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聯合筆記/國運之戰 茶杯風波

.內閣改組/為改而改 就閣揆不改
.內閣改組/農委會拔小官 背景大過專業?
.葉俊榮接教長/教長是誰 似乎不太重要
.葉俊榮接教長/拋開政治 把德風傳下去
.葉俊榮接教長/應棄政治任務 專心教育發展
.川普為何掀貿易戰?美「戰略敵人」由俄轉向中
.放不放颱風假 請父母官同理心
.聯合筆記/國運之戰 茶杯風波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國運之戰 茶杯風波


2018-07-13 00:00 聯合報  李春
美國總統川普10日宣布考慮對大陸進口貨再加徵稅率10%、總值2,000億美元的第三波關稅。(路透資料照)


中美貿易戰反反覆覆、兜兜轉轉,還是開打。現在不僅開打,還要加碼。真到開打加碼階段,以中國國情來說,貿易戰打的就不是貿易而是政治了,這種政治,可以上升到很高很高的高度,比如最新的官媒口號,叫國運之戰
中美貿易戰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來觀察,其中一個是口號。跟歷場內外爭戰相近,這口號一般由官媒喊出,再變成官式發言,最後成為處理基線。這近乎鐵律,沒有例外。中美貿易戰由始至今,口號漫天,但可重點整理成四個,正代表貿易戰的四個階段。
首先一個口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上嘴率最高的口號,那意思是你要跟我鬧,你自己倒楣。今次就是先由官媒寫上,然後外交部發言人大聲喊出,代表初期雄視一切的階段。
第二個口號,叫不惜一切代價。這是開始談判但談得不暢快之時,告訴對你要打我會玩命的。這口號沒把對方鎮住,反而在內部受到批判,打貿易戰還是要講戰略戰術,就算殺敵三千自傷五百,怎能不惜一切代價蠻幹呢。
第三個口號叫做霸凌主義,這個口號是談判不成,終於要槍響的背景之下。與之前較為慓悍的口號相較,這已經文弱書生了,或許這也是爭取對弱者同情的一種技巧。但還是有人認為比擬得相當不妥,因為霸凌主義意味著面對強權的無力,只能訴諸法律或公義來裁決,而中美貿易戰是沒有凌駕其上的力量可以訴苦的。
在前三個口號都沒喊出響亮震撼下,第四個口號新鮮熱辣應運而生,這就是國運之戰。
據說最早是由央視新聞發出「國際銳評」,提出這一口號,社交平台立即為之爭吵,有人還說央視新聞上沒有這一評論,懷疑是偽冒。實際上這「國際銳評」是由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先對外發出,然後才出口轉內銷的。
這「國際銳評」文章不長,核心內容一是指貿易戰是從根本上遏制中國的發展,改變中國的發展道路;二是貿易戰定位為對中國而言,是事關國家核心利益、民族未來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的大事;三是貿易戰會傷害人民利益,但政府會以民為本;四是結論,貿易戰是國運之戰,所以要與政府共克時艱,上下同心。
國運之戰新說法,暫時是一片罵聲,不信你去中國的各大社交平台上看。







內閣改組/為改而改 就閣揆不改


2018-07-13 00:54聯合報 邱智淵/獨立評論人( 台北市)
行政院昨舉行記者會,由院長賴清德(中)公布內閣新一波人事改組名單。記者邱德祥/攝影


民進黨為了打贏年底選戰,進行新一波內閣改組,然而這次改組的人選褒貶不一,這種為改而改,卻缺乏總體發展目標的改組,讓人看不出為何而改?為何而變?
如果是因為內閣施政成效不佳而改組。那麼最該被調換的應是閣揆本人。目前出現部會之間各吹各的調,或是施政無法落實執行現象,難道不在閣揆領導無方,協調無力所致?
如果是因為各部會首長表現不佳,必須調整。那麼毫無作為、表現不佳的農委會、經濟部、國發會不是更應該調整?試想已經鬧了兩個多月的果賤傷農事件,並沒有平息反而問題更多,但是農委會主委仍然安穩?國發會主委就任迄今,提不出台灣未來發展大計;經濟部長無力提振經濟,吸引投資。
民進黨似乎仍搞不清楚今天國家原地踏步,政府逐漸解構,施政無法落實的主因。這樣下去,台灣因為迷路永遠找不到出路,永遠只是「維持現狀」無法跨步向前。這樣無目標的內閣改組,台灣民眾可會埋單?







內閣改組/農委會拔小官 背景大過專業?


2018-07-13 00:49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日前颱風瑪莉亞侵台,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右)與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吳音寧(左)視察台北市第一果菜市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瑪莉亞颱風過後,行政院長公布新內閣人事,近來因農產品產銷失衡,備受批評的農委會,竟只更換農糧署署長,層級之低讓外界傻眼;很難不讓人有棄車保帥聯想(派系人馬都動不得);新任胡署長又是民進黨自己人。從這人事更動看來,想要當官背景值(非專業值)高才是王道。
農委會本不是閣揆眼中的重要部門,近兩年竟成熱門部會,出現在媒體版面頻度之高,應居前幾名,也很可能成為年底選舉的關鍵。農糧署在處理這幾波農產品產銷失衡,確實引發民怨,也有需檢討之處;只是農糧署固需負責,但是農委會主委、副主委的專業能力與行事風格,恐怕才是民怨關鍵所在
坦白說,農產品產銷失衡過去也經常發生,這些承辦事務官已有豐富處理經驗,雖有波折倒也都能過關,唯獨這一、兩年來農產品產銷失衡特別嚴重。除了前署長行事風格外,農委會高層不接地氣、胡亂下指導棋,恐怕才是問題所在。特別是今年水果因氣候佳產量增加,而蔡政府上任後為擺脫對大市場依賴,成立農業外銷國家隊台農發,表現卻不如預期,導致農產品價格狂跌,果農叫苦連天,政府應變措施老是慢半拍又不到位,被稱為「水果之亂」。連蔡英文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上都問,「你們告訴我,下一個會是哪一樣水果?」面對民怨卻還硬扯水果「沒有崩跌」、「沒有滯銷」,和農民距離真的是咫尺天涯,又要如何推動農務。
台灣政府無論想要加入CPTPP或RCEP,農業都將扮演相當重要角色,且對國內農民生計將產生重大影響,需要妥善因應。以當前農委會處理農業問題的能力和效率,不僅備受農民質疑,也不看好;就算換上一位懂農業的農糧署署長,以這樣的層級及民進黨的醬缸文化,恐怕也難有作為。當前台灣社會正吹起一股懷舊風,這股風潮也吹向農業,老農也懷念起農復會(農委會前身)時代,專家當家的美好時光!







葉俊榮接教長/教長是誰 似乎不太重要


2018-07-13 00:41 聯合報  許絹屏/教(宜縣羅東)
內政部長葉俊榮即將接任教育部長,對於台大校長遴選案爭議,葉俊榮表示,希望短期內處理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漫畫/季青


高中職放榜了,新的一批高一生即將報到,又是責任的開始。
每一年,在一群新生中總會夾雜著幾張熟面孔,再見面時,總會叮嚀:「既然選擇重回校園,就好好要求自己,真的沒有太多生命太多時間可以浪費。」
聽進去的孩子,痛定思痛,珍惜再來一次的機會;沒感覺的孩子,狀況依舊,不出幾個月又和學校說再見。
通常,過度溺愛的孩子遇到問題會先選擇逃避,因為在家他們不用負責,有問題一定是別人的問題,怪老師、怪同學、怪學校,就是不怪自己;家庭功能失常的孩子遇到問題通常先找人解決,因為從沒有人教他們如何面對問題,找朋友、找關係、找兄弟,就是沒家人可商量。
這些孩子都是來去校園的常客,幸運找回自己的,完成三年,繼續前進。而那些找不到的,未來很可能就變成無力管教子女的父母,繼續複製自己成長的模式。
教師應該落實正向管教,無論是學業低成就,或是行為偏差,我們不能放棄每個學生。但在退休教師被汙名化時,又要現職教師扮演神一樣的角色,不斷輔導管教、管教輔導…
我不禁想問,對於那些喪失功能的家庭,誰去輔導那些家長?對於這個偏差價值觀的環境,誰來管教這個社會?
我們堅持教好每一個孩子,因為,教師教書教人,就是希望培養出好的人才為國所用。對第一線的教師而言,教育部長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葉俊榮接教長/拋開政治 把德風傳下去


2018-07-13 00:37 聯合報  謝文貴/大學兼任講師(台北市)
內政部長葉俊榮將轉任教育部長,昨舉行記者會,11分鐘就離去。記者丘采薇/攝影


學期中有一單元是「教育行政組織」,就文獻所及逐一介紹國民政府來台後歷任教育部長,自程天放部長,依序張其昀、梅貽琦、黃季陸、閻振興…,直到甫去職的第廿六任部長吳茂昆
其間或許多少夾雜著個人意識形態與主觀意見,但仍恪遵大學廟堂應以學術論述為主軸之要求,力求客觀評述。我的目的旨在於希望學生了解,「養成一個優秀的行政人才是多麼不容易!」
我所謂的優秀是指學識、經驗、膽識、氣度與道德文章等須樣樣具足。擔任教育部長其行政能力、處理行政事務固然務必嫻熟,但若說某一教育部長之所以令人景仰懷念,絕大部分是其「道德文章」,反之,某一教育部長之所以令人鄙視亦然。
課堂間介紹了梅貽琦部長自其清華大學校長任內諸多令人崇敬的風範,如敦聘國學院四大導師、聘請優秀教授、幫教授倒茶…,之後的黃季陸擴充師資培育、閻振興啟動九年國教、蔣彥士、李元簇、朱匯森…
希望學生從前人事蹟中,了解教育部長所事何事。
懸缺的教育部長,雖然定了接任人選,恐怕要符合我的「優秀」標準,也是難題之一。上述兩個原因追根溯源仍在於政治因素兩黨惡鬥,缺乏誠信基礎的民主政治將是台灣政壇的噩夢,而人才培育不濟更是事實。
民進黨若真為台灣年輕子民想,就應從教育扎根做起,台灣能享有從八、九○年代至今的榮景,不都是五、六○年代教育所扎下的根基所致嗎?
年底選舉將至,希望「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這類選舉語言不再,希望政府能思索如何按部就班培育優秀的行政人才,希望教育部長好好為下一代擘劃有願景的教育藍圖,台灣或能享有下一波的榮景。






葉俊榮接教長/應棄政治任務 專心教育發展


2018-07-13 00:23 聯合報  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宜縣礁溪)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宣布內閣異動,政界觀察,為因應年底選戰,政院此時重組戰鬥內閣。製表/聯合晚報


行政院終於在十二日確定內閣改組名單,除了已曝光的內政部長由徐國勇接任外,被認為最意外的,應該是教育部長由內政部長葉俊榮轉任
依葉俊榮的行政經歷來接任教育部長,只能說其具法學的專業素養,相對於教育歷練,除了當過台大法律系教授外,對於其它教育專業,可能不太熟悉,特別在十二年國教部分,似乎沒有接觸過,這對於明年就要上路的十二國教新課綱,將會有極大考驗。
新課綱已進入最後審查階段,在八月一日就必須完成課審,還不到廿天的時間,新任教育部長能否了解整個新課綱的教育目標,實令人憂心,尤其一些課綱涉及政治意識形態,若新任教育部長特別有看法,對原本已通過的課綱有所意見時,那該如何是好?
新課綱已有所延宕,特別在宣導部分,家長和學生幾乎完全不了解,學校方面一直在等教育部定案,但教育部似乎都在等教育部長裁決。這一等從前任教育部長只關心拔管,白白浪費三、四個月的時間,如今雖新任教育部長已任命,但對於一個國教新手而言,似乎又要重頭開始。
此次新課綱影響最大的高中課綱和課程問題,降低必修學分、增加學生和學校選修課程的空間,但如何銜接到大學入學方式,卻沒幾個人搞清楚。如果新任部長也不懂新課綱的意義,則未來一年中又如何宣導呢?
葉部長被任命後,首先表示的就是對台大校長任命案的回答,表示他有智慧解決此問題,卻沒有說明新課綱要如何解決,顯現出其還是以政治任務為主,並非回歸教育主軸,以教育專業來看待教育部長的使命;或可說在他被徵詢而同意擔任教長,其是否準備好當一個全方位的教長,是值得關切的。
台灣的高教因教改失敗而陷於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只是大學退場問題,更有高教人才出走的困境;台大校長任命案是執政黨自找的政治問題,無力化解卻讓台灣教育整體發展跟著受困。
尤其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是以國教為主的另一波教改,稍有不慎將可能重蹈高教教改的亂象,其影響之鉅是台灣教育整體發展的問題。
希望新任教育部長能夠拋開台大管案的政治任務,專心做好全方位的教育部長,好好規畫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所需解決的問題;也希望新任部長的任期能夠做到明年八月新課綱正式上路之後,至少也留下一個政績,算是對台灣教育有所貢獻。






川普為何掀貿易戰?美「戰略敵人」由俄轉向中


2018-07-13 00:00 聯合報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新一波高額關稅,藉此加大對北京的施壓力道。(歐新社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在四月宣布對進口鋼鋁課徵關稅,雖然實際上是為保護本土產業,但他自己宣稱是貿易戰,而且認為美國必勝。這樣盲目掃射式的戰術,激起的是加拿大與歐盟的抗議與反制,然後再轉移目標對準中國。各方才從錯愕疑惑中開始捉摸,川普發動貿易戰到底所為何來?
川普對貿易問題的理解似乎非常淺薄,他看到美國大幅的貿易赤字,認為這是美國受害的證據。這種十八世紀之前重商主義的想法,缺乏對國際貿易與金融的認識,卻因為白宮已經沒有適任的經濟顧問而採用課關稅的落伍手段。川普內閣唯一的經濟學教授納瓦羅,雖然是一個不用經濟學思考政策的政客,但打擊中國崛起是他的專長,於是美中成為貿易戰的主戰場。
美國對中國、歐洲兩面作戰,逐漸發展出不同的修辭,雖然未必是川普自己的戰略,但反映出產業界與一般民意的方向。
首先,在歐洲方面,美歐的汽車大廠都知道國際分工之下,課徵關稅沒有任何好處,都喊出零關稅的呼籲,並且順勢替川普找個台階,說課徵關稅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關稅乃至零關稅,這種合乎於理論,也合乎常識的說法,儼然已成為主流意見。
至於中國方面,新的修辭指向中國藉著對外商要求合資而強取智慧財產權。這套說法雖然原先沒被提過,再說也和關稅項目無關,但也因為合情合理,形成對中貿易戰的宣傳主軸,而且成為支持川普對中國進口品課關稅的理由。川普見輿論反應不錯,股市也沒跌多少,於是在中方反制之後,再加碼對兩千億美元進口品課徵關稅。
如果貿易戰是為了以戰逼和,美中坐上談判桌,就會風平浪靜嗎?問題是川普從來就不相信自由貿易,更擴大點看,在貿易戰之前,美國的股市上漲、失業率降到充分就業水準,川普開戰的目的完全不像是為經濟。
更可能的原因是川普努力試圖將戰略敵人從俄羅斯轉移為中國自從俄羅斯攻占克里米亞,與烏克蘭起衝突後,就成為西方自由陣營的敵人,偏偏川普在「通俄門」調查的嫌疑下,仍不斷向普亭示好。
最近川普又因為在墨西哥邊境實施「零容忍」政策,而大受社會撻伐,政治危機似乎才是他要另闢戰場,鞏固領導的原因。
習近平今年因為改變任期限制,而有可能終身掌權,川普雖然在私底下還說很羨慕,但習近平確實在自由民主的價值下成了受批判的對象。川普歪打正著,在美中貿易戰找到國內的支持。如果美方目的是消除貿易障礙,對加拿大與歐盟的談判應該很容易就進行。川普不鬆手,應該另有盤算。現在美中貿易更成為川普的提款機,雖然未必領到現金,卻能提出大量政治籌碼,這場貿易戰的結局很不樂觀。
在台灣,我們看多了執政者當家鬧事,把經濟搞壞的情況。如今川普總統是在全球經濟鬧事。我們可以把這些看成是對民主政治的考驗。人民選擇的結果能否透過人民的選擇去糾正?我甚感榮幸能參與見證。








放不放颱風假 請父母官同理心


2018-07-13 00:00 聯合報  劉廣英/中華民國氣象學會前理事長、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特約講座(新北市)
瑪莉亞颱風過境,但放假與否爭議不斷。新北市長朱立倫強調「我不能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強大的瑪莉亞颱風,適時收身,柳腰微扭,閃過了台灣,沒想到她的美意卻引起一片爭論與撻伐,讓人很難認定兩位百里侯下決定時的心態為何?是全體市民身家安全嗎?有道「人命關天」,又說「料敵從寬」,都是為政之本,忍不住想表達一些意見。

一、法律當前 不找漏洞

氣象法列出颱風等致災性天氣預報,是中央氣象局獨有之職權,他人不能公開發布。此無他,只因要讓市井百姓有所適從。這次柯市長公開感謝他的團隊,那確實是專家的優等集合,其預報如何?亦確實未曾公開,但卻被用於關係民生安全之依據,對普羅大眾而言,在一無所知狀況下被置於無危險狀況外,難云公平,如遇意外何以安心?在颱風警報中字字審視,妥當嗎?這就是法條漏洞,應該檢討。

二、科學有限 有所不包

報載巴比倫颱風讓日本關西地區近兩百人往生,數十人失蹤。還記得當初日本氣象廳命名時,曾引起批評,因為它不太「合格」,這就是科學局限也就是昨天民意論壇胡健驊教授一文所指「蝴蝶效應」科學很敏感,有其突變性。當然,今日的天氣預報已是千萬遍科學計算結果,但千算萬算,比不上老天爺一變。

三、幸運不會常在一邊

氣象局對瑪莉亞之掌控與預報,已然是國際水準,但台灣萬幸,她閃到彭佳嶼北側通過,又回原路而去,於是兩位市長得意到對遍布山區的新北市施以「回馬槍」。我家居新北,家人都在台北工作,我工作的地方風雨都大,為免同仁冒險,學校只得自行宣布停課停班,妥當嗎?市府立場在民還是在…?常走夜路恐有失,請父母官擁抱「同理心」,萬民是幸。
機動停班讓員工早做好防颱工作,是同理心的最佳表現,下次多一些橫向協調配合,就會完美了,別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