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除了「獨角獸」 台灣更需「螞蟻雄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該調整的,是蔡總統思維與賴揆格局
.聯合報黑白集/誰在摧殘民主聖地
.經濟日報社論/除了「獨角獸」 台灣更需「螞蟻雄兵」






經濟日報社論/除了「獨角獸」 台灣更需「螞蟻雄兵」


2018-02-24 00:5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宣布「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宣示將在兩年內孕育出台灣第一家「獨角獸」公司。之後每兩年培育一家具代表性的獨角獸公司,最終至少促成三家具潛力的新創事業,在六年內都成為獨角獸公司。方案計畫透過早期資金、人才發展、法規調適、行政協助、多元出場、進軍海外等面向的助力,讓台灣新創事業迅速茁壯,成為帶動新產業發展的動力。賴揆特別強調,這項方案是新春後行政院的第一案,顯然相當滿意。
我們當然樂於看到台灣未來有源源不斷的「獨角獸」企業出現,在各種新產業中各領風騷,甚至進軍國際、獨占鰲頭,個個成為台灣之光,為台灣帶來更多就業和所得。但是,我們卻從這個方案,看到了過去政府擬訂經濟政策的盲點,還是重複地出現在新的政策中,為政府研擬重大經濟計畫的能量感到擔憂。
首先,「獨角獸」公司這個辭彙,是風險創投專家Aileen Lee在2013年底的一篇文章提出,是指新創未上市公司市值估計已達10億美元者。獨角獸是傳說中額頭長了獨角的馬,因其獨角具有神奇魔力,遂成為狩獵的珍奇對象。以其形容珍稀的卓越新創企業確是神來之筆。從此,這詞彙就風行於創業界,成為新創事業者的夢想,每家新創事業都希望成功,早日擠入「獨角獸俱樂部」。
然而,根據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研究,這類企業非常稀少,全球在2017年秋只有214家,由美國和中國大陸囊括80%,排名居三的印度只占4%。行業別多集中於電子商務、網路軟體、金融科技業、文化娛樂等,主要決定因素是國家的網路市場規模大小、基礎設施是否優良、網路人才是否充裕、產業結構是否完善等。因此,現階段可以產生獨角獸公司的最重要因素,應該是「市場規模大小」,因為要有遠比從前更大量的使用者,才能讓這些利用網路科技的業者快速成長,這也是美國和中國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的原因。
政府似乎認為台灣也有機會,因為除了市場規模外,其他幾個條件台灣都不輸別人。特別是看到名單中也有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士、盧森堡、智利等國都能列名榜上,「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壯志油然而生。再加上,國內已有幾家企業現出「獨角獸」的樣態,只要政府為它們加把勁,當然可以順勢而上,成為新的「台灣之光」。
只是,政府可能忽略了,上述這些小型或發展程度不如台灣的國家,其實都有一個巨大的服務業發展腹地。例如,香港因為和大陸有自由貿易協定(CEPA),新加坡、馬來西亞都屬於「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成員,並透過東協又和中、日、韓、紐澳、印度簽署自貿協定,瑞士、盧森堡也都屬於歐盟成員或者和歐盟簽有自貿協定,智利也透過自貿協定而和中南美洲國家自由貿易,因此都能納入廣大腹地作為市場,得以在一個巨大規模下發展。而台灣呢?我們甚至可以斷言,若台灣無法納入中國大陸作為市場腹地的話,幾乎毫無能力達成政府設定的目標。除非政府刻意打造一兩個樣板,來塑造所謂的「台灣之光」;只是,刻意扭曲資源打造樣板,除了可能對其他競爭企業不公平外,可有特殊的經濟意義?而且,這一兩家可能上榜的企業,早已渡過其新創「死亡谷」,政府順水推舟推出本方案,難道沒有「割稻尾」之嫌?其實,這也是政府方案上常見的「錦上添花」特質,卻少見足夠的「雪中送炭」。
在現況下,完善新創事業的環境是正確的,但以「獨角獸」數量作為重要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並不是合適的做法。也許,改成觀察有多少比例的新創事業能夠在五年後「樂活」,才是更具意義的方案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誰在摧殘民主聖地


2018-02-24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台南市長有6人參選,包括陳亭妃(左起)、王定宇、黃偉哲、李俊毅、葉宜津、顏純左。 圖/顏純左服務處提供


從民主的角度看,在黨內初選階段採取開放的態度,讓黨員自由競爭,對產生最佳人選確有助益。但以台灣政治之缺乏氣度,最後鬧到不可開交而反目成仇者,也不可勝數。民進黨台南市初選六人相爭,卻賤招盡出,還鬧到中執會要蔡英文裁示,讓人不忍卒睹。
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曾諷刺說,民進黨在台南推個「西瓜」出來,都會當選,呼籲大家支持第三勢力。現在,民進黨內初選打得昏天暗地,抹黑暗算什麼招數都來,為的就是搶當那顆「西瓜」。西瓜都能當選,原因無他,民進黨吃定了台南人迷信「這一味」的死忠,吃定台南人不會跑到別的攤子,所以再怎麼惡搞也不怕。
且看這次台南初選的「黨內互打」,不僅在誰拿走誰的手套、便當、咖啡這種情節上大作文章,更交相放出不實民調,來誤導選民。甚至有人指控對手陣營有被黨開除的議員、有涉弊案的夥伴,未來可能導致「黑面執政」云云,含沙射影,到了人格毀滅的地步。這些,以往都是民進黨用來攻擊藍營的手段,如今用來抹黑同志,也毫不手軟。
台南號稱「民主聖地」,自認為有光榮的情操與傳統。但是,從這次充斥惡意的攻訐與誣蔑,人們看到了什麼情操?這些候選人在操作種種烏賊戰術時,心中除了自己的勝算,沒有絲毫對選民的尊重。
同樣號稱民主聖地,宜蘭受到私心摧殘,嘉義已一蹶不振,台南正在自我踐踏。


聯合報社論/該調整的,是蔡總統思維與賴揆格局


2018-02-23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中)國安人事大改組,外交部長李大維(左)將出任國安會秘書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漫畫/季青


從年前喊到年後,蔡政府內閣改組名單昨天公布。與民眾期待大相逕庭的是,原先外界以為賴揆應該加強部署的財經、內政等部會,結果均文風未動,只微幅調整了勞動部長的人事。相反的,在屬於總統權責的國安及外交、國防、兩岸部分,蔡英文則做了大幅度的挪移。這樣的人事安排,除反映了蔡英文和賴清德的性格與格局,也可以預見,蔡政府的運作基本上不會有太多變化。
這次內閣人事的微幅調整,反映出賴清德的治理視野仍僅限於簡單行政,缺乏更開闊的治國格局。事實上,外界認為內閣有改組必要,主要是賴清德去年九月上任時,只簡單更動了副院長、秘書長、國發會主委等少數職位,其他均承襲了林全內閣時代的人馬。當時的安排,或許是賴清德為保持「尊賢」的禮數,或者是他對中央執政仍不熟悉,而暫時持保留態度。但經過半年的行政盤整,賴揆理當對內閣團隊的組建有更多自己的看法,也更了解民意的期待;但他卻仍無意調整自己的隊伍以強化戰力,這點令人意外。
其中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他對自己上任後所獲的民調支持度感到滿意,因此認為一動不如一靜,只要保持現狀即可;二是他對自己太過自信,覺得只要個人領導有方,團隊結構或品質都在其次;三是他認為閣揆只要能順利推動行政、處理危機即可,無需做更宏遠的擘劃工作;同時,他的識人圈可能僅限於政治的同溫層,無法延伸向社會不同階層延攬更多專家。
如果是上述第一、二點因素,賴揆的自滿則不免讓人感到憂慮,因為他已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治」的迷思。賴揆最初的高人氣,是因為他有台南治理實績的底氣支撐;但是,治理一國和治理一市畢竟大不相同,賴清德的台南經驗未必能援引至全台各地。何況,半年來,他的支持度漸漸下滑,來到死亡交叉的邊緣;此刻還不積極改組,未免失之大意。回看蔡英文初上任也是銳氣逼人,但不到兩年聲望已挫跌至積重難返,賴揆難道要步其後塵?
更令人掛慮的,則是賴清德的治國格局與視野。台南經驗當然是賴揆的優勢,使他免於像蔡英文那樣陷於抽象價值或理念的窠臼,但這也暗藏他的侷限。行政院長要治理的,顯然不是只有托幼、長照、青創之類的工作,它是一個國家總體行政的綜合治理,也包括社會前景的塑造和追求。但從賴清德的人事布局,人們只看到安於現狀,而看不出其高度和企圖。
相對於內閣的微調,蔡總統主導之國安、外交、兩岸團隊的異動,幅度則遠超乎預期。新布局的主要著眼,是用李大維的穩健補足國安會秘書長英文能力不足與外賓應對之憾,用嚴德發的治軍形象補足馮世寬過度浮誇的社會觀感之失;至於吳釗燮和陳明通的異動,則象徵外交部及陸委會重歸綠營掌控,讓綠營基本教義派寬心。
事實上,如此順勢推移的國安及外交人事安排,說穿了是換湯不換藥。原因是,這基本上是同一組人馬在不同的職位上移動罷了,他們做的都是提供蔡英文國安及外交諮詢的工作,儘管任務輕重有別,但腦袋都是一樣的。進一步說,不論是國安、外交或兩岸關係,真正的決策拍板者都是蔡總統;如果她自己的思維不做調整,仍然堅持其不可動搖、不可小看的「意志」,那麼不論國安團隊再怎麼轉換隊形,政府在外交及兩岸事務上的處理,仍然不可能有太多變化,遑論改善。
這次內閣改組,賴清德可以揮灑而未揮灑,恐暴露了他的底限,也坐失良機。相形之下,蔡英文在外交、國防、國安的大調整看似布局有方,其實「安內」的用意大於開展,也是形勢蹇促下之不得不然。由此看,更該調整的,其實是蔡英文的思維和賴清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