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TPP效應 產業政策應有新思維

.聯合報社論..以「九二函電」取代「九二共識」
.聯合報黑白集.有點擠,有點看頭
.經濟日報社論.TPP效應 產業政策應有新思維









經濟/TPP效應 產業政策應有新思維


2017-01-25 01: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宣告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宣告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這讓原來想藉加入TPP以「親美遠中」的蔡政府,在「拚經濟」上必須另起爐灶,但當前政府的「五加二」政策集中在有限的先進製造業,廣大的傳統產業難以普遍獲利;新南向政策即使有效推動,也難以在朝夕間獲致顯著成效,應另闢蹊徑突破現狀。
政府應以新思維制定產業政策,還是能為台灣經濟打開成長的活路。根據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和世界銀行的研究,降低服務業供應鏈的貿易障礙,包括市場進入、國境行政、運輸及通訊設施,以及商業環境等,所帶來的成長效益,會是去除關稅障礙所帶來效益的六倍之多;也就是撤除「服務貿易障礙」,可以為全球帶來5%的經濟成長,以及15%的貿易成長
許多人不太瞭解,一個有效率服務業帶來的效益,並不限於服務本身的發展,而是會普遍嘉惠於製造業和農業。例如,一套涵蓋了廣大區域的無線移動通訊體系,不僅可以因使用人口眾多而對手機的需求量大增,促成手機製造和零件產業興盛,也可以因有效改善山坡地農業的聯繫狀況、有效使用農業勞動而顯著提升其勞動生產力。易言之,一個有效率的服務業,會讓製造業和農業的產值一起提高,促進整體的經濟成長
然而,許多後進國家普遍認為,服務業是個「當地產業」,不像製造業可以生產後出口賺取外匯,就想保護服務業給本國企業。例如,台灣遲至1984年才開放麥當勞速食店進入,卻沒想到它雖然搶了一些本地的餐飲市場,卻帶動了台灣的飲食革命,讓餐飲業進入現代化的衛生和便利環境。台灣今天的連鎖餐飲業能夠欣欣向榮,甚至少數還輸出到東南亞及歐美,絕對和麥當勞進入台灣有關。但是,許多屬於服務業的市場,如法律、教育、醫療、金融、通訊、運輸,台灣還是保留著相當多的投資和貿易障礙,擋掉許多商機,也阻礙整體服務效能提升,限縮了經濟成長的空間
影響服務品質或競爭力的政策,包括管制規範、貿易障礙,以及國內涉及人力資本、基礎設施、機構品質等。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以及服務管制的改革,會顯著提升服務的品質,提高生活水準,進而吸引人才留駐,創造出更高的經濟生產。最近國發會提出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就是一個處理台灣個人賦稅偏高、影響雇用外國高階人才的重要法案。如果外國高級人才都不願意來台,當然就不會有外資會投資台灣,外人投資就會逐年下降。
台灣教育、醫療、法律等產業的長期保護,其實阻礙了高素質境外人才的流入。如果美國哈佛大學有個分校和醫院設在台灣,對台灣吸引國際高級人才、留住本國人才的效果會有多大?而如果耶魯、柏克萊等名校都在台設立分校呢?這其實就是新加坡的引才和留才重要策略我們常說要自由化、國際化,但做的卻相當有限;即使馬前總統說「人才外流是國安問題」,也沒見前政府提出甚麼有效政策。
另外就是政府的決策和執行能力。台灣各種抗爭活動愈來愈多,顯示政府的政策設計能力,或調整政策能力逐漸滑落,這涉及「機構品質」的良莠,也就是公務員品質的問題;若「年金改革」過當,導致優良人才快速離開公部門,將造成政府更無能力調整政策,全島成為一個「抗議之島」,經濟嚴重受創。
最後,發展服務業需要人力,台灣的婦女勞動參與率約為50%,低於歐美先進國家約五到十個百分點;若能提供良好的家庭相關政策(如托嬰、長照),就能釋出大量婦女勞動力來支援服務業的發展。即使沒有TPP,產業政策的空間還大得很。

聯合/有點擠,有點看頭


2017-01-25 01: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中央黨部。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詹啟賢正式宣布加入戰局,國民黨原本熱鬧的主席選舉,顯得更有看頭。外界謔稱這次選舉為「鹹魚好無助」,但五組人馬若產生正向激盪,最後能演出「賢國敦龍柱」也說不定。
儘管起步太晚,另四強已布好陣勢,詹啟賢仍決定投身選戰,可見他不是「預留退路」型的人物。在一般社會印象中,詹的政治氣味不重,在政壇上沒有鮮明人脈,這是他的弱點。但在國民黨需要整合的時刻,他的「非典」特質,也可能是一種長處,更能兼容並蓄。
目前外界關注的是,詹啟賢參選會搶掉誰的票?若從傳統的「省籍論」或「地域論」觀點,不少人會認為,吳敦義的本土票源可能受到衝擊。若從黨中央的派系脈絡看,也有人認為剛剛辭去副主席的詹啟賢,或將給洪秀柱帶來更多威脅。
上述兩種說法,正好相左互抵。亦即,詹啟賢的參選其實沒有太多「陰謀論」可供咀嚼,既稱不上「本土派」與「非本土」的拔河,也不是「挺柱」和「反柱」的角力。他參選,也許就是一個具有管理專長的人看不慣這個黨一直被蹧蹋,而決定親自「蹽落去」領導改造。他以「能革者」自我定位,原因在此。
失去政權一年,又遭到「黨產會」的不斷騷擾,國民黨至今仍氣息奄奄,惶惶不可終日。這次五名強棒角逐主席,打破過去「擁戴共主」的格局,倒不失為國民黨脫胎換骨的契機,黨員且睜亮眼。
五人之爭有點擠,但也有點看頭。

聯合/以「九二函電」取代「九二共識」


2017-01-25 01:3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表示期待和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見面,但陸方仍稱九二共識是對話基礎。 聯合報系資料照


蔡總統倡議「兩岸互動新模式」;張小月提出了接近「九二會談/求同存異」的說法;田弘茂說,蔡總統過去的談話是「未來啟動交流談話的基礎」,似暗示將有新表述。這三件事串起來,「啟動交流對話」似已呼之欲出,田弘茂並約海協會長陳德銘到金門會面
記者再追問新的表述方法,田弘茂說:「這應該由總統府來說比較好。」於是,春節期間蔡總統有無可能提出她的「兩岸互動新模式」,已成新的懸念。
倘係如此,我們希望蔡政府的新表述能有臨門一腳之功,也希望北京的回應能適時收場。萬一蔡政府又是欲言又止,北京仍認為答卷未完,失此時機,再拖下去,恐又不知要何年何月了。尤其,美國川普政府的變數莫測,兩岸應先搞定,始不致讓人見縫插針。
兩岸若要重建新的共同政治基礎,蔡政府的最大困難是在說不出「一中原則」,北京的最大關切則是在一定要聽到「一中原則」
其實,蔡總統已回到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回到了「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也就是說,她其實已經是在主張「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區」,而「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區」即已進入了「一中原則」或「一中各表」的範疇之中。
憲法一中、一中各表,簡單明瞭,但蔡英文因獨派牽制,就是說不出口。只見她反覆重申「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民國」,並一再保證「承諾不變/善意不變」。
攀附「中華民國憲法」,卻不說出「憲法一中」或「一中各表」,蔡英文使自己陷於幾乎無解的嚴重矛盾之中。最近,張小月提出了接近「九二會談/求同存異」的架構,也似仍未見與「一中原則」的連結。
若要建立「兩岸互動新模式」,蔡政府絕無可能迴避「一中原則」。但若蔡政府仍說不出「一中原則」或「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妨考慮從「九二函電/求同存異」著手。
其表述的形式是:「我們理解且尊重九二函電以求同存異的精神來處理兩岸政治分歧問題,並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認知並處理有關分歧。
此一表述架構的文字不拘,可再斟酌,唯為了免除蔡政府的最大困難,並回應北京的最大關切,其中的要領是:
一、用「兩岸政治分歧」來指涉「一中原則」,北京過去也時常將這兩個名詞相互通用。如此,蔡政府或許即可暫時避免直接使用「一中原則」的詞句,減低內部衝擊。這是避開了蔡英文的最大困難。
二、用「九二函電」來指涉「一中各表」,亦即「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這是在引伸,所謂「兩岸政治分歧」,就是指「一中原則/各自表述」,也點出了「求同存異」就是針對「一中原則」的「求同存異」。如此,雙方即可相向而行。這是回應了北京的最大關切。
而且,如此一來,「兩岸政治分歧」及「求同存異」這兩個詞句,皆出自北京的兩岸語庫,北京當可接受其自創的詞彙。
三、挑明「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認知並處理有關政治分歧」,則是在標舉「憲法一中」,以便走回「一中各表」的立場。
四、無論如何,仍必須從「九二共識」(九二函電)入手。一旦走出「九二函電」,就恐怕走不回「一中各表」了。切記,九二函電皮之不存,一中各表毛將焉附?
此一論述架構,必須兩岸雙方各調整一步才能成立。北京暫時勿勉強蔡政府一口氣直接說出「一中」(對方的最大困難),但蔡政府也必須更清楚地向「九二函電/一中原則/各自表述」的核心意涵靠攏(對方的最大關切)。
當然,此一架構恐怕雙方皆不如意,所以只能作暫且下台的第一階,待下了台後再求發展。但若雙方或有一方不想下台,那就再耗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