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川普版重返亞洲:北韓、印太、貿易戰
.名家縱論/尋找下一個黃士傑
.解構藍綠? 柯文哲白色力量步步進逼…
.再恨也得忍 務實解兩岸僵局
.仇中無上限 拿陸配祭旗?
.課綱要修訂 劣師也須淘汰
.漫畫/金廈通水典禮 時機不宜?
.畫中有話/好熱!也有世代差異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尋找下一個黃士傑
2018-08-04 23:26 聯合報 簡立峰(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谷歌電腦演繹人工智慧(AI)系統AlphaGo封棋後,AlphaGo幕後推手、出身台灣的博士黃士傑轉換跑道到其他專案,但仍持續關注圍棋與電腦圍棋。 (中央社資料照片)
全球掀起人工智慧(AI)熱潮,人才爭奪戰也開打。台灣的AI人才有競爭力,打造AlphaGo棋王的黃士傑,其博士養成教育便是在台師大。不過如要看到更多的黃士傑們站上國際舞台,台灣在人才培養方式絕對要有不同的思維及作法。
AI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AI也是台灣資通訊產業能否邁向智慧化的關卡。台灣以PC產業為基礎,建構出完整的硬體生態系,可惜未能進一步發展出更高附加價值的軟體服務。其中原因頗多,但新生代軟體人才缺乏硬體產業經驗,未能有效運用台灣優勢,而硬體產業強調階層分工、紀律分明的模式,軟體人才容易受到壓抑都是關鍵,這也說明跨領域合作的困難與人才培養的重要。
黃士傑成功打造AlphaGo,除本身是資訊專家,更重要是他也是圍棋高手,能貫通不同專業。AI時代將帶來更多跨領域合作,例如智慧醫療需要資通訊與醫學的深度結合,工業4.0則是與機械製造的進階合作,新興領域成功要仰賴跨領域人才投入。
台灣人口結構已負成長,面對AI新興產業,只能將有限人力極大化運用。資訊電機有太多次領域人才需求,只靠資電科系培養是不夠,且會排擠現有重要領域。最有效人力運用,更應讓其他專業領域加速學習資訊科技與AI,例如機械系人才結合AI可發展工業4.0,醫療或生物背景人才結合AI發展智慧醫療,商管則學AI發展智慧商業。才能以有限人口,達到產業橫向擴張。
台灣校園強調跨領域人才培養多年,但環境還是不友善。過去因高中過早分流,讓數理組不關心人社、社會組還沒開始就放棄數學。進入大學,分科又過細,即使知道電腦與程式設計重要,但醫學系學生也因必修過多,難以加修程式設計,智慧醫療產業一直是空中樓閣。商管科系學生為了怕GPA變低,不願修外系資工課程,電商技術難以提升。企業抱怨找不到軟體工程師,如機械土木系學生可多修資訊電機課程,但往往搶修不到。
因應AI教育,教育體系變革刻不容緩。Google台灣有位哥倫比亞大學回來的實習生,表現優秀。因哥大前兩年是不分系的,她同時修習醫學與電腦課,才兩年時間,程式設計能力超過多數資工系學生,她還有醫學專業,現在更朝智慧醫療學習。美國大學也多能反映產業需求,如柏克萊加州大學因應矽谷需求,其計算機科系過去五年就增加七倍學生數。
台灣大學系統,包括課程、師生員額,樣樣缺乏彈性,很難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當科技部大力投資AI,大學卻因新進教師太少,能開課教師有限,如何期待台灣的競爭力!
培養AI人才,除教育系統要有變革,企業也可有貢獻。Google從三月起啟動「Google智慧台灣計畫」,繼北中南教師培訓營後,七月初在台大也舉辦「AI創新研究營」,邀請台灣背景專家訪台,與本地人才交流。其中在倫敦擔任DeepMind AI工程師的王富民,也是台灣跨領域人才典範。富民在台灣大學雖主修財金,卻自修培養程式設計能力,畢業後主動爭取到DeepMind的技術職位,追尋他鑽研AI夢想。
事實上,台灣AI人才不少。Google AI首席科學家紀懷新是成長於台灣,為六十多項Google產品與服務帶來重要改善,成為Google第一位從研究員升任首席科學家的台灣人。
AI終將帶來人類社會新紀元,AI人才教育,要盡量減少框架,予學子更大空間與彈性,台灣才可持續有更多像黃士傑、王富民、紀懷新的人才,透過AI改變社會、改變世界!
星期透視/川普版重返亞洲:北韓、印太、貿易戰
2018-08-04 23:30 聯合報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台大政治系兼任教授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左)三日出席於新加坡舉行的美國與東協外長會議,除了推銷日前宣布的印太投資計畫,亦誓言維護南海地區法治。圖為龐培歐與中國大陸外長王毅(右)三日舉行場邊會談。 (路透資料照)
美國川普政府的亞洲政策開始成形,不同於歐巴馬政府,川普重返亞洲政策有三重點:北韓、印太戰略、對中貿易戰,看似零散不具戰略觀,但鬆散中有焦點,隨性中展強勢。更具體言,焦點是針對中國,強勢是美國主導,深具川普個人風格與問題。
北韓核武議題,六月川金會後,金正恩動作頻繁,最近北韓送還韓戰美軍遺骸,川普推文感謝;白宮八月一日收到金正恩信函,表示將繼續討論非核化。此外,北韓對外活動轉積極,外長參加東協區域論壇部長會議,並與各國交換意見,這些都是正面的。
但是,國務卿龐培歐七月底在參院聽證時,指北韓不顧非核化承諾,繼續生產核彈燃料。隨後衛星偵測到,北韓洲際彈道飛彈工廠出現活動跡象。這表示北韓非核化仍有複雜與不確定前景,川普政府仍須謹慎應對。
印太戰略設計上,是以制度理念與核心利益為主,擴大地緣政治範圍,對抗中國勢力擴張與一帶一路計畫。美國在五月底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龐培歐提出一點一三億美元資金作為「頭期款」,打造印太戰略。
印太戰略仍停留在概念與熱身階段,且積極支持的只有澳洲與日本(其實日本也在改善中日關係),印度想遊走美中間,東協更不願選邊站,韓國明確表示不參加印太戰略,顯然印太戰略要提升為美國主導的亞洲安全體系言之過早。
中美貿易戰則愈演愈烈,華盛頓不斷提高制裁,北京也祭出反制措施。雙方走向「懦夫賽局」對撞賭局,問題是貿易戰開打,就算以和談收拾,但最後可能是「中美喘氣,小國中槍」,尤其是亞洲各國。
在川普亞洲政策中,對中貿易戰是壓制中國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大戰略,也是以制裁中國不公平貿易的民粹訴求,凝聚選舉的支持力量。因此,重返亞洲的焦點是壓抑中國,中美對峙局面考驗北京因應能力與開放步伐,畢竟中國經濟家底與美國仍有相當差距。
至於近日美國會通過的「二○一九年國防授權法」,法案雖支持強化台灣防衛能力,但會影響兩岸關係並可能造成台海局勢緊張,明顯是以台灣為籌碼牽制中國大陸。
川普重返亞洲基本原則是單邊主義、強勢壓力、美國優勢。印太戰略並非多邊主義,是要各國跟隨美國單邊領導,並透過退出、制裁與報復強勢手段,維持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與優勢。
對亞洲國家言,有兩大不確定因素,一是美中貿易戰變化與影響,另一則是川普個性善變與政策不一的疑慮。因此,現在多數亞洲國家不願選邊站,甚至反而願意加強與中國合作與整合。
兩個例子,一是南海行為準則,另一是RCEP談判進展。中國與東協在二日宣布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的單一磋商文本草案,未來中國與東協國家可能會在南海共同探勘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至於RCEP談判,東協各國多希望能在年底完成簽署,因應全球貿易緊張升溫挑戰。
川普重返亞洲三部曲,主軸逐漸浮現,美國保守右派要反制中國發展崛起,川普則要展現強力總統形象。美國雖仍有強大經濟、科技與軍事實力,問題是川普善變個性與自私單邊作風,不斷揮霍美國的威望與影響力,從亞洲各國的態度與作為可知,或許這是新世紀帝國興衰序曲吧!
大屋頂下/做為總統的本末輕重
2018-08-04 23:38 聯合報 黃年
蔡英文總統到高雄左訓中心,視察準備參加第18屆雅加達亞運的我國選手,並與選手們合影留念。對於東亞青運風波,她說「希望能回到運動初衷,不要有太多的政治干預!」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做為總統,應斟酌輕重。
做為總統,更應審度本末。
環保署「用湯匙吃奶茶」議論,蔡英文說「部會首長面對媒體應該謹慎發言」。賴清德再三宣示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蔡卻說「他希望用什麼方式來表達,總統就要給他一定的尊重」。做為總統,這兩件事,何者攸關國家根本,何者相對只是細枝末節?
七月間,台灣民意基金會對民進黨及國民黨的「政黨形象特質」民調。在「具有執政的能力」項,民進黨廿二%,國民黨卅五.二%,民進黨輸十三.二個百分點。在「有能力促進台灣經濟發展」項,民進黨十七.六%,國民黨四十.一%,民進黨輸廿二.五個百分點。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項,民進黨十.一%,國民黨五十七.八%,民進黨更落後四十七.七個百分點。
蔡英文做為「這個國家」的總統,有無執政能力,有無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及有無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無疑是國家根本治亂之所繫,也當然是總統責任的重中之重。
但是,對比前文所舉兩組對照的事件,及前揭民調的數據,我們想知道:蔡英文做為總統,知不知本末輕重?甚至是不是在避重就輕、捨本逐末?
做為總統,就政治職責言,就是要能維持國家正義。尤其,蔡英文主張「轉型正義」,因此她更須以「正義」標尺來檢測自己,同時她也要被歷史及現實用這個標尺來檢測。
像台大校長案這種涉及巔峰正義的事件,總統竟以「不介入」的口實而不表態,卻對行政院長在國家憲政認同上的爭議性言論「給他一定的尊重」。請問總統:這樣的正義,是不是亂了本末輕重?
「蔣月惠vs.蔡英文」的事件,尤其映照出民進黨及蔡英文所謂「正義」的真相。苗栗張藥房及屏東公勇路牴觸戶這兩個事件,在情、理、法各方面的辯論上,幾乎是全覆蓋地相同。那麼,為什麼蔡英文親赴苗栗為張藥房重建破土剪綵之時,公勇路卻要面臨強制拆遷?這種正義,是否又是一個「管中閔與吳音寧」雙重標準?
網友說,「你拆屋就是為經濟建設,我拆屋就是違反土地正義」。其實,兩案的根本差異只是,張藥房案發生在馬政府時期,苗栗也是國民黨執政,那正是所謂「社運團體」最驃悍的時期,所以出現了「你拆大埔,我拆政府」的戲劇。如今的公勇路案,卻居然是蔣月惠咬了女警一口才引發注意,則是因民進黨在全國執政,屏東也是民進黨主政,所以現場再看不到那些高喊「拆政府」的「社運人士」,而張藥房事件中核心的反拆鬥士更已進入綠朝論功行賞的凌煙閣中。「拆完政府,我進政府」,正義,就是這回事嗎?
民進黨所謂「正義」,其實是以類此「模式」體現的,亦即:以激進人士發動體制外強烈抗爭,最後往往是因強烈抗爭的裹脅壓力贏得他們主張。但此種「正義」的品質,往往禁不起時空考驗。贏了政治裹脅,但未必能建立正確政策。
小則如台北文林苑,當年鬧得社會震動,但如今台灣的「釘子戶」們卻再已找不到社運人士來撐腰了。大則如林義雄以絕食脅迫廢核四,卻連核四公投也吞掉了,還有什麼正義可言?再如太陽花能占領立法院,但他們能建立一套成功的兩岸政策嗎?張藥房的正義又為何不能也用在公勇路上?
做為總統,居然主張這類以政治鬥爭為本質的「分裂的正義」,但這只是政爭的勝利,不是國家的正義,也不是全民的正義,因而除了撕裂國家,豈是可大可久?
正因如此,蔡英文自稱作了許多「改革」,但國人卻感覺不到「正義」。
再者,在這類轉型正義事件中,也可看到今年五四台大傅鐘前「自掐哥」的身影。民進黨年年都要操作二二八,也就是年年都要拉七十年前國民黨的「魔掌」來掐自己的脖子給大家看。蔡政府正打算拿中正紀念堂作文章,無非也是要拉蔣介石的手來掐自己。再如蔡英文黨慶談話「八問是誰」,究竟是要拉馬英九的手來表演掐自己的脖子,還是自掐?
這類的轉型正義,在政治鬥爭中攻勢銳利,卻未必能建立替代的正義,尤可能造成政治災禍。因為,靠政治裹脅所建立的主張,往往不能用於實際的治國理政上,甚至演成尾大不掉、作繭自縛,如廢核。
再如,民進黨一向用台獨來裹脅國民黨,大多數裹脅式的社運皆是台獨背後靈的工具;但如今蔡政府自己也遭台獨裹脅,變成尾巴搖狗,如東亞青運事件。至於種種「去中華民國化」的動作,在兩岸抗衡中,更不啻是自殺式地自廢保命的武功。
此時可問蔡英文:既然說轉型正義,妳自己建立的正義是什麼?
以兩岸政策言,姚人多說:「民進黨的兩岸困境,就是提不出能與『九二共識』等量齊觀的替代物……台獨建國已經失去主流市場,說服大多數人民相信可以獨立的時代過去了。」
姚的說法即涉及三個轉型正義的問題。一、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替代物何在?二、蔡英文迄不明言中華民國憲法的憲法一中,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一國兩區(非國與國關係),替代物又何在?三,如果捍衛中華民國不是蔡英文心中的最高正義,替代物又是什麼,台灣國嗎?
在轉型正義的口號下,蔡英文迄今連憲法認同及國家認同的正義都未能確立。再看賴清德自誇「沒有為年改慶功」,難道是要慶賀社會的慘痛撕裂?總統會說「喝奶茶,不用吸管用什麼」,卻不知也該對台大校園自主說「給它一定的尊重」。又對保外就醫的陳水扁組建「一邊一國連線」束手無策,卻揚言要「聯合全世界制約中國霸權擴張」。做為「這個國家」的總統,這類輕重本末的思維,是否不可思議?
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政黨形象特質調查」可對做為總統的本末輕重作出提示,其「重」與其「本」在於:執政的能力、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及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但蔡英文在這三者都有極大的努力空間。
不要避重就輕,不可捨本逐末,也勿對吳音寧、管中閔及張藥房、公勇路採雙重標準。不要等到卸任總統的那一天,蔡英文居然發現她一直未能真正站上總統的高度,也從來不具做為總統的能力,因此也就未盡到總統的應當責任。
畫中有話/好熱!也有世代差異
2018-08-04 23:39 聯合報 杜建重
圖/杜建重
酷熱的台北街頭,一位敞開胸膛上衣的阿伯騎著單車,穿過正與西門町塗鴉牆合影的妙齡女郎。兩人的裝扮凸顯不同世代的文化差異,各有解讀的立場。
距離年底選戰不到四個月,許多參選人早透過網路行銷向年輕族群靠攏,而依循傳統模式在街坊奮戰的也大有人在,各自聚焦不同世代。遺憾的是,選後族群撕裂的傷痕往往難以平復,而這些恐怕都不會是參選人在意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