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冷氣政治學

.立委遴選法官 司改本末倒置
.海峽論壇 民進黨繼續邊緣化
.沒配套 校園冷氣只是「吹」票
.聯合筆記/冷氣政治學
.大學漲價前 想想弱勢生
.任務中殉職 吳彥霆走得光榮
.幫助農民 產銷價錢透明化
.吳音寧 還是搞錯重點
.願景回響/「寧可三菜一湯 不要四章一Q」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冷氣政治學


2018-06-06 00:03 聯合報  鄭朝陽
台北市教育局5月22日行文教育部,建議教育部評估將都會學校普通教室冷氣列入必要設備。圖/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炎炎夏日,只要下課時間經過教室,那股悶熱感和汗臭味就在教室與走廊之間流竄著;轉進各師長辦公室,情景就差很多,濕熱感瞬間消失,難免讓人直呼還是「冷涼卡好」。
「苦不能苦孩子」,這是大人常掛在嘴邊的廉價口號,起碼就教室該不該裝冷氣機這件事,那些掌握權力和資源的官員們其實沒有真當一回事
去年底民眾在行政院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要求為中小學全面裝冷氣,教育部研議一番,結論還是「從長計議」,因為裝冷氣、吹冷氣是一筆大錢,地方沒錢付,中央也不想給,呼籲各地校園裝遮陽板、開電扇,能克難還是繼續克難下去。
這幾天聯合報針對全台中小學裝冷氣現象做了深入的報導,提到台北市政府要開第一槍,規畫為中小學教室全面裝冷氣,除了要率先把冷氣列為校園基本設備,與教育部不同調,也研擬校舍遮陽、綠美化、隔熱等配套,讓校園隔熱改善一次到位,只是市長柯文哲對十五億的經費和安裝時間表都還沒具體表態
緊接著,台中、桃園、新北等直轄市長相繼表態跟進或進一步評估,南部也有市長參選人喊出「選上立刻裝」的政見;多年沒人管的民生議題,搖身一變成了爭取選票的重要政見
六都財政比非六都縣市相對好,教室該不該裝冷氣也各有討論空間,例如位於熱島效應較嚴重的都會區學校,或可列為優先裝冷氣的對象,但即便如此,少了中央幫忙,非六都縣市似乎只能繼續喊窮,熱到受不了的,只能向家長伸手募款。
平心而論,教育部不該放任這種「一國兩制」現象繼續下去,有錢或敢花錢的縣市能給孩子吹冷氣,財政困難縣市的孩子就活該受罪。動輒八千多億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做的是一些引發爭議的建設,卻完全忽略孩子的學習環境,哪樣才是真前瞻
有人擔心孩子從小吹冷氣,一來可能無法適應夏季的戶外環境,二來也有違節能減碳。事實上,從現有裝冷氣學校的經驗來看,絕大多數都不是一到校就開,而是自主管理在近午最熱時才開,結合使用者付費,不致有浪費和不適應自然環境的疑慮。
其次,孩子在必要時吹冷氣上課,有助專注學習,環顧各機關行號及學校行政辦公室,哪裡不開冷氣?苦不能苦孩子,坐在冷氣房決策的官員們,別讓這句話成了大人虛偽的口號







立委遴選法官 司改本末倒置


2018-06-06 00:33 聯合報  林騰鷂/律師(台中市)
司法院院會通過法院組織法等五法修正案,其中有關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擬改為特任官,法官遴委會增加兩席立委,引發政治干預疑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院院會通過法院組織法等五法修正案,決定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改為特任官,法官遴委會增加兩席立委,引發媒體與許多法官的批判。由於司改國是會議只決議終審法官不設任期,但並未作成設特任法官、遴委會增加兩席立委之決議,故有法官表示,法案如通過,想當特任法官的人,恐要跟立委多交際應酬!
台灣今日的重大危機是對立法與司法的缺乏信心。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十月公布的「台灣人對權力菁英的信心」民調,顯示對立委的信心,只有二成七,沒有信心的高達六成六;對大法官的信心,只有二成五,沒信心的高達六成四。上述法官制度變革,司法院還要透過立委來遴選終審特任法官,這不只是違憲的舉措,也是本末倒置、飲鴆止渴的作法!
又依司法院統計,司法遲滯現象日益嚴重。截至今年四月,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未結案件高達八千多件,積案情形嚴重;而在大法官釋字第七五二號解釋,宣告刑事訴訟法第三七六條第一款及第二款,一律不讓被告提起第三審上訴,與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有違後,上訴第三審案件將會大增;大量減少終審法官的變革,恐會造成更大的司法遲滯!
司法案件持續增加,但法官員額卻未相應增加。同採「司法多元主義」的德國,人口八千三百萬,各級法院有一千六百餘個,法官總數為三點五萬名,而我國人口為二千三百萬,但民刑、行政、智財、家事等各級法院總數不到五十個,專職法官約僅二千三百餘人,司法保護密度,天壤之別,造成司法血汗與司法遲滯,讓司法官怨、人民也怨!
另與日本二○○○年所推動「新世紀司法大改革」不同的是,日本是以裁判員制度、法科大學院制度為改革核心,是對審判制度與法律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修法、增法多年,才在二○○四年施行,但蔡英文總統去年所推動的司改國是會議則草草了事,對於法官的數量、選拔方式,特別是法官直接民選機制,均未充分討論,而對於提升法官專業學養、歷史哲學宏觀及道德品格的法學教育改革,更全無著墨
司法變革的重點應在法官的質量,與建立人民對司法的信任!因此,當前的法學教育、司法人員考試制度合乎需要嗎?法官的數量足夠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嗎?值得全面檢視
司法正義是社會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真正的台灣價值,執政者絕對不可輕忽逆反,也不可惡意操弄,口惠而實不至!






海峽論壇 民進黨繼續邊緣化


2018-06-06 00:35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外傳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出席今年的海峽論壇。圖為習近平四月考察三峽大壩工程。新華社資料照


第十屆海峽論壇在福建登場,陸委會表明該論壇是對台統戰平台,歷屆政府已確認對此論壇的政策原則,禁止中央官員參與、不同意在台舉辦分支活動。看似馬規蔡隨,實則是邊緣化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發展參與。
大陸當局運用「九二共識」,對台政黨或政治勢力採取堅壁清野、區隔化對待原則。由於國民黨、第三勢力及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立場分別呈現:接受與認同、默認與尊重、不接受與不承認,因此邀請對象主要是國民黨、第三勢力柯文哲市長團隊。民進黨籍人士及地方官員甚少被邀請,縱使被邀請也會因眼前敵意的政治氛圍而阻卻不前。
大陸當局用海峽論壇作為對台統戰分化平台,但這只是整體戰略中一環,目的在邊緣化民進黨當局。大陸當局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對話政治基礎,民進黨當局提出不應預設任何政治前提,且又無法提出等量齊觀的「兩岸新共識」,對民進黨的邊緣化力度將會持續強化。政黨輪替以來,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舉辦港灣城市論壇,大陸受邀城市集體缺席;因柯文哲認同「兩岸一家親」、瞭解與尊重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滬台雙城論壇成為兩岸官方最高級別交流
尤其大陸先前拉攏邀請泛藍八縣市長赴陸參訪,卻排斥民進黨籍縣市長進行城市交流。馬執政時期因中央政府已承認「九二共識」,故沒有再要求民進黨籍縣市長必須政治表態。國民黨執政時期,許多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反而易赴陸進行招商引資、觀光旅遊行銷、農產品銷售、產業合作等,利於營造兩岸親善關係。
陸委會直指申請來台做青創宣傳、招攬人才、配合卅一項對台措施,進行海峽論壇分論壇等活動,均有特定政治目的,政府「原則不同意」。大陸刻意邊緣化民進黨,勢必引發「以牙還牙」報復行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當局排斥之;民進黨當局再反制之,大陸當局再強化單邊主義行動。然而,民進黨當局採取反制策略,過於採行管制性、限制性措施,也會加深民眾對其兩岸治理能力不足之質疑,不利於蔡總統之連任。
「九二共識」固然發揮拉攏泛藍作用,但由於強烈差異化區隔作用,幾乎將綠營推出共識圈外,過於排他性,彼此針鋒相對反引發更多敵意與抗衡。台灣內部藍綠抗衡政治格局幾乎是平分秋色,這股抗衡「九二共識」政治勢力不應被低估。兩岸當局基於和平發展目標,可在不預設前提情況下協商對話,尋求雙方皆可接受的「兩岸新共識」。拘泥在台灣當局是否願意先認同既有政治基礎,然後再恢復協商交流,此方先行壓制、彼方採取反制,從而加深雙方敵意,實不利於「兩岸一家親」營造。





任務中殉職 吳彥霆走得光榮


2018-06-06 00:45 聯合報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
F-16戰機墜毀,空拍影像曝光,現場滿目瘡痍。圖/新北消防局提供


空軍F-16墜毀基隆暖暖山區,飛行員吳彥霆殉職。總統府表示,蔡英文總統在得知後相當悲痛,指示從優撫卹。
空軍是國防安全的主力,誰掌握空優,誰就主宰戰場。民國29年(一九四○年)六月,納粹德國席捲歐洲,占領法國,英法聯軍從敦克爾克海灘大撤退。八月,不列顛戰役正式打響,英德空軍展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戰;期間德軍每天平均出動飛機一千架次,而皇家空軍的飛行員人數處於劣勢,一個人每天必須執行三次左右的任務。
八月廿日邱吉爾在下議院讚揚皇家空軍飛行員的英勇表現:「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少的人對這麼多的人作出過這麼大的貢獻。」到了九月七日,德國決定停止空戰,改轟炸倫敦,這給英國一個喘息的機會,也是不列顛戰役最重要轉折點。
當時邱吉爾曾說:「讓我們勇敢地承擔義務,這樣如果大英帝國和她的聯邦可以留存千年的話,人們仍然會這麼說:這是他們最光輝的時刻。」「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若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以上邱吉爾的名言,曾經鼓舞了大英帝國子民在危難中奮起,對台灣又何嘗不然?飛行員吳彥霆,在演習視同作戰中光榮殉職,值得我們同感哀悼。






大學漲價前 想想弱勢生


2018-06-06 00:37 聯合報  董馨梅/高中教師(新北市)
中興、輔大、世新、中原、實踐、台科大、北科大等16校申請調漲學費,反教育商品化聯盟上月底赴教育部抗議,遭警方控制行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月底為大學提出調整學雜費最後期限,目前提出調漲的學校,漲幅為二.○七%至三.七五%,如果以私校一學期五萬元估算,調漲額度達一,二五○元。調漲學費的比率,對照連年來實質薪資的減少,以及約一百卅萬人、占四分之一的低薪族群,這對比極度挑動社會大眾敏感神經。
大學學費調整論述,在於高等教育產生的效益,已從過去公認的公共利益大於私人利益,轉變為現在大眾認為其效益多由個人獲得,所以「使用者付費」成為支持學費調漲的重要論述。筆者以為,合理計算高等教育成本,與學生及家長進行理性對話是必要的,然協助經濟弱勢學生安心就學更是政府本職。檢視目前的協助就學管道與額度適切與否,是在調整學雜費用前之要務。
筆者先列出近十年來已推行的協助就學管道,暫不列入急難救助等補助。首先,依社會救助法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可獲學雜費全免,中低收入戶生減免六成。此外,各縣市政府提供低收入戶學生就學生活補助。台北市一○五年每月發放金額是六,一一五元,其他縣市額度也大致如此。
其次,「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是以家庭年收入七十萬元以下者,分為五所得級距提供助學金,公校生一學年可獲補助額度為五千至一萬六千五百元,私校生為一萬二千至三萬五千元。第二項是生活助學金,如果每個月領取六千元以上者,須進行生活服務學習,此補助非人人有獎。第三項是低收入生可免費校內住宿,各校自訂是否需進行生活服務學習。
管道三是就學貸,門檻為家庭年收入一百廿萬元,即使超過但家中有兩人以上就讀高中以上者也可申辦。
管道四是各校工讀,學校優先提供弱勢生工讀,列入教育部補助指標。
根據筆者博士論文研究結果發現,學雜費全額減免、每月就學生活補助金、生活助學金與工讀,以及免費校內住宿,此四項協助就學管道額度足以支付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就學所需;然對於中低收入戶生與年收入低於七十萬元之「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生,額度的確不足。
減免或是助學金補助,加上生活助學金與工讀,僅能支應兩類經濟弱勢學生就學費用五成的額度,除了就學貸款之外,學生尚須長時間打工。
二○一四年調查指出,經濟弱勢大專生平均一周約廿小時的打工時間,學生面對匱乏時,他只能思考的是如何繳房租,根本無法專心就學,甚至還可能被迫休學。
再者,根據教育部大專校院助學措施手冊,若學生貸款四十萬元,畢業後一年開始分八年還款,每月負擔金額為四千四百八十三元;若以大學畢業生月薪二萬五千元估算,已占月薪十八%。
學生與家長並非不能接受合理的學雜費調整,而是在此之前,政府是否理解經濟弱勢學生家庭無力支付就學所需,學生拚命打工賺錢、畢業後又面臨一大筆學貸的困境。經濟弱勢學生就學的阻礙,政府應當積極介入,使其平等享有安心就學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