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名家觀點/減稅造市,誰是真正受益者?

名家觀點/減稅造市,誰是真正受益者?


2018-08-01 01:33 經濟日報  黃士洲(作者是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副教授)

新任財政部長蘇建榮上任首日,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即提出五大金融稅制建議,包括權證、選擇權交易稅、長照、年金保費扣除及個人投資基金扣除等多項降稅提議,顧主委的目的是,希望藉此擴大保險業務成長並活絡股市。蘇財長則回應支持權證避險交易,至於其餘部分,須視整體稅制情況進行通盤考量。
以金融相關的稅制來看,藉由降稅來造市是有機會的,先前當沖降稅就是一個成功的先例。但長照、年金保費與基金投資扣除,除了性質不同之外,更攸關擴大個人的扣除額,影響層面相當深遠。因此,必須先釐清扣除額的本質,政策的優先順序與說服力才會隨之清晰,避免流於稅收損益或健全稅制的抽象口號戰。
現行綜所稅制,各類所得加總後,減除免稅額後,擇一使用標準或列舉扣除,再減去特別扣除額之後,適用5%~40%累進稅率。免稅額相當於個人生活必要費用,標準或列舉扣除相當於家庭必要費用,至於特別扣除額則是考量個別納稅人額外特殊情況,例如照顧幼兒、殘障的特別支出
簡單的說,免稅額與扣除額的出發點正是實踐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關於「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的生存權保障精神
為了因應財經政策的需要,所得稅法也導入如捐贈、購屋借款利息、商業保險列舉扣除、儲蓄(利息)特別扣除等向目,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項目並不是源自基本生活所需,且因涉及負擔公平考量,所以主要置放於列舉扣除額,並設定額度上限。不過,像是購屋借款利息得減除30萬元,不僅相對於租屋者已過於優惠,且以稅收補貼少數高稅率納稅人,藉此支撐房市,今日是否為妥當的政策,值得此次即將進行的新一波稅改,來通盤考量。
依以上觀點來看長照險與年金保險扣除,出發點若是因應今日老年化、少子化的社會挑戰,利用商業保險來減輕政府長照預算負擔,則降稅的性質容非施捨納稅人的優惠,毋寧實現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範圍,所以適當置放在特別扣除額,而非列舉扣除額,以普及適用的納稅人對象。再者,2.4萬元的扣除額也便利業者設計保險商品,顧主委所提,納稅人減稅、保險業興旺,整體稅收增加的三贏局面,應可期待。
至於個人投資基金扣除,不僅無關基本生活所需,誠如蘇建榮財長指出,會有獨厚基金投資的疑慮,也跟目前的30萬元購屋借款利息一樣,公平性明顯不足。此外,作為減稅政策提出,預設的適用對象究竟是小資還是中產階級?最終獲利者會不會又落在金字塔頂端?此外,將今日消費力轉為長期的基金儲蓄,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究竟是正面抑或負面,同樣要納入政策的說理內涵。


黃士洲

現任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主任,曾擔任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律師、法官學院稅務講座、德國DAAD、Max Planck獎助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