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台灣,賣不賣?

.英國脫歐公投 對資本主義的不信任投票
.台北市府查洩密 捨司法用私法
.變調的終身俸 亟待年金改革
.別鴕鳥了! 成熟面對塞車
.國五假日必塞/宜蘭子弟的痛 縣長懂嗎?
.國五假日必塞/入城稅變剝皮 搶得過份!
.升級台中國際機場 交通快跟上
.我要做一個…「漂亮」的女總統
.聯合筆記/台灣,賣不賣?




聯合筆記/台灣,賣不賣?


2016-06-18 02:30 聯合報 黃昭勇


歐洲半導體設備製造大廠艾司摩爾(ASML)
併購漢微科總交易價值高達新台幣1,000億元。 路透

上半年還沒過完,台灣又出現一個重大國際併購案。荷蘭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出資千億元,併購台灣半導體設備商漢民微測科技(漢微科),每股併購價格一千四百一十元,是台股史上最高單價併購案。
過去這一年,台灣出現不少重大國際併購案。除了股后漢微科將被ASML併購下市,日月光與矽品更改併購架構後,以合組產業控股公司方式,將雙雙從台股下市,改以控股公司方式掛牌;美商美光併購華亞科技案子,在顛簸中前進,再加上極具爭議的大陸紫光集團,申請併購半導體封裝測試廠力成與南茂,數千億資本將在國際間流動。
這幾個案子的共通點,是都為台灣最具競爭力產業之一的半導體業,從最前段的設備,上游的晶圓製造到中下游的封裝測試,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台灣甚具賣相的企業。
此外,鴻海集團併購日本百年企業夏普,更是電子產業的一大國際併購,都將對台灣產業帶來重大影響。
從企業的生命歷程來說,由新創的小公司開始,經過資源積累與人才培養,打開市場後開始擴大規模,多數企業也會將活動範圍從所在地往外擴張,除了像九○年代搭上科技業狂飆成長的自然擴張期,透過併購是快速成長的捷徑。
大企業可以往外併購,中小企業除了像牛仔褲代工廠如興紡織的大吃小策略,最多的就是併入國際級企業,成為鞏固競爭力的另一種選擇;畢竟,加入國際大集團可以獲得的資源與經營管理知識都會快速積累,還可以適度降低自然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競爭與景氣循環風險。
由國際知名私募基金橡樹資本併購下市的復盛,原本是台灣相當重要的空壓機廠商,接受併購後加速國際化,已成為國際級企業。
目前,台灣產業的發展,正面臨進軍國際、擴大規模,或是堅守在地、逐漸萎縮的兩大變數。尤其新政府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仍在規劃與萌芽階段,既有產業仍是台灣就業與創造獲利的主力,如何透過國際併購,讓主力產業持續有活力與成長動能,是政府與企業必須深思的議題。
尤其,台灣目前普遍有歡迎歐美資本,但抗拒中國大陸資本的社會觀感,但中國大陸的市場潛力,是台灣目前主力產業無法忽視的一環,不論是併購大陸企業或是接受大陸併購,台灣主力產業都將扮演重要角色,並不是接受併購後就不再有發展動能。
併購的年代,台灣企業賣,不賣?真的得好好算算。

英國脫歐公投 對資本主義的不信任投票


2016-06-18 02:30 聯合報 羅至美/台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台北市)

英國將舉行脫歐公投,勢必影響歐盟內部在政策上的改變。 圖/路透社

英國脫歐公投出現流血殺人事件,說明歐盟議題,如同蘇格蘭獨立與北愛爾蘭獨立,在英國升高為撕裂性、對立性的話題。
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對兩者而言,都是極為特殊與棘手的議題。英國是歐盟廿八個會員國中,唯一對是否續留歐盟舉行過公民投票的國家,還舉行兩次公投。不同於一九七五年的首次公投,這次公投成為國際矚目焦點,牽動全球政治與經濟的神經。
為什麼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不同?必須從英國加入歐盟的動機理解起。
與德國不同的是,英國加入歐盟不牽涉重建國家認同與取得鄰國諒解的心理需要;與法國不同的是,英國沒有國家安全與避免戰爭再起的國防目的。英國加入歐盟,純粹是想挽救不斷衰退的經濟,這攸關英國強權地位的維持。英國加入後確實頻繁檢視歐盟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加入歐盟並沒有使得英國經濟出現奇蹟式成長。
許多英國中小企業,因習於在大英國協市場中的軟質競爭,對於轉進歐盟硬質市場準備不足,無法回應競爭;加入歐盟後,英國的汽車製造、紡織、消費電子、電視製造等產業慘遭市場淘汰,僅少數大企業才掌握到歐盟大市場規模之機會與利益。
另一方面,對民眾日常生活而言,加入歐盟不但沒有看得見的經濟效益,還因為歐盟對第三國農產品課以高關稅的共同農業政策,農業進口國的英國飽受食品漲價之苦,英國是歐盟預算的最大淨貢獻國。
這些事實使得支持續留歐盟的陣營,很難說出感動人心的故事,只能以「如果退出歐盟,會有可怕的經濟後果」等負面論述來宣傳。相反地,主張退出歐盟者則多能以「找回自己生活的控制權」等正面主權論述,贏得民眾的理解與共鳴。
進一步分析,支持與反對歐盟的選民其社經背景,支持續留歐盟者,多為受過大學教育的、財務上較有安全感的年輕專業人士,支持離開歐盟者則為學歷低、工作無安全感、低收入的藍領勞工,多為五十五歲以上者。
簡單說,前者是歐洲經濟整合中的「贏家」,後者是歐洲經濟整合中的「輸家」。這個選民圖像與歐盟其他國家中支持極右派政黨的選民完全吻合。它反映了數十年不斷深化的歐洲統合,從關稅同盟到單一市場到單一貨幣,贏者全拿、弱肉強食的經濟與市場統合,而沒有涉及分配正義與團結的社會與文化統合。
長期被忽略的分配正義與經濟不公的矛盾,在歐債危機後急速惡化,在難民危機中,被操作成怪罪與憤怒的出口,嚴重傷害了參與歐盟的正當性,成為反歐者有力且有感的訴求。
在全球化與區域化浪潮下淹沒的分配正義與經濟不公,在英國形成脫歐公投的浪潮,在歐洲形成極右派勢力的快速興起,在美國形成川普現象。
對資本主義的反噬,曾經在一戰後造成全球化的反轉,誰說歷史不會在百年後的今日重演?

台北市府查洩密 捨司法用私法


2016-06-18 02:30 聯合報 楊宗鑫/公(台中市)

為了抓出「洩密者」,北市府史無前例對員工進行「測謊」引發爭議。
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 聯合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政府為追查府內洩密案,展開連串內部調查;市長柯文哲究竟將此事定調為政治或法律事件?
若是政治事件,則以調閱通聯紀錄、測謊等刑事偵查作為,是否恰當?若是法律事件,何以不直接交由擁有職權及偵查資源的司法單位處理?
在判定屬於政治或法律事件前,應先辨明外洩資訊究竟是否屬於機密。依據行政院公布之文書處理手冊,機密分為國家機密及一般公務機密,前者受國家機密保護法規範,後者則是在國家機密外,依相關法令有保密義務者。
市府必須面對議會質詢,因此蒐集議員對大巨蛋之意見事屬當然,柯市長若認為將此訊息透露給媒體即屬洩密,則應提出有力的法律依據,並移請司法單位偵查,就算是先將案件交給府內的政風機構進行查證,也要在結果出爐後移請廉政署處理。
以目前態勢來看,柯市長似乎已得到了想要的結果:遭質疑洩密者打包走人,府方也沒有打算追究其法律責任,顯然柯市長是將此定調為政治事件。
依現行通訊監察法,即使是偵查機關要調閱通聯記錄,都需取得法院開立的調取票,北市府自無法調閱私人通聯紀錄,僅能從市府公務電話中進行清查。這雖屬市府的權力,但如此大張旗鼓追查一件洩漏「非機密」事件,似有違比例原則。
接著,又出現了更荒腔走板的測謊;由於測謊結果並無證據能力,僅能作為加強法官心證的依據,而北市府所託者並非合格人士,所得結果不應作為處斷依據。
北市府捨司法途徑,而以政治方式處理本案,所使用之調查作為完全變調,原本希望團結內部的美意,也引發人人自危的寒蟬效應,實非法治國家應有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