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日本為何不攔截北韓飛彈

.實事內閣 從前瞻預算做起
.歐陸恐攻威脅不斷 政府應警示國人
.聯合筆記/日本為何不攔截北韓飛彈
.意識形態不止 文白之爭不息
.文白掙扎…我懷念的那堂課
.同學,你真的有在上國文課嗎?
.美國厄瑪颶風給台灣的啟示







聯合筆記/日本為何不攔截北韓飛彈


2017-09-11 03:19 聯合報  郭崇倫

北韓發射火星12彈道飛彈。 (美聯社)



稍早曾盛傳北韓將在九日國慶前後,再度試射正常角度的洲際彈道飛彈,而且很可能比照八月廿九日的火星十二型,往東飛越日本領空,要如何對應,安倍政府正在苦思。
能不能攔截下來?廿九日的試射,美方四枚同步軌道衛星在前一日就已觀察到液體燃料被注入彈體,北韓還公開拖到平壤順安機場邊,發射後立即被衛星偵測到,所以日本得以在幾秒鐘後,以自動J-Alert系統通過手機、廣播和電視向北部民眾發出警報。
三周前,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還信誓旦旦的表示,「將在充分考慮到各種情況的基礎上採取必要措施」,可是北韓飛彈通過之際,日本自衛隊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舉國譁然。
日本有兩層飛彈防禦,其一是由配備標準飛彈的神盾艦所組成,在飛彈上升至最高點之前,進行攔截;二是由愛國者飛彈,針對末端飛彈航程攔截,對重要設施的「點防禦」。
小野寺事後解釋,當時自衛隊有三艘神盾艦,配備標準三型飛彈,部署在附近海域,而北海道千歲空軍基地也配備愛國者三型導彈,日本最後決定不予擊落,主要由於飛彈的軌跡,並不是以日本為目標,而且進入日本領空不到兩分鐘。
但實際情況是,日本根本沒有能力攔截;火星十二型飛越北海道襟裳岬時,高度為五五○公里,這是神盾標準三型導彈攔截範圍的極限,且神盾艦又沒有正好在攔截的適當位置,反應時間太短,要取得足夠資訊,計算確認飛彈的軌跡與目標,再報請國家安全會議決定,飛彈早就飛過了。
下次如果要增加攔截機率,神盾艦必須盡量接近北韓發射地點,以爭取時間,這就會致艦隻於險境,況且在北韓飛彈發射的上升階段攔截,無法確定是否對日本構成威脅,不只在國際法上有疑義,摧毀的彈體落在北韓境內,更會被視為戰爭行為;更糟的是,真要攔,沒有攔住,會讓日本社會對昂貴的飛彈防禦系統信心崩盤。
攔截既有困難,就只有靠嚇阻,目前是靠美國的「延伸嚇阻」(核保護傘),但是日本越來越沒有信心,如果北韓真的發展出攻擊美國的核武能力,美國真能冒著本國被攻擊的風險保護日本嗎?
剩下唯一可靠的就是日本自己的嚇阻,日前在印度訪問的日本自民黨總裁外交特別助理河井克行表示,應該認真討論讓自衛隊擁有中程彈道飛彈與巡航導彈,甚至有人提出,英法等美國盟國同樣也擁有核武,日本為何不行,這個結論可不是周邊大國所願意聽到的。


實事內閣 從前瞻預算做起


2017-09-11 03:13 聯合報  李允傑/前行政院青輔會主委(新北市)

行政院長賴清德。記者黃義書/攝影


內閣改組,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新內閣不是「戰鬥內閣」,也不是「選舉內閣」,是「做實事內閣」;將誠實面對台灣產業結構轉型、投資障礙排除、一例一休衝擊、能源轉型的挑戰、少子化及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危機、政府計畫的管控,以及年改、司改、稅改和許多社會關注的改革。
民國一百年,我在吳敦義內閣擔任行政院青輔會主委。當時台南市長賴清德幾乎全勤出席行政院會,利用院會平台爭取地方建設、解決疑難雜症。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賴清德市長在院會提出臨時動議,向吳院長反映台南運河淤泥清理困難,希望行政院能夠協調水利單位和國軍,協助台南市政府清理淤泥。當時吳敦義院長立即明快地指示,由林中森秘書長召集國防部、經濟部和台南市政府,在院會後召開協調會議,有效率的解決問題。
國民黨籍的吳院長和民進黨籍的賴市長,不因黨派有所隔閡,共同攜手解決地方政府的治理問題。兩人共同創造「地方建設不分藍綠」的佳話。
如今風水輪流轉,賴市長當上了行政院長,吳院長成為最大在野黨主席;未來朝野如何互動,關係著賴內閣的歷史定位。當前朝野政黨之間的氣氛,因為執政黨強行通過前瞻預算,而變得緊張對立。
從程序面看,民進黨團挾國會多數優勢,引用內政部「一事不二議」條文,捨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立法院議事規則既有審議制度,創下破壞國會體制先例,衝擊台灣一向自豪的民主制度。親民黨團日前表示,將邀請國民黨與時代力量等在野黨團,協商釋憲的方向與對策,此一重大爭議將成為賴內閣首要面對的難題。
從實質面看,諸多民調顯示,前瞻計畫確實存在爭議。尤其在軌道建設部分,多數民眾持不贊成或有疑慮的態度。軌道建設卅八項計畫中,除十一項業經行政院核定、四項硬體設施升級外,其他廿三項屬於辦理可行性研究、編列規畫費用和綜合規畫項目。賴內閣既然號稱實事內閣,何妨針對這廿三項計畫,與朝野坐下來理性協商、專業檢視;本著賴常引用的零基預算精神,即不論地方政府顏色,重新排列優先順序,刪除成本效益不佳的軌道計畫,為人民荷包把關。
民進黨籍的賴市長向國民黨籍的吳院長爭取資源協助,而吳院長也不分黨派的給予台南建設支持。這種互動經驗是台灣社會跳脫藍綠惡鬥的寶貴資產。期許賴院長從國家人民的立場出發,回應當前朝野最大爭議:前瞻基礎建設預算!

歐陸恐攻威脅不斷 政府應警示國人


2017-09-11 03:16 聯合報  陳能鏡/公(台北市)

美國國務院再度針對歐洲發布旅遊警示,提醒美國公民,歐洲大陸仍持續面臨包括伊斯蘭國(IS)及蓋達組織的恐怖主義攻擊威脅。圖為巴塞隆納蘭布拉大道上月發生恐攻,目擊者描述,廂型車全速衝撞人群。(美聯社資料照)



九一一恐攻十六周年前夕,美國國務院再度對歐洲發布旅遊警示,這是去年十一月下旬以來第三度發出此類警示,顯示全球反恐越反越恐,也標示歐洲終年面臨恐攻威脅。歐陸一向是國人出國旅遊首選之一,我政府應否仿美發布遊歐警示,頗值深思。
BBC報導,自伊斯蘭國(IS)一四年宣布建立哈里發國以來,各地都面臨恐攻威脅,歐陸及美加過去三年共遭遇六十三件恐攻案,造成四二四人死亡及一千八百餘人受傷,歐洲受害國有英、法、德、西、比利時、奧地利及芬蘭等,主要攻擊目標包括著名地標,如巴黎香榭大道與羅浮宮、倫敦西敏寺、巴塞隆納的蘭布拉大道等。恐怖分子也可能攻擊人多聚集場所,如著名行人徒步區、演唱會與劇院等娛樂場所、機場與地鐵等交通要地。作案工具除傳統爆裂物、槍械、人質挾持外,廉價易得的車輛漸被拿來衝撞人群。
法國是最大受害國,一五年十一月先有第二次巴黎恐攻案,死亡人數一百卅人,其中九十人死在巴塔克蘭劇院,復有一六年七月造成八十六死的尼斯恐攻案。英國則於今年連續遭遇四月倫敦西敏寺、五月曼城演唱會及六月倫敦橋三大恐攻案。上月西班牙巴塞隆納恐攻案,死傷人數達一百卅餘人。美國亦將俄國列入警示區,聖彼得堡四月發生地鐵恐攻案,七月俄國聯邦安全局宣告偵破一起企圖攻擊鐵路設施和人群聚集場所的恐攻未遂案。
除尼斯案及美國奧蘭多夜店案兩名孤狼恐怖分子獨立作案,其餘均為IS外國聖戰士、追隨者或同情者所為。今IS在伊、敘衝突區節節敗退,為保其領導權與影響力,恐會加速擴大指導潛伏在歐洲的同路人或成員發動恐攻,威脅近期內無減弱趨勢。
國人喜愛赴歐旅遊,加之「受害人隨意性」的恐攻特性,如巴塞隆納恐攻案受害人中有我國一對母女。政府應提出警示,歐陸年來一直面臨恐攻威脅,觀光景點、商場、旅館、機場、交通樞紐、宗教祈禱場所等,都是恐攻軟目標,國人在當地應格外提高警覺。此外,政府也要籲請國人,赴歐旅遊隨時要有接受額外安檢的準備,並與家人保持聯繫。
再者,我國駐外人員站在反恐第一線,應充實反恐知識與技能,隨時掌握駐在國恐怖主義情勢發展,以及蒐集恐攻預警情資,主動公布於代表處或大使館網站,拋棄被動的「急難救助」舊思維,以預先警示,做為國人事先規劃旅遊或出差之參考,也協助旅外國人保護個人生命與財產安全。

意識形態不止 文白之爭不息


017-09-11 03:30 聯合報  王玉佩/正修科技大學教授(高雄市)

漫畫 波波



爭議多時的文白比終於暫告定案,課審大會經過長達十個小時馬拉松審議,文言文比率維持課發會研修小組草案為四十五%至五十五%。不過,由於文白占比爭議涉及意識形態,只怕爭議未來仍可能復燃。
文白占比問題,明眼人都知道癥結在意識形態而非在文體本身,亦即這是另一場的統獨爭議,而不是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衝突。一三五位作家主張調降文言文比率的理由,包括「偏執於文言文教材,乃是守舊主義的依賴,更是在台灣的殖民意識、不合時宜的中國結再現。邁向民主化、追求國家重建的台灣,應該早日拋棄這種枷鎖和桎梏。」
這些理由顯露了鮮明的政治意識,這次文白比例爭議暫歇,未來文言文仍可能隨時被拿出來「檢討」,甚至被去之而後快,因為文言文被部分人士視之為「中國化」的象徵,當然無法見容於主張台獨的本土派與政府當局。
早期國文課本中的文言文,確有艱澀難懂的文章,但經過多年的再三篩選,能夠雀屏中選的,都是諸子百家的一時之選。然而,無論《出師表》的諸葛孔明、《滕王閣序》的王勃,還是《登幽州台歌》的陳子昂,乃至《岳陽樓記》的范仲淹等等,無一不是「中國人」,也是主張台獨者的眼中釘。所以他們的文詞再優美、文句再精練、意境再超俗,都是「他們家的事」,台灣學生能少讀就少讀,最好不讀,以免中了「中國人」的思想遺毒。
因而,當國教院研修小組建議文言文比率為百分之四十五到五十五,就有課審會委員提案要求調降至百分之卅為上限,這個比例是課審委員的個人意見,抑或民進黨政府的底線?耐人尋味。
不過,無論文言文或白話文,使用的都是「中國字」,如果沒有自創「台灣字」,即使國文課本選用的都是白話文,甚至是全由本士人士書寫的白話文,依然無法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這就有如一方面拜中國神、過中國節,另方面卻處心積慮要「去中國化」般荒謬與幼稚。
文學之美是無國界的,也是不分時代的,不管是東西方或古代現代,一篇雋永的文章能夠流傳千百年,必定具有永恆的價值。若因為意識形態就剝奪年輕一代研讀文言文的機會與權利,豈是明智之舉?
著名詩人余光中接受聯合報訪問時曾指出,「白話與文言、台灣與中華文化,都不應一刀切斷,國文教學及寫作本應文白、中西、古今調和,民進黨政府推廣本土語言,反而要念更貼近閩南語的文言文。」老詩人苦口婆心,而從課審大會的決定來看,詩人的話或許發揮了若干暮鼓晨鐘之作用。

文白掙扎…我懷念的那堂課


2017-09-11 03:30 聯合報  許勝文/退休高中國文教師(新北市)



文白比例掀起社會論戰,讓我想起大學課堂時光。
當時系上有堂「西洋文學史」,講到羅馬史詩,教授冒出一句:「中國沒有史詩」;講到戲劇他又說:「中國沒有戲劇」;講到「小說」,他會說:「中國小說沒有寫實主義,落後西方」。
後來修「古詩選」,教授說:「西方的現代詩是什麼東西!中國的古詩最美。」
除中西文學衝突外,還得面臨鄉土與中國文學的論戰。「報導文學」老師總是要我們走出去,「不要死守在傳統的古文裡,文學就是要關心自己的土地跟社會。」
此外,我還得在純文學與中國文學衝突下惴惴求道。
有堂課叫「文藝美學」,老師說,「文學就是一種藝術,單純的藝術,不要賦予它任何政治或文化任務。」
受了西化的藝文美學思維教育之後,我逐漸背離中國文學的脈絡。
教書後有學生問可不可以用台語寫作文?我本說不行,學生討論起有些字可以,像拐、阿爸;有些不行,如雞、分,沒法用台語讀。
我想起有堂「聲韻學」,談到「ㄍㄐ之變」、「古無輕唇音」。古台語有些用ㄍ的音,已轉變成近代國語念ㄐ的音,如雞、基等,這叫「ㄍㄐ之變」。而台語有些用重唇ㄅ的音,已轉變成近代國語輕唇念ㄈ的音,像分、飛等,這叫「古無輕唇音」。
這就連結了台語跟國語的深厚淵源,台語不需另造字,因為漢字裡就有,根本分不開。我求證台灣通史「台灣語典」,確實如此。遂知即使想以語言來脫離中國文學的糾纏,只會治絲益棼,無異緣木求魚。
近卅年教書過程,我慢慢回到中國文學的藝術裡。跟很多老師一樣,那是個妥協過程。我盡量用古典詩的意念讓學生創作現代詩來連結作者想傳達的情境;用影片剪接來縮短3C學生與古老作者的距離;在古文運動裡,盡量用唯美單純的性靈來詮釋,不讓文言文和他們同時睡著。因為我知道,中國古典文學或現代文學都很美。
當年還有一堂課叫做「文學批評」。現在執著於某些文體者,是否對這些作者或時代抱存強烈的人格感召,而以「道德觀文學批評」或「社會文化論批評」來取捨文言或白話文章呢?以此歸納,希望多少可以釐清兩造選文的某些困境。
我總是在東西文化衝突底掙扎,在中國與台灣本土認同的詛咒中爬行,每隔幾年,政治的手就會出現影響下一代選文,多方都有無奈與堅持,除了祈禱跟祝福,不知國文老師們還有多少熱情支撐下去。
所幸,我對國文老師還是充滿信心,他們總會自己補充各種文選跟教材,文言、白話也好,老莊、孔孟也好,現代詩、古詩樂府也好,他們會像變形金剛,不管課綱怎麼改、時數怎麼降,讓孩子接受完整文學知識,替孩子為學測指考作最充分的準備,不管外界紛擾,我們就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吧!
我懷念曾經擁有的一堂課。

同學,你真的有在上國文課嗎?


2017-09-11 03:30 聯合報  涂釋仁/高中國文教科書編撰(台北市)



看到幾個高中學生社團對降低文言文比率的聲明,說︰國文課對他們來說,是一門只要求學生每天不斷背課文背注釋背翻譯,不斷的為了文言文而默寫的科目。大部分老師在教課時,常常要求學生要理解每一個字的字義並能明確翻譯,文言文占了如此高的比例,嚴重排擠了其他文學,降低了文學教育的多元性。
我忝為高中國文教科書編撰近廿年,看到這幾個學生社團都來自於很有名的高中,其國文師資之優秀,素被我們同行所敬重,可是看到學生聲明,我不相信這是高中國文教學現場的實境。
近來討論課綱問題者,不論正反方,幾乎都把矛頭指向現場教師的教學僵化,請討論者去翻翻「教師手冊」與「備課用書」就會了解現在教育現場是何模樣,就不會隨便「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一直以古老時代的印象強扣在現今所有國文老師頭上。
尤其當學測與指考的選擇題幾乎以閱讀題為主流,作文題重視歸納、對比、思辨,試問︰一個「常常要求學生要理解每一個字的字義並能明確翻譯」,還「排擠了其他文學,降低了文學教育的多元性」的國文老師,能在現今的職場存活嗎?還是台灣名校的老師!
各版「教師手冊」與「備課用書」都以「活化問題引導」與「綜合賞析」為主要內容,並搭配相關類文,以及各種可以引發思辨興趣的題目。例如上「韓非子選」,就以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來談上司與部屬關係的現代思考;上「出師表」,就以「梅朝榮品諸葛亮─中國最虛偽的男人」一書來打對台。當大考作文試題已經把曹丕「典論論文」和高行健「文學的理由」放在一起來對比時,所有的討論還要把現今高中國文老師當標靶打,說只會「教文言文字彙與翻譯」,這可能嗎?
幾個高中社團的聲明還要說「賴和的『一桿秤仔』,大部分老師不是唸一遍就當作教完,就是要求學生回家自己讀,有些老師甚至直接跳過不上」。我們教學現場的同行誰不知道這一課是每年大考出題幾乎沒斷過的重要課文(中學教育繞不開的重點),教師會隨便跳過?同學,你真的有在上國文課嗎?
更不用說遍布全台的各種共同備課社群、新式教學法的嘗試此起彼落,多少人辛苦打拚想為台灣的學子打下更好的語文基礎,卻一再的被汙蔑。我們了然這是政府的政治意識主導,我們雖然沈默不語,但不容職業尊嚴被輕視。

美國厄瑪颶風給台灣的啟示


2017-09-11 03:30 聯合報  吳奈仁/榮民(新北市)

史上威力最強的大西洋颶風「厄瑪」可能直撲美國佛羅里達州。 美聯社


被譽為「怪獸級」的厄瑪颶風重創加勒比海諸國,又直搗美國佛羅里達州,聯邦政府與軍方積極進駐準備救災,約六百萬州居民撤離。對颱風習以為常的台灣而言,可以在其中習得那些教訓?
電視播出長長的車陣堵在看似寬廣的高速公路和聯外道路上;大多數加油站已經關閉,因為無油可加;還有儲油的加油站,油價比平日高出五倍;航空公司也發災難財,哄抬機票價格。這種種現象發生在先進的美國,讓人驚嚇不已!
請問行政院賴院長、災防辦和相關部會首長,國家災害防救中心、消防署等官學單位,如果北台灣發生重大災難,北北基桃八百萬居民,在如此狹窄擁擠的小島上,究竟要往哪裡撤?政府又可以提供那些具體可行的措施和支援?很不幸的,答案可能是:不知道。
長久以來,全國都關注在「災後的救難與復原」,救災有功,官員獲頒勳獎和加官晉爵,小林村的慘劇還有幾個官員記得?氣象預報失準,沒嚴格執行撤離,災害資訊空白,指揮管制失靈,沒有任何單位或官員能即時掌握小林村究竟發生什麼事。等風雨稍歇,才有海軍陸戰隊特勤隊隊員赤手徒步進入山區,但已難有作為。
美日等先進國家,早已大力發展電腦模擬與訓練系統,最近日本政府就預測到東京可能發生七點三級的強震,並模擬災害發生時的景況,一方面加強防災救災訓練,向民眾宣導災害發生時如何自保,也可以測試災害的「廣播」機制。
如果我們的官員和學者只能排排坐在災防中心,只知道花大錢治水,卻不願意拿出一點錢,設置一個電腦模擬和訓練中心,提升災害預測和防治效能,那台灣和海地、墨西哥等受災國家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