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去梯言/黨同伐異—台灣的禍源

.國債累累 何來「超徵」的稅
.病人自主權利法 美中不足
.去梯言/黨同伐異—台灣的禍源
.陳長文給「快樂台獨賴清德院長」的公開信
.卡管惡鬥…還要掀出多少學者?
.期待新教長的風骨
.農產豐收卻想哭 官員怎無感







去梯言/黨同伐異—台灣的禍源


2018-04-18 00:2 0聯合報  公孫策
東華大學前校長吳茂昆將出任教育部長,國民黨質疑,吳曾任兩個中國大陸官方研究機構顧問,蔡政府應清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潘文忠終於挺不住而辭去教育部長,他的辭職聲明書雖然通篇強調「(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與校務會議)對各項爭議的處理,或以模糊帶過,乃至以擱置方式不處理」,但如此強調的結果,恰恰凸顯了他就是因為無法繼續卡住台大校長任命而辭職,而非賴清德說的「家庭因素」。
坦白說,潘文忠「挺」得夠久的了,從春節後內閣局部改組前夕,他就在傳聞名單中,後來沒換他,而台大校長就一直被「卡」到今天。可是潘文忠終究挺不下去,想是有「外慚清議,內疚神明」的感受吧?
如此情境,想到另一位「文忠」。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東坡)的政治生涯可謂多災多難:他少年得意,可是守父喪制滿回京時,卻因批評王安石新政而被貶謫外州,更被牽進烏台詩案差點頭顱不保,最後保他的卻是王安石。王安石垮台,舊黨司馬光拜相,蘇軾風光回京,卻又因對舊黨執政的弊端提出諫議,遭舊黨誣陷,於是自請出京。如此堅持「中間路線」使得他既不見容於舊黨,也不見容於新黨,舊黨執政期間他三進三出,新黨再度執政更將他遠貶到海南島。
說這幹嘛?蘇軾曾是禮部尚書也就是教育部長,而他的諡號是文忠
對照兩位「文忠」,不是要評論潘文忠,而是從他「挺不住而幹不下去」看到台灣的禍源——人才因黨爭而不斷陣亡
北宋的新舊黨爭,雙方都稱自己是君子,對方是小人,也才會有王安石保蘇軾那種情事發生。反觀今天台灣的黨爭,非但藍綠兩黨「不共戴天」,對方任何人、任何政策一概反對(如管中閔);甚至己方陣營若不能堅持立場(如潘文忠),也不容他繼續坐在位子上。
明天將接任的吳茂昆勢必要對台大校長任命或批駁來一個快刀斬亂麻,否則將立即陷入潘文忠相同的泥淖。但是,如果新的部長否決了台大遴選委員會的決定,勢必要面對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那時候,賴清德乃至蔡英文是要硬挺,還是棄車保帥?以當前的蔡政府聲望,硬挺實不能樂觀,但若選擇後者,則又損失一個人才——說得露骨些,經過這次「卡管」折騰,要找一位具學術地位而且沒去過大陸講學的部長人選,恐怕很難了。
黨同伐異使得人才加速「陣亡」,後繼者一蟹不如一蟹,就是台灣的禍源






國債累累 何來「超徵」的稅


2018-04-18 00:40 聯合報  陳聽安、陳國樑/政大名譽教授、政大財政系副教授(台北市)
一○三至一○六年連續四年、中央政府超徵稅收五千餘億元,引發民眾連署要求還稅於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月四日有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以「超額徵收之稅款—歸還於民」為議題提案,三周即達附議成案門檻。依規定政府應於四月廿五日做出正式回應;據悉,行政院將於廿日召開「協作會議」,邀請各方與專家學者等參與,希冀辨明爭點。
該提案訴求主要在:以全民按人頭、每人一次性定額退稅二萬二千元的方式,退還一○三至一○六年連續四年、中央政府超徵之稅收,金額共計五千餘億元。
若依據要求退稅者的邏輯推演,結論不是按人頭每人一次性定額退稅二萬二千元,而是按人頭每人一次性「定額補稅」一萬五千元。
按國庫署債務管理組統計,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數,自一○二年之五兆一,四六六億元(審定決算數)爬升至一○六年之五兆四,九九六億元(預算數),上升三,五三○億元。這未償債務餘額的增加,不僅意味著中央政府自一○三至一○六年合計超徵之五千餘億元稅收,已全部耗盡外,還多用掉了四年間稅課收入、非稅課收入、營業盈餘以及事業收入等合計,仍然無法負擔,而以舉債融資方式所取得之三,五三○億元。
如果「超額徵收之稅款」既然取之於民、必須「歸還於民」;那麼「舉債融資之收入」由於用之於民、也必須「取自於民」,怎能恁般的向下世代豪取強奪,由後代子孫口袋掏錢因應?以此三,五三○億元未償債務餘額增加數,除以二千三百萬人數,可得出不分青壯老少、每人必須一次性定額補稅一萬五千元。
一旦瞭解問題的關鍵後,可進而推論,「還稅於民」的前提在於—必須要有財政賸餘,並非稅收超徵與否;在有財政賸餘下,政府歲入大於歲出、沒有花掉的部分,當然應該「還給」民眾。但如何還,也須審慎。政府推動政事有賴預算,歲入大於歲出下,代表還有進一步施政的空間。可以依循追加預算、甚至特別預算之機制,把錢用於當用—重要社會經濟建設、重分配給能夠帶來最大社會福利增進的中低所得者,或償還既有債務以免子孫受苦。若不作為,則失去課稅的正當性,應把稅收退還給繳稅的人,不應直接按人頭發回。
我們不希望看到財政困窘下,卻年年提出的退稅訴求,也不希望行政部門年年得過且過、無所改進。以下提出幾點具體建言:一、為避免曲解,廢止「超徵」一詞的使用。二、稅收之預估應以區間為之;預算之編列以該區間之中位數。三、財政部與主計總處應共商課稅收入之估計。四、在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時,應追究稅收低估的行政責任,以導正財、主體系錯誤的稅收預估心態。伍、擴編立法院預算中心的人員與設備,以使其有能力進行獨立之稅收預估作業。六、鼓勵學術單位及民間獨立智庫進行稅收之預估。七、修正預算法,在歲出大於歲入時,如有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應將餘額全數列入償債基金。如此不僅可以杜絕往後不明就裡下的「還稅於民」訴求,也可消彌民眾對於財政部「恣意運用」所謂「超徵稅收」的不信任。





病人自主權利法 美中不足


2018-04-18 00:48 聯合報  高克培/漸凍人協會創會顧問(台北市)
傅達仁為自己爭善終權,引發社會關注。圖為年初他拖著病體參加兒子婚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身為醫師、且廿多年前曾與前立委林政則推動善終權法案未成,很高興聽到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於明年元月六日上路,未來具完全行為能力的成人可在醫療院所諮商後,預立自己在昏迷或無法表達意願時的醫療決定,「由代理人執行」
但是,衛福部有些規畫受到醫界詬病、本人亦覺不妥:
一、諮商團隊要接受過「預立醫療諮商訓練課程,才能拿到資格」,此要求過當。醫療工作難的是「把人救活」;要「放病人走」,只要有醫師法定資格,配合同理心,少數二線醫師(放射、病理)外,都有能力處置。如果一定要有衛福部認定的資格才能「放病人走」,難道山上的病人必須先搭車好幾小時下山,找個有資格的醫師才能「好死」?沒受過這訓練的醫師,明明依據法令、醫療常規讓合乎規定的病人得到好死,反而違法?
二、生死是大事,需要預立醫療決定的人必定是神智健康者,然而進行一次諮商門診絕對耗時又耗力。現在很多醫療門診服務量已經像「速食店」了,有多少醫事人員願意費心力投入?如為鼓勵醫界執行「預立醫療諮詢」,勢必增加花費,更何況時間不夠、讓被服務者聽不懂,反生弊端、誤解。
三、規定嚴苛,且由代理人執行,反失「病人自主」精神。
其實,只要方向正確,瑕不掩瑜,這些問題都不難解決:
病況一旦合乎該法,醫療就簡單多了,而往往同一種臨床狀況,醫師可以有不同的處置方式,不同的方式各有不同的目的、影響和舒適度,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包括尊嚴)。一般人當然不可能清楚這些細節,衛福部可以請專人將病危時可能面臨的各種心、生理狀況和備應的各種處理方式,包括方法、內容、性質、可能結果等盡量表列,製作示範影片,放在衛福部網站給各地民眾在家裡、配合家人協同,仔細就個人意願以○或╳方式填表,比照器捐意願,輸入健保卡,此後醫療人員依據辦理,醫病雙安,連代理人都不需要了。
筆者執業神經科四十年,照顧過無數失智、中風、巴金森氏症患者,更是漸凍人協會創會顧問,在不違背良心和家屬認同下,早已私下配合一些患者的堅定要求,幫他們得到他們渴求的解脫(懇請法律不咎既往、降罪本人),盼此法能省力、省時又省錢,簡單、明白且完備,得以順利推廣,嘉惠各地苦難眾生。
「善終權」美哉!善哉!衛福部加油!






農產豐收卻想哭 官員怎無感


2018-04-18 00:51 聯合報  熊家誠/蛋雞農(台中市)
洋蔥生產過剩,屏東縣政府發起企業認購洋蔥,獲得熱烈響應,總計購買6千袋洋蔥運往台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開春以來,天氣穩定使得農產豐收,農民卻苦不堪言,市場供過於求,菜價直直落面對市場「破盤價」的高麗菜、蘿蔔、洋蔥、大蒜、桶柑等作物,農政官員似乎只用看新聞的心態回應:「這是農民搶種供需失衡的結果」。
農民的收入不似勞工與上班族,農牧生產須面對天災、蟲害、疾病、人禍等風險,生產利益就是收入來源。農林漁牧生產是以滿足「民以食為天」的傳統產業,造福民眾享受廉價的食糧,卻賠掉生產者的合理利潤,現今的農業生產條件嚴峻,內需市場持續萎縮,生活負擔沉重。
各行各業期待豐收的喜悅,農產品豐收卻注定賠本。農牧生產者勞苦又無利潤,無奈當成綠肥或開放民眾採摘,心酸淚吞,艱辛困苦誰懂?豐收賤價,連民眾都不忍心,怎奈官員卻無感,竟也束手無策。
無論從國防、民生的角度,國家理應重視農業,期盼政府別紙上談兵,應通盤擬定具前瞻性的農業策略,符合生產環境現況,積極發揮市場調節功能,正視農民「薪情」問題,維護合理生產利潤,保障農業永續發展!






陳長文/給「快樂台獨賴院長」的公開信:麥當勞店長推肯德基餐…


2018-04-18 00:36 聯合報  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台北市)
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今天在台灣海峽實彈演習。固然演練是例行性的,但從環球時報的報導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的點名來看,這次的實彈演習在政治上一點都不例行,就是針對您的「務實台獨」言論而來。
我們看到您本人雲淡風清的說:「其實我們不必隨之起舞,因為很清楚中國這次是例行性演習,就緊靠著泉州灣做火砲射擊,距離金門有四十五公里之遙,距離新竹更遠超過一百公里。」
從這次演習的規模、位置來看,當然台灣可以不隨之起舞,但這只能顯示,中共當局還在自我克制。把位置對調來思考,如果您是大陸領導當局,以您的智慧,難道找不到讓台灣「非常有感」,而又無傷大局的制裁手段嗎?這只是意願跟代價的問題,今天的演習在泉州灣,下次在海峽中線呢?再下下次,到台灣外海呢?
不需要談到軍事對抗,光是股價的震盪、台幣的貶值,就會讓台灣付出極大的代價,人心的惶恐。需知台灣是跟世界做生意,而國外投資人,誰想要蹚兩岸互相對抗的渾水?
我確信,李克強總理的聰明才智,不會差您多少,更不用提習近平了。
筆者知道,在這樣的時刻,批評您、批評民進黨,都會被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我們怎麼可以跟中共唱和?是北京的反應不理性,不是您的說法有問題……
問題是,台灣人民,為什麼要為了您的「個人立場」,讓您取悅民進黨的傳統支持者,而去冒上這些風險?
打個比喻,有一個「務實的肯德基工作者」,莫名其妙跑到麥當勞當店長。
客人問:「哪一個餐點最好吃?」
「我的個人立場是咔拉雞腿堡最好吃。」
「那是肯德基的餐點,而你是麥當勞的店長耶!」
「所以你就不要問我啊,你問我,我就要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相信院長您也同意,這位店長找錯了工作。
賴院長,您所說的「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只是違憲,違反了蔡英文總統選前承諾,也讓中共當局沒有下台階,必須祭出對抗手段。
根據憲法,「台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中華民國」才是;蔡總統選前,就是靠著「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這樣的「一中承諾」方才當選。您沒有得到一張總統大選選票,卻打破總統的承諾,已經有失民主的正當性。
再從實際的政治賽局來考量,您把話講到這個程度,如果中共沒有反應,那就等於承認自己是隻紙老虎,拿台灣沒有辦法,而這是中國大陸的領導人,不可能接受的事。
您等於是逼中共當局翻盤比大小,用台灣的民粹去對撞大陸的民粹,身為一個中華民國公民、一位父親和外祖父,都深深覺得憤怒。
您還記得就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時,宣誓的內容嗎?「恪遵國家法令」,而中華民國的法令,就是「兩岸同屬中華民國」,「追求國家統一」。
您可以選擇辭職,當個快樂的台獨工作者,但處在中華民國行政院長這個職務,您就沒有當「台獨工作者」的奢侈和權利!






卡管惡鬥…還要掀出多少學者?


2018-04-18 00:26 聯合報  佘日新/逢甲大學講座教授兼跨領域設計學院院長(台中
教授出走只是高等教育的隱憂之一。圖為台大校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漫畫/季青


教育部質疑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到大陸大學兼職涉及違法,鬧到教育部長都下台;內政部長葉俊榮則遭藍委爆料在浙江大學列名兼職教師,準教長吳茂昆也被質疑曾赴陸講學、擔任顧問。卡管卡到學術巨塔內那些不為外人道的芝麻綠豆,都被以顯微鏡放大後作為政治惡鬥的籌碼
在兩岸交好的年代裡,台灣各大學裡有頭有臉的教授,哪個在中國大陸高校裡不被奉為上賓?網頁沒掛上去的還不知有多少呢?在兩岸「維持現狀」的年代裡,拖棚的歹戲不知還要掀出多少夾在藍綠之間右左為難的學者。
這些年高教急遽擴張與生源受少子化衝擊後,各式光怪陸離的高等教育現象紛紛出現。教授出走,只是其中一項隱憂
留下的教授若沒有強烈的內在動機,怠惰於教學工作拖累的,將是下一代無法養成應對未來的能力。傳授知識是教育工作核心,問題在互聯網+高等教育,在各類線上課程的蓬勃發展中,結構性的知識以傳統形式傳授已索然無味,教室裡滑手機的滑手機、睡覺的睡覺,學生喪失學習熱忱與教師喪失教學熱忱,拖累大學教育進入惡性循環
這些年來,國際上一些教育改革的先驅者,從個人到機構,大幅度在O2O的框架中翻轉高等教育風貌,有為者亦若是的國內教育機構已紛紛加快腳步跟上,留下不知變革將至的無感者或無力翻轉的無能者,恐面臨被翻轉或淘汰的命運。高等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緩,但談何容易?
教改以來的實踐經驗,證明「教授治校」在台灣是個堪憂的制度。有能力治校的教授固然不乏其人,但各級主管的遴選制度(尤其公立學校)造成行政體制受到選舉恩怨與派系糾葛的影響,欲發揮組織效能是十分艱巨的挑戰。
高等教育制度變革,大至影響大學國際排名、小至衝擊教授去留。「法人化」近來成為一個被關注的選項,日、韓的改革經驗值得參考,但在台灣泛政治化的氛圍中與邁向「財團法人法」的立法路上,大學法人化真能解決當前的高教困境嗎?許多問號!
留不住教授的心與留不住教授的人同等困擾!薪資待遇、研究環境、教學環境等系統思考與調整,只解決了局部的高教困境,因為留住了教授,還得留住優秀的學生。「留不住的學生」從海外求學經驗、校友人脈與就業潛力,在短、中期都將威脅台灣人才的存、流量與競爭力。從正規教育延伸到職場的數十年,甚或退休後再創人生高峰的歲月,對個人而言,是不斷在與國際日趨緊密接軌的社會求生存,而對整體社會而言,是如何綿延傳承、立於不墜的挑戰。高等教育的功能,不僅是留住人才,更需要重返崇高的教育理念,那是一個也不能放棄的。





期待新教長的風骨


2018-04-18 00:31 聯合報  蕭志同/大學教師(台中市)
準教育部長吳茂昆,即將在本周四上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元月五日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選出管中閔先生之後,爆發一連串的爭議;不論是前教育部潘文忠先生干預大學自主,或管先生論文學術倫理與擔任遴選委員所屬公司之獨董利益衝突等爭議,造成台灣社會嚴重內耗,重創高教體系。其中更扯出陽明大學校長以副教授及董事利益衝突獲聘的爭議,這些都反映出教育部的雙重標準與違法亂紀。
因為根據大學法的規定精神:教育部是「程序審查」,審查程序是否合法就應決定發聘書與否。校長候選人的資格等學經歷的「實質審查權」是在遴選委員會。這和大學的老師升等案一樣,實質審查權在系、院、校教評會及外審委員;通過三級審查會後,就將相關資料函送教育部進行「程序審查」,無程序違法就發聘書。因此若有人知悉管先生有具體違法行為,請負舉證責任
筆者身為台大學生家長,期待新的教育部長能夠有風骨,抵擋任何政治力的介入,並且要維持政治中立,不可分藍綠,以法行政,早日讓紛擾塵埃落定。
這段爭議期間以來,教育部的人事處長竟然可以對大學校長當選人出來說三道四;部長也可以在沒有具體重大證據下,隨著特定媒體卡管,連發幾道公文要台大遴委會、臨時校務會議一再釐清?而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更應該老成持重,謹言慎行。而不是跟著以武俠小說內容來胡言亂語,難道不知道一言足以興邦、一言喪邦的道理嗎?
台灣教育與政經環境的改善,有賴清明的政治作為,並以德服人,建議行政院長每日默寫自己的名字十遍,體會其中的智慧。更期待新的教育部長能以百年樹人為念,降低政治對教育體系的干擾,畢竟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全繫於教育的百年大業。
以上無關武功的切磋,只是憑良心說幾句家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