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多元平等共融 企業永續新境界
◆ 化解一中與互不隸屬爭議
◆ 南韓「脫北者日」 保護「先來統一」者
◆ 川普遇襲 拜登屋漏逢夜雨
◆ 川普班師回朝中 全球備好降落傘
◆ 數位車牌+智慧監理 解決偽造盜用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多元平等共融 企業永續新境界
2024-07-15 02:41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Z世代重視透明且有回應的領導風格、在乎自己的聲音被聽見,更重視DEI的職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DEI 多元共融」是近年人資和企業治理最夯的議題,導入 DEI 建立多元共融的職場環境已是國際趨勢,不但是企業社會責任,更是吸引優秀人才,厚植永續經營競爭力的基礎。
DEI 係指多元、平等與包容(Diversity、Equity、Inclusion)。D 是強調組織成員能涵蓋不同的背景、特質,如性別、種族、年齡、身心狀態、宗教信仰等,開放多元的視角與見解,以提升創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E 是關注員工在組織中是否受到公平對待,有無成長和發展的機會,替處於不利地位的群體提供需要的資源;I 則是強調每個人都被賦予話語權,能參與決策,並尊重每個成員的差異性,以實現共融,發揮多元性的效益。
多元、公平與共融應當被視為一體,三者交織互動,才能形成有活力的開放生態,讓員工對於公司產生歸屬感和榮譽感。
DEI 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性別平權、減少不平等、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多元夥伴關係等九項發展目標直接連結,亦是評估企業 ESG(環境、社會、治理)中 S 與 G 的重要指標。在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要求企業揭露人權政策與盡職調查裡,DEI 更是人權主題的重點內容。
傳統的市場競爭,對內管理只看 KPI、極大化工時、壓低員工薪酬,強調上對下的專制管理,然工廠生產線模式早已不符合時代潮流。知識密集的現在,人力資源才是經濟成敗的核心,DEI 已受到全球企業經營者關注,世界經濟論壇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報告,甚至預估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全球在 DEI 的投資將高達一五四億美元。
根據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勤業眾信對 Z 世代和千禧一代的調查報告,新世代選擇工作時會考量與企業的價值觀是否相符,重視企業是否對永續發展、勞動權益與 DEI 有積極作為。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麥肯錫調查也顯示,公司成員較多元的企業,盈利能力比其他企業高出一成二,高階管理職多元化高的企業,盈利能力則高出二成五以上。
美國蓋洛普公司調查報告亦發現,當企業落實 DEI,能提升職員四成的專注度,進而推薦公司給其他人;高階管理層級組成較多元化,有機會提升二成獲利。這些調查報告都透露相同的訊息:營造 DEI 職場,可吸引並留住人才,創造競爭優勢並提升品牌聲望,有助長期營運成長。
想強化 DEI,企業要確保組織內有充分的多元人才,領導者須具備推動 DEI 的能力和責任感,要能公平透明,實現機會均等。更要促進團隊內的開放氛圍,解決常見的微攻擊、偏見和歧視,並以實踐多元性來培養歸屬感。
DEI 並非要完全取代「用人唯才」,而是在同樣的能力條件下,能將弱勢族群的背景納入考量,落實多元性,代表組織願意接納不同的人、視野和觀點。
在台灣,新世代對工作的定義和價值觀速變中,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結構帶來的勞動力不足,經濟發展將更倚賴高齡就業與外籍勞動力的支持,DEI 將是企業與組織能否永續經營的樞紐。真誠推動 DEI,不但能落實 ESG,更攸關人才的競爭力,值得所有經營者快速跟上。
川普遇襲 拜登屋漏逢夜雨
2024-07-15 02:41 聯合報/ 黃奎博/政大外交系教授、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美國前總統川普十三日在賓州巴特勒造勢時遇刺,耳朵受傷臉上沾血,特勤人員護送他離開,川普振臂握拳向群眾致意。(美聯社)
距離美國大選投票不到四個月,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川普在美國賓州造勢遇襲受輕傷,恰好與本月十五日的共和黨全國黨代會提名,形成明顯的加乘效果。對於現任總統拜登在上個月電視辯論表現不理想、內部仍在爭論總統候選人屬誰的民主黨而言,這無疑是超級關鍵的危機處理。
民主黨本身面臨的重大危機至少有三:首先,槍擊案後的媒體呈現,經由各類媒體的推波助瀾,多是川普顏面見血、高舉握拳、堅毅不倒的「勇者」形象,與最近頻頻失言及受認知失調等病症傳言困擾的「老者」拜登相比,川普應多少會有一定程度的加分,但民調多屬落後的拜登很可能又要扣分了。
其次,川普遇刺受傷後,一些中間選民或因同情川普、接受川普較拜登相對堅強的形象,在基本上二擇一的總統大選中傾向川普;而民主黨內對於黨籍總統候選人屬誰,已然四分五裂,爭取同黨或中間選民支持將相對困難,遑論一些金主已經宣稱政治獻金不會交給拜登使用。
第三,獨立參選人甘迺迪若退選或被棄保,目前他的支持者約各有一半會轉支持民主黨或共和黨,而且甘迺迪吸引了約百分之十五在四年前支持拜登的選民,對川普而言,甘迺迪只瓜分了百分之八左右的原支持者。
很顯然,民主黨無處閃躲,必須直面此次的競選重大危機。能否緩和或移轉衝擊,光憑公共政策的較量已緩不濟急。若不計難度,民主黨及其政府或有三個較可能的選項。
一是尋找外在敵人並發動軍事反制。此處的外部對象幾乎不可能是擁有核武的俄羅斯、中國大陸、北韓等,針對伊朗進行的軍事行動不易在一、兩個月內快速展開,而再次派兵進入阿富汗,對多數美國人恐難以接受。若是對白俄羅斯或敘利亞攻擊,勢必挑動與俄羅斯的敏感關係,後果難料。不能排除針對例如葉門武裝反抗組織或索馬利亞恐怖組織的快速軍事行動,難度相對較低,但仍有萬一不太成功將損及拜登威信的風險。
二是民主黨真的在總統大選換人。倘拜登堅持到底,目前這個選項存在的可能性不高。但若主客觀條件持續對拜登不利,導致其意志動搖,則陣前換將雖是兵家大忌,卻也是不得已選擇。屆時新人選能否順利接手拜登獲得的政治獻金、民主黨內士氣將會如何、中間選民是否買帳,那是民主黨下一階段的危機,競選團隊恐怕只能企盼關關難過關關過。
最後一個選項,似乎可行性高很多、但效果有限,亦即加強攻擊長期反對嚴格槍枝管制的共和黨。共和黨全國黨代會的主軸之一將是「讓美國再次安全(Make America Safe Once Again)」,川普造勢遭槍擊是對其一大諷刺。民主黨或可藉以轉移拜登最近的負面消息,並凸顯共和黨人於此無法自圓其說。不過,美國雖有較多數民眾認為太多人擁槍將降低社會安全,但仍有相當部分民眾支持個人擁槍的權利;而且美國史上有四位總統任內因槍擊身亡,支持槍枝管制的民意卻始終未能形成堅實的多數,這些都是民主黨還無法突破的障礙。
總之,現在拜登的競選團隊,除確保拜登能於八月中下旬的民主黨全國黨代會順利獲得提名外,還要確保拜登落後川普的民調支持度差距保持在個位數,而且愈小愈好,否則拜登的提名連任之路或真有變數。至於同樣影響大選的拜登健康狀況,就只能交給醫療團隊和上帝了。
川普班師回朝中 全球備好降落傘
2024-07-15 02:41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大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前總統川普13日在賓州造勢時遇刺,仍振臂向支持者致意。圖/法新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賓州造勢活動上,遭到槍手從會場外攻擊射中右耳,所幸情況良好無生命危險。總統拜登隨即返回白宮舉行記者會,公開慰問川普並譴責暴力,後者也在包紮後發文報平安。雖然槍手遭到擊斃,聯邦調查局等執法單位正朝暗殺的方向偵辦,但已牽動美國總統、國會與州長選舉的走勢。
美國文化有崇拜英雄的傳統,所以軍人、警察、消防員在社會上受人尊敬。無論你喜不喜歡川普,他遇襲當下表現出的勇敢與強悍,會被中間選民視為英雄,認為他能保護家園。川普驚覺右耳流血,秘勤局幹員控制住場面後,他淡定地說出要穿上鞋子,更在被護送離開時振臂高喊「戰鬥!」展現出十足無所畏懼的氣勢;猶如雷根總統當年遇刺後仍幽默地表示「希望醫療人員是共和黨員」般的從容不迫,為川普與共和黨增加了當選機率。
上個月底,本屆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會重傷拜登,民主黨換將之說不斷登上媒體版面,甚至點出最能打贏選戰的人選組合。為此,拜登原本亟欲藉由出席北約成立七十五周年大會的機會,翻轉選民對他健康狀況的疑慮,但他近來一切表現「健壯」的努力,都會因川普遇刺而消失殆盡,搖擺州擺向共和黨的機率大增。美國今年除了總統大選之外,美國眾議院四百三十五席全面改選,參議院有卅四席改選,另有十三州的州長選舉。目前共和黨逐漸站上優勢,代表著美國未來的內政與外交政策將有別於拜登政府。
川普回歸白宮如果成真,美國國內的民粹主義恐加劇,因為美國最高法院本月初判定四年前川普的言論是官方行為,享有刑事豁免權,不需為攻擊國會事件負責,等於賦予川普未來遂行自利行為的保護傘。此外,美國治安持續敗壞,貧富差距拉大,經濟尚待復甦,加徵高額的關稅無疑是畫餅充飢。美國是否會走向政治學家奈姆所著《以民主之名的獨裁》之後塵,有待後續觀察。
其次,參照商人出身的川普在上一任總統任內與現在,為了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而表現出的競選言行,美國極有可能重返孤立主義的外交路線,和經濟上以關稅為武器的重商主義。利益與代價是一切政策的前提,及決定是否介入相關國際問題的依據;亦即取消「免費午餐」、費用均攤,甚至僅援助出價高者,將使得全球經濟關稅化、國際關係衝突化,從高築美墨圍牆以阻絕外來移民的例子來看,川普可能以金磚集團及上合會的擴張為由,向北約與印太聯盟索取保護費,屆時我國也要付入場費。
川普遇刺前所說的話是「看發生什麼事!」看來,全球要認真面對川普班師回朝的可能性,並準備好降落傘,因為川普的不變在於他的不確定性。
化解一中與互不隸屬爭議
2024-07-15 02:41 聯合報/ 戴東清/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嘉縣大林)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谷立言就任,10日上午拜會賴清德總統。(圖/總統府提供)
新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谷立言日前拜會總統賴清德時提及:「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這也符合美國長久以來以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一中政策」。因總統府發布新聞稿未提及「一中」,引發府方是否刻意忽略之爭議。府方對此解釋,新聞稿「本來就不會逐字公布」,堪稱合理,不過外界對此說法持保留態度。
外界之所以認定總統府恐刻意忽略谷立言「一中政策」的發言,可謂是其來有自。畢竟賴清德自就職演說以來,已利用各種場合表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簡稱「新兩國論」)有五次,加上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接受專訪時也強調「新兩國論」,外界據此推斷因「一中政策」提法與「新兩國論」有所扞格,府方新聞稿不提,豈非順理成章?
雖然最近不論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或曾經表達「新兩國論」的梁文傑,都強調「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惟這是否代表民進黨政府已在修正「新兩國論」的立場,最終還要取決於賴清德怎麼表述。其實,中華民國憲法對兩岸關係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一國兩區」,所以才會據以制訂「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除非修憲,否則現狀就是如此。
當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一中」,中華民國之「一中」的國際空間確實愈來愈小。可是經過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想要透過「互不隸屬」的說法與作法突圍,邦交國反而從廿一個降至十二個;以台灣為名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也傳出被要求更名為台北,國際空間並沒有因此擴大,如今還要用更激烈之「互不隸屬」的說法來拓展國際空間嗎?
其實政府對美國的「一中政策」或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不必過於敏感;他們愈強調「一中」政策或原則,反而愈無法否認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存在的事實,否則為何世界上沒有任何政府會強調「一個美國政策」或「一個日本政策」?因為「一美」與「一日」沒有爭議,所以無需多此一舉。
同理可證,政府愈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反而愈凸顯「互不隸屬」不是事實,否則怎需一再強調一個沒有爭議的事實?實際上,中華民國具備領土、政府、人民與主權的國家性質,殆無疑義,也不容矮化,兩岸關係定位所以出現爭議,都是因為政治運作脫離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範所致。欲化解「一中」與「互不隸屬」的爭議,唯有回歸中華民國憲法與相關法律,才能克竟其功。
南韓「脫北者日」 保護「先來統一」者
2024-07-15 02:41 聯合報/ 康埈榮/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東北亞未來合作論壇會長(韓國首爾)
北韓獨裁專制,許多北韓民眾會成為「脫北者」尋求一線生機。圖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美聯社)
韓國統一部將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制定「脫離北韓居民保護及定居支援相關法律」的七月十四日指定為第一屆的「脫離北韓居民日」。這是南韓政府為躲避北韓暴政而通過多種途徑定居韓國的三萬多名脫北者,從法律、制度上保護他們而制定的國家紀念日。
南韓憲法規定,韓國的領土爲「韓半島及其附屬島嶼」,北韓居民在法律上也是韓國國民。實際上雖沒保護在北韓的韓國國民的具體方法,但這是至少在制度上對韓國國內脫北定居者明確給予「韓國國民待遇」的正式宣言。
據南韓「北韓人權記錄中心」的調查顯示,為生存而選擇脫北的比率在逐漸降低,為自由、人權、自主生活而踏上脫北之路的大幅增加。截至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因經濟困難而脫北的比率超過八成,但現已降至四成以下;相反地,因反體制、憧憬自由及擺脫惡劣人權而脫北的比率已超過六成。南韓憲法第四條規定「立足於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制定並推進和平統一政策」的情況下,脫北者可說是「先來統一」的當事人,他們不再是無法適應資本主義體制的邊緣人。
但令人遺憾的是,北韓金正恩政權的人權鎮壓正在嘲笑國際社會的批評和監視,反而以多種形式深化。北韓爲了維持世襲王朝和管制體制,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十二月通過「反動思想文化排斥法」,積極切斷從外部流入的思想和文化。南韓統一部的「北韓人權報告書」顯示,北韓以違反國境封鎖方針、迷信、間諜、叛國等罪名,監禁在斷絕外界的山區「政治犯收容所」,他們不僅面臨殘酷的強制勞動,還因模稜兩可的理由,暴露在被任意剝奪生命的危險中。
當然,最重要的是北韓態度。北韓在去年底召開的第八屆九次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拒絕「韓民族」概念,廢除南北統一論等,宣布對南韓及統一政策的根本轉變。且將南韓定爲美國殖民地、南北關係定為戰爭中的交戰國關係,同時提出用核武統一論,點燃了體制競爭之火。還有金正恩認為中國的援助沒達到預期程度,因此與俄羅斯結成「類似核同盟」,加劇了韓半島和東北亞的不確定性。
在這種情況之下,南韓政府制定「脫北者日」是非常合時宜的。雖然部分人主張「北韓人權增進日」更符合宗旨,但南韓政府首先考慮通過對脫北者的制度性保護,宣告了韓半島統一問題的新途徑。特別是在北韓用壓迫居民自由、強迫奴隸勞動賺來的錢開發核導彈的情況下,承認脫北者是南韓社會的正式成員,這將成為承認實現「先來和平統一」的脫北者價值的契機。
北韓仍在持續散發垃圾氣球的奇怪攻勢和導彈試驗等武力挑釁。但北韓即使切斷外部信息,加強處罰力度,也不可能一直掩蓋北韓居民的眼睛和耳朵。對北韓人權的改善要求,是為了誘導金正恩政權暴力鎮壓體制的變化,而增加居民的政治、經濟自由和人權為目的。同時,還可期待有關北韓人權團體和脫北者對北韓人權的改善活動幅度更擴加大。
人權問題是金正恩政權最薄弱的一環。南韓統一部雖命名為「脫北者日」,但實際上卻是啟動「增進北韓人權」的日子。北韓居民和金正恩政權是不同的。從普遍民主價值的觀點看,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社會對生活在踐踏人權恐懼中的北韓居民予以關注,因爲人權是民主價值的核心。
數位車牌+智慧監理 解決偽造盜用
2024-07-15 02:41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市)
偽造車牌充斥,已成為治安與交安的隱憂,圖為警方曾破獲偽造車牌集團,假車牌外觀幾乎與真車牌無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天聯合報報導偽造的車牌逐年增加,民眾車牌遭「盜用」而無辜收到罰單情形明顯增多,也屢有歹徒利用假車牌犯案,增加查緝難度,顯見假車牌已成治安及交安隱憂。根據高速公路局統計,偽造車牌的件數,前年是五百一十九件,去年達九百二十四件,今年很可能超過二千件。交通部李孟諺部長回應表示,將由公路局研議增加車牌防偽等級,並對有偽造紀錄者加重罰則。公路局將邀集相關單位協商,並與網路業者協調下架製作車牌服務。
目前偽造車牌因無法禁售,上網就買得到,隨著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新法實施,扣牌件數暴增,偽造車牌更有利可圖,已在特定圈內形成產業鏈。在偽造技術進化升級下,即使交通部與公路總局研擬增加車牌防偽等級,未來也很可能被破解偽造。因此唯一治標也治本的方法,就是因應智慧運輸系統(ITS)之發展趨勢,盡快建置數位車牌之智慧監理系統。
其實公路總局早在民國八十七年,因車牌容量受限,就曾進行「未來號牌設計研究」計畫;研究發現,車牌的容量規畫若限於數字與英文的組合字數,不如把車牌數位化。民國九十一年,為了車牌數位化,進一步探討「具智慧化、安全化及反光防偽特性車牌」計畫,研究結論是將車牌結合晶片達到數位化,亦能落實智慧監理,可惜當時未逐步開始啟動。
二十年後,數位車牌發展技術已更成熟完整,參考健保卡及護照數位化之成功經驗,數位車牌具有單一的識別代碼(車牌ID),外層的車牌 ID 能延伸至各種數位資訊使用,深層的個資則由政府主管部門把關與管理,非私人部門可以獲取。由於車牌數位識別代碼與車牌號碼是分開的,可以有效落實資安與資料管理中最重要的隱私管理。至於資訊管理可更彈性運用,數位車牌加上行動加值服務,如停車可以自動扣款,所有費用皆可使用晶片完成行動支付,實現各種車聯網場域的運用。
此外,較危險的大型車輛都有管制路線,可藉由數位車牌落實即時管理,還可設定包括機車在內之所有車輛的車牌數位 ID,無需使用影像辨識,簡化目前多元車輛偵測資訊的蒐集及傳輸,並透過統一的大數據智慧平台進行管理。未來藉由車輛間(V2V)及車路間(V2I)的即時資訊傳輸,可即時預警車輛之碰撞風險,及實施警車與救護車等預警式路口的優先路權。不但能夠深化車輛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有效改善交通安全,還可精進未來完全自動駕駛之技術發展。
至於數位車牌的智慧監理,可以應用在嚴重交通違規、違法、欠稅以及失竊車輛的即時追蹤與取締,即可改善目前偽造車牌影響治安與交安的問題。未來還可運用低碳車輛數位 ID 的即時偵測傳輸,落實淨零碳排「低碳交通區」的限駛規畫與管理。
數位車牌是實現「數位國家、智慧島嶼」的重要環節,建議數位發展部等公部門盡快推動,同時也要記取當初推動數位身分證的失敗經驗,完善規畫資安與隱私資料管理,並對外清楚溝通說明,以減少民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