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打錯算盤 恐自陷孤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6604/web/

.聯合報社論/空話交織的能源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的外交「好關係」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打錯算盤 恐自陷孤立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打錯算盤 恐自陷孤立


2018-05-10 01: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8日宣布退出六強與伊朗所訂的「核子協定」川普最新點起的這一把火,對油價及國際經濟的影響其實有限,卻不免將燒到他自己,並再度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
川普上任第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過得都相當鬱卒。無論是推翻歐記健保、嚴格管制移民、稅制改革及擴大基礎建設等重要政見,都遭到國會、法院或地方政府的封殺與掣肘。直到去年底1.5兆美元減稅案通過,國會又加碼兩年3,000億美元支出,於是川普底氣十足,反守為攻,既開徵鋼鋁國安關稅,又威脅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更準備藉由「川金會」取得朝鮮半島事務主動權;現在更不惜與中、俄、英、法、德槓上,悍然退出核子協定。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國際油價。過去一年來國際油價已上漲逾60%,但這筆帳本不應該算到川普頭上。第一,在需求面,基於全球經濟同步且強勁成長,國際能源總署(IEA)便預估今年全球每天原油消費量增加150萬桶。第二,在供給面,油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等國去年起每天減產180萬桶,以消除油市的超額庫存,且充分落實目標,即將能宣布「達成任務」。第三,中東地緣衝突升高,聯軍空襲敘利亞,葉門又對沙國射飛彈。第四,美國頁岩石油產量雖大幅增加,但產區運油設施不足,難以完全送往墨西哥灣沿岸出口。第五,避險基金等全力做多油價,也發揮助漲威力。
川普在此時決定退出核子協定,估計又將使伊朗每天石油出口量減少50萬桶。對伊朗經濟雖是釜底抽薪,對國際油價卻是火上澆油。伊朗石油出口一旦減少,全球立即可以上陣的備用產能估計僅115萬桶,但主要集中在伊拉克的庫德區與沙國,不大可能立即投產;美國頁岩石油產區因面臨運輸瓶頸,影響增產能力及意願;而且中東緊張情勢也可能進一步升高,甚至發生軍事衝突。因此短期間油價仍然看漲,布侖特油價可望先挑戰每桶80美元大關。
但中期間油價未必就能一路走高。供給方面,德州新油管系統2019年上半年將啟用,美國原油供給能力將明顯改善,業者更將積極利用期貨合約鎖定未來產量的售價;油價上漲加上美國增產,也可能使沙國不再超額減產;中國及歐洲也可能增購俄羅斯原油,促使俄國增產;中國更可能透過上海期貨市場,以人民幣作為支付工具來購買伊朗石油,而且油價中自然能反映出美元匯率變動,伊朗既不吃虧,中國也能打開人民幣使用空間。
在需求面,歐洲經濟目前已經出現成長減弱信號,油價上漲對亞洲經濟也不利;美國汽油價格已由每加侖約2美元低點上漲到3美元左右,通膨壓力將持續升高,又可能引發聯準會加速升息,削弱經濟成長。川普本人也推文抨擊OPEC「人為拉高油價」,卻忘了他自己也是點火人之一。因此經濟基本面趨弱,終將抑制石油需求成長。更長期間,油價上漲將鼓勵再生能源發展,更多人將買電動車,從而抑制中、長期油價的上漲空間。
因此川普此舉對國際油價、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的潛在衝擊應僅限於短期,不可能重演2012年美、歐首次聯手對伊朗制裁時的嚴峻局面,也只能對全球商業活動再度造成一些技術性干擾。
然而更值得觀察的,則是以往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都得到歐洲的支持,但現在美、歐各行其是。美國一旦針對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企業逕行制裁,歐洲可能被迫報復,中國及俄羅斯也絕不落人後。連鎖效應還將衝擊到川普與中國的貿易談判,而川普更別指望中國繼續對北韓施壓來達成「去核武化」目標。亞洲國家看到川普以此種「危機邊緣」的策略來對付伊朗,也會思考他在北韓核武問題上同樣將採取此種模式。川普在國際關係上若持續一意孤行,終將面臨自陷孤立的困境。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的外交「好關係」


2018-05-10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川普屢在國際掀起爭端,蔡英文總統則表示美台現在是「好的關係」,學者擔心台灣被當籌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不顧盟友勸阻,逕自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將恢復對伊朗制裁。對此,從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和國際盟友例如英法,皆表達了遺憾和不滿,更別提來自伊朗的強烈反應。川普所為已不只是吹皺春水,而是翻攪惡浪。
美國知識分子對他們選出來的總統頭痛不已,因為川普政策迎合國內短利與民粹主義,只會帶來短多長空。在國際間則到處掀起爭端,美中貿易戰殃及全球,連張忠謀都憂心台積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川普兀自得意,蔡總統卻於此時稱美台現在是「好的關係」,而這正是川普路線的餘韻之一。眾所周知,美中兩強競爭拿台灣當籌碼,學者謂「美國打台灣牌抗中」,其後果是北京對台更強硬。台灣對此局面應戰戰兢兢,臨淵履薄尚且不及,有什麼餘地可自誇外交正處於「好關係」?
台日關係亦然,外交部又在放風聲可考慮開放進口福島核災產品,顯然這也是台日「交易」的一環。回想數年前民進黨對美牛議題的立場,綠委厲聲指責「出賣國人健康」的景象國人記憶猶新,如今執政便急著用熱臉貼日本人屁股了嗎?或許,這也證明台日現在也有「好關係」吧?
多明尼加斷交風波猶未止息,眾人擔心骨牌效應;WHA連續兩年未邀台灣,先前努力營造的「兩岸諒解」氣氛已然崩解。台灣目前處境如寒天飲冰水,與川普政府或急於輸出核食的日本之間,真有「好關係」可拿來得意嗎?





聯合報社論/空話交織的能源政策


2018-05-10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從興建深澳電廠(圖)到修改核廢料場址限制,蔡政府急於修補能源政策的破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近日急於修補能源政策的破網,但原能會逕自修改核廢料場址限制的作法,立刻引發新北市反彈而收回;蔡總統吹噓Gogoro電池可用五、六天的說法,也遭專家打臉而被迫認錯。與此同時,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進行「能源政策專案報告」,多半是重彈舊調,並無新意。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將「節電」列為優先工作目標,要求能源大戶必須強制節電,並在尖峰時間抑低五%用電,顯示我國缺電危機已進入倒數計時。
正常的能源政策規劃,應該是「創能」和「節能」並進,才是落實能源安全之道;如果「節電」成為主要手段,即顯示政府的供電策略已經窮盡。賴揆在報告中說,「未來台積電、華邦在南部都有重大投資,南部電廠已無法支援北部用電,再加上核電廠除役後,北部電力缺口愈來愈大」。由此,不難看出執政團隊的焦慮,重建深澳電廠便成了溺水者的稻草。
觀察近期蔡政府上下對電力的發言,其空洞、脫線與無知,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諸如:「深澳電廠燒的是乾淨的煤」、「想想家裡要放一桶煤或一桶瓦斯」、「再苦十年×××…共體時艱」、「晚上十點以後限電」等,完全戳破蔡總統「不缺電」的承諾。四月底在立法院的「深澳電廠之必要性」公聽會上,十幾位與會者皆反對建這個電廠,唯一支持的是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她還反問:「不了解環團為什麼要反對?」一向自詡為綠色環保的政黨,遇到自己的政治需要,隨時都可以棄環保及民眾健康於不顧,不正是如此?
最近原能會修正《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設置條例》,引發軒然大波,將「直轄市」納入選址地點,被質疑是針對新北市而來。蔡總統同時指「核廢料無處可去」才是真正的問題,又稱核一核二廠若出事,北部將全部癱瘓。這些作法,都被認為是在打「恐嚇牌」,逼新北就範接受深澳電廠。但因新北市民強力反彈,行政院隨即以「直轄市人口稠密,不宜設核廢料場」為由,撤銷前議。
再如,蔡英文在接受專訪時,坦言今年確實是供電挑戰性比較高的一年,但她認為還是有能力安然度過。這樣的說法,恐怕在粉飾太平。現在才初夏,供電已進入橘色警戒,盛夏用電勢必再創新高,如何安然度過?若真那麼輕鬆,行政院何需強迫工業用電大戶節電,這些用戶若無法達標則須繳納懲罰性費用。由此可見,台灣供電已進入實質限電的狀態,問題只在頻率多寡而已。
在同一專訪中,蔡英文還舉Gogoro電動機車的成功為例,誇大電力儲存技術的進展說,只要兩顆電動機車電池,即可維持一個家庭五、六日的用電量。事實上,兩顆機車電池僅有兩度多的電量,僅夠一個四口之家五、六小時之用。在遭到專家公開打臉之後,蔡英文當夜在臉書上承認自己是「口誤」。真是口誤也就罷了,如果總統接受的是錯誤的資訊,又據此作成錯誤的決策,還以錯誤的想法驕其國人,這難道不危險嗎?
今天回看,我國電力供應會落到今天的窘迫地步,正是錯誤的認知設下了錯誤的目標,又為了政治顏面而一味將錯誤的政策堅持到底;殊不知,這樣錯誤政策的苦果,不僅要花更多的金錢來掩飾,要民眾忍受汙濁的空氣和缺電之苦,而人民還不知道最後的出路在哪裡。
試想,二○二五年的燃煤發電占比若真要從目前的四十五%降至卅%,事實上,關閉目前運轉中的燃煤電廠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空間去興建深澳電廠?何況,台灣兩座天然氣接收站已經窮於負荷,蔡政府卻侈言要將天然氣發電的占比提高至五十%;而且我們的天然氣安全存量僅有七至十天,這難道是望梅止渴之計嗎?政府可以不斷用空話來編織其能源政策,但老百姓能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