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菸田間的憤怒
.經濟日報社論.薪資所得費用扣除的三點建議
經濟/薪資所得費用扣除的三點建議
2017-02-12 01:5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現行所得稅法關於薪資所得之計算,僅允許定額扣除,而不許薪資所得者於該年度的必要費用超過法定扣除額時,得以列舉或其他方式減除,引發法學教授和另案訴訟的承審法官聲請釋憲,大法官日前作成第745號解釋,認為此一法條「不符憲法第7條平等權保障之意旨,財政部應於二年內,檢討修正所得稅法相關規定」,影響廣泛,財政部已著手研議修正方向。
所得稅法所定十類個人所得中,執行業務所得與薪資所得均屬個人提供勞務所得。執行業務所得准許收入減除房租或折舊、器材設備之折舊及修理費、旅費,或藥品、材料等成本、雇用人員薪資及其他直接必要費用,減除之後才作為課稅所得;而薪資所得則無成本費用扣除,只有依物價指數調整之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目前為12.8萬元),明顯有差別待遇;且薪資所得的計算以單一額度扣除一體適用於全部薪資者,未考量薪資高低間之費用差異,過於簡化,對於因工作必要須支出顯然較高費用者,產生不利的差別待遇,以致有違量能課稅原則。
因此,屬於執行業務者的演藝人員或醫生、建築師等將受雇於人的收入,也乾脆申報為執行業務所得以減輕稅負,而國稅局傾向將之歸類於薪資所得,卻忽略直接必要之相關費用成本無法扣除之事實,乃有知名演藝人員屢屢為此興訟卻都敗訴,直到此次聲請釋憲才有扭轉,顯示法官一改過去只挺稅捐機關,不挺納稅人的立場,可說具有重大指標意義。
不可否認的是,所得稅法以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名義彌補不平,係基於一般薪資所得者在相關費用舉證上受到無記帳或留存憑證的限制,以及考量降低稽徵成本,確實照顧了多數的薪資所得者,釋憲文並未否定特別扣除額的存在價值,只是要求財政部對於類似執行業務、高薪資又須支出較高費用者,應當給予列舉必要相關費用成本的公平機會,也就是增加薪資所得者核實扣除費用的第二項選擇。
由此可見,釋憲的衝擊可大可小,是否目前540萬戶的薪資所得者都會受到影響,就看財政部對於「第二項選擇」未來修法的方向而定。薪資所得者未來要拿出超過12.8萬元的費用證據才能受惠,但未必獲得稅捐機關認可,因此徵納雙方將來極可能為了微不足道的費用爭訟不已。我們建議財政部參考近年來隨著標準扣除額不斷提高,以致於採用列舉扣除額的件數與金額下降的事實,第一步就是先「提高」目前的薪資特別扣除額度,讓大多數(至少九成以上)的薪資所得者自動受惠,不必嘗試蒐集充滿不確定性的費用憑證,即可疏減訟源,對徵納雙方的衝擊即可大減。
其次,增加核實列舉法,讓數目不多的類似執行業務且高薪者,能和其他各類所得有適用費用成本扣除的平等機會,參考所得稅法諸多查核準則有關成本、費用金額或比率的上限規定,由納稅人自負合理性、相關性、必要性、真實性等舉證責任。
財政部也不妨思考釋憲文理由書最後一段所留下的伏筆:「應併通盤檢討現行法令有關不同所得之歸類及各類所得之計算方式是否合理、得減除之成本及直接必要費用(含項目及額度)是否過於寬泛、各職業別適用之不同費用標準是否應有最高總額限制,尤其各項租稅優惠措施是否過於浮濫」換句話說,財政部應該通盤檢討其他類別所得的成本、費用扣除之合理性、是否設定上限、減少浮濫的優惠措施,如此不但可以縮小差別待遇,甚至維持稅收或增加稅收,讓租稅法制更為公平合理。
聯合/菸田間的憤怒
2017-02-12 02: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陳明文(中)今天到嘉義縣中埔鄉,參加菸葉收成影像紀錄活動,邀請菸農拍照時多數菸農不理他,鄉長李碧菁(右)、農會總幹事李碧雲(左)陪同拍照留念。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卜敏正/攝影
由於台灣菸酒公司停止保價收購,台灣各地的菸葉種植今年陸續走入歷史。民進黨立委陳明文參加嘉義中埔菸農的最後收成時,興沖沖招呼農友合影,卻遭到菸農悍拒並吐槽:「沒拿菸草桿打他就不錯了」,「他當菸產協進會理事長,卻叫我們不要種菸,這樣對嗎?」
從主流觀點看,公賣局停止保價收購,政府要求農民停種菸草,當然是「政治正確」,也是「社會意識正確」。但對陳明文而言,他既要過理事長的癮,又要消滅菸農,卻還要樂不可支地拍照炫耀個人勛績,自然惹火農民。也因此,他挨農白眼,只能說是自取其辱。
今天台灣菸酒公司還在產製各種香菸,台灣也還在大量進口外國香菸供癮君子消費;甚至還有國外菸商直接登台設廠生產,直接在台銷售,藉此省下關稅負擔。從這些現象看,廢菸田便顯得「順序不正確」。試想,政府一方面對跨國菸商無技可施,甚至對其投資設廠極盡迎合;一方面要求國內菸農禁種,卻又無法對其出路提出可行之計,兩相對照,這豈非媚外而苛內?
當「反菸」已成趨勢,台灣菸田走入歷史,是遲早的命運。但是,當「分享經濟」蔚為潮流,政府對電子商務開放遲緩,對Uber也只有重罰一招,其高明何在?菸業應該轉型,但民眾卻看不到政府迎接新產業的準備,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不要菸田,也不要Uber,反映了只會「說不」的政府在新舊經濟中兩頭落空。
聯合/川普回到一中,蔡英文不能回到九二?
2017-02-12 02: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左)美東時間9日晚間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通電話,這是川普上任後第一次「川習熱線」,川普在電話中表示會尊重美國的一中政策,川、習兩人也邀請對方到彼此國家訪問。 美聯社
川普終於給習近平打了電話,說他尊重一中政策。西方媒體有的說川普率先眨了眼睛,有人說川普低了頭,但川習通話最起碼的成果是:川普拆除了可能引爆美中台三方關係的炸藥引信。
美中關係是全球如今最重大的雙邊關係,這點無人能懷疑。正當外交圈子與國際媒體正在狐疑:川普是否要讓習近平繼續坐冷板凳時,「川習通話」卻驀然上演。而且,兩人通話的前提是,川普必須先承認一中政策。
從白宮發出的聲明看,川普的用詞是「尊重」(honor),意思是川普會「尊敬」一中政策;然而,這跟「奉行」(adhere to),甚至「遵循」(abide by),都仍有語意上的差距。中共新華社發出的新聞稿,則是使用「奉行」,雙方對此竟也選擇了「各自表述」。
這必然是雙方折衝的結果:川普不能脫離、逸出「一中」之外,而習近平亦不強求川普回到歐巴馬等前任總統皆「信守」(commit to)一中的水位上。無論如何,川普至少首次明確步上了「一中」的軌道,這使得他在去年十二月「川蔡通話」後受訪表示未必要遵行一中政策所製造的信任危機,暫時化解。
不過,美中關係目前只是往前,卻非撥雲見日。在中國不斷崛起與美國欲振乏力的大背景下,佈在兩國前方的依然是荊棘與暗礁。至少,在台灣、南海、經貿與朝鮮半島等四個範疇上,仍舊存在雙方可能的困難與齟齬。
首當其衝的,正是台灣。如果川普的「尊重」,意味著他對北京依然未盡滿意,他不無可能交給台灣一份外交厚禮。譬如,開放國務院高層官員訪台,或准許我高層官員訪問華府。而歐巴馬離任前已簽署了國防授權法案,川普完全可以依據該法,派遣美國高級現役將領與國防部高官訪台,這些都勢必進一步衝擊美中關係。
其次是南海。國務卿提勒森在其任命的聽證會上,將中共在南海的造島行動描述成如同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的併吞行動,且認定這個惡果是美國過去姑息所致,他還談過要封鎖中共的幾個島礁。未來,川普若在南海採取比歐巴馬時代更強硬的行動,並不令人意外。
第三則是經貿議題。這次通話中,習近平與川普都提及兩國作為「合作夥伴」,可以在經貿與投資等項目合作。然而,川普的競選神話,主要就建構在妖魔化中國為竊走美國人工作的小偷國家之上,他必須兌現他的承諾。或許他未必真的會將關稅提高到四十五%,但調升稅負可能無法避免。
第四是朝鮮半島的核武問題。川普若仍執意在韓國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美中可能再陷入冷淡甚至敵對的關係。
只看到雙方發出之聲明的台北,恐怕難以體會,川普上任後的這三周,作為「一中政策」的攸關方,台灣利益曾被赤裸裸地切割交易。川習通話前,美中勢必進行了多次外交斡旋,不難想像,其過程勢必驚心動魄!
川普去年那一席未必要遵循「一中政策」的說法,實際上是要換取中國在貿易、朝核等議題上的利益。如今,白宮聲明中的「尊重」, 究竟是川普聽取建言而作出調整,或是他收取戰利品後掩人耳目的姿態?不管前者或後者,其實都不宜高興太早。
無論如何,從川普在「川蔡通話」時的傲慢自大,到「川習通話」時的溫和謙沖,蔡英文應可更深刻地領悟:試圖搬動一頭大象,極可能的結果是被大象踩傷。
英國金融時報一時誤報說,川普向習近平表明尊重一九九二年的「政治方程式」,亦即「九二共識」;這並非事實,也殊為可惜。二○○八年馬英九當選,胡錦濤即在熱線上向小布希闡明在一中各表基礎上恢復協商的意願,自此開創史上最美好的三方關係。很顯然,「九二共識」仍應是習近平、川普與蔡英文共同追尋的政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