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日拚經濟 央行人事打安定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 /蘇花改禁行大客車背後的官僚心態
.聯合報黑白集/戊戌年衛生紙之亂
.經濟日報社論/日拚經濟 央行人事打安定牌







經濟日報社論/日拚經濟 央行人事打安定牌


2018-02-28 01: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本央行(日銀)總裁在今年4月8日任期屆滿,安倍首相在2月中向國會提報新總裁與兩位副總裁名單,在自民黨掌握國會的現況下,預計會順利過關。日銀總裁一任五年,此新領導階層布局,將會主導未來五年的日本總體經濟局勢,值得我們關注。
日銀新領導的最大特色是安定牌日本從1961年之後,就再也沒有央行總裁連任的案例,這次是打破57年的紀錄,讓已經高齡73歲的現任總裁黑田東彥續任
黑田能夠留任,是他有效執行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中的寬鬆貨幣政策,並且獲得良好成果。儘管黑田所宣言的2%通貨膨脹目標,一直沒有達到,但是眼前的日本經濟,與2012年12月安倍政權上台時相比,名目GDP從492兆日幣成長到548兆日幣,失業率從4.3%大幅減少到2.8%,日經指數也從1萬出頭躍升到2萬點以上,更讓老百姓有感的是,平均每人月薪從40萬日幣出頭,提升到41.4萬日幣左右。
安倍將在今年9月競選第三任的自民黨總裁,需要有漂亮的成績單,因此積極推動貨幣寬鬆的黑田是不二人選。
此外,從今年初以來,美國因為聯準會主席換手,國債利率飆升,以及市場對於聯準會今後貨幣政策走向的疑慮,導致美股起伏劇烈,國際金融市場充滿不安氣氛。此刻日本政府宣布央行總裁續任,將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信心。
此次安倍布局日銀人事,最大爭議在於副總裁的人選。近年來的日本央行副總裁兩位人選,通常一位是日銀出身,負責在組織與日常營運上輔佐總裁,另外一位則是學者出身,其專業領域反映出首相的總體經濟走向。此次兩位新任副總裁,也是維持上述慣例,分別是日銀出身的雨宮正佳,以及任教早稻田大學的若田部昌澄教授。若田部的特色是,他除了是鼓吹政府多印鈔票,以脫離通貨緊縮「官製通膨」派學者之外,他明確反對消費稅加稅,此一立場恐怕加深未來安倍政權內部財政政策的衝突。
現任日銀總裁黑田雖然支持安倍的寬鬆貨幣政策,但是財務省出身的他,身上也流著重視財政紀律的財務省DNA。依照財務省規劃,2019年10月消費稅要從8%的稅率增稅到10%,事實上這個增稅原本是在2014年11月就要實施,硬是被安倍延後了兩次。
然而2019年是日本地方選舉,與參議員改選同時舉行,12年才一次的超級大選年。消費稅的加稅,恐怕會澆熄現在旺盛的民間消費力。安倍為了贏得選舉,很可能再將消費稅增稅計畫繼續往後延,或者逼著財務省將增稅所獲得的新稅收,全部拿來做收買民心的經濟刺激政策,但這些措施恐怕會引發財務省的強烈反彈。
因此,此次安倍布局新日銀高層人事,可說是著眼未來數年的財經施政,將財經決策三巨頭中的首相官邸以及央行,鞏固為經濟成長重視派,以二打一的態勢,面對希望準時加稅,早日達成財政收支平衡的財務省。
在首相與財務省角力的背景下,由專長日本昭和時代經濟危機的經濟史學者若田部大黑馬出線。若田部在2015年出版了「新安倍經濟學的論點」一書,書中主張2014年4月的消費稅率從5%增到8%,是一大失敗,扼殺了安倍經濟學的成果。因此他主張要推動「新安倍經濟學」,鼓吹減稅會促進經濟成長的新自由主義。
從日銀的新布局,我們看到安倍為了拚經濟,也為了選票,不惜跟財務省周旋,也要讓央行臣服重視經濟成長的安倍經濟學。我們台灣的央行總裁也才剛交接,市場一般預測,楊金龍新總裁的初期施政是「彭規楊隨」的安定牌,以度過目前動盪的國際金融局勢。
但是彭總裁也是時時掛念經濟成長的重要,2016年他一連串以公共建設打破悶經濟的發言,對政府後來的財經政策走向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希望楊總裁除了安定牌之外,也能如日本央行的新態勢一般,向市場傳遞出重視經濟成長的訊息。


聯合報黑白集/戊戌年衛生紙之亂


2018-02-27 23: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賣場貨架空蕩蕩,多個賣場衛生紙架上被掃光。 記者陳秋雲/攝影


春日靜好,福爾摩沙美麗島卻一片騷動,上演著「衛生紙之亂」。天災來了,人們搶水搶麵包;戰禍來了,人們囤米囤金條。而今台灣卻見大賣場衛生紙一上架十幾分鐘就被搶空,國際媒體以「恐慌」為之形容。這要從何說起?
衛生紙之為用,可大可小。如果真的上完廁所沒紙用,確實連替代品都不好找;無怪乎很多搶購民眾理直氣壯說,不是為省錢,是怕買不到。但如今瘋狂到有人炫耀家裡存貨九十九包衛生紙,國民心理素質的(不)健康程度可見一斑。
老百姓的集體熱潮也就罷了,政府官員「跟著民意起舞」的反應才令人傻眼。消保官第一時間宣布,三月中前不會漲價,狀似安定人心,只差沒把話說白:三月中以後就難講了,搶購趁現在啊!公平會又端出請業者喝咖啡那套,標準的「責任下放」,唯恐不夠擾民。這兩天,甚至傳出全台檢察官動員查囤積,儼然高規格對「衛生紙之亂」嚴陣以待。
哎呀,台灣真要被衛生紙給動搖國本了!薄薄一張衛生紙,打敗了「物價低且平穩」的客觀事實,有勞央行老總裁在卸任日為此答覆質疑,更有學者危言聳聽,衛生紙之後還有多少東西要接著漲。
戊戌有變法,一百廿年後則有衛生紙之亂。消費者不妨想想自己扮演了什麼角色,意見領袖的社會責任如何,政府的應變能力如何。台灣難道要自我證明如此不堪一擊,在社會心理層面,在官員治理層面……。



聯合報社論/蘇花改禁行大客車背後的官僚心態


2018-02-27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蘇花改目前只通行小型車,卻傳出有遊覽車乘客共同出資代繳罰款,助司機硬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花改蘇澳到東澳段於春節前通車,僅開放通行小型車。迄今發生多起大客車闖入事件,甚至傳出有遊覽車旅客集資願代繳罰款要求司機硬闖,認為花小錢換安全划算,盼交通部趕快開放。未料,公路總局竟語帶威脅回應說:「遊覽車違規闖入情況若持續發生,代表用路人對規定仍不熟悉,恐會影響未來大客車開放時間。」其官僚心態,一覽無遺。
二○一○年十月梅姬颱風來襲,一輛載著包括十九名大陸遊客在內的遊覽車遭落石擊中翻落蘇花公路墜海,死傷慘重。這起悲劇,促成了蘇花改迅速闖過環評,創下最快審查紀錄可以說,蘇花改是這輛遊覽車上廿三條人命犧牲所換來的
但蘇花改通車後,大客車卻只能繼續走危險的蘇花公路,不論是站在安全環保及鼓勵大眾運輸的角度,都令人難以理解。之所以出現這種荒謬規定,根據公路總局的說法,是因當初環評承諾分階段開放通車,目的是為了讓用路人和行控中心有時間熟悉新路和長隧道,通車三至六個月才會檢討開放大客車通行。
儘管當初環評作了分階段開放的承諾,但選擇讓什麼車種先行,仍是交通部門的決定若從大眾運輸工具的載客和減碳效率看,開放大客車更符合公共性原則,且不僅有助行車安全,也符合原始興建目的。何況,通車以來屢屢出現遊覽車闖入,不論誤開或蓄意,都反映現實需求殷切。站在公共利益、人命安全、環保效率的角度,交通部門應該積極研議提前開放大客車上路,才符合現代政府為民興利的施政態度。試想,大客車是由職業駕駛人操控,且一輛大客車承載人數是小客車的十幾倍,卻被迫要走蜿蜒險路,政府的思考豈不奇怪嗎?
令人錯愕的是,公路總局非但不思改進,還反過頭來恐嚇民眾,展現「你要,我偏不給」的官僚嘴臉。事實上,用路人對新路不熟悉,本來就是管理單位應設法加強宣傳及教育的事;如今公路總局居然倒果為因,反過頭來怪罪用路人,簡直是官威逼人。
類似保守怕事的心態,在公路管理上比比皆是。例如,龜速車占用內側車道名列國道「五大惡行」,內側車道是否為超車專用,長期以來爭議不休。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內側車道為超車道,車輛超車後如未駛回原車道導致堵塞,處六千元至一萬二千元罰鍰。規定很明確,交通部偏偏又在《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開了一道後門:「小型車在不堵塞行車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的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如此一來,內側車道必然遭到占用,也無法引導用路人養成不占用內側車道的駕駛習慣。警方取締也常引發糾紛,每次開罰,駕駛動輒將罰單貼上網議論,網民對於內側車道的見解各異,高公局回應也莫衷一是,導致民眾常常不服而申訴。由於交通規定含糊,無法建立用路人正確的駕駛文化,間接導致這類車禍肇事率攀高,甚至賠上人命傷亡。
這類政策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公路管理單位保守及本位主義的性格,以及公務人員謹小慎微但求無過的心態。在行政部門中,許多公務員受命推動具進步意義的政策時,常常該放卻不敢放,原本應該是筆直開放的政策,卻被設下重重路障阻擋,結果讓施政美意大打折扣。就好比蘇花改,明明因折損人命及耗費鉅資才得以通車,結果政府卻大顯官威,將載客量最多的大眾運輸工具排除在外,而去討好眾多小型車,讓新路的意義和功能大打折扣。
新路分階段開放,有助用路人熟悉用路規則,但蘇花改的開放卻排除了應該優先放行的對象,絕非明智的決策。許多立意良善的公共政策變形走樣,留下罵名,就是這種官僚心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