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民進黨啟動毀柯計畫?

.兩韓和平的啟示…能戰才能和
.別吵! 先提升司法官、律師水準吧
.聯合筆記/民進黨啟動毀柯計畫?
.民視斷訊扯對岸 臉不紅氣不喘
.公帑買菜送家鄉 吳音寧把對的事做不對
.我兒沒公幼 40年後我孫還是進不了公幼
.五大原因 讓台灣夜市變「無聊」
.技職精進 從提升統測品質做起







聯合筆記/民進黨啟動毀柯計畫?


2018-05-09 23:47 聯合報  林修全
台北市長柯文哲(前)說,自己不是怕小英,只是想表達能夠合作還是合作。


台北市長選舉這一役,表面上看起來,民進黨是向深綠低頭了,但也可能是提前啟動毀柯計畫,避免台北市長柯文哲成為日後的競爭者。
民進黨在台北市長選舉的布局,歸納起來有兩種思維,一種是避免國民黨在首都執政,一種是不要得罪基本盤、尤其是深綠人士。偏偏這兩者,都會影響到蔡英文總統大選的連任之路,也讓民進黨躊躇不決。
因為一旦國民黨在台北市重新執政,將有助於拉抬藍營整體聲勢,並可挾帶這股氛圍,持續向總統大選挺進。而民進黨若是得罪深綠團體,除了可能造成基本盤崩潰外,萬一惹惱這些人站出來反輔選,恐怕選票流失會擴大
但以目前態勢來看,不論最後幾人參選,藍營能否在台北市勝出,仍屬未知數,加上民進黨在新北已徵召蘇貞昌參選,只要能拿下這個全國最大票倉,大可在氣勢上扳回一城,台北市的結果,相形之下就比較不重要。
不過,綠營此時分裂卻是直接的傷害,而且受到的影響恐怕不只台北市,也可能外溢到其他縣市,並影響到總統大選。
兩害相權取其輕,其結果是在壓不住深綠人士對柯文哲的反彈後,民進黨愈來愈傾向與柯文哲分手,並且提出自家人參選台北市。
但也可能有更深層的考量,對於一個可能對民進黨未來造成威脅的人,提前發動攻勢,開始「卡柯」。
外界都在觀察,柯文哲是否會角逐二○二○年總統大位,成為蔡總統的挑戰者,但柯文哲已明確表態,若是順利連任台北市長,將全力支持蔡英文總統。畢竟,未做滿任期,恐怕失去政治誠信。因此,柯文哲最快是挑戰二○二四年總統,屆時,要和柯文哲同台角逐者,將是蔡總統之後的民進黨接班人。
這些民進黨內潛在的領導梯隊,為了不讓柯文哲有機會從台北市長再往上爬,於是在這次台北市長選舉力拱自己人上場,在票源分散後,只要柯文哲選輸,等於提前直接在此役結束政治生涯。
不過,就怕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柯文哲,面對民進黨派人瓜分選票,照樣繼續連任台北市長,民進黨到時才反過頭來找柯文哲幫忙,恐怕柯文哲在站穩政治舞台後,未必願意買民進黨的帳。




別吵! 先提升司法官、律師水準吧


2018-05-10 00:04 聯合報  莊勝榮/律師(台北市)
司法院長許宗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間司改團體近日拜訪司法院長許宗力,結果不歡而散,院長堅持司改會議的國民法官制,司改團體主張要陪審制,究竟哪個制度適合台灣,令人霧裡看花,霧煞煞。
其實人都有盲點,天底下沒十全十美的司法制度。陪審制有展現國民主權,避免法官獨斷,彰顯多數決的民主化司法,法院透明化減少不公平現象等優點
但相對地也有致命缺點,有心人利用人頭登記陪審團席次,把持判決,無業遊民為了賺出席費當陪審員,導致陪審員參差不齊,使判決不客觀。法官透過審理過程明知被告有罪,不能判定罪名,要聽陪審團意見,法官無用論呼聲響徹雲霄,反而使判決不公。有心人收買陪審員,像失控的陪審團Runaway Jury那齣電影,被告的槍支公司收買陪審員一千五百萬美金。誰能擔保這些事不會在台灣發生?
目前司法院規畫的國民法官制,六名國民法官及三名職業法官共同審理,過半數判決,彰顯司法民主及國民主權,提升司法信任感及增加人民對司法認識,減少法官獨斷脫離國民感情的判決,及避免恐龍法官罵名等優點。
依目前的草案,廿三歲即可當國民法官,沒有社會經驗要判決重大罪名,可能變成恐龍國民法官,影響被告鉅大。沒有法律專業的國民法官參與審判,包括事實認定及法律的適用,彷彿沒有醫學知識的人為病患診斷、手術,民粹凌駕專業,將比職業法官審判更恐怖,因為外行六人多於職業法官三人,多數決之下,外行可能贏內行。
另外,國民法官還可能淪為退休人士及無業遊民賺出席費的工具。一般上班族哪受得了連續五天,甚至更長的國民法官工作?他們受得了,老闆可能受不了,叫員工拒絕當國民法官。
這兩種制度共同缺點是,如果不修憲便宜行事,將來有爭議透過大法官釋憲,有違憲的潛在風險及弊端。再者重大矚目案件,陪審員或國民法官沒有住進飯店,沒有禁止手機電話,沒有禁看電視報紙,極可能受媒體或親友影響,使判決不公平,司法更受傷。法院淪為表演場所,檢辯雙方為了說服陪審員或國民法官,使出混身演技,難免偏離法律正軌,反而無法贏得人民信賴。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難道維持現狀?非也!法院主角除了當事人外,最重要是法官、律師、檢察官,這三種專業法律人水準提高,司法自然提升。現在許多正值功力佳的法官、檢察官退休,由一群法官、檢察官、律師撐起司法半邊天,才是司法要命之處。加強這三種法律人法律專業及社會知識,才能使司法更強,這馬上可做不需修憲,何樂不為?





技職精進 從提升統測品質做起


2018-05-10 00:09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107學年度四技二專統測國文考科試題文字高達8800字,且整份試題僅2題和課本相關,不只考生抱怨字太多,連教師也有深深挫折與無力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年初大學「學測」舉行,總會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相較下,技職校院五月的「統測」招生考試,出題內容與品質等問題則較少被關注。連今年統測考場出現中途停電,與國文考題被質疑不符合學生實用取向內容等,也少有家長與考生提出抗議!
然而每年參加大學學測的高中生與技職統測的高職生,人數相差無幾,且後者涉及眾多職業系統專業考科,出題複雜度與難度更甚於學測,但統測出題歷年來卻甚少在社會上有所討論與改進,理由應該十分明顯,教育資源與社會觀念對於技職教育依然有所落差。
另一方面,最近國際上對於政府教育投資的報酬率計算方式,一改過去以高教系統為主看法,認為中學階段(尤其是十五到十八歲之間),是建立個人職業生涯試探的重要時刻。無論英、美、新加坡等地區,都在重新檢視中學課程中的職業教育素養與動手實作能力之養成,加強學校、社會,甚至職場的關聯。連過去重視學術與職業分流的新加坡,近年來調整政策方向,大力推展高職教育與投資,發展如航空機械維修、水產養殖、AI虛擬設計等專業領域,鼓勵青少年就讀技職體系,並與企業合作辦學,提供各種實習與未來就業機會。
兩年前,蔡總統也曾宣示要推動技職教育改革,透過鼓勵學校找到新定位、強化校園和職場的連結、與職業教育授課和證書彈性化等三大方向,來解決「學用落差」等現象。只是這些訴求終究還是忽略了技職體系在台灣社會持續發展中的人才需求定位,在缺少持續性的配套措施下,難以在社會上引起關注與產生監督改進效果。
許多原本「國英數」學科欠佳的「偏才」學生,依然難以在職業學校的課程中找到興趣,獲得翻轉與發光機會。據不少高職老師反應,許多學生到科技大學後,許多課堂教授的理論、知識與實務脫節,上課只能抱著原文書苦笑,也無法幫助學生「提升」甚至「維持」高職養成的技藝水準與較為積極的學習態度!
從這次統測國文出題爭議,可以看出高職與技職大學之間的人才選拔與技職教育期望與現實間的銜接落差。如果一所公立高職學校的經費投資是普通高中的五倍、甚至十倍以上,那麼為什麼如此關係著台灣未來產業升級的基層技術人力培養,不能有更好的課程研發與師資人才投入?尤其關乎技職人才精進與提升的「統測」考試品質,更需要有更多的資源投入與建立專業機制長期協助。





兩韓和平的啟示…能戰才能和


2018-05-09 23:57 聯合報  吳建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左)七、八日第二度訪問中國,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大連會晤;期間兩人到大陸國家領導人夏季的避暑勝地棒棰島海邊散步交換意見。 新華社



近日看到兩韓領袖的歷史性高峰會與發表的「板門店宣言」,真有無限感慨。
感慨之一是北韓人口二千五百萬,與台灣相仿,其年國內生產總值約略只有台灣的四%,卻因深知現今世界講究的是實力原則,國家沒有核武、導彈,無法立足國際,與列強爭霸,最後落得只能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下場。這與大陸當年決心發展核武,堅持「寧要原子,不要褲子」的認知一樣
更重要的是,北韓在民生凋敝、國際強烈反對、制裁、禁運的惡劣處境下,仍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獲致核武試爆與長程導彈試射成功的成果,震驚世界,國際輿論從此不敢小覷。頓時之間,北韓從微不足道的小國,一躍而為牽動世界安全與和平的重磅炸彈,北韓所展現的骨氣與自立自強的決心毅力,不得不令人佩服。
感慨之二是正當全世界嚴陣以待、全神貫注朝鮮半島核武危機之際,金正恩卻突然發表「已達成發展核武的戰略目標」,拋出願意「全面廢核」,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主張,證明金正恩頭腦清晰、手腕高超的本領,對這位年僅三十四歲的國家領導人,只有用「刮目相看」來形容他的冷靜、機智與手段。
感慨之三是金正恩所以敢於做此一搏,就是在於他的「有恃無恐」,有了核武與導彈的實力,金正恩可以「底氣」十足的向全世界遞出橄欖枝,短短兩個月,他按著優先順序,先訪中,再訪韓,二度訪中,最後才與川普見面,其中透露「孰輕孰重」的分量信息,使他在這場「大國博弈」的棋局中,有機會「完勝」,一改既往給人「瘋子」、「狂人」的形象,成為「和平締造者」。能在國際政治上如此呼風喚雨,任其擺佈,環顧當今世界領袖中,無人能出其右者,並將「能戰才能和」這句中國古諺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的感慨就是從兩韓突破性的和平發展,來看今日台灣處境,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在兩岸博弈中,毫無實力做後盾,連自身安全保障都必須完全仰賴美國,還要付出昂貴的「保護費」,這種「挾洋自重」的心態已是自貶身價,卻還沾沾自喜,以此驕人,就更為不當了。
台灣人說了幾十年要「武器國造」,結果是一事無成。不過,至少要懂得先掂掂自己的分量,有多少實力說多少話的道理,做個務實「兩岸現狀維持者」,才是上策;而非做個既無實力、又要挑釁大陸兩岸關係底線的務實「台獨工作者」與「麻煩製造者」。這不是擺明了走上討打挨揍的結局嗎?
從北韓決心發展核武的做法,令人不禁懷念蔣經國故總統生前秘密發展核武的決策,就是知道核武對國家地位提升的重要性。只可惜當年負責核武研發的核能所張憲義副所長,竟被美國中情局收買,背叛台灣,出賣台灣的核武發展計畫,喪失了我們足以在兩岸關係發展中,不會處於被動與受制於人的機會,也是造成台灣今日陷入「不願統、不敢獨、不能戰、不能和」窘境的主因。國運如此,夫復何言?





民視斷訊扯對岸 臉不紅氣不喘


2018-05-09 23:50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針對民視斷訊案,NCC分別對TBC和民視開罰。NCC主委詹婷怡出席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議時表示,業者必須對受到影響的收視戶賠償或補償。 記者陳正興/攝影


我們的電視頻道好看的不多如果斷訊,是否真是觀眾的損失,不好說即便收視率高,能否符合觀眾與社會福祉,仍無法一概而論
菸草容易上癮,多數國家都另取稅,希望癮君子少抽;甜食很受歡迎,但多吃有礙身體,因此從北美、南美到歐洲,愈來愈多的國家針對碳酸飲料課徵健康捐,試圖以價制量,減少糖品的使用。
電視與糖及菸草雖然不同,但近日民視在桃竹苗暫時消失,不少人以觀眾之名,說東道西,讓人不免作此聯想,念及居家或通過行動載具接收影音,究竟是否算是福兮禍所伏
再者,民視與台灣寬頻(TBC)及其他有線電視系統(平台)的契約屆滿,究竟是系統業者挾其分區獨占的優勢,惡意以民視難以接受的條件脅迫,導致斷訊;或者,這是民視不肯授權,因此TBC等擔心侵權而不敢轉播?這又是一種理未易明的事情
不過,根據民視的聲明及台灣社的記者會,答案相當清楚,就是TBC的最大持股人郭台銘是大台商,「鴻海投資中國龐大,易受中方控制」,TBC因此「對我國媒體環境、言論自由及國家安全有不利影響」。假使作此推理而臉不紅氣不喘,批評民視說法的人自然也就可以振振有詞,懷疑民視是以敵視台商與對岸做為鞏固或擴大同溫層的籌碼,想要藉此擴大自己的商業利益。
民視如果想讓國人都能收看,也不困難。比如,民視不妨身先士卒,或是邀請擁有公視與華視的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出面,強化所有無線電視台的合作,聯合增加投資,穩定製作更多質量叫好叫座的節目。
無線業並可評估,是否可能在政府協助下,無償或減價提供數位無線接收天線器,讓所有台灣住戶都是無線頻道可自主傳輸訊號的對象,從而讓已有廿多個頻道的無線系統,可以成為有效平台。未來這個平台還可逐步改善,納入其他電視與收音機頻道,更能制衡有線與中華電信MOD平台。至此,它們與無線平台,也就能夠更有效的分工,不再是要脅的來源。






公帑買菜送家鄉 吳音寧把對的事做不對


2018-05-09 23:53 聯合報  吳良民/博士生(台北市)
北農2月休市風波至今尚未平息,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又被爆出,拿公帑將大量殘貨買下送回彰化家鄉,再度引發爭議。 圖/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議員質疑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公器私用、自肥,用公帑買下大量蔬菜殘貨送回彰化家鄉,再度引發爭議。隨後,某立委在臉書力挺吳,說她具備熱情、責任感和能力這三個條件。筆者認為吳音寧雖立意良善,但作法可議,有熱情,但處理事情的能力出了問題。
一、公帑是納稅人的錢,運用任何一毛錢都要特別謹慎,即便是業務推廣費,也要考量適用性及社會觀點,如果是用自己的錢,不僅沒爭議,更會受社會肯定,但用公帑,當然會被合理檢視。
二、把超過七成蔬果送到表哥擔任鄉長的彰化溪州鄉,是圖利、還是行善?是愛心、還是為人抬轎?確實令人有想像空間。迴避利害關係人是企業經營的基本原則,尤其是領導人操守,往往會被用放大鏡檢視,何況是被民意監督的公務機構或團體。
三、如果蔬菜因季節性導致殘貨需報廢是常發生的現象,將殘貨送到各地區社福團體是件「立意良善」之事,就應建立透明機制來解決問題,並協助小農及弱勢團體,這會是個更負責任的作法
一個好的領導者應具備能力、品格及一致性三個條件。領導理論大師 Warren Bennis也說:「管理者是那些把事情做對的人,領導者則是那些做對的事情的人。」北農總經理拿公帑買蔬菜送家鄉事件,卻是把對的事情做得不對,難怪引起爭議。
一個成功管理者,光有熱情是不夠的,要具備將對的事情做得更對的管理能力,才是對團隊負責任的行為。






我兒沒公幼 40年後我孫還是進不了公幼


2018-05-10 00:22 聯合報  吳芳枝/退休人員(台中市)
母親節前夕,兒盟公布「2018年幼兒媽媽育兒感受及需求調查」結果發現,家有三歲以下的幼兒媽媽給政府的育兒政策打了50分,嚴重不及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回原服務單位探望同事,才知道學校籌備很久的幼兒園開辦了。政府近年於各學校廣設附設幼兒園,雖是最佳的資源利用,但使用的教室是小學生的設備,且與國小學生共同使用操場、遊戲器具和空間,不符合幼兒的需求及安全,仍需政府提供足夠的經費改善。
公辦幼托機構,師資、教學、環境條件較優越,不過粥少僧多,抽中機率極低,抽中的人比中樂透還高興,因為三年下來可以省下不少荷包。
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學前教育不該讓家長徬徨、無所適從,但公立幼兒園的園所數量嚴重不足;最近一項「幼兒媽媽育兒感受及需求調查」結果發現,家有三到六歲幼兒的媽媽,認為育兒支出負擔沉重,政府選前說得天花亂墜,選後跳票落空。接受完整的學前教育有這麼困難嗎?
四十多年前,我的孩子在小鄉鎮找不到公立幼稚園,經過漫長歲月,換了幾任總統、幾位縣市長,去年我的孫子仍進不了公立幼兒園。停滯不前,國家的責任無可推卸。
經濟衰退、少子化,是當今社會的新趨勢和嚴峻的挑戰,期待托育、托老政策完善,讓孩子安全托付,爸媽安心工作,是全民所盼。






五大原因 讓台灣夜市變「無聊」


2018-05-10 00:15 聯合報  王福闓/中華整合行銷傳播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士林夜市近日傳出現切水果爆貴爭議,商圈內攤商抱怨生意因此受影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越來越多人說,台灣的夜市沒有這麼吸引人了。但這並非一夕之間發生,而是逐漸在政策、業者和發展趨勢的拉扯下,不但讓曾經紅到對岸的觀光夜市成了「複製人大軍」,更讓本來已擁有的消費者支持流失到谷底。
在可預見陸客仍然過不來(甚至不願意來),再加上雖然東南亞旅客觀光人數創新高,卻沒有足夠的實質收益來填補缺口。連台灣自己的消費者對外縣市的夜市,也沒有期待和新鮮感,那又如何吸引外地觀光客呢?
最近台灣的夜市真的變「無聊」了,歸納原因大概有五部分:過多連鎖攤商導致重複的品牌呈現;雜亂無章的人車動線和違規攤商擋路;不實攤商破壞消費者的信任度;單一夜市吸引力不足,沒有在地觀光連動性沒有正確的觀光政策與市場區隔觀念
例如,有的手搖飲品牌、臭豆腐品牌,或是雜貨商店,在各大夜市都是固定幾家,讓消費者感覺沒有差異性。而有的夜市外圍停車混亂、裡面觀光客的動線和攤商排隊人潮也常發生衝突。更不用說媒體報導那些坑人的水果攤、滷味店,任誰都不想當冤大頭。
過去紅極一時的逢甲夜市,現在也因為台中觀光景點分散,而逐漸缺乏集客力;而台北的通化、饒河、士林等夜市,這幾年也越來越像,卻沒有看見具體的觀光政策做整合或差異化行銷
台灣夜市眾多,在國際宣傳上也曾作為台灣品牌代表之一的象徵,但必須從政策面思考到底有什麼獨特元素和觀光價值,並落實與在地溝通和商業模式及品牌的差異化,才能重新喚起不論國內外觀光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