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老抓這些藥 治得了低薪慢性病?

.消滅水利會 再消滅農業?
.文科不重要? 連家長也說:難得出國 缺課無妨…
.手足風險/孤老陪伴 社團伸援
.杜絕酒駕 刑罰與情境威嚇並用
.手足風險/又病又窮 誰能幫忙
.閒置核電 全民省電救空汙?
.美國政府關門 台灣不會發生
.聯合筆記/老抓這些藥 治得了低薪慢性病?







聯合筆記/老抓這些藥 治得了低薪慢性病?


2018-01-22 23:33 聯合報  許俊偉

政府最近開出多張藥單,要解決低薪問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解決低薪動起來,「醫療團隊」近日頻開多帖處方,但藥單盡是「舊酒裝新瓶」,這些老藥要是有療效,台灣低薪病灶還會愈治病愈重?
國內受雇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倒退十七年,期間共經三次政黨輪替,都高喊救低薪,低薪病如今卻拖成慢性病。最近一次,蔡總統從選前競選承諾,到就職後多次文告,屢屢宣示解決低薪,但喊了一年八個月未見具體進展,直到重修勞基法引發青年世代反彈後,近期開始積極要治病。
但攤開蔡政府醫療團隊目前釋出的藥單,包括設法增加投資、減稅、政府干預薪資(如基本工資調漲、規範招標企業薪資等),幾乎與過去藍綠政府開過的處方相近。
蔡總統提到,解決低薪其一要透過讓加薪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標案時,給予加權獎勵。這帖藥早在馬政府時代、二○一五年就開過,當時是針對有調薪、提前實施周休二日的企業給予加分。但參與政府採購的企業畢竟占整體公司少數,執行後藥到病未除。
馬政府時代連年調漲基本工資,蔡政府也喊出三萬元夢想價。但回顧從扁到蔡,基本工資一路從一五八四○元漲到目前的二萬二千元,調幅達兩成六,確實照顧部分底層勞工,一般受薪階級卻無感,企業主甚至可能因基本工資一直漲,只好「凍漲」多數員工薪水省成本,這帖老藥有效?
行政院長賴清德隨後喊出鼓勵投資才能治低薪。該邏輯和歷任政府一樣,認為當投資增加,市場動能提高,企業主賺錢,工作機會就增加,薪資也能提升。但回顧過去,國內企業獲利明明增加,勞工勞動生產力也上升,勞動報酬成本卻下降,多數企業根本未和勞工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蔡總統拋出,為獎勵為年輕人加薪的企業,政府可考慮補助。看似難能可貴的新藥方,但個別企業的加薪成本轉由全民埋單,不僅恐有公平正義問題,還可能排擠弱勢就業補助。
蔡政府擬在農曆年前提出解決低薪方案,稱將「雞尾酒療法」+「標靶治療」,如同賴清德所說,低薪「非用單一方式能解決的單一問題」,確實須採多元方案,但低薪老病若還是靠老藥,多元藥單若僅是再操兵一次失敗的戰術,台灣低薪恐病入膏肓。






閒置核電 全民省電救空汙?
羅際輝 ∕ 退休人士(新北市) / 聯合報
治病,要對症下藥。治理空汙,要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環境、天候氣象及汙染源,才能因地制宜。

中南部位於中央山脈以西,秋冬之際多吹東風或東北風,風越過山脈後,大氣產生沉降效應,致使中南部因汙染物擴散條件不佳,幾乎天天都響空汙警報。北台灣並無高山阻擋,東風、東北風將汙染物吹往台灣海峽,因此,除非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霧霾,北台灣縱有基隆協和、新北林口兩座火力發電廠,空氣品質都能維持在「良好」、「普通」等級,羨煞中南部同胞。

既然秋冬之際,中南部擴散條件不佳,那麼針對汙染源減排,才是正辦。

根據環保署的研究:台灣的空氣汙染源三分之一來自境外,三分之二是境內汙染(工業汙染、大小車輛排出的廢氣、餐飲業、營建工程、露天燃燒、燒香燒紙錢等)。這款報告根本禁不起檢驗,理由如下:

過去的一星期,北台灣天天天藍,顯示台灣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汙染物;南台灣空氣品質日日亮紅燈,連禮拜六、禮拜天大多數人尚在睡夢中的清晨也都如此。那麼大多數人不上班不上課的清晨,路上大小車輛不多,排放的廢氣必少;街上也只有早餐店,哪來的餐飲業排汙?一一檢視環保署所謂的汙染源後,發現燃煤發電、鋼鐵業、石化業、水泥業、造紙業等排汙大戶,才是空氣汙染的元兇。

環保署長李應元昨天就到高雄拜訪排汙大戶,包括中鋼、中油及台船等國營事業,了解降載減排等應變作為,並呼籲全台省電救空汙。

鋼鐵業、石化業等工業,是蔡政府拚經濟的骨幹,絕對不能強制它們停工,那麼停掉高汙染的燃煤發電機組,便成了秋冬治理空汙不得不的選擇。但政府停不掉燃煤發電機組,是因為停掉後會缺電。因此只好要全台家庭省電,省下興達電廠的燃煤發電量,以終結空汙。

弔詭的是,明明核一廠、核二廠還有三個尚未除役的機組閒置著,如果重啟運轉,不就可以停掉燃煤機組,又不會缺電嗎?

民進黨反核,認為核能不安全,一旦發生意外,台灣會因而毀滅,所以才會將歲修後的核電機組閒置不用,不過核二廠、核三廠共三個機組至今還是日夜不停的運轉著,顯然他們仍然相信台電,相信專業,相信核能是安全的,否則應該在執政後立即廢核,不是嗎?既然如此,為什麼蔡政府還不肯重啟核電,關掉燃煤電廠呢?難道是黨意高於民意?黨權高於民權?


 
手足風險∕孤老陪伴 社團伸援
張國輝 ∕ 社會工作(台中市) / 聯合報
聯合報報導,以往老後依賴配偶及子女架起的防護網,未來可能愈來愈多由手足撐起。

其實在高齡化的社會,一些社福團體也很鼓勵身體健康的高齡者擔任志工來協助照顧失能或失智的長輩,唯因受限於體力,多數是陪伴。

一般兄弟姊妹分居各地,甚至海外,不婚者最後就成為獨居老人,一旦生病臥床,居家服務就需要有人陪伴。

筆者友人父親以九十高齡過世,在教會舉行告別式,由於友人平日出入寺廟,我好奇的問他,你家何時改奉基督教了?他說,他父親兩年前臥床,當地教會牧師安排同工天天去陪他,過世前兩個月他父親主動要求受洗並交代子女採基督教儀式為他辦理後事,由此可以了解陪伴對高齡者的重要。

另一位八十八高齡的長輩,為當地一個社團最資深的社友,天天不是有年輕社友排班到家裡陪伴,就是專車接送他到朋友聚集地方聊天,他沒有想到年輕時參加的社團,到他老了竟成為陪伴的來源。

手足照顧是高齡台灣的隱形風險,但只要善用社會機制,風險還是可以避免的。


 
「文科不重要 缺課無妨…」
楊啟嵐 ∕ 大學教師(新竹市) / 聯合報
從高教預算分配到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不斷感受到「重理輕文」現象更加嚴重,並已深深影響到一般家庭教育!

筆者任教的幾門課程中,近幾年來發現兩類讓人憂心的案例:一類是三年來,已有三名學生寧可被當、重修,在學期中(其中一名甚至放棄期中考)分別與家人赴國外逍遙旅遊,原因是父母認為「文科沒那麼重要,一星期缺幾堂課無妨,闔家出遊機會難得」。

另一類則是教師為大四同學爭取到難得的職場實習機會,但學生寧可選擇賺取血汗時薪的「廉價打工」,也不願「有尊嚴地」(有學分、有證書)在職場勝任每星期一至兩天的「學習志工」,原因是家長認為「文科生原本就只能賺取微薄的薪資,不需期盼沒前景的未來」。

由此可見,家長的觀念受到大環境影響,間接影響孩子的態度,認定文科無法保證「飯碗」,或是僅看到眼前的「小利」,而忽略智慧、品德、人文的提升才能為未來甚至整個社會贏得的「大利」。

「重理輕文」的觀念應儘速修正,畢竟文科之所以存在,不僅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人文專長與變化氣質,也同時鍛鍊出堅毅樸實、專注細心、明辨是非、虛懷若谷、組織分工、團隊合作等各種「潛在能力」,難道具有這些能力的人不是國家、職場所需要的「人才」嗎?

政府不斷希冀向外「攬才」,為何不省思培養本國現有的「人才」呢?更重要的是國家主政者與政務人員的資質、道德操守等必要的人文基本能力並非由證照考試便能取得,而是從長時間學習中的潛移默化而來,不容漠視。若教育政策仍繼續偏向「輕文」的結果,國家也只能繼續由一些短視近利、趾高氣昂,只會耍嘴皮而不知自省的政客們來主導,而百姓也只能自求多福,豈不慘兮?


 
手足風險∕又病又窮 誰能幫忙
蔡銘燦 ∕ 藥品行銷人員(台南市) / 聯合報
手足之緣天注定,手足風險太沉重。

二姊年近七旬,二姊夫早逝,唯一女兒遠嫁日本,是獨居老人。平常我們姊弟互動頻繁,感情不錯。二姊曾罹患憂鬱症,又有三高,須定時赴醫院看診、領慢箋。近幾年,她的椎間盤突出常會痛到走不動,暗自垂淚。因此生活起居、心靈撫慰,需要我們夫妻幫忙協助。

去年二姊接受脊椎矯治手術。手術前檢查,我攙扶著她或推輪椅跑遍醫院各部門;住院期間,太太當特別看護,二十四小時陪伴照料。出院返家,我和太太當看護兼管家,太太為她擦澡、料理三餐、洗衣。

元旦二姊女兒返台探望,塞給我們一個大紅包,我們不收,她說請別人也是要花錢,而且自己人照顧比較放心。我發現,錢可以讓親情與現實兼顧。但我們會老,哪天我們幫不上忙,就只能仰賴錢解決,但若沒錢呢?

台灣的長照仍然四不像,「手足風險」又迫在眉睫,又病又窮最可憐,誰來關注這被隱沒的底層弱勢?


 
杜絕酒駕 刑罰與情境威嚇並用
林滄崧 ∕ 警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台/聯合報
報載前周假日期間,在短短七小時內便發生三起重大酒駕傷亡事件,造成四死一傷的慘劇,對於本就厭惡酒駕的台灣社會而言,促使「治亂世用重典」呼聲再起。

「治亂世用重典」思維的確對單一治安事件具有立即性效果,但在民主法治國家並不容易實施,這除了涉及人權外,更涉及到刑度衡平,最重要的是修法歷程繁複,也達不到刑罰立即確實性的要求。再者,人們對於刑罰具有一定的適應性,當社會適應酒駕重罰程度時,「用重典」的威嚇效果便會逐漸減弱,除非繼續在刑度上加碼,不然很難看出長期效果。

刑罰是針對具有理性之人才有效,對於那些黃湯下肚便不知我是誰的人來說,刑罰在其酒後並無法讓其產生「不敢」開車的效果,只有再輔以情境設計方式讓其「不能」開車,才能真正讓酒駕事件長期有感降低。

早期人權思想不發達,處理重大犯罪事件的唯一手段就是「刑罰威嚇」,但常常發生罰不符於刑、刑不合於罪的情況生,加諸近年人權思想高漲,「刑罰威嚇」便受到限制。所以現代社會於犯罪控制上便興起了「情境威嚇」的策略思維,例如台灣街頭廣布監視器便是一例、自動提款機加註警語與語音提醒又是一例。因此,若要徹底消弭酒駕事件,便應採「刑罰威嚇」與「情境威嚇」方式並行。

情境威嚇式的酒駕防制措施,旨在讓喝酒的人「事前不敢酒駕、事後不能酒駕」。前者著重宣導警示,例如加大酒品警語標示內容與面積、針對酒駕者強制實施一定期間的生命教育與服務…等;後者則著重行為制止,例如提供高額檢舉獎金給即時檢舉酒駕屬實者…等。

再以酒瓶加註警語為例,我國現行做法就不若菸品管理清晰。現行「酒類標示管理辦法」規定酒類警語標示,應以長寬為二點六五毫米以上字體為之;但「菸害防制法」規定警示圖文面積不得小於百分之卅五。因此,在警語標示效果上,酒品顯然不若菸品,這是我國從情境威嚇角度提升防制酒駕質量可思考的地方。


 
消滅水利會 再消滅農業?
楊平世 ∕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台北市/聯合報
在執政黨政治決策下,挾國會過半優勢,終於修法消滅十七個擁有一百至三百年歷史的農田水利會!長久以來農民飲水思源而感念祭祀的曹公廟、瑠公墓…等台灣傳統水圳文化,會不會因改制為公務機關而消失,也就有待時間證實了!

另外,執政的民進黨未來會不會把不少水利會肥地收歸國有後,賣給財團?以及成立所謂大基金會再任命大肥貓管理,也有待全民一起來監督。而在消滅水利會之後,大小官員宣稱現有的資源只要取之於水利會,會用之於水路建設,並將擴及非灌區農民,會不會跳票?「前瞻計畫」中可有非灌區農水路建設?以及未來會不會把農水優先分配給工業?會不會照顧水利會中沒有公務員任用資格的員工和雇員?也只能讓全民來嚴格監督了!

消滅水利會這一役,大家不能忘記的是民進黨的傑作,當然也是總統、院長、農委會現任主委、副主委…等大人物的政治責任。至於是不是如部分人說的改制水利會也是「轉型正義」的一環,就待全民公評了!莫非未來也要把農漁會及鄉鎮長選舉都「轉型正義」了?

消滅了水利會之後,行政院組改又動了起來,台灣最大地主農委會林務局,在民進黨所謂「水土林」應該放在一起的理念下,將會被併入汙染一直管不好,長年以來向財團靠攏的環保署,成立所謂的環境資源部?據聞最近農委會高層已經棄守,對手環保署高層早就公開批評林務局產值低,似乎要吃下林務局,殊不知自己的業務空汙、水汙和廢棄物處理都令民眾怨聲載道!如果「水土林」要綁在一起,乾脆把管國土的內政部也一併吃下吧!

當全世界各國,尤其是先進國家都十分重視農業的今天,農林漁牧幾乎都放在農業部,有些國家甚至讓林業獨立成部,但民進黨似乎要進一步消滅台灣的農業了!林務局在卅年來不砍樹之後,已積極發展森林遊憩、國家步道、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社區林業,而且已和國際接軌;在曹前主任委員上任之後,更積極推動友善農耕,台灣里山和部落生態旅遊、部落產業,山林正朝向正面發展,這種轉型的農業部是大家所期待和肯定的;但未來會不會交由連汙染都管不好的外行人來接,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民進黨過去打著愛農民護勞工的旗幟才贏得執政,但一例一休再修之後,大家感受出這個執政團隊已向資方靠攏,而且不論地方或中央在處理環保、生態議題,也偏向資方,甚至重視GDP程度和往昔的國民黨似無二致!但如此過份重視GDP,果真能解決勞工和年輕人的低薪問題?能為多數台灣百姓帶來幸福?

礦業法及諸多環保法案、地方環評,我們已看出現在的環保署和農委會都已逐漸成為經濟部環保署、經濟部農委會,如今農委會高層在組改又將棄守,擬把林務局等單位切給未來的環資部,台灣農業何去何從?台灣農民會不會變成次等公民?如果把林務局等單位切出,農委會只會更萎縮,還能升格成農業部嗎?


 
美國政府關門 台灣不會發生
林宛慧 ∕ 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 聯合報
美國參議院未能通過應急預算法案,聯邦政府從廿日起暫時關門,聯邦政府員工被迫休無薪假。

四十年來,連同此次,美國聯邦政府共關閉十九次,短則一天,長則廿一天。雖然預算審查爭議是美國的常態,但此次倒是府會同屬共和黨時發生聯邦政府關門的第一次。

最近一次聯邦政府關門是二○一三年歐巴馬健保爭議,兩黨對是否所有人應強制納入保險有歧見,政府因此關閉了十六天。再稍早則是一九九五-九六年,柯林頓與國會對一項預算平衡方案未達共識,政府關閉廿一天。

美國預算爭議似乎已成為美國每年必定上演的戲碼,特別是行政立法分屬不同政黨,總要重演預算大戰。由於美國的預算制度規範於憲法之下,「除非依法撥款,不得自國庫內支用任何經費。」也因此,若美國政府當年度預算未經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後提交總統簽署,行政機關不得動支任何預算。這是美國政府關門的依據。

不過,自一九九七年以後,美國預算審議從未準時通過,總是靠臨時預算案撥款以維持政府運作。因此理論上此次未準時通過,並非了不得的事,兩黨最終仍會達成協議。

雖然從往年的經驗看來,聯邦政府關門對政務影響不大,但每年幾乎都重覆在國會上演的預算爭議,的確重創了兩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尤其川普即興式的、不假辭色的人身攻擊模式,絕非良性的政黨政治應有的運作模式。

此次關於延緩遣返無證入境兒童的追夢人計畫遭到阻撓,也讓國際上更認知到,在川普事事以美國優先的考量下,其制定政策和處理政策歧見,將愈來愈以國內議題和政黨利益為出發點,也不再考量這些政策所造成的全球影響,或美國過去在全球主導地位所應有的氣度。

美國政府因為預算審議未過而造成的關門處境,原則上是不會在台灣發生的。依我國預算法規定,總預算案如不能依期限完成時,除新興資本支出及新增科目外,基本上暫依上年度執行數,覈實動支。如此可避免朝野利用預算要脅為手段,增加經濟不穩定之來源。唯我國近年來財政狀況已有惡化傾向,藍綠對立嚴重,應以美國為鑑,力求財政預算審議之理性周延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