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金融交流嚴重退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韓中的艱難破冰 給了台灣什麼借鏡
.聯合報黑白集/黃國昌的難堪之役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金融交流嚴重退步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金融交流嚴重退步


2017-12-17 02:2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黃義書/攝影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證實,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王立群以專家身分,參加本月6、7日在北京舉行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看到這則訊息,令人感受到兩岸金融交流嚴重倒退,即從前些年兩岸金融主管機關首長的親自會面,退化到2010年以前依靠民間團體、幕僚層級的非官方機制。
兩岸金融主管機關首長的對話機制建立,是透過細緻設計的努力成果。2009年4月我方海基會與陸方海協會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明定兩岸金融監理機關應就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分別建立監理合作機制。同年11月,我國金管會分別與大陸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簽署三份監理合作備忘錄。之後,2010年6月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早期收穫清單,將金融業列入,使台灣銀行業在大陸市場設立分支機構及經營業務,可取得比其他外國金融業較為有利的條件。
在前述的基礎上,2011年4月在台北舉行首次的兩岸銀行監理合作平台會議,由我方金管會主委、大陸銀監會主席共同召開(稱為金銀會),有著破冰的歷史意義。同年11月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2013年4月第三次會議在台北舉行,大都循著先行溝通、後由首長會議決定的機制。而且,在第三次會議成果中,原本對台灣銀行業進入大陸市場有著較大的開放措施,但相關成果納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後因太陽花運動而未獲立法院審議通過,無法付諸實行。之後2014年12月在北京舉行第四次會議、隔年9月第五次會議在南投舉行,基本上還是兩岸金融首長會面,但已無明顯進展。
另一方面,2013年1月兩岸證券監理合作平台首次會議(金證會),由我方金管會主委、大陸證監會主席共同召開。陸方允許台資證券公司在大陸上海、福建、深圳各設一家合資的全牌照公司,台資證券公司的持股比率可達51%,且合資對象不限於大陸證券公司。這項成果最接近台灣證券業以「全資」在大陸經營「全照」業務的目標,頓時台灣證券業摩拳擦掌、準備全力以赴,爭取這三張金牌;然而上述成果寫入兩岸服貿協議,同樣地因未獲立法院通過,希望幻滅,回歸原點。2014年12月第二次會議於北京舉行,兩岸首長僅觸及監理合作、資訊交換等議題,甚至2015年12月底的第三次會議,已改以電話會議舉行。
在兩岸保險主管機關合作,2013年10月首次保險監理合作會議(金保會)在台北由我方金管會主委、大陸保監會主席召開;2014年12月第二次會議在北京、2015年10月第三次會議在南投舉行,至少還是兩岸金融首長的會面。
截至今年9月底,在銀行業部分,金管會已核准13家國內銀行赴大陸設立分(支)行及子行,其中29家分行、11家支行及三家子行已開業。在保險業部分,金管會已核准並獲大陸同意參股投資大陸七家保險業者。由此可見,我國金融業仍然將大陸視為海外發展的主要地區。
同時,大陸於上個月宣布,將放寬銀行、證券及保險等金融業的外資持股上限。其中,外資對中資銀行現行持股限制完全取消。外資投資設立的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率放寬到51%;且實施滿三年後,投資比率不受限制。另外,外資投資設立的壽險公司,三年後外資持股比率放寬至51%,五年後不受限制。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陸官方將加大外資金融機構到大陸發展的開放程度。
台灣金融業在海外發展不可能忽略大陸市場,特別是當大陸金融市場日益對外資開放,而且,從2009年到2015年間的兩岸金融主管機關首長會議已經奠下基礎。我們呼籲執政黨與金管會,必須正視兩岸金融主管機關交流的退化與停滯,積極回應外界所關切、兩岸何時重啟金融監理首長的對話機制。

聯合報黑白集/黃國昌的難堪之役


2017-12-17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黃國昌。 記者杜建重/攝影


去年底《選罷法》修正案通過時,極力主導下修罷免門檻的黃國昌振臂歡呼,稱這是真正的「還權於民」。他昨天成為新選罷法的第一位試刀者,儘管罷免案未過,但四萬八與兩萬一之比,應足以讓他嚇出一身冷汗了。
從開票結果看,各地支持罷免黃國昌的民眾,都遠遠領先不支持者,包括他自己的設籍地在內。可見,汐止、萬里等地的民眾對黃國昌的不滿,並非只是空氣。由於天冷下雨的影響,昨天投票僅兩成多;如果投票率達到四成,黃國昌恐難逃被罷免的命運。
這次罷免案之所以深受矚目,有幾項因素。第一,這次發起罷免的「安定力量」,是一個以價值為訴求的素人組合,而非政治性團體,這和以往的罷免案截然不同。第二,罷昌案的結果,可以檢驗「時代力量」及其因之而生的「太陽花運動」影響力是否依舊。第三,如黃國昌所言,這次罷免也可視為對小英政府的「信任投票」,至少是一個前期指標。
從結果檢視上述三點,可以歸結如下:一,安定力量能成功發動罷免,不僅抓住了時機與議題,也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政治動員,可惜奧援不足。二,黃國昌過度意識形態取向及個人化的表演,已導致時代力量的光環褪色,太陽花的能量也顯得削弱。三,民眾對「小綠」的不滿,明顯反映在這次投票上,這當然也是對「大綠」的警告。
經過這次難堪的罷免之役,黃國昌該收拾一下他的傲慢了。

聯合報社論/韓中的艱難破冰 給了台灣什麼借鏡


2017-12-17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右)會見來訪的韓國總統文在寅。 中新社



韓國總統文在寅首度訪問中國大陸,但雙方並未發表聯合聲明,其間甚至發生了隨行韓國記者遭中方警衛圍毆事件,引發韓方強烈抗議。由此可見,中韓兩國在薩德系統及其他問題上的歧見,仍然不少。儘管收穫不豐,但文在寅至少踏出了中韓破冰第一步。
這次文在寅訪中,韓國輿論普遍認為,中方並未拿出應有的外交禮節,反而處處表露傲慢。例如,文在寅抵達之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領導階層皆離開北京,後來與總理李克強的午宴也被推遲,再加上記者被毆事件,此行難謂愉快。然而,在朝鮮半島核武陰影籠罩下,韓國與大陸因部署薩德而產生的嫌隙必須化解,連帶受到衝擊的雙邊經貿關係也必須解開,這是文在寅訪中的主要目的。
外交破冰本來就不容易,但朴槿惠下、文在寅上的形勢更替,讓新人有更大的處理空間。長期以來,「事大主義」一直是韓國平衡外交的主旋律,但韓國所事奉的大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以地緣戰略及國家利益為依歸:在二戰前是日本與蘇聯,二戰後則是美國與中國大陸。儘管必須向大國低頭,但基於過去被殖民統治的慘痛經驗,韓國往往遊走在大國的利益槓桿間,不輕易選邊,以免淪為交易的籌碼。
例如,二○一五年,當時的總統朴槿惠不顧美國反對,執意參加習近平的天安門大閱兵,其後又風塵僕僕趕往華府,成為歐巴馬的座上賓。它遊走在大國之間的功力,由此可見一斑。即使在壓力下被迫選邊,韓國也能伺機回到平衡的軌道上。例如,去年朴槿惠在美國壓力下批准部署薩德系統,這導致中國大陸對其祭出一連串的「禁韓令」;文在寅上台後,便以「三不原則」讓雙方關係解凍。
進一步看,韓國的「事大主義」也不是沒有原則地隨風搖擺,而具有高度的外交自主性與柔軟的政策彈性,以避免捲入大國的衝突。先談外交自主性:韓國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國,但在外交上,它卻一直秉持「軍事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原則。在歐巴馬時期,韓國並未加入美國「亞洲再平衡」的圍堵行列,也未參加美國主導的TPP,而是參與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因為,它深知中國廣大的市場是韓國經濟命脈所需,能讓韓國搭上中國成長的順風車。
再談韓國的外交政策彈性。為了因應日益嚴峻的朝鮮威脅,韓國去年不得不同意美國在其境內部署薩德系統,但此舉引發大陸的嚴厲制裁,產業和觀光都受到重創。為了解決安全與經濟的兩難,文在寅上台後便承諾以「不追加薩德反導系統」、「不參與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和「不結成韓美日三邊軍事同盟」等三不原則,以維持現狀、不選邊、不對抗的方式將雙方歧見降到最低。這樣的政策彈性,讓韓國不必夾處於美中之間左右為難,可以確保國家利益。
從韓國的作法回看台灣,應有可以借鏡之處。例如,最近川普簽署《國防授權法》允許美台軍艦互訪,儘管美國軍艦停泊台灣的機率不高,但已讓兩岸關係生波。此一法案,顯然是美國把台灣當成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若北京對朝鮮施壓不力,美國即可藉美艦泊台向中方施壓。蔡政府若侷限於「聯美日、抗中國」的思維,台灣將難以抗衡美國的拉力,而逐漸失去外交自主性。
再看,蔡政府最近表達台灣願意加入美日所主導的「印太戰略」,並願配合制裁北韓;這樣的想法未免輕率,將使台灣捲入不必要的戰端。事實上,印太戰略只是川普的一個粗略構想,尚無實質內容,且目前只有日、印及澳三國表態參與;蔡政府卻急著表態選邊,實不明智。
中韓破冰艱難,文在寅猶奮力而為,爭取國家的最大利益。反觀蔡英文缺乏作為又輕率選邊,將把台灣導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