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價值漂流的時代

.校長遴選… 教部3大錯 台大要拿出風骨
.大學自治 輸給一國兩制
.聯合筆記/價值漂流的時代
.民主、都更... 還要用幻滅換成長?
.我美麗的家鄉,花蓮加油!
.重建不分藍綠,共度難關!
.姑息違建 家難以為家
.全球大車拚 台商要放眼未來、在地升級







聯合筆記/價值漂流的時代


2018-02-11 23:45 聯合報  郭崇倫
美國總統川普強調「美國優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大學的時候,我對自由貿易非常信服。英國李嘉圖的比較利益說,為自由貿易提供了有力論證,他在十九世紀就指出,英國在紡織品生產上所占的優勢,比在糧食生產的優勢大,所以英國應該專門生產、出口紡織品,換取進口糧食。
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我開始接觸國際政治經濟學,當時風行的是制度的作用regime  approach)。二次戰後,無論是國際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或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甚至聯合國與北約,都是美國主導,各國自願加入,制度與組織對於會員國有約束的力量,國際秩序就是靠這些制度一個一個累積起來。
在當記者的時候,我更相信普世價值,認為人類最終會走到自由市場、政治民主與基本人權的理想境界,對新加坡李光耀所強調的亞洲價值,嗤之以鼻。
最近一年來,這些過去所堅信的事情,都開始動搖,不是因為東風壓倒西風,而是因為連西方都開始懷疑自己。
自由貿易發展到極限的全球化,正在把我們的社會分化成兩半,有一半是全球化的受惠者,可以憑自己的專業,拉著登機箱,到哪一個國家都可以找到工作,活得習慣、活得很好。
但另一半就是屬於被淘汰者,他們所工作的產業,被其他國家更有生產力的競爭者所取代。自由市場上,這些人被叫做魯蛇。過去人少,默默忍受,但是如今,比例越來越高。他們不甘心,覺得被上層菁英與政黨背叛,他們把經濟不振與失業的過錯,歸咎於移民與國外不公平貿易,要在政治上反抗,在法國他們支持民族陣線的雷朋,在美國他們支持川普當選。
川普就任以來所談所做的,完全不是李嘉圖的自由貿易,而是回到十八世紀的新重商主義,重視出口,討厭逆差;而當美國採取攻擊性的保護主義,甚至貶值美元來促進出口之際,其他貿易對手也不得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中國大陸如此,歐盟亦然。
由於國與國的競爭,川普強調「美國優先」,拒絕為國際制度出錢出力。沒有了美國作為主要維持者,國際秩序也開始不穩定。
在普世價值方面,民粹主義當道,美國大幅修改移民政策,興建圍牆;歐盟內部越來越多國家,像匈牙利、波蘭、捷克與奧地利,開始挑戰普世價值,不認同司法獨立,甚至懷疑民主本身,他們又被稱為「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與之前的亞洲價值異曲同工。
這把台灣遺留在十字路口,我們過去以自由民主模式為傲,以此來對抗中國大陸,未來還要繼續做為自由價值的捍衛者嗎?然而在這個價值漂流的時代,我們又還有什麼可依循呢?


莊淇銘:教部3大錯 台大要拿出風骨


2018-02-11 23:45 聯合報  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上月5日當選後,教育部至今仍未核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在此次台大校長遴選的過程中之表現,可說荒腔走板,顛倒黑白,做了最壞的教育示範。將來必定是教育法學課程中,引為教育史上錯誤示範的教材。
依法行政」是民主法治最基本的基石,基石不固,國家危矣!台大此次遴選校長是根據大學法大學校長遴選辦法制定的「台大校長遴選辦法」,且報教育部核定。依據此法,能選出台大校長的權責單位,就是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任何其他單位,包括行政院、總統府,都無權置喙,更不要說教育部了。筆者在擔任大學校長任內,總統府來文要本人必須參加總統府月例會聽演講,筆者跟秘書說,這不是總統府的職權,可以邀請我,但是不能規定我要去,是以,拒絕參加。
教育部錯誤之一:遴選過程中出現「烏龍抄襲事件」。如果因為如此,對遴選結果有疑慮。請教育部要清楚,權責單位是遴選委員會。教育部在遴選委員會中有三位代表,應該由這三位代表提案,由遴選委員會多數決議,要求台大倫理委員會查證。即便教育部代表提案,要是遴選委員會多數不同意,還是維持原議,教育部就必須依法頒發校長聘書。但是,沒有任何遴選權責的教育部,竟然發兩份公文要求台大釐清倒果為因的抄襲事件。尤可笑的是,主旨都是「據報載」,還附上「報導資料一份」,這就是對台大的「違法濫權行政!」
教育部錯誤之二:要求遴選委員會再開會。試問,教育部依什麼法可以指揮遴選委員會?以大學教授聘任為例。大學教授聘任依大學法中教授聘任規定,三級三審,只要通過三級三審,校長就應該發聘書。試問,校長可以因為「報載馬路消息」要求校聘審會重新開會嗎?當然不行,當然由聘審會查證是否屬實,再決定是否開會再議。否則當事人可以對學校聘審提出告訴。
教育部錯誤之三:在遴選委員會再次開會確認當選資格「毫無疑義」後,竟要求台大召開「校務會議」討論此事,這作為真是大學自治史上的暗夜!教育部應經由教育帶領台灣走向「光明」,沒想到,卻在製造「黑暗」。就好像三級三審完成教授聘任後,校長要求校聘審再開會,校聘審確定聘任資格「毫無疑義」,校長耍賴,要求校務會議開會再議,一樣的荒謬!如果真的召開,那就變成「笑物會議」,因為聘審教授不是校務會議的權責。
筆者參加過各項街頭活動,大學法修正、三月學運、反軍人組閣、反刑法一百條,被起訴過、被警察抬過,當時身邊很多都是台大師生,讓我相當敬佩台大師生風骨。此次事件,期待台大展現風骨,因為,台大不只是台大人的台大,多年來扮演台灣的良知與風骨,更是台灣人的台大!


台大教授:台灣的大學自治 輸給一國兩制的香港


2018-02-11 23:45 聯合報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漫畫 季青


台灣人訕笑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認為香港行政特區所謂自治,無所不在受北京干預,尤其政治人物的政治立場,受到鉅細靡遺檢視,以至所謂自治,充其量是鳥籠自治。
不過,拿香港自治與台灣的大學自治比一比,就會發現,台灣的大學自治稱不上自治,香港才名副其實。
起碼,干預香港自治的制度管道,是透過人大常委會,而人大常委會,是大陸最高立法機關,相當台灣立法院。然而在台灣,干預大學自治的制度管道,可以低到教育部底下的處或室-教育部的人事處、高教司與法制處花了一個月,仍在咬文嚼字找問題,拒絕同意根據大學自治法選出的台大校長管中閔
干預機關層級在台灣遠低於香港,說明自治在台灣輕佻得多。台灣就連干預的理由,也沒有基本原則或立場,遂行干預的教育部中低階官員,對於為何干預、如何干預、干預什麼都說不清,幾乎只能在枝微末節的文字上纏鬥。
在香港,干預內容具體,就是不准港獨,而這點本就是香港基本法立場,因此反對港獨任公職,不能算干預自治。充其量是,北京對香港各黨派人物,不掩飾其偏好,可稱干預。台灣則不同,干預內容因人而異,隨時創新,干預者的恣意毫不遮掩。
教育部干預台大的主要理由,是原本當選校長機會渺茫的管中閔,沒有事先揭舉自己的一個獨立董事身分,而其公司負責人卻擔任遴選委員,故兩者身分間涉及利益衝突,可能勾結。至於其他大家公認更有機會當選的幾位,竟跟一位遴選委員是同單位的同事關係,反而無人聞問。偏偏最有希望的幾位之間相互掣肘,讓管中閔勝出,突然就冒出對最小程度利益衝突的最大揣測。
攻擊利益衝突的幾位學者,幾乎都是積極深度的政黨菁英,當然就有明顯政治利益衝突。不過,他們用利益衝突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攻擊管中閔,鼓勵大家懷疑他。他們之所以理所當然聚焦在管中閔勾結遴選委員,是因為他們正是處處遮掩自己利益衝突的勾結老手,剛好自曝其短。
在台灣,干預者的層級低,講不準干預理由,干預標準因人而異,當選者不如己意才選擇性干預。在在說明,台灣訕笑香港自治,其實反映自己對自治不理解、不遵守、不在乎,就像攻擊管中閔沒有揭舉利益衝突,根本是反映自己隱藏利益衝突的齷齪。來回比較可見,一國兩制的自治才是玩真的。



民主、都更... 還要用幻滅換成長?


2018-02-11 23:47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在花蓮地震中震垮的雲門翠堤大樓。專家警告,相同規模的地震若是發生在台北,可能會倒下四千棟房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政府民調屢創新低,選前承諾全然跳票,而予人有「政治詐欺」之感,不僅蔡政府的公信力大受損傷,也傷害了民主政治「選賢與能」的價值。
兩岸關係、勞工政策、核電重啟…民進黨在許多議題與大選前的立場背道而馳,或者根本就是延續過去批評的馬政府政策。
這不免讓台灣人民有「幻滅」的感受,原來不承認九二共識,難以讓兩岸關係「維持現狀」;原來廢棄了核電,就必須要承受空汙增加的代價;原來以法律嚴格保障勞工福祉,不能超越市場機制的力量…
這種種的幻滅,也是讓台灣社會藉由錯誤嘗試,認知到了現實的侷限。那麼,這樣的幻滅能夠帶來台灣民主的成長嗎?
若是從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大選算起,台灣有競爭性的民主選舉,已經落實了二十年,但諷刺的是,「選舉不能說真話」,卻成為選民心知肚明的潛規則之一
政治人物總是在選前把支票開到極限,或者不願說出政策必然的代價。在過去,是不考慮政府的財政狀況,以「喊價」的方式來增加社會福利支出;而近來的典型,則是所謂的「用愛發電」,諷刺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既要確保穩定供電,又不願承認每一種發電方式必然的代價。
但是這樣「只要發電、不要代價」的能源政策,還是讓民進黨在大選順利過關,這也是頗為黑色幽默的一件事。反過來說,如果有政治人物在大選前告訴選民:
「沒有完美、零缺點的發電方式,根本之道是節省用電,而要節省用電就必須要調高電價。」
「兩岸關係必須考量到現實的實力對比,不可能完全以台灣民意為依歸。」
以上這些「不好聽的實話」,選民會埋單嗎?如果沒意外的話,說這些話的候選人應該是會落選。
再來看在花蓮的地震災情,讓台灣人民同感傷痛,團結起來,體驗到彼此是生命共同體。但這也提醒我們,「文林苑事件」的理盲濫情,對政府依法推動都更的傷害,令公務員怯於執法,更進而影響了台北都更的速度,也對台北市民生命安全埋下了一顆隨時會爆的炸彈。已經有太多的專家警告,相同規模的地震若是發生在台北,可能會倒下四千棟房子,以及「防災型都更」的重要。
但好像也就是因為災情不到「幻滅」的程度,所以雖然有了台南、花蓮的警訊,社會似乎依然「非常勇敢」,好像以為台北市老舊建築的強度,絕對高過維冠大樓、雲門翠堤。但如果我們不能從震災中學得啟示,如果我們經過了台南、花蓮兩次災情,都還「不到黃河心不死」,這是多麼愚昧的事呢?
為了防災,必須要加速都更,而要都更,就不得不違背少數住戶的意願,這是實務上的必然。空言保障「人民的財產權」,而延宕都更,只是讓所有人的生命,置於毀滅性的風險之中。
看到這種種令人不得不憂的情形,我們應該在春節好好的思考,國家與人民的下一步路。不要再等「幻滅」來讓台灣社會成長了,不要再等黃河來讓人民死心了,台灣的民主,應該要是「成長讓幻滅消失」,讓「不好聽的實話」成為選舉的主流,我們已經付出了夠多的代價,是否能讓這點,成為新年的新氣象呢?







我美麗的家鄉,花蓮加油!
邵慧綺 ∕ 教(新北市) / 聯合報
二月六日夜晚,驚天一震,來自花蓮,習於地震的我,人在台北,有感卻不驚。原以為,這就只是一般的能量釋放,但接下來朋友們相繼的問候電話,一通通緊張擔心的口吻喚醒了我,打開電視,才知道家鄉出了大事,當晚睡意全消。

早已習於頻繁地震的美麗花蓮,卻在這次強震中變成滿目瘡痍。遠在花蓮家鄉的家人告知:許多物品掉落,但人員平安,這是寒夜裡最好的消息。他們說:有感餘震不斷,根本無法好好入睡。遠在北部的我們,只能焦急、祈福,希望上天垂憐,停止大自然的震撼。

統帥,這個花蓮老字號飯店,包含了多少人的美好記憶:國高中謝師宴、好友生日宴、親友歡聚餐會、畢業旅行的住宿飯店…那曾經是多少美好笑聲的所在;而阿官火鍋所在的雲門翠堤,旁邊就是美麗的美崙溪,那棟大樓更是高中時上下課必經之處;尚志路,忠烈祠的所在,那是小學無數次遠足和兒時玩樂的地方;還有美麗的七星潭,那是去再多次都會流連忘返的地方…

花蓮的一景一物,每個熟悉的地景、道路,轉瞬間,變成新聞裡扭曲變形的畫面,更承載了許多人的吶喊與眼淚…這樣的消息太悲傷。

天氣又濕又冷,但來自台灣和世界各地的溫暖持續進入花蓮,謝謝各界的關愛,但花蓮還需要更多的愛與祈福!花蓮,我美麗的家鄉,加油!


 
姑息違建 家難以為家
王瑞興 ∕ 退休人員(南投市) / 聯合報
花蓮大震吾居吾宿大樓倒塌疑涉重大違建,住戶再三檢舉未獲適當處理,縣府則自清多次移送檢察機關處理。台北市前副市長歐晉德也表示北市絕大多數住宅承載超量,顯示是城鄉共同問題。

面對違建問題,雖是共業,但官僚姑息養奸,大做兩面人,形式上公文層轉查處,實際上依法可為卻毫無作為,甚至屈從關說,才是主因。

今世,上位者用心爭權奪利,而美其名的各項建設,大量舉債包裝推出,然有為選舉綁樁者,有兼炒地皮者,收回扣也時有所聞,實則建設蚊子館王國,誰又何曾以民為本?

國家認同分歧,舉世罕見;內政方面,主政無能,內鬥內耗永無止境。舉目四顧,多數是汲汲營營,求官或謀私,或庸庸碌碌,尸位素餐,無所作為。也因為政府的失能,民代的濫權,財團的機心,小民的逐利,在共犯結構下,上下交相爭利,災變不止。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家難以為家,人民淪為芻狗亦不遠矣!


 
重建不分藍綠,共度難關!
林澤 ∕ 教(台南市) / 聯合報
花蓮地震多處水管破裂,影響住戶供水。行政院長賴清德責令三天內盡速修復水管,讓花蓮鄉親有時間打掃,有溫馨的年可以過。

賴揆指出,當年台南大地震共有上千處自來水管破裂,要不是有時任行政院長張善政的協調幫忙,絕對無法在兩星期內解決嚴重的缺水問題。台南鄉親的那個年不好過,筆者感同身受也點滴在心頭。

賴市長在台南大地震善後重建的經驗,剛好做為賴揆協助重建花蓮的最佳借鏡,但善後重建絕對不是特定政黨可以獨力完成、做好做滿,有賴全國民眾不分藍綠,上下一條心,共同幫助花蓮度過難關。

民進黨政府的賴揆誇讚國民黨政府的張揆,打破非藍即綠的二分法,賴揆的政治氣度令人喝采!民眾更勿隨政治謠言起舞,哪位政治人物肯真心做事,我們就給予喝采,台灣的民主就會更加成熟穩健!


 
全球大車拚 台商要放眼未來、在地升級
盧信昌 ∕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 聯合報
晚近台商所面臨的經營挑戰,其困難程度遠超過一般人所能想像。畢竟,台商的難處,並非源自經營者在融資成本、技術引進與市場取得的傳統議題;橫亙在眼前的大考驗是全球局勢的演繹,甚至可能惡化成失控的對壘車拚。究其實,目的無他,為的是奪取資源支配,和指引全球發展方向的主導力。

一方面,「美國優先」搭配英國的脫歐,正全力阻止歐盟的緊密化。在達沃斯舉行的雙邊會談上,川普總統對英國首相梅伊親授機宜,宣稱英國脫歐的方略,必須執行得更果決、更狠。美國拒絕履行京都議定書的排碳承諾與通過對企業大減稅,則是川普政權所拋出的糖衣毒餌。此一發展,將如同回歸到六○年代的西方社會,再度促成資金與投資形成在大西洋兩岸的流動轉向。

另一方面,由日本承接和領銜帶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將遞補北美自貿協議(NAFTA)被貶抑限縮後的經貿空窗,特別是在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境內,原本所享有對美國的輸出機遇。

此際,台商身處各方長遠策略與利益牽扯時,經常身不由己地被迫參與競逐;然而各地區的實力消長與經貿風險,還是得自己做出研判,才能果敢承擔。

建議在大陸境內的台資企業,首要之務就是必須放眼未來:但凡有本事參與全球競逐,同時又能得到國際廠家支持的台商,不妨勇敢前進美洲大陸,拚搏那最富裕的消費市場。自然,絕對不要單打獨鬥。

其次,繼續處於全球供應鏈的梯隊裡,在被壓制和減低成本的過程當中,面對的終究是「既聯合又鬥爭」的長期煎熬。因此,與其轉到第三國繼續擔任外包加工的國際傭兵,還不如升級轉型改做內需,勇敢經營在地化與東亞國家的品牌市場。就目前看來,台商在東亞的前景發展有理由看好;雖說如此,台灣有關方面仍應盡早規畫,好給台商能有娘家當退路和做靠山。

至於散落全球各地的台商,長期身處於共同的供應鏈內,自然是利益與共的;不過在目前的局勢演變中,還是需要有新的體認,才能槍口一致對外。否則,繼續自相拉扯、殘殺,則可能落得短期內轉型未果,卻又以低價搶單而陷害彼此的客戶關係。一旦有風吹草動的傳聞時,務必在第一時間做好緊急澄清和備好貨源的替代供應,才能贏得下單客戶的諒解。

此外,面對晚近才進入大陸市場的韓國與日本企業,台商雖然占盡地利與人和之便;一旦面臨到環保困境,因而有生產量能的裁縮時,又該如何取得長期融資與技術扶持,才不會被輕易淘汰呢?

最後,此番台商的轉型步伐,必須能融入到智慧製造之內。而台商能否跟進到大陸與德國所研擬出「中、德製造業4.0協定」,則是決定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成敗的最主要關鍵。快步迎向未來,才能有無窮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