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改革不可因噎廢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0109/web/

.聯合報社論/賴院長,你該看的薪資數是三萬三
.聯合報黑白集/窮得只剩民主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改革不可因噎廢食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改革不可因噎廢食


2018-08-10 02: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在今年6月間推出「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希望達到「金融攜手產業、結合科技創新、進軍國際市場、普惠金融服務」四大願景,目的是將台灣打造為前瞻、具競爭性金融市場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從8月起分別邀請金融業大老喝咖啡,展開產業交流之旅,為展開金融改革鋪路。我們樂見政府在經歷先前金改挫敗的陰影後,重新啟動金融改革,但改革之路必須務實前行,勿再偏移錯焦。
我國過去推動過二次金融改革,先是在2001年至2003年推動的第一次金改,又稱「二五八金融改革方案」,目標是在二年內將金融機構壞帳比率降到5%以下,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同時,通過「金融六法」,鬆綁金融業務,容許金融機構跨業經營等。第二次金改始於2004年,設定四大目標,包括在2005年底促成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10%以上,以及限時將12家公股金融機構減為六家、14家金控公司整併為七家,並促成一家金控到海外掛牌上市或引進外資經營等。
簡單地說,第一次金改的目的在於提升資本適足率與降低逾放比,健全銀行體質第二次金改則是鼓勵銀行間合併,提升競爭力。兩次金改或有部分成效,但真正的問題並未獲得解決,尤其是第二次金改衍生多起政商利益糾結或弊端,使「金改」之名成為禁忌,令之後的政府對於持續推動金融改革望而卻步,至今銀行家數過剩、金融科技創新不足、金融專業人才欠缺等諸多問題依舊存在
此次行政院推出「金融發展行動方案」,並稱這是政府首度提出完整且全面的金融發展行動方案,檢視全案,的確氣勢恢宏,並分別列出願景、面向、目標及策略。這項改革方案是否稱為「三次金改」並不重要,歷史自會評斷,可以確定的是,面臨國際環境劇變,這將是一項國家能否長期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我們肯定政府推動金改的企圖心及施政魄力,但也必須提醒三件事,供做參考。
首先,金融改革的層面及範疇甚廣,此次方案的四大面向,包括了銀行業、證券期貨業、保險業及金融科技,顧主委的產業交流之旅,重要的是藉由雙向溝通,找出方案不足之處,銜接地氣;一待方案全面推展,政府則是底氣要夠,耐力要足,並逐項列管追蹤考核進度,不要淪為作文大賽或口號施政。
其次,金融機構整併仍是金融改革的必要工程,金融機構整併的目的在於提升競爭力,健全經營體質,使金融業走向良性發展因而整併的涵蓋範圍應是所有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在金控部分
目前公股金控市占逾半,推動金融機構整併,若僅限於「民民併」,只因為忌憚前過而刻意迴避了「公民併」及「公公併」,最終不免功虧一簣,為德不卒。
第三,興利與除弊必須同步進行,不可偏廢,尤其是在推動各項改革期間,爭議難免,金融監理更不容怠惰過去一段時間,金融弊案及治理缺失層出不窮,不論是公股或民營金融機構都未倖免,反映出的是公司治理觀念仍待加強,消弭官僚文化,阻斷利益輸送,以及完善各項內控管理與法令遵循,金融監理必須同步匡正,不該出現空窗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金融改革是一項巨大工程,千絲萬縷,且必然觸動龐大社會資源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乃至既有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糾葛但不論基於活絡金融市場、健全金融產業,以及充分運用社會豐沛資金來支應國家經濟發展,金融改革都是一項不容間斷、必須持續推動的重要工作
我們期待,金管會在大公無私的心態之下,透過與金融業的良性溝通,進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各項目標及策略,並加大改革力度,因勢利導,千萬不可因噎廢食。






聯合報黑白集/窮得只剩民主


2018-08-10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前天推特出現一段推文,指「台灣喔熊」對遠房表親維尼熊的影片遭中國電檢單位查禁很失望,並說「凡熊在台灣都生而平等」。外交部一度稱這是凸顯我國民主自由,不意卻又悄悄撤掉推文。 圖/取自外交部推特






小熊維尼何其無辜,竟無端惹上了政治維尼是卡通角色,但它的身體特徵卻被大陸人民發現和習近平有某種神似;當網友拿維尼當成習大大的代名詞時,維尼的星運就蒙上了陰影。
而台灣竟湊上了熱鬧。我外交部拿「台灣喔熊」跟維尼攀親帶故,說得兩人真像是血親似的,為維尼的新片不能進軍中國隔海聲援。外交部的作法,無非想要呈現對照,自誇台灣比對岸民主得多。
這個點子不能說沒有創意,但細想便覺得不妥。首先,維尼未必承認台灣喔熊跟它稱得上「熊熊平等」;其次,世上哪有國家喜歡天天宣揚自己的民主?
民主應是一種內化的精神,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自然表露尊重與平等,這才是民主真正的民主國家,不會成天叫嚷;把民主大肆宣揚的,多數是不確知民主為何物的國家。朝鮮的國號裡,還大剌剌標舉著「民主」二字,台灣要跟它學嗎?
小熊維尼在大陸確被禁過,那是去年劉曉波癌末才獲保釋就醫終而不幸辭世,部分網民悲憤之餘,用維尼去調侃習近平。維尼因而成了「敏感詞」而被禁,但一段時間就解禁了。外交部不明就裡,還拿台灣喔熊去湊熱鬧,這是無知還是白目?
外交部突然覺得不妥,又將推特文章下架,這也就是一樁茶壺裡的風暴。但堂堂一國外交部,竟淪落到鄉民水準,讓人驚愕。更深的諷刺是,台灣沒別的家當,窮得只剩下民主,也好意思拿來四處兜售!






聯合報社論/賴院長,你該看的薪資數是三萬三


2018-08-09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最近一席跟老闆要求加薪的談話,遭到各方抨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賴清德說,台灣勞工平均薪資是四萬八千元,薪資如果低於這個標準,員工可以去向老闆要求。看得出來,賴清德很關心勞工薪資偏低現象;但他的見識不足,導致他無法正確判別問題所在更遺憾的是,由於他缺乏經濟知識,使他無法做出有效的診斷,所以才會開出「去向老闆要」這樣離譜的巫毒處方
首先,我們得先幫賴院長上一下統計學的基本課。沒錯,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台灣勞工平均薪資是四萬八千元,賴清德說的不是假新聞但是,這裡所指的「勞工」,是包含了企業老闆、政府官員、高薪白領等所有就業人口,把他們的薪資加總計算出的平均所得因此,四萬八的「平均薪資」包括了勞資各方,而不是一般民眾認知中的「純勞工
其次,賴清德必須區分「平均數」和「中位數」的不同。所謂「平均薪資」,是把所有勞動人口的薪水加起來,除以就業人口數;由於受高低薪差距的牽引,它可能會向一端偏斜或者呈M型。而所謂「中位數」,則是把全體受雇員工的薪資從少到多依序排列,然後找到最中間的一點,比它高和比它低的人數相等,這才是真正的中間數。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目前勞工薪資的中位數是三萬三千五百零二元,亦即全台有半數勞工薪資低於此數,這是賴清德必須認識的事實
或許有人以為,三萬三與四萬八,差距不過一萬五千元,賴清德的說法也不算錯得太離譜。這樣的想法,其實大謬不然。三萬三與四萬八的差距,在台灣的薪資十分位數統計上,整整差了三個級距。依主計總處的統計,月薪在四萬八以下的人數,約占總受雇人口的八成;以就業人口一,一四○萬人計算,就是台灣有近九百萬人達不到賴揆所謂的「平均薪資」。如果這九百萬人都依賴清德指示去向老闆討加薪,這個國家即使不發生暴動,也很難繼續運作吧!
賴清德不了解「平均薪資」和「中位數」的差別,以致完全看錯了問題;作為行政院長,他的能力當然必須受到質疑。台灣平均薪資四萬八的說法,他在今年勞動節已說過一次,當時便引起許多民眾質疑和批評,認為他在矯勢造假,欺騙百姓。三個月過去,賴清德非但沒有弄清事實,卻把人們認為難以置信的數字一提再提,當成自己的政績宣揚。這種態度,究竟是以為人民可欺?或是在展示自己的無知?
賴清德上任後,多次說出不合情理的論述,因而被網民封為「幹話王。例如,對於長照服務員每月僅三萬多元的低薪,賴清德要求他們把工作當成「做功德」;對於深澳燃煤電廠遭到北部民眾極力反對,他竟聲稱那是「乾淨的煤」;對於產業和民眾擔心跳電,他辯稱發電不是不夠,只是「剩得不夠多」。這種邏輯不通、乃至睜著眼睛說瞎話的論調,不能不讓人重新衡量這位「神」級政治人物的智力和治國能力。他上任即將屆滿一年,身邊竟無幕僚能提醒他不要再犯這種無厘頭的錯誤,這難道是他太剛愎自負所致
賴清德是醫師出身,他應該知道,若不能客觀、謹慎地了解病徵資訊,就無法作出準確的診斷,就開不出有效的藥方今天他面對台灣的低薪問題,不僅胡亂引用數據自欺欺人,更開出巫毒藥方要勞工自己向雇主追討,卻完全忘卻自己施政的責任,忘卻政府如何揮霍預算、如何弄僵兩岸關係,忘卻自己輕忽發展經濟的責任試想,如果全台長照照服員湧向行政院,要求賴清德發給他們四萬八的薪資,賴揆面對自己的矛攻向自己的盾,將作何回答
四萬八的平均薪資,一經賴清德的「神話」解讀,最後卻變成了「笑話」。賴揆如果真的有志大位,就請調整認知吧,你該重新認識的是三萬三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