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全球經貿變局 擘劃長期戰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5739/web/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畫蛇添足 也在挑戰蔡英文
.聯合報黑白集/傳完管中閔 換吳茂昆?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全球經貿變局 擘劃長期戰略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全球經貿變局 擘劃長期戰略


2018-04-18 01:0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經貿局勢詭譎多變,一方面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相互指責貿易保護與政府干預,正在築起貿易壁壘;另一方面,以日本為首的最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CPTPP即將上路,11國間將進行貨品、服務、資金、資訊高度地自由流通。在這種前所未有的詭譎與矛盾現象下,未來的全球經貿前景究竟走向開放抑或封閉,似乎令人難以捉摸與因應。儘管如此,我們在深入分析美國各項法案、中國反制措施與CPTPP的具體內涵之餘,仍必須努力梳理出各國對於經貿活動的思維,才能理清全球經貿發展可能的前景,也才能有較長期的因應之道。
過去,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全球製造業生產分工日漸深化,各國都可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角色並獲利,國際間的互補互利關係較高,容或有所衝突,也較能妥協因應。但金融海嘯改變了此一局勢,美國為解決高失業問題所採取的再工業化、製造業回流政策不但開始發酵,且一發不可收拾。先進國家重拾對製造業的興趣的確不容小覷,美國的前瞻製造計畫開啟了全球智慧製造的先河,一來改變了全球分工均勢,二來也引發包含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急起直追,全球貿易矛盾日益嚴重。
美國川普總統的貿易保護政策引發不少疑慮,普遍認為將打擊全球貿易,眾家智庫甚至據此打算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另一方面,CPTPP則普受肯定,被認為將打造未來自由貿易的典範。二者看似南轅北轍,但別忘了,CPTPP幾乎完全以TPP為基礎,而當初主導TPP的美國強調的「競爭中立」原則,事實上正是川普現在所強調的「公平貿易。因此,看似矛盾的兩個事件,其實有其共通之處。
眾所周知,當初TPP中的若干設計,如國有企業、智慧財產權等專章,正是為了防堵中國。美國深知中國大陸國有企業遍布各行業、對外資企業常施以不公平對待,甚至放任侵害智財權,這些都使得美國深受其害且難以容忍。川普雖然決定退出TPP,但美國強調公平貿易的思維已然成形。以美國利益的立場來看,公平貿易應該就是最好的訴求,TPP如此,川普也是如此,只不過川普更深化地用於所有雙邊經貿關係上;可預期的未來,美國的經貿政策將會更加依附於公平貿易的思維。
值得一提的是,現今大都將公平貿易與自由貿易視為相異甚至對立的觀念,其實不全然正確。所謂自由貿易,嚴格來說,係指政府不干預任何與貿易相關的經濟活動;若依此定義,純粹的自由貿易幾乎不存在。儘管如此,像中國大陸這般透過國有企業、普遍補貼、低價傾銷來影響貿易活動的做法,其實早已嚴重違反了自由貿易的定義,即使不論美國,就連台灣等競爭對手也受到莫大影響。當中國指責美國啟動貿易保護戰爭時,川普對中國的指控並非全無道理。事實上,任何指控他國違反自由貿易原則的國家,都得先好好自我檢視一番。
在美國的思維中,公平貿易是自由貿易的前提,在面對中國時尤其如此。中國大陸為達成「中國製造2025」的智慧製造目標,正想方設法獲取先進技術,一旦成功,對美國的威脅甚大,若還是透過侵害智財權等不正當方法獲取技術,美國當然更難忍受。由此看來,美國強調公平貿易的正當性其實不可謂不低
對台灣而言,在既有產業結構、供應鏈關係、經貿連結架構下,美中貿易摩擦帶來的衝擊已勢不可免。然而,除了短期的各種因應作為外,我們更須體認美國正在引導改變全球經貿前景的事實,並開始著手中長期布局。在貿易上,透過新南向政策、CPTPP、深度連結美日歐等開拓多元化市場,在產業上,透過軟硬整合、虛實整合來避免過度依賴製造業等,都是必須盡快落實執行的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傳完管中閔 換吳茂昆?


2018-04-18 00:32 聯合報  黑白集
中央研究院院士、東華大學前校長吳茂昆(右)接任教育部長,其過去諸多爭議也再度浮上檯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卡管案弄掉一個教育部長。潘文忠下台,到底是因為「使命未達」,還是自己心中有愧,無從得知。但此案泛政治化的程度鋪天蓋地,令人嘆為觀止。連北檢都出手要傳訊管中閔,「司法機關是執政黨開的嗎」,戒嚴時期的議題由當今民進黨複製,果真是二十一世紀台灣的政治奇蹟!
但看來北檢是暫時卻步了,傳出原本預定傳訊管中閔,緊急取消,理由未明。當初會動用國家公權力大陣仗出手,才可謂莫名其妙。政治向來不敢對大學太過粗魯,傳統上,大學校長要挺身保護學生不受政治力侵擾。如今卻發生檢察官出於莫須有的理由要傳訊校長當選人,如果此事確實發生,真可列入小英時期司法改革史的負面教材了。
北檢傳訊管中閔緊急煞車,與其說理由未明,實則事態變化眾人皆知。管中閔赴陸講學,當年乃兩岸學術交流政策鼓勵的事,有類似經驗的學者如過江之鯽,沒想到可以變成被檢舉、被調查、被傳訊的理由。不料,隨即傳出了葉俊榮也赴陸講學,緊接著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也不遑多讓,情節不相上下。如果管中閔該被傳訊,北檢要忙不完了,難道管中閔之後換葉俊榮,葉俊榮之後再換吳茂昆?
卡管鬧劇何時才落幕?教育部曾狂言「違法就不聘」,好像校長當選人連一般司法被告在定讞前應「無罪推定」的資格都沒有。想想看,以後會不會真有可能需要傳訊吳茂昆?北檢趁早別鬧了吧!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畫蛇添足 也在挑戰蔡英文


2018-04-18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自承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所謂「為政不在多言」,閣揆賴清德卻似乎更相信「言多必勝」。光是一句「台獨工作者」,就在他口裡翻來覆去不斷更新修辭,卻讓問題越演越烈。趕在蔡總統出訪前夕,賴清德在花蓮與媒體茶敘再度強調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他以為如此或可讓民眾把焦點轉到「務實」二字上;但洞卻越補越大,外界只聽到他重申自己是「台獨工作者」。
賴清德三番兩次強調自己是「台獨工作者」,不僅侵犯總統職權,也踰越了蔡英文主張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底線。賴清德的「務實」也因為他是「台獨工作者」,中共必會有所反應,導致兩岸情勢緊繃,所以「三個方向,六個具體工作內容」皆不可得。「務實」與「台獨」其實是兩個反方向的悖論。中共今天將在福建沿海軍演,揚言針對台獨而來,國安局長彭勝竹也向蔡總統報告了兩岸關係趨於緊張之勢,足以證明。
所以,賴清德的澄清只是畫蛇添足,把事情越說越黑。他當天強調的「第一個務實」——「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另外宣布台灣獨立」,正是一個標準的台獨論述;精準而言,應該說「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賴清德身為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卻說不出口「中華民國」四字;包括蔡總統的「維持現狀」主張,他也有意無意地漏掉不提。直到事後,才由行政院透過新聞稿代為作出補充說明。
像賴清德這樣一個滿腦子「台獨」的信仰者,要他回到蔡英文描繪的兩岸「現狀」象限內,或回到中華民國的軌道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也因此,他每多做一次補充,想要用橡皮擦擦掉一些汙痕,卻總是把「台獨」部位越描越黑,也為國家帶來更多困擾。如果賴清德仍是台南市長,他標榜自己的台獨信仰,或許不致引發嚴重後果。但他今天是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卻自稱台獨工作者,在他個人,這是輕重不分;在國家而言,把高度爭議的話題放在嘴邊,即是不把全體國民放在眼裡
回顧一年來賴清德對其兩岸態度的描述變化,有如一齣黑色鬧劇。去年六月,賴清德在台南議會答詢時曾說自己「親中愛台」;由於與其一貫的墨綠形象不符,引起一陣議論。對此,連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都覺得難以置信,聲稱「友中」即可。但賴清德九月出任閣揆後,其說法立刻出現了巨大的位移;他首度赴立院備詢,便公開聲明自己是「一個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無論擔任哪個職位都不會改變。今年四月初,他又在紀念鄭南榕的研討會上重申自己「確實是台獨工作者」;卻取巧地改口說「我沒有主張台灣獨立」,而是「去做這工作」。到了本月中,他又再度增補說法,強調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從去年六月的「親中愛台」,到九月後死抱「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的態度從一個極端移到另外一個極端。如果要說他的話術唬過了誰,唯一騙到的人就是蔡英文;因為,賴清德一當上閣揆就改變說詞,露出台獨本色。諷刺的是,面對兩岸政策遭到自己任命的閣揆挑戰和踐踏,蔡英文似乎只能啞巴吃黃連,徒呼負負,甚至只能緩頰說賴清德「只是誠實」。若誠實如此重要,蔡英文要求賴清德退回「維持現狀」的底線,豈非要他撒謊?
賴清德也許是一個「誠實而堅定」的台獨工作者,但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看,他卻是一個「魯莽而不負責」的閣揆,一直把台灣帶向傾斜而危險的境地。造成這樣的扭曲局面,正是任命他為閣揆的蔡英文所致。賴清德如此放肆,可能原因有二:其一,是他看出綠營獨派對蔡英文的不滿,覺得自己可以先下手為強搶取獨派旗手位置;其二,他把自己看成蔡英文的「挑戰者」,而非她的「政治夥伴」,更非其部屬。也因此,無論如何更改修辭,他都無意向蔡英文的底線回歸。
作為屢屢被呼為「神」的政治人物,賴清德可能覺得自己是個「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