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重磅快評】看文在寅撬開半島凍土 蔡英文還要磋跎?

.【即時短評】教育部拔管成學術罪人 台灣高教全面淪陷
.【重磅快評】看文在寅撬開半島凍土 蔡英文還要磋跎?
.【即時短評】兩韓攜手跨越38度線 兩岸卻斷了線
.【即時短評】蔡政府政治追殺管中閔 大學自主陷三險境

.【即時短評】當農業無人耕作時 也不需要外籍勞工了
.【重磅快評】依法究辦?不忘掌權者曾如何嘲弄這4個字
.【即時短評】反年改不只反年改 凸顯一個世代的茫然
.【即時短評】提油救火!吳茂昆自身難保 拔管陷兩難
.【即時短評】別輕忽退警軍的強力反年改行動
.【重磅快評】請高瞻遠矚的潘孟安來當交通部長
.【即時短評】民進黨推動改革成「拒馬改革」
.【重磅快評】安倍苦刷存在感 台灣還要重蹈覆轍嗎?
.【即時短評】高鐵南延論戰 屏東人到底要的是什麼?
.【即時短評】政院留空間 軍人年改最高俸率恐下修
.【即時短評】政府敢做嗎?防疲酒駕駛其實有這幾招
.【重磅快評】能源轉型不是玩魔術方塊
.【重磅快評】陳菊適合當「政務武官」再入叢林砍殺?







【重磅快評】看文在寅撬開半島凍土 蔡英文還要磋跎?


2018-04-27 16:03 聯合報  主筆室
金正恩與文在寅覆土共植和平之樹。路透社


隔了十一年,兩韓領導人又見面了,這次不同的是,金正恩比他爸爸膽子大些,他過了板門店,進了南韓。雖然年輕,「政治」確實是金正恩的家學淵源,他拉著文在寅的手,也踏上北韓土壤,停留個幾秒鐘,再一塊走進南韓!
很難想像,一個僅存的、依舊通過臍帶傳承權力的共產獨裁者,其舉止與身段會如此行雲流水,沒有半點阻滯,不是事前設計的橋段,這個小小動作,讓人見識金正恩的靈活。
「冷麵」也可以是峰會的話題,金正恩的語言沒有禁忌,或者說,他不自我設限,信手拈來都是文章。「平壤的冷麵」甚至有一些畫面了,這小子是如何吃冷麵的呢?在那個似乎由猜忌、監視與恐懼構築起來的世界,他吃著冷麵,是否還會談笑風生?
可是這場峰會是怎麼陡然就出現在世人眼前的?這可能就要歸功金正恩的另一造文在寅了,他一就職就宣示,願意在適合的情況下出訪北韓,談論平壤的核武政策。這個熾烈的願望,是去年那個猶如白頭山上凍土一般凝重的半島情勢,終能反轉的一根鐵撬。
當然,聯合國的聯合經濟制裁,是金正恩被迫放棄邊緣路線的最重要物質因素,如果北韓人民可以不只吃冷麵,還有美饌珍饈,金正恩的核冒險,可能到現在都還處於高潮,不會下戲!
但反過來說,如果文在寅跟川普一樣,老是正義澟然、甚至是道貌岸然,沒事就指著金正恩的鼻子罵,說它是「火箭人」、「病態小狗」,今天這個春風和煦的台子亦不可能搭得起來。
若更深層地看,兩韓可以三度上演峰會,是由兩個不否定造成的,首先,雙方都未曾否定對方的國家人格,其次,兩韓無論任一造,都不曾否定雙方是同屬於一個朝鮮民族,最終應該融鑄於一個統一的國家,至今並不曾出現足夠聲量的分離主義或意識!平昌冬奧兩韓選手舉著同一面半島旗幟入場,就是這個民族願望最美好的註解!
可以說,表面上看,是文在寅讓半島情勢出現了軟化與緩解的可能,但從底層看,卻是文在寅內心裡那個完整的朝鮮民族統一夢(甚至可以加上金正恩的夢),讓極端的局勢開始逆轉!
兩岸與兩韓同為分裂國家,比起兩韓,兩岸其實走得更遠,馬英九8年執政讓兩岸簽署了23項協議,雙方早已互相通商、通郵與通航,北韓人民仍禁錮於金氏家族的陰影之下,兩韓領導人雖見了三次面,但兩岸人民交往、通婚、投資、貿易的幅度與深度,可能讓兩韓大流口水,艷羨不已。
但兩韓足堪兩岸借鏡的是,北京應看到兩韓在國際上並未相互否定對方人格,兩韓甚至皆為聯合國會員,彼此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並未影響其最終統一的願望;而台灣則應看到,兩韓都欲擺脫帝國主義者的干預與玩弄,希望終結列強為其祖國帶來的分裂與割離的痛苦,而不是繼續作為外國勢力的傀儡與玩偶!
有為者亦若是,馬英九曾完成了馬習會,蔡英文亦應以文在寅自任,努力塑造蔡習會的契機與條件!文在寅就職未滿一年,就促成文金會,蔡英文兩年任期將過,莫再磋跎下去!





【即時短評】兩韓攜手跨越38度線 兩岸卻斷了線


2018-04-27 13:44 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兩韓峰會27日展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跨越北緯38度線,成為全球焦點。他更臨時加碼,邀請並牽著前來迎接南韓總統文在寅的手,兩人一起跨入板門店北韓轄區,留下歷史畫面。圖/美聯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南韓總統文在寅今天會面,雖不能斷言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能就此緩解,但這場歷史性會晤,可能是兩韓和平的曙光。相較之下,同樣位處東亞的兩岸,在民進黨上台後,官方協商完全斷線,陸方愈來愈頻繁的軍機繞台與軍演,台海情勢日趨緊張兩韓復談對比兩岸的劍拔弩張,令人感慨。
南北韓高峰會今天登場,雙邊領導人可望透過溝通對話,讓兩韓關係更進一步。十分巧合,今天也是「辜汪會談」25周年,陸委會向大陸喊話表示,「和平與溝通」是實現台海互利共榮的關鍵,陸方應回顧雙方「擱置爭議、務實協商」初衷,透過不設前提的建設性溝通,開展兩岸良性互動。
回顧近30年的兩岸關係,雙方因為官方與民間的交流、協商,累積不少成果,兩岸領導人民國104年(2015年)在新加坡的世紀會面「馬習會」,也奠下兩岸對話基礎,而在辜汪會談25年後的今天,兩岸官方交流卻陷入僵局。這樣的僵局,雖然台海雙邊都有責任,但對照過去8年,兩岸互動相對良好,此時執政的民進黨責無旁貸。
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陷入實質的冷和情況。蔡英文總統雖然強調要維持現狀,兩岸「現狀」實則已然改變。原本的冷和狀態,近期更因行政院長賴清德率性的「台獨說」,讓大陸擾台行動找到藉口,兩岸困局更加嚴峻。
兩岸關係不睦,可預見大陸將在國際上對台灣施加更多壓力,可能是奪取我邦交國,也可能是阻撓我國參與各式國際組織,世衛大會5月就要登場,我方迄今未接獲邀請函。
過去台灣一直有美國當「靠山」,但川普政府的「不可預測性」及唯利至上,在美中之間,台灣如何自處,執政當局必須為台灣找出路。看到南北韓今日攜手跨越38度線,兩岸領導人有沒有這樣的智慧?






【即時短評】蔡政府政治追殺管中閔 大學自主陷三險境


2018-04-27 13:17 聯合報  記者王彩鸝╱即時報導
教育部是最需嚴守行政中立的部會,但在處理台大校長遴選爭議案,卻邀4部會的政務官參與。圖為台大。聯合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籌組跨部會諮詢專案小組,但跨部會代表都是「政務官」層級,規格幾近行政院跨部會議,坐實外界對蔡英文政府「政治干預大學自主」的指控,所謂依法行政,只不過是對管中閔進行「政治追殺」的幌子。
教育部對外宣稱組跨部會小組,意在請相關部會提供專業諮詢意見,但人事行政總處、法務部、內政部、陸委會等4部會出席成員,竟都是政務次長,這些政治任命的官員,絕不是教長能夠發號施力的,絕對是府院高層所授意。這對台灣教育整體發展及大學自主,至少會帶向3個險境。

第一,教育部恐成大學校長太上遴選委員會

台大經由校內民主程序、各單位推薦再進校務會議,雙重投票選出的遴選委員會,啟動校長遴選機制,依現行國立大學校長遴選辦法,遴委會是權責單位,但教育部以有人檢舉為由,完全不採信台大校長遴委會及校務會議的會議結果,主張教育部對大學有監督之權責,從核聘的行政程序角色,擴大為實質准駁的仲裁者角色,未來大學校長遴委結果,變成教育部說了算,教育部豈不成為「大學校長太上遴委會」?

第二,政治干預教育恐永無寧日

教育部是最需嚴守行政中立的部會,但在處理台大校長遴選爭議案,卻邀4部會的政務官參與,明顯是棄守行政專業,向政治取向靠攏 ,形同「政治會審」管中閔。此例一開,各部會政治力量介入大學,將永無寧日。

第三,黑廂跨部會處理管案,踐踏大學自主

大學校長遴選過程,每一步驟都公開透明,參與成員、會議紀錄都公開接受檢視。但教育部處理台大校長遴選案,不肯公布跨部會小組成員名單,會議紀錄也不公開,說穿了就是「黑箱作業」,完全在踐踏大學自主的精神與價值。





【即時短評】教育部拔管成學術罪人 台灣高教全面淪陷


2018-04-27 20:27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教育部今天宣布駁回台大校長遴選結果,確認拔管。本報資料照片



卡管案落幕,教育部決定拔管。從台大1月10日將台大校長遴選結果公文送至教育部算起,今天剛好邁入第108天,也是台灣高教最黑暗的一天。
回顧1月5日晚上,中研院院士管中閔以3票之差當選台大校長,當時外界認為管中閔是黑馬,而遴選委員認為,管勝選的主要因素是,「對未來的台大最有理想與遠見,並提出具體方法與步驟,更是唯一提到台大需要『變革』的候選人。」面對台灣高教的內憂外患,若說管中閔是「史上挑戰最大」的台大校長也應不為過。
當選後第3天,管中閔展現行動力,首度與媒體茶敘,談未來治校理念,也說自己不會是「雲端」校長,定會聆聽台大師生的想法;接受本報專訪時,他也提到,改變台大是「社會工程」,幫助台大重新找回「正直」、「正派」,是他的重要使命。
管中閔的沒想到,接下來的杯葛動作如天風海雨,一連串的卡管風暴,在管中閔當選隔天即開始
1月冒出的事件有,台灣大哥大副董蔡明興與管中閔獨董身分利益迴避問題,以及民進黨立委對學術倫理案的爆料。各界提的理由,台大都已經一一釐清、釋疑,遴委會也於一月底報教育部,但教育部仍依據「據報載」資料,連發多道公文給台大要求說明或審查。
為了抗議政治力介入台大,2月期間,4千名台大教職員、校友連署,又上凱道向總統蔡英文拜年,這是首次由台大教職員自發性的陳抗活動。台大歷任前校長更於新春團拜對卡管事件發表談話,陳維昭痛批,台大從未遭受過這樣的糟蹋,現在是校園民主、學術自由最黑暗的時刻。
在教育部「卡」的同時,台大部分師生醞釀起要召開臨時校務會議,審查校長遴選案有無瑕疵。教育部前部長潘文忠也跟著稱「本於尊重大學自治」,「希望」台大召開臨時校務會議「釐清疑義」。
3月16日,管中閔被媒體爆出在廈門大學、西安交大和華中科技大學兼職。24日台大舉行臨時校務會議,與管中閔有關的五項提案全數擱置,台大人事處也說明,管中閔並無違法赴陸兼課。
校務會議這關,台大人守住了,原以為台灣高教就此有了活路,沒想到,教育部完全無視台大校務會議的決議,拿赴陸兼職疑義繼續「卡」。
一直保持低調的管中閔,終於在3月22日打破沈默,首度發表聲明,要求教育部於3月底前決定聘任與否。4月1日,管中閔二度發表聲明,重話指教育部推諉懈怠、違法而不作為,使台大校務決策與年度財務窒礙難行,教育部及相關人員自應承擔法律責任。管更說,為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定當堅持到底。當天,教育部人事處長陳焜元回應,近日會內適法性處理,絕非故意延宕但事實是,繼續拖
眼看獨董、抄襲與大陸兼職都無法成案,教育部已經「沒步」,清明連假前,教育部罕見主動說明,將籌組跨部會專案小組諮詢管中閔赴陸兼職疑義,引發各界嘩然。蔡政府一連串的政治動作,從立法院的學術倫理烏龍爆料、監察院去文台大調查,教育部連發多道金牌、北檢調查,立法、行政、司法、監察齊力發功,顯見政府是傾國家機器的力量在「拔管」
奧步出盡,4月11日,潘文忠在立法院對管中閔喊話,希望管能出面說明赴陸兼職爭議,更首度表態「管中閔若違法就不給聘書。」
隔日,30多名台大師生、校友至北檢告發潘文忠和陳焜元瀆職罪,枉顧《大學法》所規定之聘任義務,竟藉「審查」之名,無限期拖延台大校長聘任案。
過兩天,潘文忠於14日驚天一辭,潘的聲明更打臉賴清德第一時間的「家庭因素」之由,強調「希望所有的政治操作能就此停止,讓台大校長遴選爭議案能回到單純的校長遴選程序和當事人身分適格的討論」。之後,潘文忠的離職感言更提到「不要做假事」,且缺席部長交接典禮
外界揣測,潘文忠的的辭職,可能是對高層政治操作的嚴正抗議。有人認為,高層施壓潘文忠「拔管」,但潘文忠可能看不下去,不願同流合汙,成為「拔管」千古罪人,只好辭職。而潘所指的假事,或許就是「拔管」。
同時,外界正密切觀察將會由誰來接任教長,擔任執行拔管的劊子手。4月16日行政院宣布東華大學前校長吳茂昆為新教長。此後,吳茂昆也被藍營爆出多起赴陸兼職爭議。
吳茂昆19日上任當天,明確指出下周將開第二次跨部會會議,更多次重申,他跟管中閔的赴陸爭議不能「相提並論」,他去大陸純粹是學術交流。然而,第二次跨部會小組還沒開,吳茂昆就先有結論,証實先前眾人的判斷是帶著「卡管」任務上台的,且跨部會小組會議根本就是「假」的,其實民進黨高層早有定見,只是在找一個願意執行拔管的人。
台大校長爭議,是典型的顏色政治。我們的教育主管機關,顏色超越專業。蔡英文政府只是要一個政治打手,不是真心做教育的人,而管中閔最後仍難逃毒手。
教育部的公信力蕩然無存,恐要背負千古罵名。教育部成為學術罪人、歷史笑柄,台灣高教更將全面淪陷。
管案此例一開,未來所有國立大學校長都要讓政府「核定」,未來那一個黨派顏色不同的學者,還敢出來選台灣的大學校長?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大學自治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