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公司法修正上路 須做好配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2266 電子報、官僚電子報

.聯合報社論/教育部長的「五日京兆」宿命
.聯合報黑白集/陳菊是第二副總統?
.經濟日報社論/公司法修正上路 須做好配套





經濟日報社論/公司法修正上路 須做好配套


2018-07-09 00: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上周五臨時會三讀通過公司法修正案,這是民國90年(2001年)大幅修法以來另一次公司法重大改革,重點包括:提供友善創新及創業環境、強化公司治理、提升股東權益、增加企業經營彈性、遵守國際洗錢防制規範等。由於公司法牽涉到69萬家大小公司的經營及管理,此次大幅修正固然是進步的立法,但若未建立完整配套及做好風險管控,恐怕將來會製造出很多新的問題亂象,政府必須審慎面對因應。
公司法原有規範架構,是以傳統型態的企業為對象,在公司組織、資本、經營、監督及管理方式上,都是以上一世紀世界主要國家公司管理法制做為基礎,但是,把外國整套制度拿到台灣來運作,卻產生很多水土不服問題,尤其是家族企業、董事長一人決策、財務不透明及槓桿過高、關係公司等等問題,以致在上一世紀末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國內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也讓公司治理問題浮上檯面。
民國89年(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後,面對國內公司治理的嚴重缺失,陸續推動公司法、證交法、金融控股公司法等相關法令修正及制定;這些法制改革主要針對上市櫃公司及金融服務業的治理,其實施以來也產生若干效果,但不可諱言,包括家族企業、產金合流等公司治理的結構性問題卻愈來愈嚴重,讓政府頭痛不已。
而這次公司法改革,其中一項重要修正方向,就是因應近年公司經營型態改變,包括各式各樣的新創產業及微型企業的興起,以及鼓勵「5+2」創新產業發展,因而從大小公司分流管理角度,對一般非公開發行公司或新創公司予以大幅鬆綁,包括董監人數可以彈性精簡、允許發行無面額股票,放寬發行「特別股」等,以利小型公司及新型態的各類創新事業能有更大的經營彈性及更容易籌措資金。
這項修法用心立意良好,但在執行上,卻不能不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例如,政府積極鼓勵各種創新公司的成立及發展,但國內外經驗顯示,創新事業的成功及存活機率極低,放寬經營及籌資限制,若無適當配套,在國內交易安全體系極不健全的情況下,只是將失敗風險移轉給不特定的投資人及交易人。過去政府為促進生技製藥公司發展,引進很多外國獎勵和鬆綁措施,結果反而是在鼓勵金錢遊戲並讓許多股民受害。「橘逾淮為枳」,此又一例也。
再如,公司組織變革須注意其穩定性,現修法給予非公開發行公司很大的經營彈性,如果眾多公司依新法進行組織變革及調整業務運作,很可能導致原有股東權益受損及各種股權的紛爭。是以,在執行面,要如何避免大規模的變動而影響國內公司整體運作的穩定性,是主管機關不能忽視的重大課題。
另一方面,政府對這次修法存在的若干爭議性條文,亦須做風險管控。例如,公司法第173條之1、俗稱「大同條款」的修正,規定「持股三個月以上、達半數股份的股東得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不須董事會同意」,和證交法第43之5條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公開收購持股過半的股東,可以請求董事會召集股東臨時會」,兩者有不同調問題,也造成工商界廣泛質疑。雖然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與經濟部已達成共識,二法可擇一適用,但因為該項規定牽涉到各種複雜問題,尤其是近年層出不窮的公司派和市場派鬥法亂象,現政府明顯傾向要打破家族壟斷公司的弊端,但如何不引發市場禿鷹鯨吞正派經營公司的風險,也是政府必須給工商界的有力保證。
坦白講,這次公司法修正只是一個起步,對很多結構性問題尚未面對處理,但根本性改革須取得企業及人民的普遍信任,做好公司法修法的風險管控,是建立信任基礎的不二法門。





聯合報黑白集/陳菊是第二副總統?


2018-07-08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日前表示,農產品收購與加工過程做得不夠,農委會應該檢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水果價格崩盤事件一波接一波,農民怨言連天,農委會卻不以為意,認為是「假新聞」。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則表態說,農產品在收購與加工過程做得不夠,農委會應該檢討。對此,前綠委林濁水諷刺說,陳菊撈過界指揮農委會,她把秘書長職「升級」了。
在陳菊正式接任府秘書長前,林濁水就給過她忠告千萬不要做憲法不容許的「非常重要的秘書長」。原因是,根據憲法,秘書長只是總統府「內務總管家」,職責在幫助總統溝通協調,而不是當總統的分身,更不是幫元首做決策。但陳菊高調入府,擺明了其要務就是為黨輔選,甚至答應出任蘇貞昌競選總部主委。當時,曾引發外界「黨政不分」的議論。
利用執政權力為己黨造勢,這是「黨政不分」;而利用秘書長職位插手行政部門決策,那就是「濫權踰憲」。林濁水說得沒錯,依憲政分工,連總統都不直接指揮多數內閣部會(因為那是閣揆的職權範圍),何況是秘書長。
花媽出任府秘書長以來,一派大姊頭姿態,指揮來指揮去,彷彿自己就是總統的分身。她全力為黨同志輔選,根本不管黨政分際;包括最近吵得很凶的死刑問題,她也不避諱地表示意見。由於副總統陳建仁行事低調,張揚的陳菊,倒很像第二副總統。
稍早,外界見不到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的影子,各項決策都是副主委陳吉仲出頭。如今,陳菊也伸手管農業,這個政府就奇怪了。







聯合報社論/教育部長的「五日京兆」宿命


2018-07-08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吳茂昆因東華大學校長任內違法兼職、未利益迴避等爭議,遭監察院彈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無部長,台灣大學無校長」的亂象已持續一個多月,行政院預告新任教長人選約詢已近成熟,即將公布。回顧過去廿年,三度政黨輪替,換了十一個教育部長,平均每人任期一年多,吳茂昆更以四十多日創下最短命的紀錄。正因為如此,有志之士視教長一職為畏途,就算政院能找到願跳火坑的勇士,若無法擺脫政治干擾,恐怕終難逃「五日京兆」的命運。
新教長的立即挑戰,就是處理中研院院士會議剛通過的決議:「有關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與遴選結果,請教育部遵照大學法規定及精神,執行校長聘任事宜。」望重士林的中研院一向不輕易對政治議題比手劃腳,若非前兩任教長濫權侵害大學自主,何至於連院士們都要站出來表態,要求校長聘任回歸正軌?不僅如此,甫由多數公立大學校長及學者組成的「全國大學自主聯盟」,也要求教育部要維護大學自主精神依法聘任校長,不能妄自擅解法律。他們提出的都是相同的問題,新教長也非解不可。
面對中研院與各公立大學校長的呼聲,職司發展教育及維護學術自由的教育部,豈能裝作充耳不聞?中研院與「全國大學自主聯盟」的主張,事實上等於是台灣高教界對教育部的「不信任投票,教育部若置之不理,將如何推動國家教育政策?
眾所周知,「台大無校長」的醜聞已賠上兩名教育部長。兩位掛冠求去的教長,都是受命執行府院高層的意志,因而造成難以收拾的惡果。以蔡總統與賴揆之固執,兩人勢自不可能對拔管案輕易讓步;但若一味硬拗,這對政府形象或年底選情只有百害而無一利。換一個角度想,如果能把院士會議的建議視為「下台階」,讓新任教長有自主空間轉圜解決,不僅能解除「台大無校長」的懸空狀態,也可讓政府形象的傷害得以止血,新任教長也才有推展政務的餘裕。否則,教長被拔管魔咒纏身,厚顏如吳茂昆都坐不下去,還有誰能頂得住這些學界的緊箍咒?
事實上,橫亙在新教長面前的難關,豈止是台大校長一案而已。台灣高教正面臨快速崩壞的問題,許多大學正面臨少子化的嚴酷衝擊,私立大學校長遴選、退場機制都弊端頻傳,政商人士居間穿梭策畫牟利。高教政策受到市場化、官僚化的衝擊,基礎研究無法落實,科研經費不足,博士難尋出路,教師案牘勞形,學子則傷愁低薪。再加上公教年金改革的刺激,教育現場士氣之低迷前所未見;相對的,大陸祭出種種惠台政策,更搞得人才出走,大學裡愁雲慘霧。再如,十二年國教處處坑洞,新任教長如果拿不出「三把火」,終難化解這一顆顆待爆的地雷。教長換人如同走馬燈,這正是主要原因
說穿了,教育部目前的進退兩難,正是府院高層不斷政治介入的結果。如果蔡總統和賴揆能痛定思痛,懸崖勒馬,放手讓專業人士用「教育本位」的觀點重新釐訂教育大計,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國際高教競爭,挹注資源為教育注入活水,也許還有機會救教育一把。以台灣數十年的人才資源,若能和大陸展開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不用政治思維去框限教學內容,台灣教育或能有浴火重生的機會。否則,若對學界的不滿置若罔聞,愚頑地要用政治踐踏大學校園,蔡政府勢將付出嚴重的代價。
當其他國家都在進步,我們卻反其道而行,台灣的教育不會有競爭力。如果府院高層仍然要任命一個唯唯諾諾、只看政治臉色的人出任教長,那就等於用鐵鍊把台灣的教育拴在黑牢,難見天日。潘文忠出任教長,是一次拙劣的選擇吳茂昆的任命,則是一個瘋狂而失敗的賭注。至於下一個人選能否把台灣的教育帶回上升的台階,則在蔡、賴兩人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