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低薪問題 需對症下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057/web/ 

◆  聯合報社論/當國家隊成套利淵藪,國發基金只能退場
◆  聯合報黑白集/李文忠的逆耳忠言
◆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低薪問題 需對症下藥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低薪問題 需對症下藥


2024-10-15 02:50  經濟日報/ 社論
立法院預算評估報告揭露,國內薪資有「三低」。示意圖。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預算評估報告揭露,國內薪資有「三低」,包括受僱人員報酬的GDP占比日益惡化、低於平均薪資的勞工比率連年增加,以及加薪幅度低於通膨。最近行政院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則聚焦於薪資成長議題,並擬討論「低薪」的定義,再對症下藥。不過,行政院最近卻增加預算在擴大薪資差距的政策上。

立法院的報告指出,我國GDP於2018至2022年期間成長22.6%,然而,分配給受僱人員報酬的占比卻由45.6%下降至43.9%,而營業盈餘占比則由33%增至34.4%。不過,此兩項占比最近20年變化不大。在2012至2021年期間,其年平均值分別為44.6%及34.2%,與2002至2011年期間的45.5%及33.8%相仿。至於立法院報告所呈現的問題,乃因對比的年度是未受疫情影響的2018年,以及疫期解封後不久,住宿及餐飲業仍面臨嚴重缺工問題的2022年。

以「受僱人員報酬」、「營業盈餘」占GDP比例,探討我國勞、資分配問題也相當粗糙。這是因在「受僱人員報酬」中,涵蓋在國內工作移工的薪資。因此,移工比例增加,會拉高勞方的分配比例。另外,在「營業盈餘」中,也包括「國外要素所得」。而其占「營業盈餘」比重,由2010年的6.3%,成長到2022年的10.9%,也拉高資方的分配比例。

因此,立法院報告所指出的下列兩個問題更亟待解決:(1)我國勞工全年總薪資低於全體平均數的比率,自2015年65.8%增加至2022年68.6%,代表高、低薪差距逐漸拉大;以及(2) 加薪追不上通膨,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已連三年負成長。

近來國內服務業受僱員工薪資成長緩慢,導致低薪人員充斥,是國內低薪問題的根源。在2012年至2022年期間,製造業平均月薪由45,238元成長33.6%,而服務業由46,747元僅成長21.6%。就行業分類來看,以括弧代表該行業受僱員工人數占比,則2022年薪資最高的三個行業,為年薪介於100萬至110萬元間的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金融及保險業(4.9%),以及年薪介於70萬至80萬元間的資訊電子業(13%)。相對的,最低薪的三個行業,則為年薪36萬元的(含幼教、補習班、駕訓班)教育業(1.8%)、年薪36.1萬元的(含美容、美髮及按摩業)其他服務業(1.3%)、以及年薪38.1萬元的住宿及餐飲業(5.9%)。這些低薪行業僱用大量部分工時人員;2022年時,工業及服務業的部分工時員工占比為4.76%,但住宿及餐飲業的部分工時員工占比卻達到23.2%。

至於薪資調幅趕不上通膨,是因受僱員工薪資並未隨基本工資同步調漲。雖然自2016年迄今,政府已調整基本工資八次,使得基本工資月薪從20,008元增加37.2%、時薪從120元增加52.5%。然而,整體受僱員工的經常性月薪,卻僅從39,217元上調15.3%。

由此可見,服務業充斥易被取代、也易淪為非典型就業的非技術性勞工,是國內低薪問題的根源。為解決此問題,宜使已進入及未來潛在進入這些低薪行業的勞工,能具備其他行業所需的一些技能。但政府近來政策卻背道而馳。例如,教育部鼓勵高中生修習AI課程,以及增開大學的AI專業課程,皆是對未來有志AI行業者鋪路。交通部及勞動部雖補助住宿及餐飲業,但偏向現金補助而非提升技能。經濟部近來提出包括四年內增加20萬AI人才,以及提供AI廠商更優渥的租稅獎勵措施,卻更有利於目前盤據高薪的金融及保險業,以及資訊電子業。

相關部會這些政策,不但對薪資平衡毫無助益,反會擴大高、低薪的差距,行政院的政策方向可謂明察秋毫,但未對症下藥。














聯合報黑白集/李文忠的逆耳忠言


2024-10-15 02:39  聯合報/ 黑白集
藝人林依晨「成都人」(右,取自WeTV)事件引發討論。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李文忠(左,本報資料照片)提醒深綠人士,批評林依晨,「這種不自覺的族群沙文主義,與早年外省人統治階級的心態有何不同?」


藝人林依晨一句「我是成都人」,引來網民撻伐。退輔會前副主委李文忠告誡深綠,這是「不自覺的族群沙文主義」。此話一語中的,卻恐是綠營「非主流中的非主流意見」,聽不進耳。民進黨的「族群沙文主義」早已四處蔓延,又何止「我是成都人」事件?

前總統蔡英文曾說「沒有人需要為認同道歉」,此話從未真正落實,但至少表達了「多元認同」的包容。相形之下,賴總統則對赴陸表態藝人稱「諒解、體諒」,其實就帶有並不苟同之意。對比蔡英文的態度,明顯倒退。

賴總統在國慶晚會發表的「祖國論」,更是在壟斷「國族認同」。在此思維下,凡與民進黨認同不同者,便被扣上「認知作戰」、「在地協力者」的帽子。甚至連基隆市長罷免案,也可牽扯上國安、認同問題,是在製造惶恐。

賴政府將閩南語「正名」為「台灣台語」,連客家出身、筆名小野的文化部長李遠也為政策辯護,這更是不折不扣「族群沙文主義」。如此貶抑其他族群,也徹底暴露民進黨「福佬沙文主義」嘴臉。

李文忠建議深綠,應「包容、尊重、理解不同出身、情感、認同的人」;但發動族群對立的,其實是民進黨當權者,何止深綠?當民進黨已藉此獲得豐碩政治利益,怎可能就此收手?看來,李文忠的話,只會被當成馬耳東風吧!













聯合報社論/當國家隊成套利淵藪,國發基金只能退場


2024-10-15 02:46  聯合報/ 社論
國發基金投資的公司如興紡織、聯合再生、三顧生技,都有法律爭議、訴訟等狀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發基金投資之事業近年不斷傳出弊案和虧損,國發會主委兼國發基金召集人劉鏡清最近表示,已啟動從「聯合再生公司」的退場機制,並正評估退出屢屢爆雷的牛仔褲大廠如興。至於近五年虧損上百億元的電動機車龍頭Gogoro,國發基金則將與新團隊商討未來發展。國發基金投資事業長期虧損者多達廿多家,目前被點名的只是一隅;再不處理,將成尾大不掉之禍。

值得省思的是,凡受國發基金青睞而投資之事業,因獲得國家資金挹注,常常打著「國家隊」的招牌高調行事,甚至藉此獲得其他企業無法享受的特殊待遇與扶助。然而,國發基金對這些企業的經營,卻缺乏實質的參與,代表董事多半只是形式上的參與。因此,即使這些企業虧損累累或弊端重重,甚至遭到監察院糾正,經營者卻依然故我,並不改正。這次國發會主動提出「退場」之議值得肯定,但後續有什麼實際作為,則尚待觀察。

以這次國發基金主動提議退場的「聯合再生能源」為例,就是一個「能源國家隊」淪為「能源蟑螂」的案例,到了非斬不可的地步。國發基金是在二○一八年投資「聯合再生」卅億元,當時主要是蔡總統提出志大言大的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為達成難以企及的目標,對光電產業提供了各種甜美的誘因;聯合再生即在這種情況下大肆攻城掠地,吃相極其難看。

聯合再生最受詬病的爭議有二:其一,聯合再生母公司在二○二一年取得彰濱工業區太陽能光電承租權,八個月後,即違反合約將得手標的打包轉售給和暄綠能公司,套利二.六億元。引發非議後,當時的經濟部長王美花還幫它緩頰。其二,在光電案場的評審過程,有特定評審委員對聯合再生放水;該公司提出的回饋金僅三.三%,遠低於其他公司達數倍之多,卻獲得最高分;這將使政府在廿年內少收七十億元。政府主持的招標遊戲,竟有人對它放水輸送利益。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正是蔡英文競選連任時的綠能產業後援會會長,兩事會毫無關係嗎?

當年國發基金投資聯合再生,原預估它次年即可轉虧為盈;未料六年過去,並無明顯改善,其累計虧損已高達一四○億元。此外,這家能源國家隊還被踢爆,它承攬的幾處軍方光電工程,都違法使用了陸製產品。試問,國發基金若不退場,將伊於胡底?

再看,曾被捧為台灣電動機車之光的Gogoro,近年因維修遲滯、電池效能及市場開拓受限等問題,創辦人陸學森近期已下台走人。Gogoro的電動機車,近年對台灣環保及噪音改善確實頗有助益。然而,政府不斷提供各種補貼,卻無法幫助它茁壯,甚至被質疑新車款採用了中國大陸的馬達零件。台灣市場規模有限,經濟部對本土化的標準又太高,Gogoro長年在創新與補貼中掙扎,終未走出困境。上市兩年來,其股價慘跌逾九成。國發基金如果驟然退場,Gogoro是否將慢慢消亡,或者民間擺脫政府奶嘴而能走出新路?

無論如何,國發基金的運用與退場,已到了非檢討不可的地步。事實上,依國發基金產創基金作業要點,國發基金的投資持有期限以五年為原則。根據這項規定,國發基金此際退出聯合再生,正是時候。但諷刺的是,國發基金目前最大宗的收益,來自其持有之十六億股的台積電股票,一年即貢獻二六○億元的賸餘,而這是卅八年前政府以其前身「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的成果。若要問近年政府的投資成績如何,民進黨政府又將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