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歐元區寬鬆政策只是葉克膜

.聯合報社論..立委問政不能只有膝蓋反應
.聯合報黑白集.林全出任務
.經濟日報社論.歐元區寬鬆政策只是葉克膜



經濟/歐元區寬鬆政策只是葉克膜


2016-03-15 00: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歐洲央行(ECB)10日「多箭齊發」,使負利率更負,購債金額更大,實施期限更長,涵蓋項目更廣,還對銀行貸款提供利率補貼。表面上看,這的確是非常有力的寬鬆措施,但實際上更突顯出寬鬆政策的「邊際報酬率」正迅速遞減,因此處方藥量也就愈下愈猛。
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QE)效果甚差。過去18個月來,歐元區的M1貨幣供給量從5.5兆歐元增加到6.5兆歐元,市場利率也隨著公債殖利率而下降,但民間部門的貸款額仍低於2011年的水準,消費者物價也平平。民間的資金需求嚴重不足,寬鬆政策當然達不到效果,這已不是傳統的「流動性陷阱」,而是更嚴重的「信用陷阱」,即資金供給再多,利率再低,也難以促使信用需求明顯增加。
結果ECB創造的貨幣並未流向民間貸款,反而流入股市及房市。這些資金並不具生產性,也不能促進消費,只會形成下一個資產泡沫,最後終將破滅。央行印鈔票愈多,泡沫就愈大,破滅時就愈痛苦。
既然無法有效帶動貸款需求,QE的焦點因而轉為對匯率的影響,即藉由貨幣貶值來激發通膨,並使出口業取得競爭優勢,帶動經濟成長。但由於其他國家也競相寬鬆,結果成為「零和遊戲」,反而使市場動盪加劇。
QE不靈,ECB現在又把政策焦點轉向負利率,希望藉此來鼓勵貸款及經濟活動。但如果負過頭,且實施時間拖長,反而可能使民眾從銀行提出存款,使銀行的業務模式陷入混亂,也將壓縮銀行的獲利,削弱放款能力,更難達到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
-0.4%的存款利率是「棒子」,新實施的貸款利率補貼(TLTRO-2)便是「胡蘿蔔」,亦即銀行若增加貸款,ECB還會補貼銀行0.4個百分點的利息,一來一回相差0.8個百分點。但在民間貸款需求不足之際,銀行只會挨棒子,啃不到胡蘿蔔。而且金融海嘯之後,歐元區比美國更晚採取措施來因應銀行及金融業的問題,造成資金傳輸機制嚴重堵塞,ECB再多的寬鬆政策也只能幫助銀行恢復元氣而已,何況負利率更使銀行營運雪上加霜。
當然,寬鬆貨幣政策縱非萬能,而且已進入「報酬遞減」階段,但報酬還未到0或是負的階段,畢竟寬鬆措施能使貸款更容易取得,且成本更低。如果不實施QE,利率可能高些,貸款額可能更低;沒有QE,股市及房市也不會大幅上漲,財富反將減少,需求也將更少,經濟更加停滯,通縮也會拖得更久。
但光靠貨幣政策顯然不夠,較佳的總體經濟政策應該是由歐元區各國加強財政協調,並大幅增加公共投資。現在政府舉債的成本空前之低,全球已有近7兆美元的公債淪為負殖利率,因此政府如果增發公債,市場及信評機構都會高抬貴手,尤其是這些資金如果投入基礎建設,將更受歡迎。而且由政府推動規模大、營運時間長的公共資本支出,也能提振民間企業對未來的需求的信心,而且更可能實現較長期的經濟復甦。
現在ECB亟需各國政府伸出援手,但各國政治人物迄今仍不願分擔責任,甚至還有一些國家擁抱「撙節」,抵消ECB的政策效果。各國政府的「政治怠惰」,使ECB不得不獨挑大樑,甚至推出更多非傳統政策來進行實驗。依據既有的經驗顯示,ECB雖頻頻出招,但每使用一種新政策工具,效果往往更差,成本也可能更高。
換言之,ECB的各項措施只能算是「葉克膜」,讓沈痾難起的歐元區經濟不死而已;全球金融市場也普遍認為ECB其實即將彈盡援絕,信心愈來愈低,而市場反應也就與ECB的政策目標背道而馳,歐元升貶不定,股市震盪不安。在歐元區各國政府覺醒之前,這條漫長而黑暗的隧道將難以見到盡頭的曙光。

聯合/林全出任務


2016-03-15 00:4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傳林全將出任閣揆。
二○一四年一月,林全以「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的身分率團密訪大陸;消息曝光,即有人推測他將是蔡英文若當選總統後的首任行政院長。此後雖傳聞不斷,卻屢稱林全無意此職,而如今已成事實。
林全加入蔡團隊,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率團訪問大陸;這是在當年局勢下,蔡英文託付給林全的使命。當時,訪問團雖對外聲稱,「只是經貿議題交流」,卻顯然是蔡英文與北京之間的重大搭橋工程。若非三月太陽花事件隨後翻轉了兩岸情勢,蔡的劇本與林全的角色,如今大概已經按計畫上演。
現在的問題是:劇本換了,林全仍能勝任原先預期的角色嗎?想像中,林全如能順著率團訪陸的友善氛圍,並在兩年多來悉心經營此一兩岸角色,如今接任閣揆自是助益可期。但兩年多來,自太陽花的「天然獨」,到如今「九二共識」的僵局,劇本已經丕變,林全現在擔綱演出,其任務恐怕益形艱鉅。
林全的強項在財經,蔡政府開局的難題卻在兩岸。萬一出現兩岸局勢嚴重失控的場景,林全會不會因此迅速耗損?若要小生演花臉,或花臉演小生,恐怕都不能強求演員,這是戲路的問題。
從近日曝光的幾名閣員人選看,不少仍是扁朝老面孔,唯一差別是「天王級」人物均告退出。從觀眾的角度,人們仍期待蔡團隊能有「夢幻人選」出現;至少,「超越藍綠」的開局起手式還可更宏闊些。

聯合/立委問政不能只有膝蓋反應


2016-03-15 00: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國會開張,活力充沛,卻也出現不少以管窺天的問政主張和修法提案。撇開去國父遺像、發兒少津貼等議題不談,最近立委要求限縮「僑胞」定義為「台僑」,乃至要求在健保法中納入「黃安條款」,以防堵「黃安們」對健保資源的侵蝕,切入點或無可厚非,但思維邏輯和立法結論都失之草率。這類膝蓋反應式的問政模式,恐無助於台灣的制度改革和整體處境。
以立委林俊憲所提的「黃安條款」為例,他主張修改《健保法》第八條,增列「國人海外所得未在國內繳稅,且六個月內未有入境中華民國者,即使依規定繳交健保費,也不適用健保就醫」,希藉此規範黃安之類「吃裡扒外」、對台灣缺乏向心的人卻不斷濫用健保資源。從維護健保健全的角度看,制度的漏洞當然要設法防堵,但林俊憲提出的規範條件,卻顯然欠缺深思。最簡單的理由是,根據他所提的門檻,許多在海外留學、短期進修或打工換學的年輕人,馬上將首當其衝成為受害對象。這符合林俊憲的本意嗎?
黃安在大陸任意抹黑、醜化台灣藝人,返台就醫卻又耗掉百萬醫療資源,在一般民眾看來,都是極其可鄙可憎之事。然而,台灣健保制度缺漏重重,來自層層陳年糾葛;若僅以黃安為假想敵,必欲去之而後快,一刀下去,可能是其他無辜者先遭株連受害,那就是可怕的錯殺。我們認為,立委問政修法務必力求思慮周詳,原因在此。
進一步看,根據目前健保的給付規定,民眾若因故在海外就醫,返台後仍可申請核退費用。如果這項規定不作調整的話,黃安即使不返台尋求救治而留在大陸就醫,他的就診費用最後照樣可以從台灣健保財庫中撈走。如此一來,規定要繳稅及半年內入境的威嚴管制,豈不形同虛設?那麼,大費周章祭出「黃安條款」,卻動不了他一根汗毛,又所為何來?
事實上,許多台灣民眾覺得不公平的,還包括許多長年居留海外的人士,卻在晚年返台僅付少許代價即可享用健保。這個問題,和「黃安條款」之指涉有類似之處,脈絡卻未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立委在思考黃安的問題之際,如何同時解決旅外公民健保權利和義務之均衡,才是台灣健保可長可久的關鍵改革。林俊憲目前提出的是「防堵法」,唯失之粗糙;更理想的方式也許是「門檻法」,透過納稅及居留紀錄的交叉稽核,設定出不同的「部分負擔」標準,也許才是較合理的解決之道。
「黃安條款」的設計,和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主張限縮「華僑」定義為「台僑」,基本上都是台灣「本土意識」的產物。林昶佐認為,僑委會以台灣兩千萬人的資源,去服務海外四千萬華僑,是一種畸形現象;因而主張將「僑胞」的定義法律化,明確定義為「從台灣出去的台僑」。對「天然獨」世代而言,看到任何「華」字,都想要置換為「台」,這並不足奇。但是,如果「台獨」對他們而言不只是嘴巴說說,而需要付諸行動並付出代價的話,那麼,及早爭取最大多數的海外華人支持,難道不是更聰明的作法,何以卻非要「化友為敵」?再說,以僑委會一年區區十幾億的預算,頂多做點宣傳和聯誼工作罷了,又能奢談什麼「服務」四千萬華僑?如果還要把僑胞切割為「自己人」和「外人」,如果香港、馬來西亞華僑都不算僑胞,這又是什麼智慧?
多年來台灣民主素質遲未提升,和立委問政的作秀化、即興化、和淺薄化有很大的關係。需要下苦功的議題沒人做,只求吸睛的表演大家爭搶,其結果,弄得質詢很熱鬧,法制卻停滯不前。日前憲兵濫權搜索事件爆發,馬上就有立委要求廢掉憲兵的「司法警察權」;如此膝蓋式的反應,網民意見已多如過江之鯽,哪裡需要立委來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