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別再對低薪「灰犀牛」視而不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215/web/ 

◆  聯合報社論/進步立法vs.落伍執行,民進黨不愧空心黨
◆  聯合報黑白集/賴裴熱線,暴投川普
◆  經濟日報社論/別再對低薪「灰犀牛」視而不見








經濟日報社論/別再對低薪「灰犀牛」視而不見


2024-12-04 02:40  經濟日報/ 社論
主計總處公布去(2023)年受僱員工的薪資中位數,為全年52.5萬元,也就是平均月薪4.4萬元。(聯合報系資料照)


主計總處公布去(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受僱員工的薪資中位數,為全年52.5萬元,也就是平均月薪4.4萬元,引申842.3萬的受僱勞工整體,有一半(421萬)勞工每月平均月薪不超過4.4萬元;受僱勞工總平均年薪為70.1萬元、平均月薪5.8萬元。

在這幾年物價持續攀高之下,半數受僱勞工只有4.4萬元月薪收入,當然生活艱難。試想一個年輕人,每月要固定支出房租、水電瓦斯、電話網路、勞健保費、交通費,甚至還有學貸、孝親費、各種額外保險、購物等費用,努力上進者還會有進修費用,要和同儕看齊還要旅遊、娛樂。如此一來,會有多少剩餘收入,可以用來儲蓄並結婚、生子?這些薪資在中位數以下的一半勞工,若非有來自父母的家庭協助,有幾個敢於成家立業?

更糟的是,薪資中位數去年成長率只有1.22%,但去年的通膨率是2.5%,意味著一個薪資居中的台灣受薪勞工,其薪資的成長低於物價上漲,所以他的實質薪資是下降的。而這幾年房價持續飆漲,年輕人買房更加無望,對他們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在對前途近乎絕望下,更多年輕人不願按部就班累積經驗、努力學習,來提高生產力以追求更高待遇。上焉者完全躺平混日子度日,或炒股票碰運氣,卻老被「割韭菜」而負債累累;下焉者轉向作奸犯科或在海內外從事詐騙。有外媒估計,台灣從事詐騙的人口已達10萬人以上,讓全民陷入被詐的恐懼之中,政府忙於打詐可謂疲於奔命,卻效果有限。

這種大量民眾低薪難以生活,導致社會不穩定和人口下降的現象,若不提出有效政策加以處理,就會形成一種美國學者米歇爾.沃克Michele Wucker)所稱的「灰犀牛效應」-對顯而易見的既存風險視而不見,導致危機爆發時無法應付而造成重大災難。如今,半數人低薪的現象就是台灣的「灰犀牛」,必須嚴肅處理而非視為常態而麻痺不仁。特別是對那些在國發會依 OECD 定義(薪資中位數三分之二以下為低薪)推估得來的嚴謹定義下的低薪勞工120萬人,政府必須提出更有效的財經政策,以高度的執行力快速提升其所得,避免台灣在問題重重下,陷入難以挽回的深淵。

在嚴謹定義下的120萬低薪族,多屬於一般服務業。以去年為例,製造業平均月薪為6萬元,但服務業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業」僅有4.1萬元、支援服務業(支援一般企業運作之各種活動)4萬元、住宿及餐飲3.9萬元、其他服務業(未歸類之個人或家庭服務)3.9萬元、教育業(非一般學校)3.3萬元。政府若無法提出針對上述低薪行業的解決方案,就不是一個稱職的政府。這些行業分屬經濟部、勞動部、文化部、教育部、交通部等之業務範圍,行政院原在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設有「行政院服務業推動小組」,但已於民國一O六年(2017年)停止運作;宜由國發會恢復運作,讓低薪的120萬勞工重獲生機,能實現「台灣夢」,避免成為作奸犯科和詐騙的淵藪。

快速有效的一個途徑,是由政府高層鼓勵中產和高產家庭普遍增加上述各種服務的消費,適度調整台灣民眾過於節儉的習性;不同行業的勞工間相互提高消費會形成彼此所得都提高的良性循環這就是經濟理論認為,其他條件不變,「消費傾向」高的經濟體的均衡所得較高除倡導外,政府高層也應以身作則,示範對這些服務行業的普遍性消費。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即透過各種方案來提升這些行業的服務水準,否則增加的消費仍會流入一些明星企業,造成同行內的營業和薪資嚴重不均。

低薪的「灰犀牛」就在眼前,政府不能敷衍了事、繼續裝睡,對此麻木不仁。















聯合報黑白集/賴裴熱線,暴投川普


2024-12-04 01:46  聯合報/ 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右)過境美國夏威夷,一日與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通電話;駐美代表俞大㵢、外交部長林佳龍(左)也在場。 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首次出訪,沒帶上國安會首長,身邊圍著親信及菜鳥外長。此行重頭戲,是過境夏威夷;可惜,美方安排侷限地方層級官員。我方也未循前例,透過美國本土智庫與前聯邦官員對談,提高曝光度。所幸前眾院議長裴洛西應援,兩人熱線廿分鐘。只不過,她是川普點名痛罵的「內部敵人」。

透過外媒,賴團隊喊話川普政府,希望未來能像拜登政府續挺台灣。然而,未見賴總統接觸共和黨友台議員,卻請出川普政敵裴洛西加持,還談及川普最在意的課稅問題。這也真不知在演哪齣?

總統府執著突破前任的外交成就,連專機菜單都請米其林三星掌勺。不僅有和牛、波士頓龍蝦,餐包也由千元蛋黃酥的烘焙師操刀。菜單貴氣逼人,仍不及蔡總統與美軍現役少將合影來得國威赫赫。

府方宣稱美方接待「史上最高」,實則都未超出馬蔡時期。反而是在台協會今年很「冷」,現任主席產假,只見前任主席循例出席。而代班的執行理事迎賓,竟破例重申「一中政策」。網民譏諷,總統府不實大內宣,被 AIT 拆台。

美親綠學者葛萊儀說,賴總統出訪顯示美台友好,仍有多國重視對台外交。此話須對照十年前才能體會深意。馬英九訪南太穿梭六邦國,不必繞道檀香山浮報美方「最高接待」,也不致為求排場搞出外交暴投。














聯合報社論/進步立法vs.落伍執行,民進黨不愧空心黨


2024-12-04 03:20  聯合報/ 社論
修正版的精神衛生法將在14日生效,相關子法規目前還有7項尚未預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版《精神衛生法》十四日上路,旨在協助精神病患「回歸社區」,卻引起不少疑慮:強制就醫權若交給法官,將增加社區風險。這並非杞人憂天,三年前屏東發生超商女店員遭「挖眼」案,肇事的思覺失調男子當時才出院一個多月便再度傷人,外界皆認為法院裁量不當。社會之所以疑慮重重,主要是政府配套不足所致。

據統計,去年全台曾因精神疾患就醫者約兩百多萬人,需特別追蹤的思覺失調症者約十四萬人,這數字可能低估。讓精障患者回歸社區立意良好,但若配套不全,等於將不確定風險丟給社會承接,增加民眾的安全威脅。以新北市為例,依規定應設置十二所「心理衛生中心」,目前僅完成六所高雄市應設置九所,僅完成五所,均遠遠不足連六都都無法達標,其他縣市更不必談

政府大聲疾呼社會各界要幫忙「接住」精障患者,而它自己提供的社會安全網卻處處破漏,結果反讓更多民眾承受風險,到底「接住」了什麼?新版《精神衛生法》上路,一如民進黨政府常常掛在嘴邊的各種所謂「進步立法」,諸如「廢死」,都企圖塑造一個「進步社會」的標竿但如果僅僅是為打造一個「招牌」,卻缺乏內在理念和實踐條件的支撐,結果往往流為假大空,其實是「以民為壑」

民進黨自以為是的「進步立法」,最明顯的例子是死刑。大法官罔顧八成多民眾反對「廢死」,把死刑的判決條件層層限縮到「不可能判」的地步,如同實質廢死。不僅如此,行政院明年還編列十五億元預算,讓凶殘犯人可以聘請三名律師為自己辯護。民進黨照顧刑案受害者,何曾像照顧重刑犯那麼費心?

行政院近日通過《民法》修正草案,刪除父母對子女的「懲戒權」,也引發爭議。父母應尊重子女的人格權,不能用暴力手段對未成年子女施行懲處,這是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懲」和「戒」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行政院在未經充分討論下,即逕行取消父母的懲戒權,等於一舉剝奪了父母的「管教權」,難怪家長團體對此強烈反彈。試想,以今天的教養多樣化,家長若禁止子女在某個時段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可能引發子女強烈反抗,甚至發生肢體衝突。如果是閣揆卓榮泰遇到這種情況,他有什麼好辦法嗎?

任何制度的變動,除了制訂合理的立法規範,也要考慮社會的接受程度;更重要的,是政府行政體系的執行人員足以承擔。但民進黨推動的這些爭議法案,不僅怠於社會溝通,更是徒有目標而缺乏執行手段,結果只是增加社會紛亂與困擾。

最明顯的例子是,近期爆發的公務體系霸凌事件中,遭控案件最多的,竟是負責國民健康及福利維護的衛福部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些霸凌者,竟分別在社工司、社保司、保護司、長照司、心理健康司等單位擔任主管。他們動輒咆哮喝斥,叫部屬「去死」、「跪下」,乃至罰以深蹲。這些以虐人為樂的官員,手上負責的卻是國民的心理健康、社會服務及長期照護工作。卓榮泰不妨想想:政府嘴上標榜的是「進步立法」,手上派任的卻是「請鬼拿藥單」者流,這些咆哮官員如何可能做好社會服務及心理輔導工作?而那些在職場身心受創的基層公務員,又有多少餘裕幫助需要協助的民眾?

老是想要訂出超越時代的進步立法,卻不考量國家的現實條件,遇上一群思想落後卻自以為是的官僚,注定只能產出混亂結局。這證明,民進黨是個「空心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