都是自費從中國和韓國鼓勵國際觀的高等教育,可以想像未來競爭力






醫院防災 強化設備安全才是上策


2018-08-16 00:15 聯合報  鄭世岳/嘉南藥理大學公共安全及消防學程副教授(台南)
衛福部台北醫院13日凌晨惡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醫院大火,疑似電動床或床墊的電氣短路引起大家的矛頭都指向人為疏失及救災不利,很少人去檢討硬體設施因缺乏安全裝置而引發火災每當發生重大災害,相關單位往往都是檢討人為疏失的部分,追查失職人員的責任,很少人會去檢討環境或設備的安全問題
要求人員不能犯錯以防止災害發生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如果機械設備在人犯錯時仍能維持安全的狀況,達到本質安全的條件,這是安全的最高目標發生災害即時的應變與救災是必要的,但如果能事先做好安全防護的措施,讓災害不致發生才是上策
民國102年(二○○三年)發生阿里山小火車翻覆事故,檢察官前往事故現場勘查後,發現是車務人員沒有將連結機車和客車車廂之間的貫通煞車系統「角旋塞」打開,導致煞車失靈以致下坡時車速過快,車廂撞上山壁,才會發生這起意外,造成重大死傷。
鐵路專家歸結出三大疏失,指出林務局相關人員完全未依標準作業程序操作,既未依規定開啟角旋塞,開車前也未進行氣軔測試,才會釀成這起重大車禍,相關失職人員被以業務過失起訴但如果火車的煞車系統不檢討改善,把失職人員撤換掉,難保新的一批人員不會犯同樣的錯,事故還是會重演若一開始火車的煞車系統就有安全設計,在煞車系統異常時火車即無法發動,這起事故便不會發生
台北醫院的火警事故並非偶然,在檢討護理人員延誤通報及疏散救災不力的同時,更應從引發火災的電動床或床墊之安全性進行檢討,強化醫療院所環境及設施安全檢討人為疏失、追查失職人員是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必須從環境、設備本質安全化著手,才能真正確保安全






從鐵路便當看台灣… 向日買列車 沒買到人性化服務


2018-08-16 00:11 聯合報  林志彥/日語導遊(台北市)
桃園機場捷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出國,為避免塞車影響搭機,特別搭北捷到台北車站換乘機場捷運。時值正午,飢腸轆轆的我,記憶湧現台鐵便當,尤其是十足入味的滷大排更是垂涎三尺,特別找到台鐵便當本舖,想買物美價廉的六十元便當,結果所有便當全賣完了。再問門市人員何時會補貨?竟輕描淡寫回說「不知道」。
途中又經過高鐵便當販售處,同樣買了滷大排便當,售價卻是一百元。菜色雖然相對出色,但是主菜排骨卻不帶骨,少了啃骨頭樂趣。上了機捷,正想大快朵頤時,看到禁止飲食標示,煎熬了將近四十分鐘,便當的餘溫逐漸散去,心中怒火卻逐漸上升。
到日本之後,一路從機場快線到市區地鐵,從沒看到有禁止飲食這種不符合人性的標誌。民以食為天,餓了吃,渴了喝,天經地義。在日本服務業「お客様は神様です」(客人就是神明)早就被奉為圭臬。
試問飲食會影響行車安全嗎?如果增加清潔工作量,可以增收清潔費啊!再者,如果可以設置夜間婦女車廂,為何不能設置飲食車廂?北捷站距短還可忍受,機捷以捷運為由,全面禁止飲食,而台北到航廈直達車動輒卅五分鐘以上,高鐵從台北到桃園只要廿二分鐘,卻可以飲食。
問我出國前為何不在機場用餐?除了近年進駐的超商外,航廈內其餘餐廳可是「貴參參」。反觀日本,從機場到地鐵站內餐廳,賣價與市區相差無幾。站內販售的便當,更沒聽說會販售一空,收銀機可顯示庫存,店員也會積極補貨。
科技來自於人性,機捷巨資跟日本買高科技列車,卻沒買到人性化服務精神。為了列車整潔,漠視人的基本飲食需求;台鐵便當賣到「缺貨」,每年還得用稅金去貼補營運虧損。如果下游店員和上游供應鏈不動如山,全民就得繼續供奉這些神明。
別人從沙中看世界,我從鐵路便當看台灣。前瞻建設編列大筆預算在軌道設施,但有通盤考慮乘客飲食需求嗎?老字號的台鐵便當為何會供不應求?高鐵便當售價一定要高人一等嗎?桃捷動輒半鐘頭以上搭乘時間,為何不能飲食?軌道建設我不懂,市井小民只懂得「吃飯皇帝大」,誰可以給我這基本的權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