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周行一/給台大機會成為偉大的大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周行一/給台大機會成為偉大的大學

.王建壯/「拔管」這件事讓人感到恐怖
.劉維公/吳茂昆下台
.陳立恆/台灣,需要一場「新」五四運動
.盛治仁/懂得分析數據 更要善用數據
.薛承泰/顏色專業,真管用,整管用

.方祖涵/假釋犯難敲響的自由鐘







周行一/給台大機會成為偉大的大學


2018-05-07 00:42 聯合報  周行一(政治大學校長)
台大師生及校友發起「新五四運動」,數千人在椰林大道遊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個進步的國家都有偉大(great)的大學,大學存在的目的是促進國家社會的進步,經由創造知識、培育學生,這些源源不絕的「校友」是國家進步的主要動力。為了達成使命,大學必須不停的進步,體現在大學是否能領導思想,是否能經由師生校友的論述與參與啟發社會,是否可以在全球經由傑出表現影響世界。大學的進步必須先於社會的進步,否則大學即失去了功能大學是人才匯集的場所,教師與學生在一起激盪新知,淬煉新的教育方式,因此,如何呵護一個大學可以持續進步的環境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有人研究過諾貝爾獎得主的重要特質,發現他們都喜歡分享,分享與合作是大學進步的最主要原因。在這個迅速變遷的時代,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問題的複雜性」,很多問題都牽涉多重複雜領域,已經無法以一個領域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能源問題就起碼涵蓋科技、經濟、汙染、健康、安全等領域,稍一不慎,「解決方案」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大學要協助解決問題,引領社會進步,成員間的分享與跨領域合作比以前更為關鍵,現在所有的大學都在絞盡腦汁改變校園內組織與運作方式,希望產生一個跨領域對話、分享、合作、共創的氛圍
阻礙人分享的原因通常是不信任產生的猜忌、不喜歡對方、缺乏管道,或無誘因。大學可在管道與誘因上努力,經由成員多接觸改善對別人的印象,但是不信任卻是最困難的。在台灣,意識形態的不同經常是大家無法敞開胸懷分享的原因,我們不信任,也不喜歡與意識形態不一樣的人分享,政治立場與國家認同的對立總是衝突與不安的起點,因為缺乏開放心胸的真誠分享,終點也是衝突與不安。台灣的民主已經退化成指責,甚至是詆毀與謾罵,和各說各話,我們用投票做決定,卻沒有建設性的討論過程,這應當不是我們想要的民主,也不可能是會讓社會更好的民主。
大學作為社會進步的動力,必須能超脫於社會,避免陷入同樣的泥淖中,否則大學成員間就無法真誠分享、合作與創新,最後台灣將缺乏能激發社會進步的大學。最近各界對管中閔教授是否應就任台大校長意見分歧,有些還參雜意識形態的對立,台大老師間、學生間、師生間正在擴大不信任的衝突,而且在其他大學蔓延,將會對大學的發展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我們的大學正在全球競爭中逐步落後,應當要避免雪上加霜。
台灣社會的現況做不到經過良性討論產生共識來處理台大的問題,但是大學必須孕育能分享不同意見的環境,讓不同意識形態的人能共同創新,是大學偉大的先決條件。缺乏偉大的大學,台灣社會的進步將無以為繼,我們不僅希望台大偉大,也希望其他學校偉大。有人認為管老師做校長會有問題,也有人認為管老師不做校長會有問題,怎麼做都可能有錯,但現在如果讓台大自己決定管老師能否就任,可以給台大機會,讓校內不同立場與意識形態的師生分享截然不同的看法,經過討論共同將台大變成一個大家可以共享共創的優良學術環境,相信台大會因此有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大學,台灣也會因有偉大的大學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