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賴神還listen嗎?

.解讀中共軍演:針對明顯、做法自制
.聯合筆記/賴神還listen嗎?
.競逐百里侯 請端出城市治理藍圖
.大學是夥伴…請政府拋棄「家父長」觀念
.搶救台灣香蕉 不能畫錯重點!
.媽祖能過虎尾溪 文史卻「難過」
.看到軍改…警消不甘當被棄破鞋






聯合筆記/賴神還listen嗎?


2018-04-19 00:00 聯合報  林河名
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岸解放軍昨在福建沿海實彈演練,我方定調「例行性軍演」,倒是中共官媒「參考消息」說得坦白:解放軍透過「砲彈說話」,是為了「震懾台獨、警告美國」。
就在南北韓正協商共同聲明,計畫結束韓戰以來兩國近七十年軍事對峙,可能簽署和平條約之際,兩岸緊張情勢卻驟然升高;當行政院長賴清德多次表明自己是「台獨工作者」之後,就算這次對岸是「例行性軍演」,也被解讀為「有針對性的例行軍演」。
賴清德的「台獨」立場,國人已不陌生。儘管賴揆最近這次強調「務實」,還回歸蔡英文總統「維持現狀」基調,但「台獨」餘音仍在,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更直稱「他就是個台獨」。
在講求民主自由的台灣,賴清德的個人信念應獲尊重。只是,一如他曾引述的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的短篇小說「射象」,瘋狂鬧事的大象恢復平靜之後,警官在村民鼓譟下,開槍射殺他覺得不該處死的大象。當他大學讀到這篇小說,深深被觸動:最簡單的事情,不見得是對的。政治人物被支持者驅策,最後會不會也開槍做了自己不一定認同的事情?
在台南市長任內,賴清德力推南鐵地下化、禁止廟會沿路放鞭炮,以及為了對抗賄選傳聞的李全教,堅持不進議會等,都讓人見識他擇善固執、甚或剛愎自用的一面。
但他曾經謙遜地說:「城市是大家的,我只不過是市民選出來代表他們管理城市,市民才是城市主人,我不是。不是我想做什麼就能去做什麼,還是要溝通、調整。」
做為民選市長,賴清德仍自知「市民才是城市主人」;如今身為閣揆,又是總統任命,竟在總統職掌的兩岸政策強出頭?雖說「個人主張」不該被抹煞,但居大位者,更須兼顧國家整體利益,否則,蔡總統在兩岸維持現狀的政策基調之外,難道沒有「個人主張」?
論語子罕篇中,孔子強調應戒除四種私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毋固、毋我」就是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兩岸關係是國政的重中之重,有權者除了謹言慎行,恐怕還應多聽聽各界意見。
賴清德被稱「賴神」,他也覺得聽起來很臭屁,是溢美之詞。但他曾腦筋急轉彎說,「賴神」的英文就是listen(傾聽),「每次叫我賴神,就是叫我傾聽各界的聲音」。
兩岸風雲急。在個人主張與盱衡現勢之間,賴神還listen嗎?





解讀中共軍演:針對明顯、做法自制


2018-04-19 00:18 聯合報  胡念祖/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海洋事務研究所所長
國安局長彭勝竹(右)上午受邀列席立法院報告,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質詢,關切中共的舉措是否衝著台獨說法? 圖/翻攝立法院直播畫面


中共十八日上午八時至午夜十二時,在福建省泉州近岸海域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其動機與意涵引起國內及美方之回應。陸媒更明文指出係針對我賴清德院長的「台獨工作者」之說。此一事件其實亦可由海洋法政的角度加以觀察
依福建海事局本月十二日發布之航行警告顯示,中共軍方實彈射擊演習之水域似乎落於中共以直線基線法所劃設之領海基線向陸一側。換言之,軍演水域係法律地位屬中共主權所及之「內水」的水域。就算有超過的部分,亦位於其主權所及的領海之中。
在我國稱之為「航船布告」的此種公告,各國多由海事或航港機關發布,目的在告知航海人某特定海域涉及船舶航行安全之資訊。譬如,我交通部航港局四月十七日一日之內亦發布多起不同海(空)域之實彈射擊危險區域圖或海、空域警戒事宜。故,中共福建海事局於十二日即對十八日之軍事活動發布航行警告,係屬「常規」之作為。
此次中共在福建泉州近岸海域的內水或領海中實施實彈射擊,亦屬一國在其主權範圍內之軍事活動,就如同我方之軍事演練一般,他國實無置喙之處。但,中共此次軍演卻被新任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及媒體等賦與了政治意涵
海軍政策或海軍外交之學理出發,一國動用軍事力量,展現政治或外交企圖,傳遞政治或外交訊息,乃是外交之一環,其意圖在將訊息傳達於標的群體或決策者的腦中,以改變這些決策者的想法,乃至做法。因海軍外交之工作是作用於標的對象的大腦,故又涉及標的對象對該特定訊息的「認知」與「解讀」這就是為何美國國防部前部長培里十三日在台北時即表示,「只要中國沒有侵犯台灣的領土與主權,建議台灣冷處理」,而蔡總統十七日在出訪史瓦濟蘭之前表示「有信心、也有決心,捍衛國家的安全」。
綜觀此次中共泉州近岸軍演,吾人可將之視為「針對性明顯、但做法自制」之事件。「針對性明顯」之因在於選擇軍演之地點鄰近我金、馬,及中共官方或陸媒之話語的刻意導向。「做法自制」則因此事件發生之地理位置明顯落於中共內水之中,並未刻意擴大事端,對我直接造成任何實質威脅。但,我政府究竟應如何認知、解讀與回應此一事件,就留給主政者吧。




競逐百里侯 請端出城市治理藍圖


2018-04-19 00:20 聯合報  李允傑/行政院前青輔會主委(嘉義市)
嘉義市今年獲選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TOP 7,已是連續第2年獲得。 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年底縣市長選舉,新北市成為藍綠指標性戰區,動見觀瞻。蔡總統親自召見蘇貞昌,徵召參選新北市;賴清德院長刻意點名侯友宜在鄭南榕自焚案的角色;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立下軍令狀,傾全黨之力,要拿下新北市。日昨侯友宜回應媒體,指蘇貞昌參選新北市長,是「以黨和總統府的力量作為競選機器」。新北市藍綠對決的大戲,充滿張力。
從政黨版圖角度看,藍綠提名「對的人」(能贏)參選無可厚非;從民主責任政治的觀點,對的人必須提出對的政見藍圖,展現城市治理能力。多數選民不在意政黨版圖的增減,更關心的是「能贏的人,也要能治理」。
隨著全球化腳步加快,城市面臨的不只是都市化問題,同時也進入全球城市競爭時代。在全球治理架構下,城市與外國城市、地區產生更為密切連動性,城市成為全球治理體系中重要行動者,也為城市發展提供新的挑戰與機會,但關鍵在於城市能否經由有效治理,成功轉型為「全球城市」,而不是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過程中被邊緣化。
二○○六年美、中、加等八國合作發表一份《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以人力資本、企業主體、產業競爭力、公部門競爭力、生活環境、商務環境、創新環境與社會環境等七十五個綜合指標,對全球一一○個城市進行評比。聯合國人類住宅區計畫署國際組織發布《城市治理指標》,除了效率、平等、參與、責任義務外,並納入人力資源發展指標、城市發展指標等廿五項評估指標以衡量城市治理的競爭力。
在我國,遠見雜誌曾作調查,臚列宜居城市前十大條件,除了便利交通、工作機會、城市環境、城市文化與活動、基礎建設與都市計畫、公共空間和休閒場所、良好治安、公共服務品質外,還包括永續的政策以及軟體、硬體與全球脈動的結合。
隨著人工智慧與資訊科技的發展,未來全球城市治理的趨勢,勢必從「宜居城市」、「幸福城市」轉型升級為「智慧城市」與「永續城市」。舉例而言,我國發展智慧城市,落實到市民生活中,需要六都率先推動,運用台灣在ICT產業累積的能量與基礎,提供相關政策與場域,打造智慧城市的創新經濟平台。尤其智慧城市的各種應用,都需要軟硬體整合,並提供友善服務,不僅可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對台灣產業轉型升級也有重要貢獻。
藍綠政黨競逐百里侯,除了「能贏」的政治算計,必須清楚的告訴選民,要如何「能治理」? 如何帶領城市發展,從城市定位、到政策願景的建構與可行性評估,不能含糊以對!請藍綠政治人物少打嘴砲,多展現城市治理的能力與誠意吧!






大學是夥伴…請政府拋棄「家父長」觀念


2018-04-19 00:06 聯合報  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
季青漫畫
卡管90天,學校也卡關,台大師生委託義務律師團至北檢告發教育部長潘文忠等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卡管逾百日,教育部長閃辭,新部長就任,惟獨台大仍缺校長。這段期間教育部被泛政治化的語言和有心人士的操作所困,失去話語權,甚為可惜。現在教育部提出修正國立大學校長遴選辦法的方向,希望從法制面解決此次爭議不清的結點,個人深表認同。
此次修正有兩個重點方向,其一為確立遴委會在校長遴選的主要地位,進而釐清校務會議與遴委會間的權責關係;其二為強化校長候選人資格審查機制、重要職務資訊揭露,及遴選委員會委員利益迴避與自律規範等措施。這樣的修正草案有助於消極除弊;但為積極興利,何不利用此契機,從更上位的高教治理落實大學自治。
就法制面言,依據同樣的「大學法」和「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教育部認為可依法行政,作適法性監督或審查,當有爭議時可交由校務會議議決,再決定是否核聘校長;反對者則主張教育部只能依法聘任,校長遴委會為校長遴選的唯一權責任務組織,應獨立自主不受干擾。會有這樣的爭辯,乃站在不同的管理哲學看待高等教育,前者主張「適度開放、積極管理」,後者則是「積極開放、適度管理」。

回顧當初四一零教改運動後楬櫫的大學自治或教授治校理念,本以為透過幾次的大學法修正,已經建立穩固基石,經過此役方知在強大政治力介入下,教育中立與大學自治仍顯脆弱,這應是這次修法更為重要的課題才對。
既然要著手修法,就別只侷限校長遴選議題,應從高教治理高度全面審視大學法相關法條,進一步確立大學自治,讓憲法制度性保障下的核心領域得以獲得保障。易言之,大學應具備公法人資格,基於教授治校、學生自治、課程自主與行政自主等原則,須被賦予完整的權力來決定發展方向、人事遴聘以及課程教學。政府僅能用「輔助性角色」來加以監督,不得任意介入大學自治的核心領域。這是當初教改人士所追求的理想,也是國際主流趨勢。
從這次管案觀察,中央政府與大學之間的關係,其實並非如過去所宣稱的策略性夥伴關係,而是上對下的從屬關係。當先進國家早進入立體思維的管理模式,我們卻還在維持家父長式線性治理或平面思考,無法突破「捏驚死,放驚飛」(台語俗諺)心理,台灣高教還是會長不大。籲請儘速修法,確立大學自治及學術自由的地位,放手讓台灣高教振翅高飛吧!





搶救台灣香蕉 不能畫錯重點!


2018-04-19 00:27 聯合報  周瑞勇/蕉農子弟、博士生(台南市)
香蕉分級員依照香蕉大小、外型、色澤、飽滿狀況分為上、中、下三等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在農業大師論壇,有專家以台灣香蕉紐西蘭奇異果為例,指出「種植面積都差不多一萬五千公頃。紐西蘭種奇異果一年產值五百億,但台灣香蕉卻只有廿五億。」問題出在哪裡?
日本蔬果專業供應商Farmind株式會社社長崛內達生提出看法:「台灣對水果的採後處理、冷藏運輸設備都不夠到位,導致到貨品質不穩定,到港瑕疵率高。如果比現採的品質,台灣生產的一定比較好吃,但是生產品質與到達消費者手裡的產品並不一致。」
問題很清楚,就是冷鏈系統基礎工作沒有做好。但弔詭的是,台灣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餐廳連鎖通路林立,台灣冷鏈技術的發展不只全球名列前茅,而且早已邁向智慧化的新冷鏈時代,為何在鮮食前段的「農業」,冷鏈設備卻不如菲律賓的出口香蕉?是台灣沒能力建立冷鏈體系,還是沒有觀念做好冷鏈體系?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在論壇中回應,未來會積極發展冷鏈設備,但冷鏈體系建置好,就沒問題了嗎?從家族種植香蕉的經驗中,筆者認為似乎未必。因為,除了冷鏈體系外,內外銷產品沒有分級,也是造成香蕉品質不穩的重要因素
台灣香蕉產業鏈是蕉農採收賣給青果合作社,青果合作社篩選品質較優的香蕉再交給貿易商,剩餘香蕉就交給大盤商內銷,看似沒有不合理之處,但實際上,內外銷香蕉交到消費者手中的時程不同,在種植管理上就必須有所調整;例如施肥的管理,通常蕉農為讓香蕉飽滿肥美,會施以大量氮肥,但副作用就是不耐儲存,當外銷時,運輸時程長又加上冷鏈體系沒做好,香蕉就常出現品質不穩定。
由此可見,每個環節都是不能忽視的魔鬼細節,可惜台灣香蕉一直以生產為導向,沒有紐西蘭奇異果的商業概念,沒有認真思考國外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產品?要如何提供消費者需要的產品?難怪堀內達生社長說:「台灣農業亞洲第一棒,但心態可能是亞洲第一糟。」
台灣香蕉的問題,不是設備問題,也不是行銷問題,而是我們思維跟不上市場的競爭所致。台灣想重返香蕉王國,不能再畫錯重點,必須從「心」開始改革,重整香蕉產銷整體結構,才能再創「金蕉」的榮景。





媽祖能過虎尾溪 文史卻「難過」


2018-04-19 00:37 聯合報  林文彬/虎尾鎮長(雲縣虎尾)
台中大甲鎮瀾宮媽祖日前抵達雲林縣西螺鎮,萬人擠在西螺大橋上迎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甲媽已經回鑾,而白沙屯媽祖將於五月同樣「會過西螺溪,『能』過虎尾溪」。歷史留下媽祖南下進香的傳承,但承載宗教信仰的地理風貌—「會過西螺溪,未過虎尾溪」,反而被人遺忘。
大甲媽、白沙屯媽祖步行南下進香,近年進香規模之大,信眾隨香之多,不只是台灣宗教盛會,更儼然成為兼具運動、觀光熱潮的文化饗宴。
媽祖信仰愈為堅定擴散,但伴隨媽祖成就的地理歷史風貌,卻離我們遠去;甚至忘了有「未過」、「難過」的虎尾溪,更忘了這條雲林母親河是四百年前台灣南北的天然劃塹,更是一七二三年分出彰化縣的大江界河
虎尾溪原名虎尾人(favorlang)溪,涵蓋今虎尾鎮全境。一六四二年荷蘭人記載,虎尾人溪冬天水深及腰,夏日水流湍急難渡,遂選擇冬日渡河,第三年攻打虎尾人,才成功北上趕走占據北台灣的西班牙人。可見虎尾人溪的重要性,及「難過」性。
物換星移,一八八六年清領時期則以虎尾溪流域為主,納入北邊彰化縣的西螺崙背,以及南邊三疊溪以北等地,新設雲林縣一九一○年日本人為發展蔗糖生產,截斷虎尾溪源頭,並築堤束洪整治成為新虎尾溪、舊虎尾溪,以及虎尾溪、北港溪等,導致今天我們早已忘掉走在大江大河之上,和時人堅毅渡溪進香的苦行之路。
這條過溪古道,由北向南一路越過百年的來時路,從進入虎尾墾地開始經過北溪大屯,可見綿延六公里的虎尾人溪,早已從洪荒之地,變成了虎尾高鐵站特定區,更可看見中科虎尾園區,和萬頃蔗園的滄海桑田





看到軍改…警消不甘當被棄破鞋


2018-04-19 00:24 聯合報  周威廷/國道公路警察局前局長(新北市)


行政院會通過「軍人年改方案」,除日前已知樓地板三八,九九○高於公教警消人員的三二,一六○外,軍改版所得替代率的計算,更令警消人員聞之譁然。
僅就報載:軍人服役滿廿年者退休俸起支俸率五十五%,年資每增加一年增加二%,尤其最高退休俸率軍官為九十%,士官為九十五%,相較於公教警消年資超過卅五年者降至六十二點五%,低於卅五年者為五十二點五%,差距高達卅至四十%之多,無怪乎連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也說,軍改比公教年改優渥「太多」。
軍人與警察為國家安全與安定的兩大柱石,戰時軍人以生命捍衛國家,平時警察以生命捍衛治安,兩者特性類似,如辛勞、危險、服勤時間長,人員均需保持精壯,故警察消防人員亦多於五十至五十五歲退休,兩者豈該有如此懸殊的歧視對待?尤其在承平時期警察的因公死亡率猶高於軍人。另據警政署統計,退休員警平均死亡年齡為六十九點七六歲,比一般公務員早死十歲,較國民平均死亡年齡少了六點○八歲。這些辛勞、危險,甚至犧牲生命,換得的是良好的治安與安定的國家。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公布國人對七類人民公僕的好感度:警察排名第一,高達七十四點一%;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布二○一七年全球城市安全指數,台北市排名全球第三名,亞洲國家日本東京亦僅排名第十六。
「驅之如馬牛,棄之如敝屣」原是警察自嘲的話,然而相較於行政院軍改的版本,警察消防人員實深有遭政府棄之如敝屣的感受,沒想到國人對警察如此的認同,國際對我國治安如此良好的評價,在政府的眼中竟是如此的不受重視甚至不屑!
為了維護治安,保護人民的安全,警察冒險辛勞甘於做牛做馬,但絕不甘於當個用之即棄的破鞋,相較軍版年改,警察消防人員未受平等尊嚴對待,勢將使退休警消的強烈抗爭合理化,更將逼使現職警消將向後轉視為當然。
「沒有治安,沒有國安」,政府應正視此一危機,趁著軍改版本送立法院審議時併案衡平考量,修改警察消防人員所得替代率,還我警察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