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2024-07-29 03:19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日前去新疆旅行,曾到獨山子大峽谷遊玩,我們幾位好友興致沖沖地要去搭乘索車,沒想到管理單位規定年過六十五的遊客禁止搭乘,讓我們頗為掃興。我達到法定的六十五歲退休年齡快兩年了,過去這兩年雖然沒有專職工作,但擔任幾個公益團體的工作以及企業的獨董,仍然十分忙碌,從未覺得自己已經是個退休老人了。但這次在獨山子的經驗,讓我警覺到我未來常有可能被「年齡歧視」,應該認真思考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了。
正好廿三日看到前行政院長陳冲的文章〈老是一寶,但也要服老〉的文章,但醫護康養的發展,大部分人到退休年齡後,仍會有二、三十年光陰是處於身心俱佳的狀態,許多人未必服老。這引發我想到一個人達到退休年齡後的四種可能類型:既退又休、退而不休、不退不休、休而不退。
既退又休是我們一般人原本對退休的想像。這種類型的退休人員多已財務自由,不再積極參與和自己生活無直接關係的事務,或含飴弄孫、或蒔花賞景、或與老友餐敘等等。當然,如果身體不夠好,那就不得不既退又休了。
退而不休是常見的類型。這類人雖然已經離開專職工作,但仍在積極地參與社會志工等工作。我就知道有好幾位前行政院長從位高權重的職位退下來後,仍然積極從事基金會的公益活動;如劉兆玄擔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擔任願景基金會以及新世代金融基金會的董事長,江宜樺擔任長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從企業界退下來的施振榮,目前除擔任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外,還積極地協助推動藝文活動以及經營理念等工作。
具有豐富經歷與卓越成就的前輩在退休之後,仍能積極貢獻社會,藉此也可以讓自己身心保持在活潑靈動的狀態,當然很值得吾人效法。然而,每個人的際遇與能力不同,也不是有大成就的人才能退而不休,升斗小民也很容易找到退而不休的空間,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巴菲特應該是最典型不退不休的人了,他長期的事業合夥人蒙格在波克夏.海瑟威投資控股公司擔任首席副董事長到九十九歲去世為止。現在巴菲特已經九十三歲了,還看不出他有退休的跡象,相信他也很可能會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吧?政府文官通常有退休年齡限制,很難有不退不休的空間。但是政務官或民間企業裡,不退不休的人並不少見。宗教領袖絕大部分是不退不休的;已故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八十三歲時,以年齡與健康因素而辭職,是個罕見的特例。雖然對不少功成名就的人來說,不退不休是很有吸引力的選擇,但社會上也有很多人因為貧困,不得不然地選擇不退不休。因此,不退不休可能是很幸福的選擇,也可能是很無奈的選擇。
最後一種類型是休而不退,指的是有些人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身心也處於消極休息狀態,但他們卻仍占著某些位子而不肯離去。某些民營企業的創業老闆雖然擁有董事長、總裁等頭銜,但他們大部分的心力與時間卻多花在與企業經營無關的地方。但畢竟是民營企業,這些人也曾對公司有過重要貢獻,只要股東們沒意見,旁人也沒什麼好說的。然而,在我國政府可以掌控的事業機構或財團法人裡,某些人已遠遠超過六十五歲,卻仍霸占著董事長等重要職位而不肯退職,我實在很好奇這些人究竟是真的「不退不休」對組織仍有貢獻 ,還是純粹尸位素餐、休而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