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嚴加防範人工智慧潛在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案的法學驚奇,司法人權的照妖鏡
◆  聯合報黑白集/誰怕老柯的戰鬥力?
◆  經濟日報社論/嚴加防範人工智慧潛在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嚴加防範人工智慧潛在風險


2025-01-07 02:57  經濟日報/ 社論
AI示意圖。 (路透)


隨著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到來,科技產業對人工智慧(AI)的狂熱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Google 執行長皮查伊在最近的一場員工會議中表示,Google 未來的重點將完全聚焦於 AI,並強調以「靈活快速」的方式推向市場,類似 Google 創業初期的風格。其他科技公司也都傾全力發展 AI,但這樣的策略真的能挽救科技業嗎?或者這只是將其推向深淵的催化劑?

近年以來,AI 的發展雖然令人驚嘆,但其缺陷同樣不容忽視。AI 服務經常提供錯誤、混亂甚至荒謬的答案,而科技公司對此卻往往選擇推卸責任。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加上 AI 逐步深度嵌入網路搜尋引擎和其他核心產品,已經成為消費者信任的重大隱患。

不僅如此,很多公司在 AI 領域的全力投入已經影響到其他核心業務的發展,非 AI 部門的資源被削減,非 AI 核心產品逐漸缺乏維護。對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訊號;畢竟許多人需要的是日常軟體的穩定服務,而非實驗性的 AI 功能。

AI 技術的進步無疑為人類帶來許多便利,但消費者真的對 AI 充滿熱情嗎?事實恰恰相反,許多消費者對 AI 的信任感正在下降。隨著 AI 的普及,人們逐漸意識到其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消費者並不希望 AI 無處不在,更不希望 AI 功能頻繁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強行植入使用者體驗。相較於AI,人們更希望科技公司對其產品負起全面責任,並確保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相對於 Google 或微軟,雖然 AppleAI 領域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選擇穩健、謹慎地引入,避免 AI 生成可能引發誤導或爭議的內容。但即便是如此,Apple 也無法完全避免 AI 系統的錯誤;AppleAI 功能曾經錯誤總結新聞內容,導致嚴重的誤導。這凸顯出即使最頂尖的科技公司,也無法掌握「失控」的風險。

AI 的問題並不僅僅在於技術不成熟,而是其核心本質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導致 AI 系統產生類似「似是而非」的問題,即 AI 生成的大部分內容看似正確,但存在一小部分錯誤且不易察覺。這種細微但危險的錯誤,往往比明顯的失誤更危險。

AI 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科技公司往往選擇容忍錯誤,並迅速將 AI 產品推向市場,這樣的策略在長期來看可能弊大於利。消費者對 AI 的期待並非「新奇有趣」,而是「可靠穩定」。雖然英國科幻小說作家 Arthur C. Clarke 曾說:「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與魔法無異。」但真正成熟的技術應該是「普通而可靠」,就像電力或網路一樣,人們習以為常且不再感到驚奇。

對很多科技公司而言,AI 無疑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完全依賴 AI 可能是一條充滿風險的道路。AI 的進步需要時間,而消費者對穩定和安全的需求卻迫在眉睫。所有公司應該重新審視其 AI 戰略,避免在 AI 領域的過度投入導致其他核心業務的衰退。

科技公司需要更加重視消費者的聲音,提供更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很多公司只會發展產品,但客戶服務並不周到;如果消費者服務不被重視,即使 AI 技術再先進,也難以挽回消費者的信任。

為了避免科技公司對 AI 的狂熱失控,政府如何監管就很重要。歐盟的 AI 法案,台灣草擬中的人工智慧基本法就是希望來管控 AI,避免其變成脫韁野馬,但所有法案目前都避免觸及的是 AI 科技公司需不需要為其 AI 的錯誤負責?例如當自動駕駛汽車因 AI 問題發生車禍時,誰該負責?是汽車製造商?還是 AI 軟體廠商?當人們因深偽(Deepfake)的影片而受騙時,提供深偽工具的軟體商需不需要負責?所以政府應未雨綢繆,制定各種相關法律,因應未來 AI 充斥的世界。

未來幾年,AI 無疑將繼續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何以負責任的態度引導這一改變,讓 AI 更安全且更可靠,將是政府和每一家科技公司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














聯合報黑白集/誰怕老柯的戰鬥力?


2025-01-07 04:00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長韓國瑜(右二)召集朝野黨團協商時,自嘲可能是「最後一次主持協商」,因為「馬上要被罷免了」;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左)見狀笑稱「不希望一語成讖」。 記者黃義書/攝影


民進黨因未掌握立院多數,屢戰屢敗;總召柯建銘大崩潰,不斷上演脫序戲碼。繼大法官投票封殺劉靜怡,他高調宣稱要「雙罷」立法院長韓國瑜和國民黨所有立委,包括「公投解散國會」。他更撰寫長文明志,其主張令人瞠目結舌。

老柯獨自開記者會,其他綠委無人奉陪,明顯切割。民進黨中央稱,「未對罷免具體討論」;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民進黨從未主導任何罷免案」。老柯發七千字長文,標註五十一名綠委,沒幾人跟他起舞。如此登高一呼,反暴露自己形單影隻。

這個結局,不難理解。論「高風險立委」,綠委不比藍委少;「大罷免」一旦開戰,不少綠委都難倖免。而老柯號召大罷免,也讓罷免是民間團體「自發」的假象徹底見光死。他的呼喚,更引發網民回應「賴清德才該被罷免」的聲浪,把賴總統推上火線,是柯建銘的失算。

賴政府好戰,柯建銘則直接宣戰。但賴清德好歹是針對在野黨,老柯卻引火燒向自己人。柯總召把賴清德、綠委、側翼都拖下水,自己卻躲在「不分區」的舒適圈逍遙。在綠委看來,老柯根本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三句話不離「亡國滅台」,柯建銘的論述顯已黔驢技窮。他自誇,其戰鬥力「國民黨和中共都怕」;但此時此刻,最怕他這般死纏爛打的,恐怕是民進黨吧!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案的法學驚奇,司法人權的照妖鏡


2025-01-07 04:05  聯合報/ 社論
柯文哲涉京華城、政治獻金2案,北院日前第3度召開羈押庭,法官裁定柯文哲等4人全羈押禁見,北院外聚集大批小草靜坐,批司法不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案從偵查到起訴,法院該不該續押,創下許多法學的驚奇。偵查過程屢遭綠媒和名嘴以連續劇式爆料公審,檢方起訴後堅持續押,高院撤銷交保的理由一審合議庭聽命行事,包括高院法官見解髮夾彎,在在展現「反司法改革」的走向。不僅偵查不公開、無罪推定都成笑話,法官的角色翻轉更令人喟嘆。

綠營高官和法律人過去最常批評司法公信的問題是:「院檢一家親」,在法庭上「二打一」,對被告不公平。審檢分隸,法官獨立審判,而非在起訴後接棒調查,都是數十年來我國推動司改的核心概念。蔡英文時代,為避免民眾混淆法院與地檢署,司改國是會議還要求全國檢察署的名稱去掉「法院」二字,就是要讓法官、檢察官各自的角色區分更清楚。

但這些理念與精神,在柯文哲案中全都出現大倒退。北院在北檢起訴後的首度交保裁定中說,依刑訴法採「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下,檢察官應負實質舉證責任,法院並無接續檢察官舉證責任再調查證據的義務。這原本是正確的,後來卻節節敗退。

以鄭文燦案為例,桃園地院裁定交保並明言:檢察官偵查完備後起訴,清楚指出鄭文燦涉犯罪嫌的範圍,提出相當的證據佐證後續法院審理就算共犯或證人證詞翻異,也屬於證據力的判斷問題北院在首次交保裁定中說,重要證人都在偵查中具結證述,被告供述及證人證述是否可採,是法官判斷證據取捨的認定問題,沒有羈押必要。鄭文燦遭起訴後,桃檢並未堅持非押他不可;但北檢對柯文哲,態度卻截然不同。

利用羈押保全證據,是檢察官偵查時的一大利器但起訴之後,接棒蒐證並非法官該扮演的角色與任務,這已是近年國內法院的主流見解法官不告不理,公平檢視檢、辯雙方證據,更是司法改革強調的獨立法院定位。但這些理念,一遇到柯案,卻全遭扭曲。

撤銷柯文哲交保裁定的高院審判長謝靜慧曾主張,審判法官若幫檢方以勾串為由繼續羈押被告,不僅是接棒偵查,等於延續以往遭詬病的「職權調查主義」司法文化,違反公平法院原則,也是對檢察官偵查不力的嘲諷。但這次遇到柯案,她卻以柯文哲可輕易利用通訊軟體進行串證為由,指責地院交保的裁定有問題。若以她的標準,全國所有未收押的被告是否都該重新檢討?

北院法官還當庭問檢察官:要押到什麼時候,檢方才能接受?這種場景,讓法界人士傻眼。法官審理的,就是檢察官起訴的範圍,豈能為了檢方追查案件之便而羈押被告?法官後來裁定羈押的理由中,直接點出基於尊重審級制度,並考量檢察官抗告提出關於羈押必要性之事證;此舉,更被法律人嘲諷,原來現在不只「檢察一體」,竟還有「法官一體」!

被視為關鍵因素的「橘子」許芷瑜,被檢方形塑為柯文哲貪贓枉法的重要角色,受柯 P 指示潛逃海外。檢方認為,許芷瑜曾多次處理柯收受的現金,兩人可能勾串但這些錢是否政治獻金仍有疑問。若「橘子」因為不信任司法不願返台,難道可因此永久關押柯文哲?

柯案的司法手段和過程,直如一面照妖鏡。過去「人權律師」最常抨擊的偵查大公開、程序不正義、把傳言當證據、院檢一家親等,如今在柯文哲身上完全套用。問題是,那些「人權律師」掌權後,卻對今天的情況卻噤聲不語。當司法人權可以隨時變臉、標準因人而異,司法公信力怎能不跌落谷底司法的獨立超然還如何可能存在






【專家之眼】海基會董座撂話辭職 誰讓他陷難堪處境?

◆  【專家之眼】海基會董座撂話辭職 誰讓他陷難堪處境?
◆  【專家之眼】台灣沒有樂觀的本錢:美中台三角關係演進

◆  【專家之眼】加開院會,立即再修財劃法
◆  【專家之眼】德國極右派(AfD)的發展








【專家之眼】海基會董座撂話辭職 誰讓他陷難堪處境?


2025-01-07 07:0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海基會董事長吳豐山。(本報資料照片)


就在12月初海基會吳豐山董事長以剛來一個月業務不熟為由,讓秘書長羅文嘉代他在立院進行業務報告後,最近在立院又有了新狀況。他為解釋預算增加因素,海基會的工作分為處理兩岸交流事務和對話,雖然近年對話中斷,但交流事務從未間斷,幾乎用掉海基會全部經費。所以現在不是怎麼忽然增加這麼多錢,而是過去幾年錢不夠用,現在讓它夠用而已。最後還揚言,「砍個10塊錢、20塊錢沒有關係,不是一下子要1億、5,000萬,那我明天就辭職。」辭職放話雖痛快,但前言對比羅秘書長曾講過的話,似乎出入不小。如果因此受立委質疑,導致預算被大砍,這個鍋該誰背呢?

去年九月羅秘書長主持的記者會說,該會有協商、交流、服務三大任務。在兩會沒有正式協商的時候,海基會要做協商前的準備;沒有正式的交流,要想盡辦法用其他方式交流;在服務方面,他希望把服務做得更深、更廣也更好。言下之意,只有服務還維持一定功能

而關於海基會經費增加問題,羅也表示,過去海基會的資金,主要來自陸委會捐助,和企業捐贈等自籌款為了避免複雜的政商關係,未來海基會接受陸委會捐助的比例將由五成多上調至七成,這是政府捐助額大增的原因而人事費用增加,則是配合政府連兩年調薪

此外還有新增業務。包括提供海外華人旅客台灣特色旅遊行程,以及所謂「識讀中國」專案:每週至少一次的內部座談,和加強與民間智庫學者的交流,聚焦議題包括中國現勢、兩岸交流現況分析、對台統戰、以及民主防衛。至於與對岸交流,也還是抱有期待,認為目前最好的方案是兩岸都回歸海基會海協會的「民間交流」模式,淡化官方色彩,卻能務實解決問題

吳董事長想在國會殿堂裡保護預算,卻連會務工作都不清楚,還與秘書長前言兜不起來,究竟是賴清德總統提名吳老先生是強人所難,抑或羅之前言論只是個人意見或其他因素?如此吳的發言可否作為海基會預算增刪參考?有待立委明察。

而從海基會發展歷史來看,羅過去的說法其實也是奇怪的。他改變政府及企業捐贈資金比例說法,是自籌款高達43%,相當不健康,「這些錢幾乎都是向民間企業募來的,民間企業為什麼要捐錢給你?不覺得奇怪嗎?我們不是要政商關係簡單一點嗎?民間企業講求獲利,必須對投資人負責,那他們捐款給海基會的利益是什麼?這不是很容易產生困擾?」

然而,海基會當初成立時,資金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捐助,就是要加入民間角色,以協調處理兩岸往來事務,而在該會捐助暨組織章程第三條,也明白規定該會辦理及接受政府委託辦理的相關業務。換句話說,政府委託只是該會業務一部分。當年海陸大戰,原因之一就是海基會認知自己的民間角色不受官方支配,比如應工商界希望,發動兩岸工商領域的聯繫交流,或有些董事對大陸某基金會推動的「希望工程」公益事業有興趣,想要認養扶貧計劃等。這是民間角色可以彈性運用的交流模式,羅卻暗示過去海基會有官商勾結疑慮、擬大舉引進政府資金,更多的承接政府委託,這其實與羅的交流期待相違背,除非羅要的,只是兩會交流,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羅是讓海基會具有更多官方色彩,日後如果兩岸要交流,就只能官方對官方了。

最後要指出海基會的新增業務,若非多為其他單位的責任,就是找錯對象。前者例如提供海外華人旅遊服務,像是僑委會、觀光署,甚或教育部做的事;至於後者:「識讀中國」,海基會服務的對象才是解對岸的寶庫,海基會坐擁寶山卻想外求,恐怕是辦活動動輒想洗腦群眾、把跟對岸關係搞壞,讓服務對象產生疑慮,這是捨本逐末之舉。期待海基會預算有新說法,也請立委審預算時,好好要求海基會重視民間角色、回歸既有功能,撈過界、搞認知戰的事可以免了
















【專家之眼】台灣沒有樂觀的本錢:美中台三角關係演進


2025-01-07 06:00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行將在川普任上派駐到以色列,阿肯色州的前州長,哈克比(Mike Huckabee)這幾天訪台,此行選擇拜訪電機大廠的大同公司,與董事長王光祥先生達成共識,可望推動在以色列等地的重建工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聯邦眾議院議長選舉的順利落幕,即使在共和黨右派議員放話杯葛之下,於第二輪投票即讓議長參選人麥克強森(Mike Johnson),獲得218票來完成連任!到如今的諸多發展,川普總統當選人的實質影響力,確實超人一等。

於大選結束的過去兩個月以來,部分媒體人士不免憂心忡忡,他們不看好美國朝野大對抗之下,川普第二任期的勢頭;不過,強森議長有川普的此番介入協調,比起前一回的選舉少吃了很多同僚的排頭。而且不像他的前一任是足足耗時一個星期的穿梭蹉跎,強森議長居然在一天內即能取得過半票數、完成就職的大場面。

此外,機靈的企業人士透過就職典禮的大肆鋪張,紛紛趕搭末班車來做捐款。而一度將川普看作異己的烏克蘭戰時總統澤倫斯基,也在此際改口稱讚川普,說他個性上的不可捉摸,將會是促成俄、烏和談最有力的籌碼。

有趣的是,行將在川普任上派駐到以色列,阿肯色州的前州長,哈克比(Mike Huckabee)於這幾天訪台;哈比克州長在陳水扁總統的第二任,到訪過台灣。準大使在此行選擇拜訪電機大廠的大同公司,與董事長王光祥先生達成共識,可望推動在以色列等地的重建工程;不過具體內容,則尚未透露

歷經一年多的以巴衝突,造成在加薩走廊的驚人傷亡與基礎建設的徹底毀壞;因此這看似雲淡風輕的拜會,表面上只是確認該州與台灣有長久的商業往來。只是如何貫徹川普意志,與隱藏其後的目的與日後安排,才是台灣朝野各界所該思考的。

直白的說,讓台灣提撥一成的國民所得充當經費,於川普而言,只是在給軍工產業畫大餅。一則,出現在台灣的美國軍人,人數很少,軍事武器的操作技能與維修能力的移轉,很難在短時間內擴大接收各類設備;再則,美國軍產業的產能早已滿載,就算是看得到、也會吞不下的。

反之,作為當事人的王光祥董事長則認為,大同公司在機電設施的競爭力,若能協助加薩走廊的重建工作,相信會得心應手的;此外,為因應回流到美國製造的新趨勢,除開現有洛杉磯的分公司,也要把產品都放到美國作生產,以便配合川普總統的政策訴求。

誠然,以人道救援為名,讓台灣政府出錢出力,比起一成 GDP 的軍備支出,科目明確,既不會開罪北京太多;又能夠上手立功,幫川普總統的貫徹號令、世界威望與和平天使的形象,從中東、波蘭到烏克蘭的軍需與重建,因為有台灣的口袋與公私部門的協力幫忙,一路都開綠燈的。

至於要引進大同公司的哪些產品、建設技術,來協助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重建計畫呢準大使哈克比表示,目前他也沒有具體想法但深信以大同公司的能力與技術品質,將會在以色列廣受歡迎





陳冲/防詐除騙 大夥有責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冲/防詐除騙 大夥有責
◆  楊渡/不知不覺的「綠茶婊」了









陳冲/防詐除騙 大夥有責


2025-01-07 03:27  聯合報/陳冲(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如連續四個月,因詐欺造成的財損均超過一二○億元,換言之,平均每天詐騙金額高達四億元,是否駭人聽聞?諷刺的是,這竟是「打詐新四法」自去年七月立法後的現象

去年十二月中旬,幾乎是同一日,無獨有偶,歐美及台灣媒體均大篇幅報導詐騙集團得手的消息,說也奇怪,詐騙家常便飯,金額又非特別鉅大,豈有大版面處理的必要?只因為前者涉及專業律師(原應保護當事人),後者鬧出兩條人命,又牽扯出員警情緒失控情節,新聞性自然不同;知名藝人隨即自承遭詐騙,感謝警方及時插手始免再次受害云云。

先瞧外國媒體,話說加州 P 律師,因賠償案件,與對方律師一再折衝,達成五九,五一七美元金額的共識後,接到看似對方律師電郵的匯款請求,當即依約辦理轉帳,事後發現係駭客早在網路上埋設監看軟體,對雙方談判過程已有充分掌握,見時機成熟,立刻發出付款指示,但帳號卻是詐騙集團所有,P 律師一時失察,竟誤踩詭雷。律師被騙後,向駭客開戶的花旗銀行索賠,主張銀行未仔細核對帳號,不過花旗也不是省油的燈,提出資料表示已有五件類似訟案,銀行均已勝訴,律師眼見討不到便宜,只好認虧。從案情可以發現,詐騙手法又再翻新,細膩布局,有如諜海風雲,縱然久經訟戰的律師,也會誤入陷阱。

再瞧台灣媒體,有母女二人,被人冒用網紅名義,設局高額投資,不只金錢損失,房產也遭抵押,雙雙尋短。事後爆出報案又被員警調侃「還不去死一死」,使原已低潮的被害人崩潰(各媒體報導已多,於茲不贅)。員警因詐騙案頻繁,又不解被害人久經宣導後,仍會上當,一時情商失控,乃有民眾聽來欠缺同理心的言詞。其實早年受騙多屬涉世未深,經主管機關一再宣導後,民眾已有警覺,只是詐騙手法也隨而升級,加入科技(甚至利用 Deepfake)精心設計情境,當事者自難以分辨真假,如設身處地,自然會較有同理心。

刑法詐欺罪,由第三三九條擴增至第三三九條之四,可見態樣遠比以往複雜多樣,但本質沒啥改變。所以金融主管機關從金流角度,希望減少詐騙,自廿世紀末即要求金融機構臨櫃關懷,利用重要節點(櫃檯提領現金),防阻詐騙發生。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起更將累積的經驗,由銀行公會編成參考範本,交各機構參酌照本操兵,不時修正,二十年以降,臨床效果不錯,常傳出感人故事,金管會也會定期表揚績優單位。英國金融時報在上月一篇評論中,對騙案呼籲社群媒體、電信業者也要分擔責任,尤其晚近不少案件,發現許多破口存在於社群媒體,如平台稍予注意(甚至在平台內冒充平台業者),應可減少詐騙。如能善用 AI,更可偵知某些詐欺常見跡象,對事前預防、事後追查,都有助益。

說也奇怪,家中遭竊,只見兄弟交相指責,兄怪弟未閉門,弟怪兄不關窗,甚至大打出手,就是沒人抓賊。看東西案例,各當事人互相究責、想在彼此間尋覓一代罪羔羊,對於犯罪的防堵、扣押、追償、緝拿,反而少有聞問。澳洲當局前年擬議新法,要求電信、社媒也分擔責任,經徵詢各方意見,由 ACCC(消費競爭署)主政。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十一月向國會提出有關詐騙防杜法案,以銀行、電信業、數位平台(社媒、簡訊、付款廣告業)為規範對象,要求各主管機關督導,遵循六項原則,並依金額分級管理,是目前各國討論中最完整的倡議。中華民國施行不到半年的「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不遑多讓,雖然短期愈打愈詐,如切實執行,並參考國際案例修正,應能大幅改進。

詐欺騙局已是國際公害;共同攜手防詐打詐,才是普世價值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民營金融機構應納入揭弊者保護範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004/web/ 

◆  聯合報社論/綠色詭計被破,民進黨發動民主內戰?
◆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魷魚遊戲
◆  經濟日報社論/民營金融機構應納入揭弊者保護範圍







經濟日報社論/民營金融機構應納入揭弊者保護範圍


2025-01-06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會去年底三讀通過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若公務員無故洩漏揭弊者身分,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記者陳正興/攝影


去年12月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公益揭弊者保護法(下稱揭弊法)」,早在民國一○六年(2017年)9月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成果報告書中,已經建議要研訂,在經過七年四個月後終於完成立法。值得肯定並支持,但法律適用範圍限於公部門與泛公部門,使得揭弊法的保護範圍,仍有不足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所稱弊案,是指公務員或政府機關、受政府控制之事業或機構之人員,涉有犯罪或違法行為,與涉及公共利益且情節重大者。公部門是指公務員或政府機關,泛公部門是指受政府控制之事業或機構,包括:銓敘部公告的政府暨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資本額20%以上之轉投資或再轉投資事業、受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或財業務之轉投資或再轉投資事業。由於公部門有相對嚴謹的法規與監督機制,過去許多弊案是發生於泛公部門,屬於灰色地帶,因此將其納入揭弊法的範圍,確實合理。

揭弊法未納入民營部門,主要理由是其相對未使用公共資源,以及考量中小企業資源有限無法執行相關措施,因而採取的權衡結果。這樣的思維,主因是民營部門相對未使用公共資源,但也產生盲點,亦即未將吸收「全體國民」之存款、保費、投資之民營金融機構納入,如此會發生揭弊者保護程度不一致的現象。

民營金融機構管理全體國民大部分資金,其使用公共資源的程度,高於公營、泛公營金融機構;萬一出事,對國家的衝擊也相當大。再者,金融機構股東權益占其資產低於10%,因此以控制股東身分屬於公營、泛公營就納入揭弊者保護範圍,其餘就不納入,並非公允。目前揭弊法將台灣金控等公營事業及其從屬公司,以及兆豐、第一、華南、合庫等金控與彰銀等銀行,及它們從屬公司等泛公營機構納入適用範圍;然而國泰、富邦、中信等民營金控及其所屬公司,以及其他銀行、保險、證券等民營金融機構,皆未納入。

雖然金管會已經實行揭弊者保護制度,然而其法律位階僅是「金融業的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及「金管會受理民眾檢舉金融違法事件獎勵要點」,對揭弊者的保護措施,未如揭弊法來得嚴謹與充足。揭弊法對公益揭弊者的保護措施,有著法律基礎、且周延的措施。首先,在揭弊者身分的保密方面,無故洩露者,具有公務員身分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徒刑,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非公務員則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萬元以下罰金。同時,揭弊者得請求以代號製作筆錄或文件,並遮隱其姓名與個人資料

其次,在揭弊者工作的保障方面,政府機關、法人或團體、個人,不得對揭弊者、配合弊案之調查或擔任證人、拒絕參與弊案者,採行對其不利之措施,包括:職務、考績、薪資福利、工作條件等方面。違反者,具公務員身分依公務員懲戒法、考績法及相關法規懲處;非公務員則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5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

再者,對揭弊者人身安全的保障,在符合證人保護法要件者,得對揭弊人及其一定範圍內的親屬,施以人身安全之保護措施。而在反報復條款方面,若意圖妨害或報復揭弊者,而向揭弊者及其親屬實施犯罪行為者,加重其刑責至二分之一。更進一步,因揭弊者之揭弊而查獲不法事實者,應給與獎金。獎金發給之標準及其他相關事項,由主管機關定之,並訂有下限。

基於民營金融機構也是吸收全體國民的資金,以及揭弊法對揭弊者的保護之法律位階較高、措施較為充足,因此我們建議立法院能夠再修改法律,民營金融機構納入揭弊者保護範圍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魷魚遊戲


2025-01-06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聯合報系資料照


魷魚遊戲第二季熱映中,台灣政壇也在上演實境版魷魚遊戲。賴清德總統的遊戲規則粗暴又簡單:「順我者生、逆我者亡」,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都是見證人。

賴總統的魷魚遊戲明示著兩句通關密碼:「表決可以輸,論述不能輸」、「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在野黨三讀修法,賴政府覆議反制;行政、立法大亂鬥,青鳥、大法官、司法成為賴總統三支箭,只要民進黨表決不利,青鳥就包圍立法院、大法官宣告違憲,再不聽話就司法伺候。當家鬧事、莊家翻桌,國家機器卯贏不卯輸,所謂「更大的民主」就是賴清德個人意志。

賴總統元旦出奇招,主動邀請立法院長韓國瑜到總統府喝咖啡,希望一起聊聊國家大事;值此同時,立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卻放話要罷免韓國瑜,還加碼國民黨立委全罷掉。賴清德、柯建銘一個白臉、一個黑臉,老柯就像立法院「○○一號」內鬼,帶頭潑糞國會,讓立委大罷免潮更具正當性,老柯是不分區立委,區域綠委卻人人自危。賴清德笑看立院惡鬥,樂當「更大的民主玩家」。

賴清德版魷魚遊戲的劇本已經寫好,終局贏家只能「信賴」,別無他家。但南韓總統尹錫悅「戒嚴之亂」的殷鑑不遠,民主從來不是一個人說了就算,台版魷魚遊戲未完待續。

















聯合報社論/綠色詭計被破,民進黨發動民主內戰


2025-01-06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去年底連同憲法訴訟法,三讀通過財劃法、選罷法修正案,藍營選擇先送憲訴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開年首次行政院會,對立院三讀修正的《憲法訴訟法》提出覆議,賴清德總統火速核可。覆議案料將遭在野黨否決,憲訴法將進入暫時處分和釋憲的憲法法庭攻防。賴政府完整複製了消滅國會改革法案的路徑,但論述上更顯霸道,攻防上更見詭詐,狡計被破則變臉發動民主內戰

行政院說明憲訴法修正有三大問題,包括癱瘓憲法法庭運作、違反權力分立原則、喪失權利救濟功能行政院所言均涉大法官職權行使方式,但奇特之處是,政院強調提覆議是行政院自己的權力,不需要跟誰討論,司法院也沒有來商量,行政院是自行研議發現憲訴法條文有問題,在司法院沒有來詢問討論的情況下,就自行提起覆議。

憲法增修條文固然規定,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如認為有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之核可,移請立法院覆議,但憲訴法規範司法院所屬憲法法庭的運作,行政院有何窒礙難行之處甚至不必與司法院商量,就越俎代庖逕自提起覆議,置司法院於何地

賴總統與行政院長卓榮泰都指責立法凌駕司法,違反權力分立原則。但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憲法法庭的組織與運作方式也須經國會立法,此皆本於權力的分立原則與制衡精神,並賦予民主正當性。沒資格插嘴的行政院,卻不僅插手,還代管司法院,到底誰在破壞權力分立?

我國大法官釋憲與裁判,從「總額過半數出席,總額過半數同意」、「全體三分之二出席,全體過半數同意」、「總額四分之三出席,出席四分之三同意」、「現有總額三分之二出席,出席三分之二同意」,到「現有總額三分之二評議,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門檻多次修改如今再改為「十人評議,九人同意」,釋憲恢復嚴謹,不說與行政院職權無關,司法院也很難說清楚為何窒礙難行

目前仍有八名大法官,憲法法庭尚非無法運作,只是不能作成法律違憲判決。只要總統盡速補提名藍白綠可以接受的大法官人選,憲法法庭的運作,何窒礙之有?賴政府不此之圖,卻任由行政院撈過界,破壞權力分立原則。卓榮泰還當起糾察隊,斥責立法不得侵害司法權,赤裸流露權力凌駕司法、甚至把司法當家奴的霸道心態。政院獨尊、貶抑司法,根本是權力至上,霸道為贏

不過,選罷法修正壞了民進黨選輸翻桌的圖謀,財劃法修正讓賴政府無法集權又集錢,憲訴法修正更將收繳綠色政權的捍衛武器。民進黨非擋三法不可。但青鳥包圍國會和綠委肉身坦克,都擋不住藍白的優勢和意志,改由賴清德「更大的民主」上場。其中覆議、暫時處分、釋憲是基本動作,大罷免潮已在試點擴散中,公投則尚在醞釀觀風向。

令人不齒的是鑽巧門、施詭計的心態。包括可能利用立法院長韓國瑜率立委赴美賀川普就職時覆議翻案;或者先公布選罷法、財劃法,利用時間差讓大法官宣告暫停處分;甚至利用公告到生效的三天空檔讓大法官凍結三法。藍營識破機關,也利用時間差反制綠色詭計,先送憲訴法,緩送選罷法、財劃法,堵住巧門,讓綠委總召柯建銘怒急攻心,歇斯底里揚言罷免立院正副院長和全部區域藍委,潑掉賴清德的和解咖啡,製造更大的衝突與混亂

新年伊始,總統區分大小民主,行政院長越位託管司法,立院黨團總召全面發動民主內戰。其實憲法法庭還沒窒礙難行,但憲政民主已因綠色威權踐踏民主、干預司法、毀憲亂政,而窒礙難行






【專家之眼】德國極右派(AfD)的發展

◆  【專家之眼】加開院會,立即再修財劃法
◆  【專家之眼】德國極右派(AfD)的發展








【專家之眼】德國極右派(AfD)的發展


2025-01-06 06:55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德國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圖林根邦選舉中取得大勝。(路透)


月前德國聯合政府瓦解,目前是看守內閣,聯邦議院訂於2月23日舉行提前選舉。值得注意的是,極右派的德國選擇黨(AfD)支持率上升,僅次於基民盟(CDU)/基社盟(CSU),已坐穩德國第二大黨的地位。

自民國一一O年(2021年)以來,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與綠黨(Greens)和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DP)聯合組閣掌權,就在財政與綠能方面齟齬不斷,導致社民黨總理舒茲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1月開除了自民黨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以致必須提前選舉,這當然受到政府支持烏克蘭戰爭所付出高額的支援所影響。

近期民調顯示,在野的基民/基社聯盟(CDUCSU)支持率約32%,比聯合內閣裡社民黨(SPD)16%、綠黨11%、自民黨4%加起來還高。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fD 也有高達24%的支持率。但即便日後基民盟勝出,恐仍須與社民黨、綠黨甚至兩黨一道,才能過半組閣。

此外,由於 AfD 的支持率在不斷上升,已成為德國政治中一個重要的警訊。該黨成立於民國一O二年(2013年),先是以反對歐盟起家,目前是對聯合政府的移民政策以及烏克蘭政策不滿,目前該黨自歐洲議會至德國地方議會,都有一些席次,但尚未取得執政地位,因目前所有其他政黨都拒與 AfD 合作。尤其該黨主張反猶太主義和納粹史觀,甚至有些 AfD 的政治人物被聯邦安全局列入犯罪嫌疑人而加以追蹤調查。

AfD 主席魏德爾(Alice Weidel)女士曾留學中國,華語流利,並以其親華立場著稱,主張德國應以自身利益為先,強調德國作為出口大國,反對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主張與中國保持積極的經貿關係。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支持 AfD,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並認為該黨是德國的最後一線希望,有利於其聲勢上漲

在對外關係上,AfD 遠美歐友中俄。魏德爾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ctor Orban)的政策相似,強調國家的獨立自主,反對以犧牲本國利益為代價去配合美國的戰略,她的立場在那些渴望改變現狀的選民中獲得了一定支持,這對聯邦政府構成了新的挑戰。

總的來說,魏德爾的崛起,反映了德國社會對現狀的不滿和對變革的渴望。她的親華立場可能為中德關係帶來新的機遇,但也可能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討論。AfD 的勢力上漲,也可能對英法等歐洲國家的政治產生影響,魏德爾主席的成功,更可能鼓舞其他歐洲國家的右翼或極右翼政黨,推動其在各自國家的政治中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德國作為歐洲的核心國家,其政治變化可能對歐盟的政策方向產生深遠影響,進而影響英法等國的外交和內政。整體而言,德國當前的政治環境較為複雜,政府面臨來自內外的多重壓力,未來幾年的政策走向和執政能力,將對德國與歐盟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













【專家之眼】加開院會,立即再修財劃法


2025-01-06 07:31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立法院去年底為選罷法、憲法訴訟法、財劃法三大法案,上演朝野大亂鬥。(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於上月20日三讀通過。由於行政院信誓旦旦表示將循憲政機制提出救濟,在野黨主控的立法院,遂採取「時間差攻擊」戰術,延遲送出新修正法案。一時間,朝野又陷入了勾心鬥角、意氣之爭的泥淖。筆者學作獻曝,以此文提出建議:加開院會、立即再修法,希望行政與立法兩院能夠認真考慮。

一方面,行政院認為本次修正通過的條文「窒礙難行」;若真如此,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並非對抗,而是應盡速促使條文生效,然後謀畫進一步修正。另一方面,對於藍白立委而言,本次修法欠缺行政院提案,是一大遺憾;若能有助於消弭行政機關的疑慮、降低行政成本,進一步修正,有何不可?因此,續修《財劃法》,無論就朝就野,皆具備充分的正當性,是雙贏的作法。

《財劃法》的再修正,必須注意兩大重中之重:一、增設本次修正條文生效之日出條款;二、替中央政府預留財源。

首先,本次修法新增統籌分配稅款將使一部分原屬於中央政府之課稅收入,轉為受分配地方政府當年度稅課收入,修正通過條文生效後,中央各單位預算與所有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預算都會立即受影響。由於本次修正通過條文,並未明定施行日期,根據《財劃法》第39條與《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3條規定,自公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發生效力,從而現已通過或即將通過之114年度中央所有部會以及各級地方政府預算,皆須全面配合辦理追加減預算。

然而,預算相關作業繁複,行政成本高昂,難以在短期內完成;新法未設有緩衝期,即刻生效勢必造成預算秩序之混亂,對於各級政府政務推動及國家整體發展,均有不利影響。因此,《財劃法》的再修正,首要之務在於-增設本次修正條文生效之日出條款。例如,增訂如下規定:「本法中華民國113年12月20日修正後公布條文,自115年度施行」。如此,當可消弭事端,輕鬆解決預算困境的燃眉之急。

至於第二點預留中央財源,根據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相關稅收概略估算,本次修法中央須增加釋出財源3,753億元,幾近全數來自將營業稅總收入全數納入(減除1.5% 稽徵經費及依法提撥之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統籌分配所增加之財源。按目前行政院、財政部與主計總處的反應看來,此一垂直分配的調整,對於中央是「不可承受之重」,並且對中央財政「造成嚴重衝擊」。

然而,新增的統籌分配稅款額度,在修法討論與協商過程中,係以目前5% 的營業稅徵收率為基準,並未考慮營業稅徵收率調高後所新增的稅收,此乃修法之所未及。營業稅徵收率每調高1%,其稅收規模可達千餘億元;若全數歸屬地方,洵有未當。

因此,《財劃法》的再修正,應為中央政府預留財源。例如,增訂如下規定:「本法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0日修正公布後,營業稅徵收率調升超過百分之五所新增之稅課收入用途,另以法律定之。」如此,當可裨補闕漏,為中央日後擴增財源鋪路。

最後,也藉本文譴責許多中央單位以 PUA 的手法,對於國人進行情緒勒索;呼籲各級部會停止發表財劃修法上路後,諸多民生攸關重大政事,將無以為繼等危言聳聽言論。政務官若自知沒有能力應對財政收支劃分的新局面,應該做的是向上遞交辭呈,不是恣意對外放話






楊渡/不知不覺的「綠茶婊」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渡/不知不覺的「綠茶婊」了










楊渡/不知不覺的「綠茶婊」了


2025-01-06 00:05  聯合報/ 楊渡(作者為作家)


綠茶婊」是一個大陸的特殊用語。始於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以展出奢侈的生活方式聞名的「三亞海天盛筵」,當時傳出有嫩模陪睡三天得六十萬人民幣報酬,於是網友便發明了「綠茶婊」,以「譏諷那些外貌清純、楚楚可憐且人畜無害,看似純潔實則擅於心計、思想拜金、野心比天大、生活糜爛且靠肉體上位的女子。」當年我們正在編《中華語文大辭典》,曾經有學者提出來要不要加入兩岸新詞。但這種網路用語會不會一直被使用下去,尚待存疑,因此略過了。

想不到事隔十一年後,居然一個陸委會副主委的妻子、民進黨現任立法委員林楚茵竟拿出來使用,以此罵國民黨立委徐巧芯。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民進黨獨派內部一直有群「大陸用語檢查人員」,若有人使用,就大罵是用了「支那語」,被批判成「親中賣台」。

但是,這個最典型的字眼,竟出現在民進黨立委口中,而且是陸委會副主委的妻子,那就真的很有趣了。

事實上,拜網路之賜,兩岸語言通行是越來越明顯了。例如視頻、小三、山寨、老炮兒,比比皆是。大陸也是嗆聲連連。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我開始主持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大辭典》時,找了兩岸學者,開始從報紙、電視、雜誌、網路等所有大眾媒體,去搜尋常用語詞,以此基礎,從中找出兩岸差異詞當時就發現,最多的差異詞是學術用語,有六十幾萬詞條。那是由於兩岸各自翻譯外來學術用語所致。這一部分只能對照外文,單獨處理。但生活常用語就麻煩了,有「同名異實」、「同實異名」、「大陸特有詞」、「台灣特有詞」等。

不過學者很快統計出來,學術名詞不算,兩岸真正常用的差異詞,數量只占了百分之十五,其餘皆是相同。這些差異主要是社會制度、地方語言、民俗文化等所造成的。大陸地方大,各省通行語不同,有不少特殊用語。但最困難的是網路用語。許多新詞隨著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不斷出現。有學者即提出我們要不要收一些諸如符號表情的「火星文」。但考慮到網路用詞往往流行一陣子就消失,便決定慎重選擇。「綠茶婊」就是其一。

有趣的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要收工出書時,兩岸學者再聚交換觀省感想,竟發覺兩岸的差異詞,已從初編時的百分之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七,為什麼?因為本來以為的差異詞,在網路風行影響下,早已無差別的共同使用了兩岸年輕世代特別沒有隔閡,流行語只要有趣好用,很快通用。用久了,最後也沒人能分辨是大陸用語還是台灣用語了。

如今,距離合編大詞典已經過了十五年,兩岸間的語詞趨同現象更明顯了。明顯到陸委會副主委的妻子都公然使用大陸語詞「綠茶婊」,且極其自然的用來罵在野黨立委。那是否代表著兩岸語詞的互相滲透,已經到達各個層面,甚至高度敏感的「高層」家庭裡了?當國民黨堅持「一中各表」時,民進黨的語詞已經不知不覺的「一中同婊」了?

唉!其實這種趨同現象在全球化時代無法避免,所以牛津大辭典也收入了大陸專用語如土豪、大媽、風水等台灣還是早早脫離那種神經質的文字檢查時代,讓社會語言自然發展就好。潮流擋不住,就別瞎鬧了!






2025年1月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公平會促進市場競爭 值得肯定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高虹安案停審,綠色陰影下的司法曙光
◆  聯合報黑白集/憲法法庭最該做的事
◆  經濟日報社論/公平會促進市場競爭 值得肯定







經濟日報社論/公平會促進市場競爭 值得肯定


2025-01-05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UberEats 自從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5月14日宣布將以折合新台幣309億元收購  foodpanda,並且向公平會提交結合申報後,各界無不緊盯本案結合申報進程,迫切想知道這起堪稱國內近年最高金額,由市場二哥吃下老大進而取得市場獨占地位之收購案的結果。

這起收購案一路上反對聲浪不斷,不僅勞動部公開反對二外送平台結合,行政院消保處也公開示警,認為如准許二平台結合將造成消費者選擇權被削弱;公平會除面臨利害關係人的質疑外,更面臨外送員工會發起大規模反併購抗議。然而在前述背景下,公平會給足業者將近半年的時間補充相關資料後,才正式受理案件,審理過程公平會又突然宣布延長審議期間,最遲至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3月底才作出決定,並對外表示,將重新界定餐飲外送平台業者所涉市場及重新估算業者市占率,引發各界高度質疑,包括朝野立委質疑公平會蓄意拖延審議進度,似乎有意作成對業者有利之認定。

幾經波折,最終公平會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2月25日決議禁止 UberEats foodpanda 結合,本案才終於劃下句點。公平會指出,兩者結合後 UberEats 在市場上不再受競爭壓力,更有誘因提高對消費者之價格及對餐飲業者之抽成,且個別消費者與中小型餐飲業者並無抗衡議價能力,而潛在競爭者亦難以進入市場對 UberEats 造成競爭壓力因此,公平會認為本件結合案之限制競爭不利益大於整體經濟利益,業者提出的承諾事項多屬短期且無法重建或維持結合前的競爭狀態,故禁止結合

公平會禁止結合的理由,值得肯定:首先,公平會依循燁聯唐榮案、錢櫃好樂迪案建立之審查標準,從結合事業調價能力、競爭業者家數、下游業者抗衡力量、個別消費者轉向其他業者以箝制提高服務價格之能力等面向,綜合判斷事業結合帶來之限制競爭不利益,與過往結合案審議標準一致。

其次UberEats 之交易相對人多為個別消費者及中小型餐飲業者,難以透過餐廳外送或其他直接交易管道「繞過」餐飲外送平台,達到制衡 UberEats 的效果。故公平會採認餐飲外送平台市場之定義應不包含餐廳外送或其他直接交易管道,因此認定結合後合計市占率將達九成從國際趨勢而言,中國、美國、英國及韓國之競爭法主管機關都曾明確定義,餐飲外送平台之市場範圍僅限於「餐飲外送平台市場」,並不包含直接或以電話向餐廳訂餐、外帶、網路搜尋服務或其他市場,公平會的認定亦符合國際上對餐飲外送平台市場之認定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期許公平會在禁止結合的裁定後,可有後續作為,以確保市場競爭環境的健康發展:1.監督結合案執行情況。持續監督相關企業,確保受規範主體沒有以其他方式實質完成結合,例如透過協議、策略聯盟、或股權投資等形式達成結合相似效果,勿讓錢櫃與好樂迪案重現。2.促進市場競爭。主管機關應鼓勵其他潛在的競爭者進入市場,或支持既有中小型外送平台以增強競爭,降低市場過度集中風險。3.提供指導與建議。公平會可針對餐飲外送平台市場提供政策建議或協助,促進市場透明化與公平化。4.修訂政策與法規。若本案揭示現行法規或政策的不足,公平會應提議修訂相關法規以更有效應對未來類似的競爭挑戰。5.促進透明資訊。公平會可要求業者公開更多資訊,讓消費者解市場運作現況並有助於公平競爭。

透過這些後續作為,公平會不僅能確保此次禁止結合的有效性,還能進一步維護餐飲外送平台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餐廳與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利益,共創多贏的局面。














聯合報黑白集/憲法法庭最該做的事


2025-01-05 00: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院合議庭停審高虹安案並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如何接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高虹安被控詐領立院助理費案,高院合議庭認為,立院組織法聘用助理規定牴觸憲法公職人員身分應受制度性保障意旨,危及民主憲政精神,裁定停審並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怎麼接這燙手山芋,人民都在看。

大法官職權行使,審判獨立、人權保障是不變的核心價值。過去大法官聲譽崇隆,就是建立在宣告法令侵害人民權益的多號解釋之上。而各級法官聲請釋憲案則往往更具指標意義,例如檢肅流氓條例釋憲案;就連憲法法庭第一號判決「肇事駕駛強制抽血檢測酒精濃度案」,也是地院法官所提。

這些由下而上的釋憲案,顯然與大法官配合高層意志、違逆多數民意的通姦除罪、實質廢死、國會改革等案不同;最可貴的是,人民看見手握審判權的法官表現謙抑,而非大法官樂於展現終極解釋權的「積極」

回看高虹安案,高院直指此類案件多因制度意旨模糊造成無必要的訟累,高虹安卻是被判有罪立委第一人;更有意思的是,高院坦言,立院有全國最豐沛的立法研究資源,也難確定爭議條文意旨,「法官自無從越俎代庖」;明顯酸了大法官的「積極」摻和政爭。

賴政府輸了國會表決就釋憲,從國會改革到憲訴等三法,都把大法官視為護衛犬。此刻真該感謝高院「以下犯上」告訴憲法法庭:「去做最該做的事吧」!












聯合報社論/高虹安案停審,綠色陰影下的司法曙光


2025-01-05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詐領立院助理費,一審依貪汙判刑七年四月並停職;高院合議庭認為立院組織法條文有違憲之虞,裁定停審並聲請釋憲。本報資料照片


新竹市長高虹安在立委任內涉詐領助理費案,一審獲判有罪停職,台灣高等法院二審決定停審,聲請憲法法庭宣告立委助理費相關法規違憲。此番轉折,最令外界驚奇的是,高虹安竟是多年來首宗因涉犯助理費案被判刑的立法委員。此一事實,間接揭露當前司法實已籠罩在政治辦案的陰影下;而高虹安案雖是「立委涉詐助理費遭判刑」特例,卻非近年政治辦案特例。

立委涉犯詐領助理費者,僅見諸媒體報導者,就不下十件。獲不起訴者有民進黨立委陳瑩、前立委林濁水、王雪峰等;三審無罪定讞者,則有新黨前立委吳成典。目前仍纏訟中或調查中的,有國民黨前立委李慶華、民進黨立委林宜瑾等案。無疾而終者,也有民進黨前立委陳賴素美、前國民黨僑選立委關沃暖等案。被指與高虹安處理助理費「系出同源」的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案,則至今未聞辦案進度

這些案例,其中在立委任內發生的,雖各自情狀不同,但不起訴、獲判無罪或無疾而終,關鍵都在於檢察官和法官均對立委助理費採從寬認定,只要能證明是在公務上使用,就予以不起訴處分或判決無罪。而與過去案件相比,無論從金額或用途看,高虹安都顯非「犯罪情事特別明確」,或者「犯罪事實特別嚴重」。這也是高院認為立法院組織法第卅二條關於立委助理費規定有違法律明確性,且認定立委與地方民代助理費性質是否相同存有疑義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高虹安案從調查、起訴到判決,處處充滿政治運作的斧鑿痕跡。此案爆發,恰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九合一選舉前,高虹安除了是現任立委,亦是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偵辦過程中,北檢除遭控對助理「押人取供」、「違法取證」,甚至還發生「撤換檢察長」情事。為將高虹安定罪,可說無所不用其極。

但高虹安不是政治辦案下的唯一受害者。同樣涉犯貪瀆案的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與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所獲待遇天差地遠。鄭文燦案在收賄事實明確情況下,桃園地檢署二度偵結,未予起訴;直至檢察長換人、重啟調查並起訴後,亦順利獲得交保。反觀柯文哲案,羈押四個月後,金流迄今不明,偵結、起訴、交保後,北檢卻三度抗告,最終又將柯文哲羈押禁見。

國民黨籍的宜蘭縣長林姿妙遭控涉貪,也是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九合一選戰那年偵辦,並在縣長選舉登記前夕起訴,近日一審遭重判十二年半並停職。另外,已起訴但尚未宣判者,還有國民黨籍的新竹縣長楊文科和立委顏寬恒。這些都遭質疑為選舉操作司法案件

反觀與民進黨相關的司法案件,不是高舉輕放,就是枉法縱放。超思雞蛋案遭質疑涉弊許久,北檢終於啟動偵辦,卻迄今沒有下文;涉貪的台鹽前董事長陳啓昱,則鬧出「當庭釋放後逃亡」鬧劇。涉及八八會館地下匯兌案,被質疑與綠營關係良好的林秉文,僅以三百萬元交保後棄保潛逃。近日還流出林秉文過去與現任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飲酒作樂的畫面。司法受政治干擾之深,讓全民共憤

高院停審高虹安案,並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關於立法院助理費規定,聲請憲法法庭宣告違憲,所彰顯的意義不僅是要完善立委職權與助理費制度建立,也凸顯司法體系裡仍然有敢於向政治力說「不」的司法人員。這讓籠罩在綠色威權陰影下的司法,露出一絲曙光。不過,政治凌駕司法仍是現在進行式,唯有全民和在野黨都加強監督制衡力道,才有機會讓司法重獲信任。


波波漫畫






葉匡時/民主政治的運作困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匡時/民主政治的運作困境
◆  方祖涵/道德下滑與歷史終結的錯覺
◆  李清志/卡夫卡的變形記
◆  陳立恆/科技,世界霸權的新資本
◆  劉憶如/迎接2025 談關稅及降息
◆  林中斌/貿易戰2.0 中國以鬥致和
◆  陳力俊/九旬史學巨擘談民主與科學









葉匡時/民主政治的運作困境


2025-01-05 01:47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最近歐美幾個民主典範國家,政治運作都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川普以王者歸來之姿再度當選美國總統,這對美國政治傳統的可能挑戰,讀者應該耳熟能詳。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等歐洲國家,極右派政治力量的興起,也對民主政治的運作造成極大的威脅。過去歐美先進國家的民主機制得以順利運作,建立在兩個重要基礎上:一、經濟成長、福利優化;二、媒體守門、消弭民粹。然而,過去二三十年來,因為後進國家的崛起以及社群媒體的影響,這兩個基礎都在崩解中,傳統民主政治的運作將愈來愈困難。

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布坎南在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出版名著《赤字中的民主》。該書有個重要的論點就是,民主政府為了選票一定會持續增加社會福利等支出,使得政府背負愈來愈大的赤字。如果國家經濟成長足以應付赤字財政的利息,那不會有問題,社會福利也得以持續優化但如果經濟成長不足以應付政府債務的利息支出,那政府的財政赤字就會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

經濟成長可以靠內需、投資以及海外流入的資源。海外資源可能是透過正常貿易來賺取外匯,也可能是因宰制海外落後國家的資源而來。例如,英法可以從過去的殖民地取得豐沛的資源。二戰以後,歐美國家憑藉其領先的科技與經貿體制,在全球化過程獲取了很大的經濟利益。但當亞洲崛起,全球南方夢醒時,歐美國家就必須更致力於內需與投資的提振,不可能一如往昔般靠「宰制經濟」維持富裕了

簡單地說,當中國以及全球南方等後進國家夢醒而急起直追後,歐美先進國家的經濟宰制力量自然會削弱,這使得歐美國家的經濟成長相對更艱難,「赤字中的民主」也就難以持續。

傳統民主政治得以順利運作的另一基礎是依賴主流媒體擔任守門員,不但要屏蔽那些不利於民主運作的虛假新聞,同時也要能有效傳播那些複雜且專業的政策資訊。政府與人民具有資訊不對稱的性質,一般民眾不容易理解複雜的政策議題,加上政府可以技巧性地隱瞞資訊,因此,必須靠具有專業能力的媒體來打破政府的資訊操弄,民主才不會失靈。例如最近立法院通過的財劃法,官員與立委吵得不可開交,不少民眾也隨之起舞,但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清楚其來龍去脈?很多參與評論的記者或名嘴都未必清楚,遑論一般小市民。

在過去,主流媒體憑藉具有專業素養與聲望的記者或專欄作家,可以客觀專業為民眾解析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在社群媒體時代,主流媒體的受眾愈來愈少,已失去守門員的功能。這次美國大選,川普可以透過自媒體、播客、等社群媒體來對抗普遍反對他的主流媒體,足以為證。

台灣從解嚴以來經濟持續成長,得以支持不斷提升的社福支出,但台灣的經濟發展能否一如往昔持續健康成長,令人堪憂。此外,勢必要大幅成長的國防支出,也會排擠社福支出。至於台灣媒體生態,執政黨毫無忌諱地收買特定媒體與網軍側翼外,早已經是社群媒體、自媒體當道的時代。當經濟無法有效的成長,政府政策的相關資訊又沒有獨立專業的守門員來過濾,傳統民主政治的運作將難以為繼,取而代之的會是「不自由的民主」或民粹政治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民主政治,是否正走向這條道路呢?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鬆綁老人看護 優於健保費補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貪瀆令人不齒,利用司法毀滅人格更卑鄙
◆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的垃圾時間
◆  經濟日報社論/鬆綁老人看護 優於健保費補助








經濟日報社論/鬆綁老人看護 優於健保費補助


2025-01-04 00:48  經濟日報/ 社論
去年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法案,使得80歲以上老人免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請外籍看護。聯合報系資料照


去年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法案,使得80歲以上老人免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請外籍看護另一個有關65歲以上老人免繳健保費的法案,原本當日也要討論,但臨時喊停。今年我國65歲以上老人占比預計將超越20%,因而值得檢討上述兩個法案是否符合老人需求,以及對政府財政、世代所得重分配的影響

目前國內老人失智、失能情況隨年齡增加快速攀升,且近三分之一老人獨居或老老相持。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1月時,國內65歲以上老人共447萬人,占全國人口19.1%。這些老人僅8%失智,但80至84歲以及85歲以上的老人,失智比率分別達16%及23.2%。另外,這些老人僅13.3%失能,但75至84歲及85歲以上的老人,失能占比分別達21%及50%。而根據內政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調查,9.1%老人獨居、23.1%和配偶同居、2.09%住進養護機構、1.05%和外傭居住,其餘則和家人同住。

平均而言,目前國內老人在經濟上不虞匱乏。近期有一篇文章利用財政部個人財產登錄資料,以比較民國一○三年(2014年)相對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不同年齡層財富變化。該文發現,這段期間35歲者財富僅增長5%,但隨年齡增加,增長率跟著增加,直到80歲者增長率達89%。而在民國一○三年(2014年)時,60至80歲年齡層平均每人擁有1,540萬元的財富。相對而言,50至59歲年齡層平均每人擁有財富1,200萬元,而50歲以下年齡層則擁有不到800萬元。

就老人照護的供給面而言,政府提供的老人福利措施包括津貼、退休年金、健保以及長照等。就津貼而言,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時,占65歲以上老人19%的28.7萬中低收入戶老人以及52.9萬老農,每月可獲得4,000或8,000餘元的補助。就退休年金而言,主要包含軍公教及勞工退休年金。就健保而言,目前有十縣市以家戶申報所得稅率低於5%或20%的門檻,給予65歲以上老人保費補貼。最後,就長照而言,政府主要提供公立養護機構住宿以及長照2.0服務。

總體而言,現行老人福利措施,補貼現金過多,但照護服務不足首先,就兩項津貼而言,中低收入戶老人津貼係透過嚴格所得測試,故合乎劫富濟貧的公平原則。相對的,老農津貼所得測試條件鬆散,既違反劫富濟貧原則,也排擠其他農業政務支出。

其次目前各職業別的確定給付退休年金制度,皆嚴重偏離收支相抵的社會保險原則, 造成目前老人大量預支年輕人預期在老年時所獲得的給付。

第三,就老人健保費議題而言,在六都及另外四縣市的相關減免規定下,全國三分之二老人已享受到保費補貼。因此,目前立法院正在審查的法案,是研究此補貼是否宜轉由中央政府埋單。

最後,就長照服務而言,目前公立養護機構住宿以及長照2.0服務的範圍皆非常有限。目前32.2%老人獨居或和配偶同居,且老人失智、失能情況隨年齡增加快速惡化,故80歲以上老人免巴氏量表評估可聘外籍看護法案的三讀,可彌補政府長照服務供給的不足。因此,日後戶內有8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即使老人因意外或疾病導致健康快速惡化,也可迅速獲得援助。通過此案對整個社會所獲得的利得,會超過政府所列舉,包括外籍看護供給不足及薪資上漲,以及重病老人遭排擠等問題的成本;這是因政府可透過和印尼等國談判,以及逐步將外藉看護薪資拉高至基本工資,來解決上述問題。

總之,放寬引進外籍看護照顧80歲以上老人的政策,不但降低政府財政負擔,也增加原先照料者重返職場的機會。另一方面,目前老人較其他年齡層富有,故不宜再推動類似老人免繳健保費的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的垃圾時間


2025-01-04 03:55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民進黨團若這時不提出「罷免韓國瑜」,民進黨就可以關門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立法受挫,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最近不斷嚷嚷「罷免韓國瑜」、「解散國民黨」;沒想到,他還玩真的。民進黨團昨天提案變更議程,以韓國瑜「違法又違憲」為由,要求「改選立法院長」。

看來,只要韓國瑜坐在那裡一天,柯建銘的滿腔怒火就無處可消。老柯當然知道,以民進黨的席次,根本動不了韓國瑜一根汗毛。但他氣噗噗地說,不管會不會成功,這是基本的立場和原則。言下之意,他要洩憤,民進黨團得跟著他起舞。

明眼人都看出,老柯已來到了他的「垃圾時間」。儘管在「王院長」年代也很吃得開,但這位「萬年總召」已過了他呼風喚雨的顛峰;如今綠營的「雙少數」局面,他已漸漸玩不動了。趁著下會期可能「總召」職位不保,他這會期先把「倒韓」大戲演到爆,至少能留下自己的威名,讓世人見識他老柯的能耐

問題是,好端端的國會舞台,拿來搬演老柯個人的恩怨戲碼,許多民眾很不領情。昨天民進黨團提案改選院長的消息一出,短短四小時就衝進兩千多則留言,罵他「選輸翻桌」,更多人則喊「總統也改選」柯建銘討拍不成,也把賴清德拉下水

蔡政府時代,柯建銘駛的是順風船,當然得意。但如今颳逆風,老柯還要硬幹,得小心翻船。柯總召不如早日自己求去,別再浪費大家的時間。














聯合報社論/貪瀆令人不齒,利用司法毀滅人格更卑鄙


2025-01-04 04:02  聯合報/ 社論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左)因京華城等弊案再遭羈押禁見。 記者胡經周/攝影


歷經三次接押庭,重獲一周自由的柯文哲才辭去民眾黨主席,旋又因「有串證之虞」遭收押。前一次接押庭,柯文哲的交保金額從三千萬提高至七千萬元,並戴上電子腳鐐實施科技監控,但檢方顯然認為這還不夠。如此三出三進,不免升高外界對賴政府「政治辦案」的批評。畢竟柯文哲已遭押近四個月,而檢方起訴書並未掌握詳盡的貪瀆金流,現在難道想藉羈押補足證據?

檢方所謂「有串證之虞」,是指柯文哲秘書「橘子」許芷瑜仍然在逃,兩人可能勾串湮滅證據。從庭上的攻防看,許芷瑜曾數度參與運送見不得光的政治獻金,顯非柯文哲口中所稱「就是個愛玩的女孩」,或「只是拖箱子的人」。問題是,檢方在偵辦過程未竭力透過其男友或家屬找到「橘子」促其配合,直到後期才將她通緝,顯得相當輕忽。而柯文哲亦未曾喊話要許芷瑜返台投案,以證其清白,這難道要讓對方為自己揹負原罪在外流浪四十年?

從柯文哲遭檢方求刑廿八年半的四條罪狀看來,他身為市長、黨主席及總統候選人等角色,對於各路獻金、捐款、商品錢流的處理卻毫無章法,公庫、黨庫胡亂通私庫,令人瞠目結舌。這是法律知識不足也好,是貪念作祟也罷,無論如何,其廉潔與清白形象在被羈押前其實已幾近崩毀。問題是,司法偵辦貪瀆,不能採取「人格毀滅」式的抽象塗抹,而必須謹慎抽絲剝繭,建立客觀可昭公信的證據力。然而,北檢卻以為光憑「說故事」就能將柯文哲定罪,輕忽了自己嚴肅偵查的本務。

也因此,儘管一般民眾對柯文哲夫婦收獻金、看豪宅、買商辦、賣小物的作法都頗為不齒,但檢方公布的起訴書內容之「無料」,卻更令人狐疑。原因無他,這些內容,都已在鏡週刊或其他綠媒中陸續披露過。亦即,在柯文哲的貪瀆案中,所謂的「偵查不公開原則」根本不曾存在檢方不斷向綠媒洩漏案情,藉此結合名嘴、網軍對柯文哲進行人格毀滅,而最高檢也從未加以制止。在這種情況下,誰會相信柯文哲的貪瀆案能得到公平審判?

外界質疑柯案已淪為「政治辦案」,並非無的放矢。事實上,司法辦藍、辦綠,確實輕重緩急迥然有別。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因華亞科案收賄五百萬元遭求刑十二年,是因為影音證據確鑿且遭高層擱置多年,俟改朝換代才重啟偵辦。然而,關於「鄭百億」的傳聞何其多,他只有這一案該辦嗎?

再看,前台鹽董座陳啓昱因積欠賭債掏空台鹽十一億,訂下不平等條約損害公司、圖利自己;台南地院竟裁定僅以一五○萬元交保,他隨即潛逃。廿多天後,南檢宣布陳啓昱由律師陪同投案,但投案時無人看到其身影,投案後也未見案件審理有任何進度,該案如同鬼魅般匿蹤。諷刺的是,積極報導社會新聞的鏡週刊,一個多月來也未對該案置一詞。是陳啓昱的貪瀆犯行大到無法公開嗎?還是在上級的關照下,綠營的自家醜事絕不能拿出來接受公評?

去年,新竹市長高虹安因區區十一萬元的助理費遭判七年四個月重罪,宜蘭縣長林姿妙則因處理土地增值稅案遭判十二年半。兩者案情雖然各異,卻都是司法針對在野黨執政縣市首長而發。再加上柯文哲的「八案齊發」,及檢方不屈不撓地將他羈押,對比綠營高官犯罪的輕辦,在在讓人對濃厚的「政治辦案」氣味感到難以忍受。唯一值得肯定的是,高院認為高虹安案適法性有疑義要求停審釋憲,這是司法一片墮落聲中的自我提升。





【專家之眼】探析柯伯吉癱瘓摧毀臺積電論

◆  【專家之眼】探析柯伯吉癱瘓摧毀臺積電論

◆  【專家之眼】2027、2035與2049 三個重要節點
◆  【專家之眼】陸委會隨網路謠言起舞 意欲為何?
◆  【專家之眼】從荷蘭經驗看「班班喝鮮乳」政策
◆  【專家之眼】台北101改名台灣101?
◆  【專家之眼】睦鄰穩邊反圍堵 不畏衝突探底線
◆  【專家之眼】立院通過三法 在野黨下一步?








【專家之眼】探析柯伯吉癱瘓摧毀臺積電論


2025-01-04 06:00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外交部長林佳龍去年底曾表示,台要捍衛台積電的安全,不容其他國家決定,也絕不同意炸毀台積電的構想。(記者曾原信/攝影)


美國川普政府未來在國防部主管政策次長提名人柯伯吉(Elbridge A. Colby),在去年2月間曾經主張「假若中國大陸接管臺灣勢不可擋時,就應癱瘓或是摧毀臺積電」(Disabling or destroying TSMC is table stakes if China is taking over Taiwan),其所主張作戰構想,當其被提名後再度受到重視,最近在美國媒體圈亦引起討論風潮。

其實柯伯吉亦曾在去年5月聲稱「簡直是難以想像吾人會坐視臺積電毫髮無損落入中國手中使其得以掌控」(We'd be insane to let TSMC fall into China's hands untouched),當時受到質疑認為此種觀點將會在美國與臺灣之間產生猜疑(Are you trying to put a wedge between Taiwan & the U.S.?),但當時柯伯吉卻是態度強硬地表示:「此事可由不得臺灣自行作主,這對咱們其他各方太過重要」(Sorry but that’s not just a Taiwanese decision. Far too important for the rest of us.)。

美國媒體與多位評論者都普遍認為柯伯吉此等思維係源自民國一一O年(2021年)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學術季刊內,以「覆巢:嚇阻中國入侵臺灣」(Broken Nest: Deterring China from Invading Taiwan)為題,主張臺灣應以焦土抗爭策略應對中國大陸,讓其就算入侵亦將毫無所獲之專稿;當年該份稿件確實相當受人矚目,亦遭致廣泛下載與流傳。因此柯伯吉觀點絕非空穴來風,亦並非其本身獨自創見,此種思維在美國安全體系內,必然亦有相當程度贊同與支持。

好友蔡正元在社交媒體帳戶以「靈魂拷問」為題公開貼出文稿,提醒軍事指揮體系要如何面對此種政策思維?在此亦要呼應好友,提出下列幾個思考方向,提供各方先進參考指教。

首先,不要再去思考華盛頓會不會採取此種手段,只要回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英國皇家海軍基於法國戰敗與納粹德國議和後,法國艦隊可能對英國產生威脅,因此斷然啟動「彈弓作戰行動」Operation Catapult),以便迅速控制靠泊於英國普茨茅斯、普利茅斯、加勒比海馬丁尼克以及埃及亞力山大港之法國艦隊,並且在要求法國艦隊繳械或自沉之談判過程失敗後,斷然對北非法國阿爾吉利亞屬地凱比爾港內法國艦艇,發動被軍事史家稱為「凱比爾海戰」(Attack on Mers-el-Kébir)攻擊行動。所以昨日並肩作戰盟友,在必要時親兄弟明算帳,冷酷無情調轉槍口反目相向,絕對是意料中事完全不用懷疑

其次,政府國家安全體系與美國對話單位確實存在戰略溝通與政策協調管道,因此須向美國明確表明,假若華盛頓是希望等待解放軍完全接管臺灣後再動手,此時自然沒有我方置喙餘地。但若在戰局尚未底定之前,就打算未雨綢繆先在我背部來上這刀,兵荒馬亂刀槍亦是不長眼睛,假若華盛頓未曾先照會通報臺北,就不要怪我方誤判誤擊。假若我方能夠爭取到美軍承諾事先通報,有利於我方發布警報疏散民眾,以免殃及池魚產生無謂傷亡,這也算是對臺灣鄉親有個合理交代。

兩岸一旦開戰,對於任何來襲威脅,國軍必然要積極接戰;這是個根本就不用懷疑問題。好友蔡正元在貼文中,不斷去質問國軍要如何應對,這其實是將政治問題拉到軍事層面來思考,顯然是找水晶球來解紫微斗數,找錯對象來提出問題。若欲知答案為何?請別對準大直要塞區開口問,真正底牌是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拜託找對地方問明牌,才能開出威力彩!

假若政府高層決定以焦土抗爭策略,硬是吃下秤砣鐵了心,要殺掉臺灣產業金雞母,剷平這些護國神山,就會直接下令交由政府單位執行;但當賴清德總統將強化民主供應鏈韌性掛在嘴邊,卻會冒出癱瘓與摧毀臺積電,這豈不真是充滿不搭調之違和感呢?但是從柯伯吉會公開講出這些話,吾人就可理解到臺北與華盛頓雙方戰略溝通與政策協調,顯然是存在障礙,或是華盛頓根本眼中視臺北為無物,否則怎麼會如此胡亂掀出底牌呢?

不過話要說回來,現在臺灣處處亂扣紅帽子,只要懷疑兩岸發生衝突,美國將會袖手旁觀,就會被網軍側翼貼上「疑美論」標籤,亦認定有此論調者政治忠誠度有問題;既然如此,現在就必須說兩岸發生衝突,美軍基於兩大理由必然會現身臺海,首先就是前來援救撤離美國僑居臺灣公民,其次當然就是帶著強大火力來癱瘓與摧毀臺積電,恭喜獨派總算是心想事成,順利將美軍拉進臺海衝突這盤棋囉!






方祖涵/道德下滑與歷史終結的錯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道德下滑與歷史終結的錯覺
◆  李清志/卡夫卡的變形記
◆  陳立恆/科技,世界霸權的新資本
◆  劉憶如/迎接2025 談關稅及降息
◆  林中斌/貿易戰2.0 中國以鬥致和
◆  陳力俊/九旬史學巨擘談民主與科學









方祖涵/道德下滑與歷史終結的錯覺


2025-01-04 04:11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在生活四周,似乎隨時都能感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像是詐騙集團層出不窮,隨機暴力事件頻傳都是證據。台灣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代表字甚至選出了貪、鬥、騙三個負面字眼,這樣的日子,難免讓人懷念昔日社會安定氣氛,感嘆現況為何如此偏差。

人心不古成語出自元代散曲家劉時中,天曆二年的作品《端正好》。那是西元一三二九年,不知讓他心生嚮往的古代是多久前,是蒙古大軍南下每逢勝利就屠城,讓中原人口至少下降百分之二十的開朝年代;還是忽必烈發動內戰,讓家族成員毒死戰死並將汗國分裂的時期?如果將近七百年前世風就已日下,那還真是可怕。

還好事情並非如此,自古以來,每一代人都會懷念自己年輕或童年時代的純樸,但這些純樸感多半來自媒體資訊不透明、管道局限,或是個人記憶選擇性美化。

哈佛心理學家丹‧吉伯特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七月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人類社會經常存在「道德下滑錯覺」,他蒐集了美國過去近百年大眾對他人品德(如善良、慷慨、誠實)等評價的數據,發現每一年都有大多數人認為社會道德比以前更糟,但若直接請受訪者評分當下整體社會善良程度,在不同年代卻幾乎相同。

除此之外,人們傾向把身邊家人、朋友從道德下滑的原因排除,認定陌生人、其他世代才是變糟關鍵。換句話說,大家都只是愛抹黑現況,而且找藉口怪罪別人而已

類似研究像是史蒂芬‧平克蒐集大量長期歷史數據,論證儘管人類普遍誤以為世界愈來愈糟,可是社會整體說來一直都在隨著時間進步;約翰‧普洛次科與強納森‧舒勒的論文則是指出每一代人都覺得年輕一代比自己那時更糟糕、更不守規範,然而這些人們對當代青少年的負面刻板印象,其實絲毫沒有實際數據支持。

丹‧吉伯特除了「道德下滑錯覺」以外,另一個近幾年常被提到的重要觀點,是「歷史終結錯覺」,人們總是低估未來十年自身將會出現的變化,可是回顧過去十年時,又能清楚感受到已經完成的巨大改變。我們會誤以為自己已經定形,認定當下自我已經是最終與最穩定的狀態,殊不知以為自己不能再成長或進步,只是人類另一項集體錯覺。

事實上,不管是什麼年紀,我們仍然隨時可能讓自己發產出新興趣、新技能。正如職棒五年時劉義傳拿下最佳進步獎時留下的經典名言:「只要肯努力,三十二歲一樣會進步」,就算已經又再過了三十年,存在於世界上的每個人仍在繼續為自我未來寫出歷史新頁。

人心不古已是陳腔濫調,面對「道德下滑錯覺」與「歷史終結錯覺」,人們更要提醒自己保有讓一切變好的信念即使周遭仍然存在許多黑暗,只要堅持信念並實踐善意,歷史就能改寫。至少,在一年的開頭,讓我們如此相信。 






詹文男/朋友,你想逆齡嗎?

◆  詹文男/朋友,你想逆齡嗎?
◆  陳國樑/財劃修法後的地方財政紀律
◆  劉大年/積極因應川普新政








詹文男/朋友,你想逆齡嗎?


2025-01-04 04:11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好友老張大學念理工,同班同學九成是男生,女生是少數民族。也因為跟這些女同學從年輕時就打打鬧鬧,有著相當的革命情感,因此出了社會也不改在校的習慣,見面時常常口無遮攔,毫無顧忌。年輕時開同學會,看到許久不見的同學打招呼就說:「同學,你好像變胖了喔?!」或者,「同學,你怎麼變這麼蒼老啊?!」雖然是開玩笑,但也常被女同學翻白眼。

隨著年歲逐漸老大,老張心境開始有點變化。前些日子老張就跟筆者懺悔說,年輕時真的不懂事,老是亂說話。雖是有口無心開玩笑,但同學好像都不太高興。最近自我反省後,轉換另一種打招呼方式:「同學,你好像凍齡喔?哦,不!應該是逆齡!!」結果同學歡顏得意,自己也很滿意,真是皆大歡喜。

隨著人口結構與消費習慣改變,「逆齡」已成為當紅的話題。無論是美容保養、健康食品,還是抗衰老的科技服務,都圍繞著「凍齡」與「延緩老化」的需求展開,逆齡經濟因而興起,龐大商機令各方都躍躍欲試

所謂「逆齡經濟」,顧名思義,是指圍繞著延緩老化、維持年輕外貌及健康為核心的經濟活動。涵蓋範疇相當廣泛,包括醫美手術、抗老保健、健身服務等。其核心理念是迎合消費者對青春、健康及美麗的追求,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心理與生理上的需要

逆齡經濟所以崛起有幾個原因:首先是人口結構老化與健康意識的提升,而現代中老年人比以往更注重生活品質,對延緩衰老和保持活力的需求明顯提升。其次是消費者對外貌自信的需求。現今社交媒體盛行,人們對自我形象的要求愈來愈高,追求青春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生物醫學、基因工程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使抗衰老產品與服務變得更科學化且可行,進一步推動市場發展

逆齡經濟的產品與服務相當多元,包括美容與醫美,如肉毒桿菌注射、靜脈雷射、高效護膚品及個性化美容;逆齡保健品、機能性食品及抗氧化補充劑,膠原蛋白飲品、外泌體、NMN(β-煙醯胺單核苷酸)等抗老產品,以及幹細胞療法及基因檢測服務等。

逆齡經濟雖帶來了巨大商機,但也伴隨著潛在風險。消費者在追求青春與健康的過程中,若未能保持理性,可能落入陷阱而不自知,這包括產品功效誇大宣傳、高昂價格與過度消費、不明來源或劣質產品、醫美療程的風險,甚至過度依賴逆齡產品與服務。

平實而言,逆齡經濟的開展反映了人類對青春與健康的永恆追求,也為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然而,無論對企業還是消費者而言,健康、科學與理性應始終是核心價值。面對這一潮流,企業需提供更透明與安全的產品,消費者則需以理性與知識為本,才能在逆齡經濟中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2.0貨幣政策 虛擬貨幣掛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968/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與柯建銘關於民主的那些誑言
◆  聯合報黑白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2.0貨幣政策 虛擬貨幣掛帥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2.0貨幣政策 虛擬貨幣掛帥


2025-01-03 01: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川普即將開始第二任,新的貨幣政策,比第一任有很大的不同。路透


川普即將開始第二任,新的貨幣政策,比第一任有很大的不同,在第一任時傾向弱美元,以求減少貿易逆差與扶持就業,但今年大選期間,他卻積極擁抱虛擬貨幣,強調要將其合法化,並主張美國應將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在虛擬貨幣的發展上,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川普過去對虛擬貨幣頗為反感,批評其「無中生有,不具備價值」,會損害美元國際地位,並給洗錢犯罪提供便利,任何試圖取代美元的加密資產都應受到嚴格監管。由於美國國會與政府的牴觸立場,最後民國一○九年(2020年)臉書的 Libra 胎死腹中。

去年7月27日,川普現身虛擬貨幣年會發表演講稱,虛擬貨幣市場規模未來將超越黃金,主張美國應將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通過在這個領域的領先地位,來加強美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優勢。

川普態度的轉變,有人認為是受到兒子炒幣的影響,也有以選戰策略角度加以解讀,認為川普是為了爭取美國超過2,000萬比特幣的持有者,甚至是著眼虛擬貨幣業者的龐大政治捐獻。但是更重要的是,川普看到了未來虛擬貨幣的戰略潛力,知道在未來國際貨幣主導爭奪戰中,美國絕不能缺席。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資料,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自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以來,從70%已經降至57.4%,這是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以來最低水準。

原因是美國這20年來,每每將美元武器化,對伊朗制裁,對北韓制裁,對俄羅斯的制裁,將這些國家排除在國際清算系統之外,因此也讓其他央行擔心,如果他們的政府與美國發生衝突,他們無法以美元交易,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存底資金也會被凍結,所以世界各國都在努力使貨幣多元化,換取美元之外的貨幣或黃金

去年8月喀山金磚國家峰會,事先傳言要創建金磚貨幣,最後公告卻僅提到「金磚國家要推進跨境支付和本幣結算領域的合作」,沒有具體結果

川普很敏銳地發現這將對美元構成威脅,當選後,他在社交媒體上聲稱,「金磚國家正試圖擺脫美元,而我們卻袖手旁觀,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要求這些國家承諾,他們既不會創建新的金磚貨幣,也不會支持任何其他貨幣來取代強大的美元,否則他們將面臨100%的關稅」。

金磚國家貨幣」的概念也許將漸行漸遠,但是最近五、六年,卻出現了虛擬貨幣,由於其交易無法被金融當局追蹤,所以對遭到美國制裁的國家,格外有吸引力,中國大陸近年來也積極試點作為外匯儲備的可能。

美國更是走在各國前面,尤其是川普宣示要將虛擬貨幣交易鬆綁,他在競選期間,就宣布要開除設下交易障礙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選上後,他宣布提名支持加密貨幣政策的阿特金斯為 SEC 下一任主席,前 PayPal 老闆 David Sacks 為「AI 與加密貨幣沙皇」。川普的勝選更是虛擬貨幣大利多,馬斯克的狗狗幣立即躍升了18%,比特幣價格一個月漲破了10萬美元大關,漲幅約五成。川普的貨幣新政策,將會一反第一任時「弱美元」的立場,將經由增加虛擬貨幣的儲備,加強美元的全球地位

美國政府最近幾年沒收虛擬貨幣不法交易的所得,已積累了約21萬枚比特幣,占比特幣總存量的1%,按照目前10萬美元單價,已有200億美元價值。虛擬貨幣的支持者強調,就稀缺性而言,虛擬貨幣比起黃金有過之無不及,就像是戰備儲油一樣,比特幣可當成聯邦儲備的一部分,共和黨議員已提議「比特幣購買計畫」,要在未來五年內,增持100萬枚比特幣,這勢必持續推高比特幣的價格。

川普2.0的貨幣政策,看起來不會重複第一任時的弱美元,反而是積極希望在虛擬貨幣的發展上,領先其他競爭對手,持續主導全球的貨幣地位













聯合報黑白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025-01-03 01:4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正興/攝影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在法院外受訪,竭力為主席柯文哲辯白。過程中一位電視女記者兩度出現皺眉躲閃表情,綠委王定宇立即截圖,宣稱「連記者都聽不下去」。不少網友紛紛響應,盛讚小女生可愛、真性情,順便把黃國昌罵一頓。

事實上,當事人從沒對外解釋,皺眉原因是不屑黃國昌替柯文哲喊冤,或是因被「咆哮哥」的大嗓門與菸味所擾若是前者,記者在採訪場合毫不掩飾自身好惡,恐怕有違專業倫理。但日前立院朝野衝突發生記者嗆綠委事件,當時義正辭嚴指斥不符倫理的「資深媒體人」,這次卻不置一詞。如果是後者,記者無心的反應,便遭到政治人物的不當消費。

類似狀況,也曾發生在光譜另端。當年蔡總統在忠烈祠祭祀國殤,行禮後,出現短暫像反胃咽唾的動作。不少「老藍男」痛斥,她瞧不起中華民國,藉機羞辱先烈。蔡英文八年任內類似場合不知凡幾,為何就這次「真情流露」?更別說,以她權謀運用的老辣,蘇貞昌、朱立倫、賴清德、韓國瑜皆非其對手,如此狠角色怎會留下如此明顯話柄?

說穿了,有些人對於女記者皺眉或蔡英文吐舌,其實不在乎真正原因,重點是趁機以自身好惡大作文章,在同溫層相濡以沫

孔子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說來簡單,真能做到者,鮮矣!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與柯建銘關於民主的那些誑言


2025-01-03 01: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左)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元旦演說提到立院剛通過的「三法」,稱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憲政機關可以聲請「釋憲」,人民也有「創制」、「複決」的權利。這段談話,遭在野黨質疑賴政府有意發動「公投」,推翻三法。輿論更解讀,賴清德利用元旦談話詮釋他所謂的「更大民主」,根本是在向反對黨「宣戰」

立法院通過《財劃法》等三法修正案時,賴清德曾說,「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解決」。如今底牌掀開,他所謂的「更大民主」,原來是創制、複決,以為可藉此推翻在野黨主導的法案。賴清德若果真如此作法,就是要將三法爭議無限擴大,讓全台都籠罩在朝野對峙的戰火中,絕對是不智之舉。如此作法,一則將凸顯他的無能,連簡單的朝野爭端都無力調解;二則凸顯他的冷酷,不惜把全民都捲入政治爭端;三則暴露他的無知,以為他「四成總統」的聲望能爭取到多少民眾支持。

「金孫」的天真,可能超乎人們想像。賴清德的元旦談話,四十八次提到「台灣」,廿六次「民主」,「中華民國」則無影無蹤。他也許以為,自己已「處理完畢」這個議題,因此立刻變回原形。更可怕的,是他對民主的「分類」。在他眼中,議會政治只是「小民主」,創制複決才是「大民主」,所以可以用後者來壓倒前者。問題是,賴清德敢說「創制複決權」大於「選舉罷免權」嗎?立院「朝小野大」和「四成總統」都是大選的民主結果,賴清德卻千方百計想要推翻國會通過的法案;他的大小民主觀,未免太邪惡!

近日賴清德也表示,在立法院長韓國瑜率代表團赴美參加川普總統就職典禮前,將邀代表團到總統府「喝咖啡」,一起聊國家大事。對此,韓國瑜僅答稱「建立互信很重要」,未置可否。藍營對此邀約心存疑慮,認為賴總統根本是見縫插針,藉機分化藍營。事實上,若真要化解朝野歧見,賴總統該邀來「喝咖啡」的應是在野政黨領袖,而不是須保持中立的國會議長。若韓國瑜赴會,只會使在野黨對他心懷猜疑,並無助化解朝野歧見。也有專家建議,賴總統此際應召開「國是會議」,向在野黨和社會各界開誠布公。但賴清德對此聽若罔聞,一心只想著如何卡住三法。

與賴總統的「更大民主」謬論相映照的,還有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近日的誑語連發,根本不知所云。國民黨召委基於朝野攻防考慮,暫緩將《財劃法》、《選罷法》修正案送請公布;柯建銘為此暴跳如雷,大罵要「罷免韓國瑜」。問題是,韓國瑜又不是區域選出的立委,要如何罷免?就算要罷免他的「議長」職,也得有三分之二的立委通過才行;而民進黨立委席次根本未過半,柯建銘要到哪裡去湊三分之二?

柯建銘因「罷免韓國瑜」失言,飽受外界冷嘲熱諷;又因民進黨企圖利用「覆議」順帶聲請釋憲凍結三法的伎倆被識破,他越發惱羞成怒。在這種情況下,柯建銘竟然說出將向憲法法院聲請「解散國民黨」的話來,愈發暴露他氣急敗壞、無法自已的醜態。也難怪,藍營立委立即拿出袁世凱在一一○年前解散國民黨的例子,反譏莫非賴清德想要「稱帝」,建立「民主進步帝國」了?

平心而論,新通過的「三法」都涉及必要的制度改革,其中僅《財劃法》衝擊較大,今年實施將不易因應。賴清德應拿出元首高度邀請在野黨協商,看看是否可能延至下一年度適用。否則,想另闢蹊徑阻擋三法,都是犧牲國家人民安和的徒勞之舉。





【專家之眼】2027、2035與2049 三個重要節點

◆  【專家之眼】2027、2035與2049 三個重要節點

◆  【專家之眼】陸委會隨網路謠言起舞 意欲為何?
◆  【專家之眼】從荷蘭經驗看「班班喝鮮乳」政策
◆  【專家之眼】台北101改名台灣101?
◆  【專家之眼】睦鄰穩邊反圍堵 不畏衝突探底線
◆  【專家之眼】立院通過三法 在野黨下一步?








【專家之眼】2027、2035與2049 三個重要節點


2025-01-03 06:57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右一)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一)於2019年會面。路透


最近大陸重量級鷹派學者閻學通指出,北京未來4年(至民國一一七年(2028年))的主要注意力將集中在重振經濟,不會在這期間制定統一台灣的時間表;川普上任後將專注在國內改革和經濟,不願冒大國戰爭風險介入台灣問題,因此中美兩強不太可能會因台灣開戰。這是否給台獨發出錯誤的訊號,其可信度值得懷疑。對此,北京國台辦的回應是學者個人言論,難道要國台辦附和,這也不可能。其實,北京曾提出民國一一六年、一二四年、一三八年(2027、2035與2049)三個節點,具有特殊意義,可以對應觀察。

首先,習近平曾言,解放軍要在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做好攻台的準備。因為當年8月是解放軍建軍100周年,隨即10月份將召開21大,目前習近平的接班人尚未出現,尤以觀察軍委副主席是否為文人為指標,因為軍人不可能接班,且目前國家副主席韓正只是陽春黨員,也不是接班人選,習極可能開啟第四個五年任期,自然需要一些功績表現,尤其是在兩岸方面,比較名正言順與減少阻力。習這個說法更引起美方重視,因而形成所謂的「戴維森窗口」,使得「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攻台」之說在美國甚囂塵上,這就與閻學通的論點有出入。

此外,中共也曾設下「雙百目標」,意即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中共建黨100周年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時間點已過,目標也大致達成。繼之,在民國一三八年(2049年)中共建政100周年時,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就是要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在習近平上台後,還設置了一個新的時間節點民國一二四年(2035年),也就是屆時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人均 GDP 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3萬美元),照此計算中國極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同時也要在軍事等方面趕超美國。屆時習近平82歲,與拜登當前年齡差不多,此乃介於民國一一O年與一三八年(2021與2049)的一個中繼點。

最後,民國一三八年(2049)這個年份所代表的意義,更直接與台灣有關。因為屆時若兩岸尚未統一,如何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世界的大國中,尤其是聯合國的五常,其中只有中國仍處於分裂狀態,豈不落漆?

上述三個節點,都是北京自訂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還要進一步觀察。閻學通的論點,可能是給當前兩岸僵局應對川普變局的一個信號,看看日本外長訪中破冰,與韓國在野黨友中的立場,也都脫離不了川普可能的震撼,那台灣是否也做好準備?







李清志/卡夫卡的變形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卡夫卡的變形記
◆  陳立恆/科技,世界霸權的新資本
◆  劉憶如/迎接2025 談關稅及降息
◆  林中斌/貿易戰2.0 中國以鬥致和
◆  陳力俊/九旬史學巨擘談民主與科學









李清志/卡夫卡的變形記


2025-01-03 01:51  聯合報/ 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我每年都會要求大一新生閱讀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因為這個年紀的學生正處於一個蛻變的階段,就像書中的主角一樣,不曉得自己為什麼從人變成一隻蟲,變得家人都不解你,甚至討厭你,因此覺得孤單、困惑又無助。

卡夫卡的中篇小說《變形記》(Die Verwandlung),首次出版於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是廿世紀文學中的經典之作。這篇小說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深刻的寓意和對人性孤獨的探索,成為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作

《變形記》敘述了一位普通推銷員薩姆沙的奇特遭遇。他某天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而醜陋的甲蟲。在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後,他不僅要面對身體的變異,還要忍受家人和社會的冷漠與疏遠。他的存在逐漸被邊緣化,最終孤獨地死去,家人則重新過上輕鬆的生活。

歷史上關於人變成蟲的創作故事很多,好萊塢科幻恐怖電影「變蠅人」,就是人變成蒼蠅的恐怖故事,電影改編自喬治‧朗斯蘭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年)發表的作品,隔年故事被改編成電影,然後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電影又被改編重拍。

當年第一部「變蠅人」還是黑白電影,而且沒有電腦繪圖特效,因此變蠅人並不是變成人與蒼蠅合體的怪物,而是人與蒼蠅互換腦袋,出現了一個蒼蠅頭的人與一個人頭的蒼蠅,我記得電影中蒼蠅頭的人總是用黑紗蓋住頭,不讓人看見;最恐怖的是,那隻人頭蒼蠅,竟然在飛的時候,被不知情的人打死了!

後來改編重拍的「變蠅人」,利用先進的特效技術,讓主角身體皮膚產生變化,最後變成一隻恐怖的昆蟲人型怪物,也是令人十分驚悚害怕!不過這樣的變形方式,可能比較符合卡夫卡的「變形記」所描述的畫面。

漫威英雄系列電影「蜘蛛人」,也是人變蟲的過程,只是這樣的變形並不可怕,反而讓主角成為具備蜘蛛超能力的青少年。有人認為蜘蛛人的變形過程,正是代表青春期小孩的蛻變,內在荷爾蒙的改變,讓青春期的少年不知所措,覺得自己變成怪物一般;少年人在青春期有著無窮無盡的精力,讓他可以瘋狂地奔馳跳躍在城市之間,卻無法控制身體改變帶來的情緒,以致於常常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之中。

學生們閱讀卡夫卡的《變形記》,內心都會有很多感觸,可見這樣的文學創作是貼近他們的心靈吧!之後我也想推薦他們閱讀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那個逃離城市、逃離家庭的青少年,獨自來到四國高松,在圖書館裡浸淫在文學作品裡,也在名曲喫茶店裡愛上古典音樂,經歷了文青的蛻變與成長

蛻變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是一種生命形式的轉化

毛蟲要蛻變成蝴蝶,必須先吐絲結繭,然後獨自沉潛在小空間裡,最後才能破繭而出,成為另一種生命狀態。青少年時期何嘗不是如此,這段時間可說是人生中最關鍵的時候,青少年感覺自己在變化,卻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與自己相處,充滿能量卻無處發洩。

在這段時間,若不能順利的度過,有些人就從此陷在其中,無法自拔,輕則自閉,無法與人交往;重則關閉所有與社會的連結,成為所謂的「繭居族」,成為現代網路社會的嚴重問題。

其實在這個階段,青少年最需要的是大人們的理解與接納,讓他們感受到關愛與溫暖;並且藉著運動、文學或藝術創作,引領他們進入不同的世界,讓他們得以蛻變成美麗的蝴蝶,重新展開美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