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方祖涵/數據時代的新規則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2018-08-02 00:37 聯合報  陳亮恭(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全球皆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隨著餘命的增加,現在人要如何定義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老」一直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也很難給予明確的定義,人類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處於平均餘命四十歲上下,但當時的新生兒約有三分之一可能活不過一歲,因為平均值的緣故,實際上成年人的壽命可能會落在五、六十歲之間,而六十歲以上或可視之為長壽。
禮記.曲禮上》中記載:「七十曰老,而傳。」基本上,古人從西周開始就認為七十歲叫做老,而這時候的主要人生責任是傳承。《禮記.典禮》中也提及「大夫七十而致仕」,也就是說官員的退休年齡定在七十歲,而這個規定從西周到明代都沒有改變,直到清代時提前至六十歲這個定義比較像是針對士大夫的退休,而老的定義在一般老百姓略有不同南梁的儒家學者皇侃注釋《論語》時說道:「老,謂之五十以上」,雖然為官之人七十歲退休,但對一般人來說,五十歲就算老了,所以說「人生七十古來稀」
這是數千年歷史中,社會與政治制度對於老的觀點。古代人的人生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可能夭折,存活下來的人大約可以活到五、六十歲,而士大夫們大概可以活到七十歲過後。今日的狀況是平均餘命達到八十歲,而且是人人幾乎都可能達成,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現今卻稱六十五歲為老人,似有不合理之處。
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老」的定義也不是很明確,簡單說是六十歲以上可稱之為老人,已開發國家則以六十五歲為標準,非洲國家則建議五十五歲但,真正談到老的概念則是很簡單的指「中年以後」,而中年期是何時?則又沒有明確的定義過去定義六十五歲為老人,有些支持的數據來自於疾病的發病與醫療資源的耗用六十五歲是較明顯的轉折點近年來的數據發現這個轉折點正在延後,目前似乎越來越靠近七十五歲,所以也有學者說現代人比以前年輕十歲的概念
修改老人定義、退休年齡或延後年金請領是全世界共同的趨勢,而且許多訪查也都發現多數人不認為六十五歲就算老,大多數西方國家採取逐步延後退休年齡,以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年金不足及勞動力流失的挑戰而全世界最老的日本則提出更犀利的思維。日本目前的老人年金請領時間較退休年齡晚五年,這是維持年金永續發展的策略之一,增加老人就醫的部分負擔是另一個方法,「下流老人」的現象與日本高齡犯罪率的增加與此有關,但這是日本政府不得不然的作法。
日本政府調查兩千位六十歲以上的民眾,高達七十%以上的人願意持續工作,實際上日本受雇勞工中有十一.四%是六十五歲以上,其他非受雇的日本老人也高達七十四%從事兼職工作所以,日本的兩大高齡相關學會正式提出呼籲,建議日本政府將老年人的定義延後至七十五歲,這個建議不是倉卒的決定二○一二年的「亞洲高齡論壇」中,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的大島總長便對我提出,期望台灣共同思考
許多研究都指出高齡者持續工作可以更健康,失智症發生率也下降,或許改變退休年齡正是成功老化的策略之一,然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現約為日本一半,年輕世代進入職場的機會也需確保,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能也需要做此調整。政策沒有一天成形的,或許正是時候定義「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