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890/web/
.聯合報社論/邱俊榮這種偷拍無品官員,就憑顏色入閣?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別打馬變成拱馬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如何落幕?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如何落幕?
2018-07-10 00: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7月6日正式開打,美國針對中國818項,包括化學品、醫療器材、光學儀器、汽車零組件等價值340億美元的產品課徵25%關稅;中方也對美國545項,包括黃豆、水產、汽車等同值產品課徵相同關稅。在美國兩星期後追加另一批總值達到500億美元的產品課稅後,中國表態將隨後跟上。川普總統已表明,若中國報復,會追加課稅到2,000億美元,甚至5,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品,那幾乎已等同中國2017年對美的總出口5,056億美元。
即使立場強硬的中國媒體「環球時報」,曾經在社評以「即使中美貿易歸零,中國也不會後退」為題,表達了絕不示弱的態度,且諸多專家也認為不會有太激烈的貿易戰,因為代價實在太高;但若無法透過某種方式讓美國貿易逆差「顯著」減少的話,川普大概不會善罷干休,因為這可是他的競選承諾。豈止是競選承諾,它其實也代表了美國普羅大眾的看法--美國不能再接受巨額貿易逆差,它使美國損失工作機會、惡化生活品質,不管這種看法是否正確。
其實,希望透過「貿易保護」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想法,並非川普首倡。民國82年(1993年),曾以一本著名的研究所「國際貿易理論」教科書揚名的美國教授賴維.巴特拉(Ravi Batra)出版了一本「自由貿易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 Trade,隔年在台翻譯出版),書中大談美國經濟實力衰退,就是受害於自由貿易。他指出,傳統貿易理論中,各國勞工被假設是同值的,經理論推導,可以獲得參與貿易的雙方都會受惠的結論。但若勞工並非同值,像美國勞工成本遠高於許多貿易夥伴國時,自由貿易會使美國受害;這正是美國實質工資在民國62年(1973年)後逐年下降的原因。巴特拉提出恢復美國經濟的五大建議,第一個就是將美國平均關稅率從5%先提高到20%,然後在五年內提高到40%,保護重要產業不受進口威脅。大家記得,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將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45%關稅的政見,而目前課徵25%,對照25年前巴特拉教授的建議20% 和40%,可說是若合符節。巴特拉教授為何選擇40%?因為他估計那可以讓美國進口依賴度從占GDP的13%恢復到美國經濟衰退(1973年)前,占GDP 6%的水準。
即使川普總統真正相信巴特拉教授的建議,認為對中國及他國進口課徵20%以上關稅、減少美國貿易量,才能讓工作回歸美國,而中國大陸的堅硬態度也會讓貿易戰加劇,大概也難以想像會擴張到中國的所有對美出口,因為美國的西方民主制度和中國民主集中制碰撞的結果,很難會有勝算,美國上升的物價和受害較深的州很快就會反彈、讓共和黨輸掉選舉,逼迫川普和策士們尋求解套。而中國大陸雖然「受惠」於民主集中制,可以忍受出口減少的衝擊,但就業量減少的壓力,以及先進技術難以引進、延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該也會讓中方願意和美國展開認真的私下諮商,共同尋求解套之方。
解套之方,可能還是要從維護貿易秩序的「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著手。目前的遊戲規則 (rule of game) 只管各國貿易行為是否符合世貿「規則」,不問其貿易「結果」,而美國認為這讓它吃了大虧,而這也是巴特拉教授理論推導所得。美國可能會要求增加一種機制,即當A國和另一世貿成員B國產生某種程度以上的貿易逆差時,若B國在A國要求下卻不及時有效改善,則A國可以單獨針對B國課徵高關稅,而不違反「最惠國待遇」或「非歧視原則」;但若逆差獲得顯著改善,就必須恢復原關稅。也許這樣的妥協方案,或類似方案,可以消除逆差國的怨懟、消弭未來的潛在貿易戰。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別打馬變成拱馬
2018-07-10 00:3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PD馬英九出席指南宮活動前總統馬英九(前)1日出席指南宮孚佑帝君成道1138週年紀念大典。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7年7月1日 中央社
兩年多前,國民黨歷經地方、立委和總統三場選舉大敗,馬英九幾乎是在黨內外一片噓聲中下台。但短短時間,馬英九的聲望儼然有由黑翻紅之勢,其幕後最大功臣正是民進黨。
馬英九執政時,在野的民進黨無所不批:完全執政叫黨意凌駕民意,外交休兵叫外交休克,兩岸和諧叫做親中賣台。俟民進黨自己上台,所有過去批評的事無一不做,而且做得更大膽。於是,「還馬英九公道者,必蔡英文」,變成了流行語。
馬英九下台後面對不斷的司法及政治追殺,也凸顯了民進黨的為所欲為。所謂年金改革,只敢衝著軍公教而來;所謂轉型正義,成了整肅異己的便道;面對陳抗者毫不手軟,比起馬政府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民進黨運用完全執政的優勢,把行政、司法、立法三權操弄於股掌之上,已到了罔顧憲政和法治的地步。
「馬英九回鍋」的想像,投射的正是民眾對現狀的不滿和不安。不滿的是:曾經滿心期待的政黨輪替,竟然不如被輪替的政黨;不安的是:民進黨政府為所欲為,黨政不分,視法治如無物,台灣會被潮水沖退到什麼地方都不知道。
如果民進黨政府繼續沉淪,別說馬英九回鍋,想取而代之的人勢必越來越多。
聯合報社論/邱俊榮這種偷拍無品官員,就憑顏色入閣?
2018-07-10 00:3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在捷運站涉偷拍,請辭獲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在捷運站偷拍女子影像,遭民眾發現報警及肉搜後,他迅即請辭。讓人意外的是,這種只有地鐵癡漢或無聊青年才做得出來的事,在台灣竟然是身居高位的內閣閣員當眾為之。更讓人吃驚的是,如此人品汙濁的官員,竟然被蔡政府當成重臣賦以要職。民進黨用人,竟已淪落到「只分藍綠、不問品德」的地步?
邱俊榮出任國發會副主委的人事,是在去年九月六日發布,也就是蔡總統宣布賴清德出任閣揆的次日。換句話說,如果邱俊榮不是賴清德親手挑選的大將,就是由蔡英文欽點推薦給賴揆。邱俊榮曾任中央大學教授,入閣前更擔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一路亨通。孰料,他入閣一年不到就出事,鬧出新世代政務官最廉價的醜行。
邱俊榮曾在大學任教,為人師表,如今更入閣為官;他理當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備極謹慎,唯恐有絲毫不當。然而,邱俊榮竟利用周末在人潮聚集的捷運站窺伺年輕女子,進而放膽偷拍,連得數十張影像還不罷休,直到激起路人公憤。這樣的行徑和心理狀態,恐怕已無法用常理解釋。
進一步問:邱俊榮獲賴揆延攬入閣,是因為他在經濟學理或產業應用上有什麼過人之見或傑出鑽研嗎?觀察其資歷,似也未必。邱俊榮之所以獲拔擢出任國發會副主委,主要原因,是他運用「反中」理論充當民進黨的財經智囊,在太陽花學運中並高舉「反服貿」大旗為綠營發功造勢,替蔡英文總統立下汗馬功勞,最後終於在第二波論功行賞中入閣為官。然而他在國發會任內,除了說過「不靠中國,台灣一樣發展」之類迎合蔡英文的政治正確口號,外界並未看到他提出任何高明的決策。
邱俊榮究竟是賴清德屬意或是蔡英文推薦,迄今仍是個謎,我們希望府院就此公開說明,以釋外界之疑。原因是,連同上月辭職復遭彈劾的教育部長吳茂昆在內,短短一個多月,已有兩名來自學界的政務官因失德而相繼去職,吳茂昆也是賴清德任命。一位是因濫權拔管及侵占學校專利,另一位則是做出社會不齒的偷拍行徑,兩人都嚴重影響政府形象和士氣,更引發社會側目。人事任命不當,加上指揮體系紊亂,都導致政府運作脫序。
更令人擔心的是,近期蔡政府黨政不分及指揮越界的問題日益嚴重,而賴清德對內閣改組卻抱持消極態度,無意對行政團隊作出調整,甚至連教育部長已出缺一個多月仍遲遲不補。這種情況,更加深外界對府院在用人及決策上彼此芥蒂的疑慮。試想,總統推薦給閣揆的人,行政院用了卻出紕漏;或者閣揆用人不當,後果卻由總統概括承受,都將導致權責混淆,政府效能和國家競爭力更嚴重流失。觀察目前的政府運作,確實存在蔡英文過度插手,而賴清德刻意退縮的狀況,這難道是另一種冷角力?
從偷拍事件回看國發會目前的結構,確實可窺見蔡總統與賴揆之間的某種恐怖平衡。賴揆上任時,內閣改組幅度之小遠超乎預期,但他破格拔擢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出任國發會主委,卻讓外界跌破眼鏡。原因是,國發會主委理應具有總體經建的寬闊眼光,而陳美伶長期擔任的是秘書長的幕僚工作,且是法律專業,缺乏經建背景。尤其,陳美伶曾任台南市府秘書長,而國發會另一副主委曾旭正則出身台南市副市長,等於國發會被賴清德人馬壟斷;或許因為如此,才由蔡英文推薦經濟學者邱俊榮出任副主委,以補經建領域之不足。然而,只問顏色及派系,卻不問能力及專業的結果,國家公職充斥酬庸徇私氣味,總體經建卻無寸進。
邱俊榮因偷拍而請辭,創下了政務官去職的又一新例,比起吳茂昆「最短命教育部長」的紀錄,可謂難分軒輊。重傷的,都是蔡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