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農產價格 一企業支持一特產
.劃破青蕉求生 蕉農心如刀割
.名家縱論/彭作奎/整合數據翻轉台灣農業
.畫中有話/香蕉王國 榮光不再
.北韓棄核、中日協商…台灣重返對抗 逆向而行
.星期透視/林蒼生/清富 帶著微笑走天下
.王大閎 在台灣發揚中國建築精神
.願景行的正義回響/都市拚命蓋捷運 偏鄉老人烈日下候車
.漫畫/打擊假新聞?轟掉言論自由?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彭作奎/整合數據翻轉台灣農業
2018-06-10 00:36 聯合報 彭作奎/中興大學名譽教授、農委會前主委
旗山香蕉盛產造成價格崩跌,農糧署以一公斤五元收購香蕉,並在集貨場用刀片銷毀後讓農民再載回銷毀棄置。 記者劉學聖/攝影
最近香蕉、鳳梨與荔枝因前兩年價格相當好,種植面積增加,加上今年尚無颱風侵襲,產量增加而價跌。蕉金蕉土,惡性循環,果菜皆然;蓋農業是生物性產業,生產易受自然條件影響,產品易腐不利儲藏,農民陷入豐歉悲喜輪迴,彷若宿命。
年底地方選舉在即,水果價格低迷,成為選戰焦點,市場資訊似被扭曲;政府為了農民選票,忙於政治攻防,無暇顧及長遠現代化產銷運儲模式,令人遺憾。
當今國際正陷入貿易保護戰泥淖之際,建議農委會趁此良機,優先推動下列幾項措施,改變產銷典範,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經營體系,強化體質。
首先,政府應發揮大政府角色,確立國土計畫中農業發展區的面積與區位:以國民合理營養水準的飲食習慣,利用農委會正在進行農業資源總調查之資訊,以適地適作原則,將農業發展區妥善規劃重要糧食用地與區位,確保糧食生產農地,提高生產效率;並加強國內糧食供需預測,按照國內短缺數量及種類,確保進口來源與數量。
第二、在數位時代來臨趨勢下,將傳統農業價值鏈轉化為數位化網路生態系統,即時提供完整產業解決方案。農委會應利用農業4.0計畫,透過物聯網、大數據、農業雲等資訊技術,分別建立香蕉、鳳梨、芒果、荔枝等大宗高價值完整的產業生態系,將農業生產、食品加工、農產貿易、供應鏈管理與食品安全、農產品銷售與服務等加以整合,指定農試所與改良場,加速完成各種水果的產業生態體系,如蕉聯網、茶聯網、鳳梨網等,以便即時分析因氣候、土壤、病害等因子變化對產量的影響,提供完整的產業解決方案。
第三、改變農業產銷組織,建立新產銷模式:台灣農業屬淺碟型經濟,極易產銷失衡,價格下滑。台灣小農經濟的農產品產銷,最具備發展合作事業與農業產銷班的條件;蓋一個健全而全國性的農民組織,是推動農產品產銷貿易的先決條件,再輔以法律支持,規範農民將其生產的果蔬統籌由農民團體運銷、加工、儲藏及外銷,加速建立生產專區與核心區,納入產業生態系,與生產資材網結合,提供產銷即時信息調整供應量,穩定市場價格。
當年政府中止香蕉、柑桔等水果的「單一窗口」制,是錯誤的決策,此種角色非台農發所能勝任。
第四、堅持以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生產與管理,擺脫補貼:農業科技水準提升是解決當前農業生產成本,提升品質,改善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產品需求的重要手段。未來應利用生物經濟與智慧農業方案,以品種創新結合製程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特別加強土地型農業的調整與發展,注重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生產便利性食品,加強促銷與加工,增加新需求,以貸款替代補貼,建立農民自力經營心態。
第五、台灣生鮮果蔬直銷比例逐年提高,批發市場交易制度應與時俱進:目前各項農產品直銷比例提高,使批發市場拍賣價格的重要性顯著下降,淺盤市場所形成的價格,無法作為生產與分配的指標。在傳統市場愈來愈少,大型量販店的需求愈多,台北果菜市場的拍賣制度等應由專業人才進行檢討與改善。
星期透視/林蒼生/清富 帶著微笑走天下
2018-06-10 00:20 聯合報 林蒼生(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就算是童言童語好了!我想告訴你一個方法,簡單卻很珍貴,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地好好呼吸就好了,不必宣揚。
方法很簡單,在做每件事之前,在一件事與一件事之間,給自己一分鐘的空檔,安靜地靜下心來,然後由心底浮起一絲微笑,帶著微笑做事去。這樣,做事的品質將會提升很多。例如,在會客前,在電話前,在開會前,在上車看資訊前,在做任何決定前,在…之前。如果這一分鐘的內心回歸,養成習慣,把每天多次的一分鐘加起來,一定比打坐一小時效果好得多。
打坐的人都知道,安靜下來靜靜坐著,不只內心澄淨了,也會有全身能量充實的感覺,覺得舒適、自在、安祥。這時,漸漸地會有一個微細、微細的微笑在臉上浮現。這微笑的能量雖然微細,卻代表生命能量的提升。這也是每位菩薩臉上都帶著微微笑意的原因。
微笑,代表著生命能量很充實,內心沒有任何需求,沒有任何期待,當下的寧靜是在最完美狀態。那一種好像與宇宙融合在一起的感覺,真的很美。六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大概是指這個意境。
簡單說,微笑使多巴胺或腦內啡的快樂因子流動到前額,使血管擴張,產生歡喜、快樂的感覺。時時微笑,快樂因子連續不斷產生,如能如此養成習慣,快樂因子更快地循環,人一定健康,而且行事積極樂觀,人生充滿希望。
佛陀拈花,迦葉破顏微笑,這千古公案,最是典型。仔細思考這拈花公案,似乎也暗示著,生命能量並不限於一身,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流動,甚至沒有時間空間的阻隔。如果以量子力學來理解將更清楚,量子力學認為我們的世界有顯形世界與隱形世界,它們是一體的,隨時都在互相影響。那麼,在這顯形世界的微笑,其背後的隱形世界,應該是生命能量互相流通的所在。也就是說,在隱形世界,所有生命的能量都是一體的。
另外,還有一個公案,值得思考。維摩詰居士的「一默如雷」,相信也在暗示著,「一默」是顯形世界的一默,其一默的能量深入隱形世界,深入到宇宙的所有地方,所以能「如雷」。儒家提倡「慎獨」,老子主張「常無,以觀其妙」,以及禪宗所說的「默照入禪」,所教導的都是深入隱形世界的方法。
寧靜默然與微笑,都在教導我們如何安頓其心,如何安靜自己,如何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入口,來體會自己內在世界的生命能量。
這個方法真的可以試試,現代人要好好打坐修行,似乎不容易,在事與事中間,留個空白空隙,調和自己。就像一首歌,在音符與音符中間,如果沒有那空隙空白,那音符的美就顯現不出來。生活也一樣,多留給自己一些空隙吧!如果加上微笑,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在挫折、煩惱、或生氣的時候能微笑嗎?答案是正面的。微笑是一種提升生命能量的方法,如能用微笑來把形而下的煩惱,抽離成形而上的狀態,煩惱就會開始質變。例如,蘇東坡每每被貶,他以詩情來抽離現實世界的挫折,變成形而上的詩意。「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帶著滿腔詩意,他又活潑潑地面對生命的挑戰去了。
會不會寫詩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出寫詩的心情。微笑的習性正是這「寫詩的心情」的橋梁。這過程有功力的深淺區別,只要把微笑常掛嘴邊,學習蘇東坡的瀟灑,豁達並非不可及。
人生的美要從過程中體會,不要把生命交給匆匆忙忙的忙碌。一個清富的企業家必須知道如何保持心中的清,而一分鐘方法,使你日日在很從容、優雅、歡喜的心態中完美自己。
微笑吧!帶著微笑走天下,這是廿一世紀現代企業家的風範。
畫中有話/香蕉王國 榮光不再
2018-06-10 00:42 聯合報 文/劉學聖
圖/劉學聖
人為的疏失、天災的摧殘、政客的阻礙;如今,台蕉風光歷史,隨著時光更迭,逐漸埋沒在歷史洪流中。
救農產價格 一企業支持一特產
2018-06-10 00:22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今年香蕉、鳳梨盛產造成價格崩跌,農民採收不敷成本,連工錢都不夠。 記者劉學聖/攝影
這些年國內經常發生水果產銷失衡、價格暴跌的慘況,此時最常見到的就是官員及政客到處上演吃水果秀,相信大多數民眾都覺得厭煩,果農也不會感激。有網友KUSO將行政院發言人談採購香蕉格外品餵豬或當肥料,與官員們排排站吃香蕉畫面剪接在一起,雖對官員不禮貌,但這又何嘗不是對政府失能、政客無監督能力的抗議。
政府若真要在鏡頭前促銷水果,不如參考車展、電競、手機發表會等方式,花錢請具觀眾緣、形象良好者來協助促銷,或可吸引多些觀眾。
但想解決長期產銷失衡困境,穩定農民生計,就必須面對國內市場有限;若無法靠國外市場來調節農產品價量,政府就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依國內需求從源頭做總量管制並制定退場機制,實現小農自產自銷模式,至於能否與進口農產品競爭,則是另一項課題。
若想靠開拓國外市場來穩定價量,甚至幫農民找到比售價更高的消費市場,從扁政府就已經宣稱要大力推動台灣優質農產品外銷。經過了這麼多年,投入的經費、人力,不可謂不多,但效果有限且過度集中,例如香蕉出口還是以日本為主,鳳梨、釋迦以中國大陸為主,芒果還是以中國大陸、香港為主等。
隨著科技進步,消費習性轉變,全球農產品行銷正在革命性變革,台灣卻還是走傳統行銷模式,雖宣稱要利用台農發去打國際盃,卻無法整合國內小農,還惹出與農民爭利的質疑,如何與國際級大公司競爭,政府需改弦更張。
為跟上國際潮流,台灣可考慮以「一企業支持一特產方式」,幫助國內農產品有系統的行銷全球高端消費市場,政府在法規、制度、技術、檢疫、關稅上全力配合,相信這也是企業投資的好標的!
政府常把農產品產銷失衡歸咎於天候 、農民搶種等,農民也無奈表示,請政府指導要種什麼蔬果(包括資金、技術、通路等);如果農民、政府、廠商無法同心,在日漸激烈的高端農產消費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台灣沒有能力加入戰局!蔡總統要求傾全黨之力協助的,應該是台灣農民而不是吳音寧,別把格局做小了!
劃破青蕉求生 蕉農心如刀割
2018-06-10 00:22 聯合報 蔡馨薇/公(屏縣九如)
農糧署人員以刀片割劃青蕉確保不能販售後,交由蕉農運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鄰近旗山青果合作社因農糧署啟動去商品化作業,成堆青蕉被集貨場人員用刀具劃破果皮表面,避免流入市面。蕉農期盼豐收,卻因銷路不佳而損失慘重,心中苦悶真無人可解,年復一年的產銷失衡導致基層農民血本無歸,難道政府相關單位仍毫無因應對策?
因應近年來政府推動年金改革,家人退休後未雨綢繆,一年前於附近農田栽種香蕉等農作物,成為貨真價實的農民。惟正待成熟採集時,卻遇香蕉產量暴增,價格雪崩,面臨退休金銳減與農作物滯銷的愁雲慘霧,政府官員卻怪罪農民無遠見搶種,無積極作為也罷,甚至提出保價收購格外品餵豬等缺乏同理心言語,「果賤傷農」是任誰也不想遇見的情況,現下蕉農正在谷底求生,政府看見了嗎?
國父孫中山曾說:「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勤政所在「用心」二字,執政者全都用心於民,民眾一定能夠感受,從歷年來產銷失衡經驗,政府應協調各縣市劃分區域建立有秩序的農作物種植產銷計畫,並確實執行,避免同時期同種類的農作物產量暴增,導致價格暴跌。建議推動果品加工業,融入主題式之人文特色帶動觀光產業,並積極至附近鄰國推廣台灣優良水果,由政府簽訂降低關稅長期銷售契約,進而開拓出口市場通路,以改善市場供需失衡的情形。
大屋頂下/蔡英文總統勿作台獨代理孕母
2018-06-10 00:41 聯合報 黃年
馬英九執政八年僅斷交一國,蔡上任兩年即連丟四國,讓「維持現狀」變天大笑話。圖為五月布吉納法索與我斷交,蔡總統重話批在野黨容忍中國打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的從政入口是國民黨的建制路線,她幾是民進黨所有重要檯面人物中唯一非出身黨外運動或反國民黨學運者,所以她不是「本來獨」。她參與了「兩國論」的規劃,應當視為一種戰略架構的研發,不是本質論,而是工具論,這也未必與她個人持守的政治信仰與意識形態有關。如果兩國論是「獨」,那也許算是一種「工具獨」。工具若無用,獨也應該在理性上轉向。
我將蔡看成台獨囚徒,至少有兩個理由。一、我認為她就是台獨囚徒。二、她是台獨囚徒,才有能否脫困的懸念。如果她不是囚徒,她自己就不會有要不要、能不能脫困的念頭,外人更不必作此想。
蔡英文在綠營獨派的標準下,一直陷於極為強烈的嫡庶衝突中。深獨視她為收割了綠營政治果實的鐮刀派,因而一向對她的「台獨忠誠」公開表達不信任。
目前形成的局面是:賴清德是台獨的真正嫡系,他也以此自命;因而,庶出的蔡英文的總統任期,只是為賴清德接任總統擔任看守的任務。賴宣示他是「台獨工作者」,蔡遂在兩岸政策上完全失去了自主的空間,因此說她是台獨的囚徒。
柯文哲說,台灣已經被六%的深藍或深綠綁架。若六%包括了深藍及深綠,則現在蔡英文其實是被不到全民六%的深綠極獨綁架。不到六%,綁架了九十四%以上,尾巴搖狗,竟然到了如此不成比例的程度。當下就有三個實證:
一、北市倒柯,民進黨不再禮讓。誰都看得出來,是因獨派的強烈抵制,民進黨只能硬著頭皮操作倒柯這個高風險戰爭。獨派的干擾,已使得民進黨政治決策的理性思考無以維持。
二、民進黨對拔管事件的因應,沒有最糟,只有更糟。每當事態發展至一個對蔡政府更加惡劣的狀態時,一般人認為都應當到了「見壞要收」的地步,但因此事在民進黨內部已經變質為統獨意識形態的決鬥,遂無人能亦無人敢叫它收場。只見蔡政府愈陷愈深,屎愈攪愈臭。
三、沒錯,還有吳音寧。
蔡英文若在倒柯拔管及吳音寧這類事件上都被獨派牽著鼻子走,那麼,她在更重大的兩岸政策上,哪裡還有可能擺脫獨派的綁架?
台獨裡面確實有所謂的「真信者」(True Believer),這些真信者大多皆是基層民眾,但在今日高層的台獨倡導者中,卻沒有一個不是騙子,買空賣空。連陳水扁都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連李登輝都做不到。」
我在日前的《大屋頂下》發問,如果民進黨真要搞台獨,為什麼又主倡完全違反台獨備戰的廢徵兵與廢核電?且若民進黨真要搞台獨,它如今在立院占絕對多數完全執政時,其實只要立法准許將國號及領土變更訴諸公投即可,一翻兩瞪眼。但是,民進黨如今完全有權這樣做,卻居然「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你們的台獨是玩真的嗎?
走到今日,台獨根本是個騙局。我相信,以蔡英文的理智,她不會不知台獨根本是個騙局。但是,蔡英文為什麼以九十四%以上,竟被不到六%綁架,淪為台獨的囚徒?
民進黨內難道沒有那些「包括在九十四%以內」的人物嗎?有的,明明是有的。例如:柯建銘主倡過「凍結台獨黨綱」,童振源主倡過〈中華民國決議文〉,陳明通連署過〈大一中架構〉,吳釗燮說過「國民黨輸掉選舉,不是輸在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更別說像許信良那些苦口婆心的轉型呼籲。這些,都可計入「九十四%」吧?
李登輝陳水扁等人當然絕不能容蔡英文脫身,但民進黨內的那些覺悟的轉型派人物,難道真的要一起坐視蔡英文淪為第二個陳水扁、第三個李登輝嗎?難道真的要坐視蔡英文繼續被台獨騙局綁架,以致整個台灣也繼續被台獨騙局所糟蹋蹂躪?
在大騙局中,你們難道沒有一點政治誠實?難道沒有一點政治廉恥?難道對台灣的未來沒有一點不忍人之心嗎?如何面對這個騙局,這是蔡英文的歷史考驗,更是蔡英文身邊「在九十四%以內」的各位權貴人物的歷史考驗。大家一起做台獨的囚徒?或合力自救救台灣?
由於台獨的綁架,已經使蔡政府的國家政務變質變態。我在日前的《大屋頂下》說,當前的民進黨政府,形同在豎起貞節牌坊的民主法治教堂裡賣娼,幹盡了褻瀆民主法治的勾當。這雖是口不擇言,卻是完全寫實。即以政黨政治言,民進黨如今這種殲滅反對黨(國民黨)的手段,與戒嚴時期不容反對黨存在的做法有何不同,且可謂更加狠毒卑鄙。這根本是要滅絕政黨政治,竟然美稱為轉型正義。若非台獨作祟,整個政治操作豈能醜惡到這種地步?
但是,輿論問責蔡英文,她居然說「總統不介入」。這是多麼拙劣又虛偽的託詞。不說別的,提名陳師孟,是不是受到獨派綁架,是不是就此「介入」了監察權及司法權?其他如任命顧立雄、潘文忠、許宗力、鄭麗君、吳茂昆等等,不勝枚舉,這是不是一個又一個的「介入」?這些「介入」是不是必使政局更趨猙獰醜惡?甚至,提名賴清德,總統也不必「介入」他「台獨工作者」的政治主張嗎?這未免「太不介入」了吧?更是太可笑了吧?
蔡英文的歷史使命,是要實現台獨呢?或是要救台灣?推進台獨能不能救台灣?推進台獨會不會反而害死台灣?蔡英文這種「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的自殘政策,難道打算一路走到黑?
蔡英文不是「本來獨」,在民進黨的嫡庶鬥爭中,也無人相信蔡英文會成為「台獨之母」。因此,蔡英文應警覺台獨要找她做代理孕母。由於台獨根本是不可能之事,代理孕母也許假孕,否則即是死胎、流產,或產而夭折。
蔡英文,想想:囚室裡的台獨代理孕母,這是一個多麼不堪的歷史角色。
北韓棄核、中日協商…台灣重返對抗 逆向而行
2018-06-10 00:22 聯合報 陳東海/旅日學者(日本東京)
中日8日啟動避免軍事衝突的「海空聯絡機制」。圖為中國總理李克強(右)11日結束訪日。 新華社
純粹湊巧,上周才在台北大直某機構以「對抗或協調:異時代國家群雜處的東亞」為題進行專題演講,甫在東京品川的私人會合中,被日本重量級的準軍方人士問及,為何整個東亞全面往協調走去之時,只有台灣海峽的海流逆向而行,明顯重返對抗。
筆者只能笑笑重複在台北說的話,再次強調台灣史的前進路線,總是逆時代而行啊!「君不見,二○一二年以降,整個東亞,從日本海到東海,再到南海,權力政治的幽靈四處漫步;不過,同時間台灣不只廢了徵兵制,還接連提出了後現代型的『東海和平倡議』和『南海和平倡議』呢?」
近來,筆者在各場合不斷提起,「現代後」的國際政治,協調取代對抗,信賴構築取代勢力均衡。也說「後現代」台灣最需要尋求協調、構築信賴關係的對象,卻正存在於「現代」最高潮,所以協調困難,信賴構築不易。
不過,五月九日,日中韓東京高峰會後,雖然日韓關係沒變化,但是日中關係激變。「如果連釣魚台(尖閣)問題都可以擱置,那日中之間就沒有什麼不能協調的了。」這是日本研究中國政治巨擘在峰會之後對筆者發出的碎碎念。
另外,朝鮮半島的變化也影響日本安保外交部門的行動準則。一樣的,如果北朝鮮連核武都可放棄,那麼美朝之間就沒什麼不能協調了。日本有非常多的官民部門,日常性地跟北朝鮮接觸。在今天,幾乎相關區域研究者,一致認為北朝鮮廢核是真;不過國際關係學者及外交安保實務參與者,卻不這樣認為。
「阻隔文明交流之物,既非沙漠,亦非海洋。而是人。」這是日本蒙古史家岩村忍留給世人的箴言。在東亞全面從對抗往協調「過渡」的今天,更值得參考。最後,雖然跳躍,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大膽說,如果蔡英文政權連「九二共識」都可接受的話,那麼中台間就沒有什麼不能協調的了。
王大閎 在台灣發揚中國建築精神
2018-06-10 00:22 聯合報 華昌宜/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
建築界瑰寶王大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王先生一生事蹟豐富,我祗能簡略回顧並讚揚其成就,我們要怎樣來瞭解王先生?
歸根究柢,王先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難以歸類。他以別人無法效仿的品味,把中國建築精神在理性寶用中實現。他個人不忮不求的性格,也無意中反映在他設計中。學會完成重建的王先生建國南路自用住宅,是最好的例證,這已經成了一顆鑽石在靜靜發光,且照耀到中國大陸,使大陸人士明暸,在他們中國建築現代化歧性發展的途徑外,還有台灣藉王先生之手把中國建築精神發揚光大。
王先生不想追求政治,但是政治追他而來。國父紀念館為一般民眾所知,恰是王先生不得已的政治妥協,從來不為他自己認可。
我想在此總結來評價,王先生是華人中最後一位貴族。這不是指他顯赫家世,而是指他獨立的品味和人格。他是我們建築師中的建築師。
王先生,再保佑一次你的追隨者,使他們的靈感不斷,人格獨立不墜。也再看一次你未完成的月球登陸紀念碑。
願景行的正義回響/都市拚命蓋捷運 偏鄉老人烈日下候車
2018-06-10 00:22 聯合報 蕭福松/台東大學教師(台東市)
這張老婦蹲坐在無遮蔽的南迴公路、等待久久才有一班公車的畫面,讓許多人心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回到東海岸國小演講,結束時近中午,回程太陽正炙熱,一路上幾無人車,在過了一處彎道後,瞥見兩位原住民老人家撐著傘蹲坐在站牌下,附近沒有候車亭或樹蔭。
當下只一個念頭,「太陽那麼大,他們要等到幾時?」忙倒車請他們上來,兩位老人家很意外也很驚喜,連連道謝。我問他們要去哪裡?他們說要到台東市區看醫生,我問等客運車多久了?老人家說,已等半個鐘頭了,正中午沒甚麼車子經過,他們只能耐心等。
這並非特例,而是偏鄉老人候車的常態,此次,若非聯合報發掘問題並深入報導,偏鄉老人「行的正義」將一直被漠視。困惑的是,原本應是政府主動要解決的問題,為何都得等到媒體批露後才被動回應,就不能主動為民在先、興利在前嗎?
在報導刊出後,交通部立即提出救偏鄉交通運輸「五支箭」,可見政府不是沒有錢,也不是不能做,而是根本不關心,寧可花錢辦活動,就是吝於給偏鄉一點關注。都會地區捷運、公車、輕軌,偏鄉地區老人家卻只能撐傘蹲坐在站牌下,等久久才一班的客運車,這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