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去梯言/戊戌之變,怕?不怕?

.擺明「拔管」 教部明目張膽違法
.學測判優劣? 多元角度思考偏鄉教育
.青年窮忙 正視就業環境非典化危機
.去梯言/戊戌之變,怕?不怕?
.無奈燒枝葉 我竟成空品殺手
.民粹勝利 義國5大灰犀牛怎解?
.軍人年改摧毀的價值 如何重建?
漫畫/習近平登基? 川普怎麼想







去梯言/戊戌之變,怕?不怕?


2018-03-07 00:30 聯合報  公孫策
國民黨團舉行「核二重啟 蔡政府先道歉」記者會,批評民進黨政府重啟核二是對其「非核家園」神主牌的徹底投降,應向全國人民道歉。 記者曾吉松/攝影


戊戌年開年以來發生了兩場風波,網友創意稱之為「安屎之亂」、「菜賤之亂」,但這兩場「亂事」的後續影響,都不及將要來臨的「核電之亂」
原子能委員會核定台電重啟核二廠二號機,此舉當然引來各種抨擊、嘲諷,然而行政院與民進黨立院黨團卻「不計毀譽」,務期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理由無他,吵得愈久事情愈難收拾。然而,如此窘境卻是民進黨失計於先,又拙於執行於後所致。
非核家園」是蔡英文的競選承諾,而她就任後卻真的要將之進行到底(換做阿扁,一賴天下無難事),滿足了反核團體,卻讓民眾飽受缺電之苦;為了充分供電,只有全面加重火力發電比例,卻又讓民眾飽受空汙之苦;面對空汙束手無策之餘,只好重啟核二。可想而知,反彈立刻到來:新北市要中央先講清楚,核廢料怎麼處理;而環保團體甚至狀告行政院長、經濟部長、原能會主委、台電董事長等人。
如此景況正好以「捉襟見肘」形容,這個成語典出《莊子》,原本是說曾子十年不做新衣,以致拉衣襟就會露出手肘,這個成語後來多用於形容「左支右絀,無法周全」。為什麼十年不做新衣會捉襟見肘?因為古人穿棉衣,棉布會縮水,穿了十年的舊衣一洗再洗,當然會縮到完全不合身。同樣道理,一個腦筋不更新的政府,執政能力也會「縮水」到捉襟見肘。
《獨醒雜志》的記載:宋徽宗時,有一年收成不好,有官員獻策「廩俸減半」,也就是公務員俸祿減半以因應稅賦短少。某衙門演戲,一位優人跳著出場,因為他的兩隻腳穿在一個褲管裡,同台角色問他怎麼啦?回答:「只顧著減半,不知道難行。」
非核家園多數人都會贊同,可是核電機組說停就停,不想缺電該如何;火力發電全開,不知空汙該如何;再回頭重啟核電機組,看要怎麼跟環保團體交代?民進黨在立法院占優勢多數,當然可以快刀斬亂麻,但是,卻不知往後該如何止血止痛。--只顧著眼前頭痛醫頭,不知道後頭「難行」。
今年戊戌年,有人提醒「戊戌年必有大變:六十年前八二三砲戰,一百二十年前戊戌政變」。然而,一百八十年前的一八三八年,林則徐到了廣州,開始禁煙,隔年燒鴉片。也就是說,歲次即使影響變局,變好/變壞事在人為。我不怕時局變化,怕的卻是主政者絲毫「不怕」。







擺明「拔管」 教部明目張膽違法


2018-03-07 00:30 聯合報  俞大衛/律師(新北市)
教育部長潘文忠六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教育部本於尊重學術自治原則,由於台大校務會議代表也有提出校長遴選爭議,因此教育部希望台大召開臨時校務會議釐清疑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教育部潘文忠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教育部「本於尊重學術自治原則」,由於台大校務會議代表也有提出校長遴選爭議,因此教育部「希望」台大召開臨時校務會議「釐清疑義」….云云。此種違反制度,視現行法規為無物的說詞,完全不能令人苟同!
教育部自己不依據大學法第九條規定聘任台大選出的人選,卻希望台大開臨時校務會議「釐清疑義」,不禁令人好奇其根據為何?
為了選出校長,台大校務會議制訂了「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依據該要點選出遴選委員並組成遴選委員會,然後由遴選委員會依該要點之規定選出校長。校務會議在選出遴選委員之後,依該要點第五條規定,即由遴選委員會獨立自主執行職務校務會議無權干涉
雖然依要點第十六條,校務會議應對校長候選人進行推薦投票,獲得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者成為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但這是校務會議代表(是代表個人,而不是校務會議這個機關)在整個遴選程序中唯一的角色。在投票推薦後,個人的角色就已結束,至於校務會議這個機關,在校長遴選程序中則完全不需要進行任何決議,也不需要為任何意思表示,或擔任其他的角色。
大學自主的原則,台大早就已經落實在由校務會議所制定的「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之中。在遴選委員會進行遴選程序時,校務會議代表有投票推薦的權利,一經推薦,校務會議代表就不再有任何權利,校務會議更沒有任何權利。而在遴選委員會遴選出新校長之後,不論是校務會議代表或是校務會議,當然更不能對遴選結果進行任何干涉。這才是大學自主與學術自治的精神
潘文忠部長說他「希望」台大盡速召開校務臨時會議「釐清疑義」,我們不明白他有什麼根據提出這種「希望」,也不明白台大校務會議有什麼權利去左右遴選委員會已經完成的遴選結果。
大學法第九條第一項明文規定,由公立學校組成的校長遴選委員會,經公開徵求程序選出校長後,應由教育部聘任之。現在教育部擺明不願意聘任台大選出的新校長,又找不出反對的法令根據,只好「希望」台大召開校務會議去創造變數,好讓教育部有理由可以運用,這種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明明破壞台大的大學自主,卻竟然用學術自治做為藉口,還說自己是依法行政,其任性妄為的程度,實在令人不知該如何評論。
台大正在寫歷史!台大校務會議是否能維護自己制定的校長遴選制度,堅持依法行政,不與違法的教育部相呼應,破壞大學自治原則,全國人民都在看!







學測判優劣? 多元角度思考偏鄉教育


2018-03-07 00:30 聯合報  何俊青/台東大學教育系教授(台東市)
六龜高中全校學測未達40級分,引發社會對教育城鄉差距的關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大學學測成績公布,高雄市最偏遠的六龜高中沒有學生超過四十級分,遭網友質疑「這種高中不如廢掉」,校長直言「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發掘他們的優點,比強迫學習更重要!」筆者身處偏鄉多年,對偏鄉教育的未來發展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勿以學業表現作為評判偏鄉學校優劣的指標。給弱勢孩子好的教育,並不表示只需要給他主科(國英數為主)領域的學習,孩子身為人,身為地球的公民,有許多多元智能領域要學習,也莫忘了還有高尚情操要陶冶以及實用技能要體驗。
台灣在弱勢地區實施的各種方案常以認知學習為導向,各偏鄉更是努力提升學力「減C」,教育主管機關也定期督導追蹤各校績效。筆者發現,某偏鄉學校出現幾個孩子成績不如預期,學校就卯盡全力申請各種經費辦理夜間、假日、暑期的主科學習。雖然提升學生學力很重要,台灣未來公民的PISA排名也很重要,但學力低落可能不是學習的問題,而是學習動機、情緒管理、同儕霸凌、家庭結構等非學習因素造成,有可能問題解決了,學力也就提升了。
偏鄉學生若有意願繼續學習,應讓老師專注於教學,不要有太多政策要求也可提供弱勢學生提升學力以外的選擇,如教孩子玩樂器、打打球、陪家人聊天是否會更有意義呢?對偏鄉孩子的關心和陪伴可能比物質援助或加強課業更重要
再者,越偏遠的學校和社區關係越密不可分,應該發展偏鄉學校為終身教育及社區文化的中心,偏鄉學校不只肩負教育,同時肩負社區發展、文化保存及少數民族語言傳承等功能。偏鄉學校教育的範疇不應只是義務教育,可擴大至社區教育與大眾教育,當社區與學校互動緊密就可賦予偏鄉新的生命,促進學校與社區文化的發展與綻放。
偏鄉教育的根本還必須思考教育本質:教育究竟該「重視快樂」,還是「追求卓越」?「教育即生活」,還是「教育是為未來美好生活做準備」?只重視短期考試的前後測分數差異,可能使偏鄉的輟學率更高;即使要檢證學校辦學成效,也應參酌長期縱貫研究的結果
一所學校學測沒人達四十分真的這麼重要嗎?教育是教師為學生的生命做「一點點」的改變。都市教育的現在絕非偏鄉教育的未來,不要再以不足的觀點來看偏鄉,應以多樣的角度思考偏鄉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讓偏鄉學校成為社區文化堡壘,才有實現社會正義的可能。








青年窮忙 正視就業環境非典化危機


2018-03-07 00:30 聯合報  林昭禎/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報載去年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有臨時人員近四萬人,實際上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則顯示,全國有八十萬五千人從事臨時性工作,相較於五年前約增加了七萬人。值此失業率創近十七年新低紀錄的時刻,打工族不減反增,顯示新增工作以非典型就業居多
表面上打工族不到全體就業者的一成,看似問題不大。然而自民國九十六年到一○六年,打工人數從廿五萬二千增加至四十二萬,多了六成五,特別是廿至廿四歲的年輕人,十年間成長翻倍,可知經過全球金融海嘯的襲擊,不僅讓就業品質惡化,且有「青年工作非典化」之現象
為了控制成本,企業將替代性高的工作,一個拆成數個,分別用基本工資給薪,既免加班費,也省了升遷調薪,卻讓年輕人得多兼幾份差方能溫飽所以「青年工作非典化」除了造就出「窮忙」一詞,也催生出「厭世代」
這群出生在民國八十年前後,成長於台灣最富裕時期,卻在全球金融海嘯後出社會的「厭世代」,面對非正職充斥的勞動環境及凍薪常態,自然對物價波動敏感,一旦漲聲響起,不免有搶購物資衝動,才會有近日的衛生紙之亂。
如此嚴峻的就業情勢,加上大陸的惠台卅一項「挖角」措施,該怎樣避免人才被掏空的局面?吾人以為仍應由強化青年人力資本著手。因統計發現,隨著年紀增長,不論是失業率抑或從事臨時性工作的比率都呈下降趨向,可知學識與經歷的累積,不但有助於個人謀得好工作,更能幫台灣儲存能量,取得下階段的先發優勢。
再者是改變勞動市場潛規則,儘管政府公布有「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應行注意事項」,及「勞動派遣權益指導原則」,然因法律層級低,效果有限。為免勞動市場受到不當人為操作,宜直接在勞基法中明訂打工及派遣聘僱規範,要求雇主及派遣單位明文告知權益,不得任意變更,且有提供轉換正職管道之義務。
當然,想留才,根本之道在推翻「低薪」結構。但在找到新的賺錢利基前,請正視當前「就業環境非典化」危機,優先改變不利的勞動市場運作規則,讓年輕人有穩定的工作與前景,方能安心在這片土地打拚。加上持續強化人力資本,才能推升台灣軟實力,吸引國際資金拓展海外市場。唯有人與財相互援引,形成正循環,我們方有機會徹底逆轉現狀。







無奈燒枝葉 我竟成空品殺手


2018-03-07 00:30 聯合報  巫火爐/農(屏縣九如)
在一片紅害等級的空汙之中,逛街民眾紛紛戴起口罩因應,以防糟糕的空氣品質影響健康。 記者許正宏/攝影


我有四百坪農田,田鄰堆放著蓋土防草和當圍籬的黑色塑膠布、網,曝日待燒,因為這是鄰農長期以來解決農業廢棄物的主要模式。
我的田對面是某宗教團體共修處,看到他們將蒐集來的乾枝枯葉排成方陣,可以確定也是準備放一把火燒掉處理,因為農曆年前他們才以這模式處理過一堆枝葉。他們力行環保和資源回收,不可能不知道焚燒對空氣品質的傷害吧?
我家有五十公尺左右的七里香綠籬和矮仙丹,以及十來棵大小樹,常需修剪,我將剪下的枝葉堆放牆邊,都堆成一人高了,又死了一棵大波羅蜜,鋸砍後還是往牆邊堆放,要爛不爛的,到底要堆放到何時?找不到解決辦法,實在痛苦!
過年前,碰到鄰鄉當過文化協會理事長的友人,我問:「你們認養幾十甲的河濱公園,落葉都怎麼處理的?」畢竟是文化人,摸摸頭想了一下,很無奈的說:「沒辦法!也只好打掃集中後,放火燒了。」
鄰居以老灶柴燒年糕被檢舉,環保官員來關切;朋友開茶行烘焙茶葉也被檢舉,環保官員也來了。
隨便焚燒,我不願意,也怕怕,但看牆邊堆積如山的枝葉,我很煩躁徬徨。為了減量,在過年前,連兩日放兩把火燒了。邊燒邊期待環保官員出現,我想告訴執法者:「之所以知法犯法,是連有『貫徹環保,清淨家園,捨我其誰』之想法的團體或個人,都束手無策了。請問環保官員,大量或天天掉落的枝葉怎麼處理?」
四日聯合報頭版半版刊載「紅害來襲 灰濛濛到明天」。身為愛護環境的人,竟然無法避免得成為傷害空氣品質的劊子手,真是令人汗顏啊!






民粹勝利 義國5大灰犀牛怎解?


2018-03-07 00:30 聯合報  吳芳銘/嘉義縣副縣長(嘉縣太保)
義大利前總理倫齊在國會選舉遭受重大挫敗後,宣布辭去黨魁。 美聯社


甫揭曉的義大利國會大選結果,確定的是可視作民粹主義勝利,不確定的是義大利的未來
反建制的五星運動黨獨囊卅二%選票,另一個民粹主義右翼政黨(前身為北方聯盟)的聯盟,也取得了十八%的支持率,都超出預期,兩黨加起來已達半數,顯示來自底層的怒吼,已把義大利帶向極右急轉,民粹主義再高揚
成立僅九年的五星運動,為何能在二○一三年首度組黨參選即得廿五%支持率,今年成長到卅二%,兩度掄元?同樣的,北方聯盟轉型為聯盟,選票大幅成長十四%。答案正是人民對政治體制、經濟困頓、財富不均、區域發展失衡和移難民湧入等五大灰犀牛效應無解的不滿情緒,滋養了民粹主義的迅速發酵
十年來義大利經濟停滯,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少數尚未回到二○○八金融危機前水準的國家。貧窮人口有一千零四十萬人,廿五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難以想像的四成,人才外流為歐洲他國外勞,加上四年來非洲難民移入六十餘萬人,被視為來搶工作、討生活與分享社會褔利,添加民怨柴火。據估計,安置一位難民一年的成本約一萬歐元。二○一五年安置難民的支出近十億美元,占義國全年財政支出一%
義大利的政府債務占國民生產毛額高達一三五%,債務規模占歐元區超過二成,只有靠基本財政餘額為正數才能持續金融體系的債務高築,十分脆弱,隨時可能引爆危機。
再者,義大利經濟的南北差距非常大。從失業率看,北部和南部分別為六.六%和十九.二%,相差很大。政府的資源和建設長期重北輕南,導致頭重腳輕區域發展不均。另外,南部的政府效率和企業生產力也遠低於北部。
如果說民生經濟是直接孕育民粹的養分,那麼政治體制則是長期的幫凶。多黨制的義大利自二戰結束後的七十餘年,歷經了六十多屆政府。平均壽命僅有年餘,施政無長遠規畫,既得利益結構永固,只能短視迎合民意,以致改革雖有社會共識,但改革的陣痛卻沒人願意承受,責任也少有人承擔,改革僅有燭光,不見大破大立突圍的黎明。
民粹主義盛行下,顛覆美國民主價值選出川普,老牌民主國家英國脫歐,在德、法和荷力抗民粹成功後,相承自古羅馬政治文明的義大利也不敵,歐美民主價值的軸線翻轉的同時,也改變菁英思維治國的傳統。
當下義大利的國會大選結果並不是黑天鵝,很清楚的是灰犀牛,義國對外與歐盟的關係或有考驗,對內不管接下來的政府如何組成、解決前述長期政經結構性難題的挑戰,以及撫平怨氣、瞧見改革的曙光,對義大利新政府來說,恐不是件容易的事。






軍人年改摧毀的價值 如何重建?


2018-03-07 00:30 聯合報  李剛/大學教師(新北市)
藍天行動聯盟秘書長繆德生摔落命危,五日下午不治拔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退役上校繆德生在反年改抗爭中不慎墜樓受傷,前天離世。政府部門及立委諸公,實應審慎斟酌因年改政策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缺乏所造成社會抗爭不斷,謙卑以對。
首先,從軍人年改議題的核心爭端闡明。民主國家莫不以軍隊為國家主權象徵,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工具,此早已超越軍隊是政府員工此一雇傭關係。政府不僅未能謹守善待員工的契約原則,毀棄只有雇主能開出的在役與退輔條件,單就財政因素破壞軍隊存在的特殊價值,輕易挑動軍隊與國家之連動結構的「軍改」路程,實令人遺憾與不解。
換言之,軍人因年改議題而對政府及某些特定輿論操作所產生的強烈「背棄」感,是前所未見的。此已超越「不溯及既往」契約原則及法律疑義,亦坐實國防部嚴部長口中的「國安危機」警告。倘若政府背棄了對軍人的誠信,放任黨政工具任意揶揄嘲諷軍人,汙辱其信守價值,甚而見其群聚抗議時又見縫插針地予以醜化、激化,如此必然摧毀軍人長久對國家的忠誠與信任關係。
其次,從軍人群體訴求意見中,清楚看見是價值感的動搖而非價格的調整。軍人願意在各樣困難情境中,以任務為先,家庭及個人在後的大我價值,不是價格所能替代。顛覆軍人信守的價值後,政府又該付出怎樣的代價去建立?政府實應以更高態度思考與軍人間的「信賴保護原則」,而非從法律角度單方解釋,遑論此法律見解仍極具爭議。
所有現役及退役軍人,該有的福利待遇從來不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而是組織與決策階層權衡制訂的。簡單來說:領導者要下位者賣命,領導者就必先顧及下位者的需求,尤其是在精神信仰上讓部屬感受到上官以身作則,視其為子弟,部屬將不計代價地生死與共,奉獻犧牲。
再者,也是最為嚴重的「年金之擾」將阻礙社會階級流動,不利階級「翻身」。政府針對軍公教年金大作文章,壓制公職人員的存在感,將破壞階級流動的驅動力,讓選擇進入公職取得翻身機會的中下階層家庭孩子,失去希望。
今日,現役軍人惶惶不安,退役軍人走上街頭,以年老身軀推動圍籬、登上高牆,看似窮途而哭,但其心愴然悲憤。期盼政府及輿論能夠冷靜看待軍人年改議題,同理待之。畢竟,他們是國家意象之一環,如英、美先進國家,敬而重之是國家領導者與社會大眾的應然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