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韓自貿談判給台灣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6552/web/

.聯合報社論/若被封口,柯文哲還算柯文哲嗎?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核電,要核廢料?
.經濟日報社論/美韓自貿談判給台灣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美韓自貿談判給台灣的啟示


2018-05-09 01: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川普強力主導重新談判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已經初步達成協議。川普曾形容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是美國國內就業的殺手,也使美國對韓國貿易逆差一直居高不下;在2017年美國對韓國貿易逆差仍高達230億美元,韓國是美國第十大貿易逆差國家,自然成為川普要求改善的對象。
根據目前公布的資訊,未來韓國從美國進口符合美國安全標準的汽車,配額將由2.5萬輛增加至5萬輛,美國對韓國客貨車25%的關稅則維持至2041年,較目前規定延長20年。韓國則享有鋼鐵可永久豁免關稅,但須受美方進口配額限制;不必再受到美國232條款的束縛,反觀台灣則仍在為取得豁免關稅而奮戰。修訂協定中也新增韓國應強化降低外匯干預,增加外匯市場的透明度,以及不得進行貨幣競貶的要求。此部分美國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重新談判中尚未成功納入,可以算是新版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突破。此外,韓國也同意修改藥價溢價的政策,使美國藥廠在韓國可以取得公平競爭的地位
新版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更為開放透明,台灣未來嘗試與美國強化雙邊經貿關係,或是有機會延伸到建構自由貿易協定,高標準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應是最基本的要求,台灣並沒有太多迴旋的空間。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重啟談判,顯示在國際經貿事務上,實力決定一切;因為在美方提出要求時,韓方態度非常強硬,不願修改協定;但川普不惜以終止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為手段,韓國最後也必須乖乖地上談判桌。
雖然談判力量不對稱,但是韓國面對美國強大的壓力,仍然展現出談判的技巧與韌性,並未完全迎合美國需求而讓美方予取予求。特別是美韓自由貿易談判起步較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晚,但可以後發先至,提早定案,釐清不確定性,對美韓雙方均為有利。
由於美韓貿易失衡主要是來自汽車,所以韓國可以利用汽車當成談判籌碼,來換取其他敏感部分的暫緩開放。川普原先要求韓國必須大幅開放農業市場,以及增加美國汽車在韓國的銷售,但是最終美方要求韓國農產品擴大開放的部分並沒有如願,韓國也成功爭取美國貿易救濟措施以及投資仲裁機制透明化,韓國仍可利用美韓FTA的關稅優勢繼續拓展美國市場。
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幾乎影響到所有國家,這些國家如何與美國周旋?如何因應美方的壓力?如何降低對國內產業的衝擊?其中的竅門值得參考,但是台灣在這方面的資訊明顯不足,使得台灣與美談判之路備感艱辛。
特別是川普以雙邊手段,強硬要求貿易對手國改善;各國也不甘示弱,一方面也用雙邊措施還擊。例如中國大陸列出對美進口產品課徵關稅清單,以回應美國301條款對中國課稅項目;歐盟也針對鋼鐵產品展開進口防衛調查,以遏止因美國232條款對進口鋼鐵產品設限移轉而來之進口;各國也擴大執行反傾銷稅的力道等。另一方面,各國也加強利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對美不符合多邊規範的措施提出告訴,展開對美的制衡。各國不願任由美國擺布,雙邊與多邊手段交互運用,分進合擊,以維護己身權益並降低未來的衝擊
台灣在因應川普政府經貿措施,對美談判一直居於劣勢,迄今處於相對被動的情況;不但無法在談判中得利,也欠缺整體策略。事實上台灣目前涉外經貿人才不但不足,而且也欠缺實際談判經驗台灣前一次完整談判FTA,已經可以追溯到2013年台紐與台星自由貿易協定。當年談判團隊成員,絕大多數已不在原先崗位上,未來如何養成新的談判人才已刻不容緩。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核電,要核廢料?


2018-05-09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原能會預告「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修正草案」,藍委質疑「為新北市量身訂作」。圖為蘭嶼核廢儲存場。 圖/蘭嶼貯存場提供



最近新北市彷彿成為蔡政府的眼中釘。繼環保署通過在新北興建「深澳電廠」後,行政院近日修改《核廢料處置場址設置條例》,放寬若干關鍵限制,也被視為專為新北市「量身打造」,引發地方大反彈。
地方的質疑有二:一,台灣電力不足,是蔡政府能源政策錯誤所導致,政府卻要增設燃煤電廠來懲罰新北市民,這有何道理?二,新北市沿海共有三座核電,蔡政府不要核電,卻要把核廢料放在當地,這又是什麼邏輯
好笑的是,民進黨候選人蘇貞昌立刻跳出來堅決反對核廢料放在新北,還反譏國民黨要核電,卻沒能力處理核廢料。事實上,這也正是問題所在:要使用核電,就要同時解決後端的核廢料處置,這是一體的兩面。但是,蔡政府既不要核電,卻又要把核廢料塞到已有三座核電廠的新北,這樣更高明嗎?
蘇貞昌說,過去政府把核廢料處置場設在蘭嶼,成為蘭嶼民眾的痛,到今天還無法解決。這點,是事實。但今天行政院的解決之道,是要把汙染強度更高的核廢料放到本島人口更稠密的地方儲放;這樣的作法,又能稱為持平或深思熟慮嗎?
人民要用的就是電,政府要做的就是把各種供電模式配置到最穩妥的比例,既不必擔憂斷電,也不必擔心電價暴漲。蔡總統告訴大家,核一核二若出事,整個北部都會癱瘓;但是,核電廠出事的機率,不會比因蔡政府挑釁而引發中共犯台的機率高吧?





聯合報社論/若被封口,柯文哲還算柯文哲嗎?


2018-05-09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自己不是怕小英,只是想表達能夠合作還是合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要不要在台北市長選舉繼續「禮讓」柯文哲,由於基層反對聲浪高漲,黨中央的答案似乎逐漸由「是」向「否」移動。為此,民進黨選對會要角連日來分頭徵詢柯文哲及黨內有意參選者,把場面弄得煞有介事;事實上,目的只在安撫基層並對柯文哲施壓。反觀柯文哲,對民進黨的包抄似乎仍然談笑風生以對。
民進黨中央之所以如此猶豫難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從直接因素看,民進黨本身無法在首都推出一個足以與柯文哲或丁守中一決高下的強棒,至少目前的姚文智、呂秀蓮乃至退黨的蘇煥智皆無此可能。如果自推人選,但最後卻得票難看,甚至「掉到第三名」,將自取其辱。最壞的情況是,國民黨的丁守中若在三足鼎立中勝出,民進黨在首都則從「盟友執政」變成「失守」。
其二,從間接因素看,蔡英文企圖藉著禮讓柯文哲為條件,把他鎖在北市;如此,即可消除她在二○二○總統大選中遭遇柯文哲挑戰的可能性。就這點看,蔡英文當然存有私心;但是她不能不妥善處理基層的反彈,至少形式上要做出滅柯文哲威風的態勢。但最近也有一說,稱柯文哲今年選舉不論勝負,二○二○必然直攻總統大選,這也是蔡英文及選對會要逼迫柯文哲說清楚的地方。
民進黨對柯文哲禮讓態度的變化,從本質看,也反映了民進黨政府的霸道、無能而氣度狹小。據稱蔡英文對柯文哲最近的發言頗為不滿,尤其在「拔管」事件上,柯文哲直言批評教育部的決定是「白癡決定」,惹惱了民進黨,蔡英文更在黨內高層會議上指責柯文哲和民進黨「不同心」。試想,外界對拔管事件的批評不知凡幾,蔡英文何以獨獨如此在意柯文哲的批評?原因無他,柯文哲的快人快語,左右廣大「柯粉」意向,尤其是年輕世代的態度,這當然對民進黨不利。吊詭的是,民進黨不檢討自己的作為,反而苛責柯文哲「不同心」,要斷絕與其合作關係;如此霸道的政黨,還有反省能力嗎?
民進黨要不要在台北市「禮讓」柯文哲,說穿了,其實是一種「以合作為名的綁架」。政治上,柯文哲必須附和及支持蔡政府的政策,或至少不公開反對或唱衰民進黨的作為;行政上,則必須配合接受民進黨的人事安排,諸如北農總經理吳音寧之資歷和職位不成比例,卻無法換掉她。問題是,柯文哲如果對民進黨的要求一一臣服,柯文哲還會是柯文哲嗎?如果柯文哲變成民進黨的應聲蟲,他所有的政治魅力、所有可稱為「白色力量」的能量馬上會消失殆盡,立刻遭到柯粉唾棄。
這點,柯文哲當然有其自知之明。也因此,近日面對民進黨的批評和壓力,柯文哲仍一本其靈巧,一方面嘻嘻哈哈地說他「還是很怕」民進黨,二方面則以「誠實無悔」聲明自己不後悔批拔管是「白癡決定」,三方面還倒打民進黨一耙,諷刺說「這個時代不能接受說實話」。確實如此,面對一個動輒要求統一口徑、不許別人誠實直言的政黨,柯文哲若連「實話實說」的特質都被剝奪,他吸引群眾的「原力」也將消失。他最好的選擇,是和逐漸走向「幫派化」的民進黨保持適當距離,做好自己。
回顧歷史,從廿年前陳水扁在台北市連任失利後,民進黨即未能再贏回台北市長的寶座。如今,在禮讓了柯文哲一屆又取得中央執政之後,仍無法順利推出讓人矚目的人選;這點,不能不歸咎於民進黨自己的短視近利與民主理念的言行不一,以致無法再吸引首都市民傾心。作為白色力量的號召者,柯文哲雖然無法藉此推進台北市的新發展,但他扮演的「第三勢力」,卻能在台灣藍綠失衡的政黨政治中保持著一股制衡力量。守住這個位置,正是他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