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專家之眼】福利超好 芬蘭德國是白痴?皆有所養

◆  【專家之眼】福利超好 芬蘭德國是白痴?皆有所養
◆  【專家之眼】緊張緊張!520總統就職演說會有驚爆?

◆  【專家之眼】習近平訪歐 — 塞匈篇
◆  【專家之眼】有哪個笨蛋總統會修財劃法?








【專家之眼】福利超好 芬蘭德國是白痴?皆有所養


2024-05-14 07:48  聯合報/ 劉明德/前四川大學副教授
德國的社會福利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目的就是「一個也不能少」,由此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共同體。路透


原來,大同世界不是烏托邦。2,500年前,孔子在《禮記》所描繪的大同世界:「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已經實現了:任何人都不會被遺棄,不管是失業、孕婦、窮困、老幼殘疾…都能得到尊嚴和照顧,這個地方就是芬蘭、瑞典、丹麥、德國等等西歐福利國

在整個西歐國家中,德國的社會福利並非最好,但是因為我本身留德,對德國比較熟悉,因此就舉德國的例子來說明,德國政府是怎麼照顧德國家庭的(見表),據此,讀者可自行比較台灣

一個新婚家庭通常要面對的問題:孕產、托育、小孩上學、工作與育兒之間的選擇等等,所有這些難題,德國政府都有解決方案,而且很實惠。

德國婦女在產前6周至產後8周,不得從事任何工作,而且,有錢可拿,即14周的工資。若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受傷、多胞胎、早產等情況,孕產保護期將延長至產後12周。

孩子出生後,需要父母親的照顧。這時候,德國政府出了四招:育兒假(Elternzeit)、父母獎勵金(Elterngeld)、孩童津貼(Kindergeld)、公立托育和幼兒園,以方便家長能兼顧工作與育兒。如果孩子要自己帶,那麼,德國政府允許照顧一個孩子的育嬰假長達6年,也就是母親3年、父親3年,這是最長。當然,育嬰假期間,雇主不得解僱。

父母自己帶孩子,沒工作怎麼辦?政府會發父母獎勵金。父母獎勵金是稅前工資67%,但不低於300歐元/月,不高過1,800歐元/月,一般可領14個月,最長32個月。

不管父母親有沒有工作或是有錢沒錢,德國家庭都能得到政府發的兒童津貼:一個小孩,目前是每個月250歐元(每年都會根據通膨指數調整),要是有四個小孩,那就是月領1,000歐元(折合台幣約3.5萬)。可以領多久?領到滿18歲。如果18歲之後,小孩讀大學,則可領到滿25歲。

此外,有孩子的家庭,每年每孩有4,000歐元的抵稅額度,直到滿14歲。針對單親家庭,德國政府每月發給兒童撫養費(Unterhaltsvorschuss),分別是0-5歲最高230歐元,6-11歲最高301歐元,12-17歲最高395歐元,以彌補缺少父愛或母愛帶來的經濟劣勢;針對收入不足的家庭,可領每月每孩292歐元的兒童附加補貼(Kinderzuschlag)。

作為幼兒園(Kindergarten)的發明國,3-6歲的德國小孩都有權利上幼兒園,如果是低收入戶(德國的低收入門檻不像台灣的沒有人性),那麼費用全免;在托育部份,因為工作或就學確實需要,滿2個月就能托嬰,以方便父母親回到職場或不中斷學業。

不管是上小學、中學、大學,包括讀博士班,在德國都是免費的(連我這個外國人在德國讀博士也是免費的),這就大大減輕了家長的負擔,自然也就不需要申請助學貸款,也不會出現繳不起學費而失學或輟學的情形,因此,人才不容易被埋沒

什麼叫社會福利?這就叫做社會福利。事實上,德國的社會福利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目的就是「一個也不能少」,由此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共同體(Gemeinschaft)。

社會福利就像義務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是增強國力的法寶,而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救濟。早在1717年,在全世界,還沒有哪一位君主認識到義務教育的戰略價值的時候,德國(那時叫普魯士)就已經頒布了《義務教育規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貴賤,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德國正是藉由「救濟」(你沒錢讀書,政府免費提供)在歐洲後來居上,贏得了大於英國法國的綜合國力

那麼,社會福利的戰略意義在哪?社會福利能凝聚人民的向心力、增加就業、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對經濟危機所造成的破壞起到緩衝作用、釋放人民的創造力,進而大大增強國家競爭力,每一個人都受益,包括有錢人。

你以為芬蘭、德國這些政府笨嗎?他們是有遠見的政治家,哪裡像台灣政客無知又自大,又或者聰明絕頂卻是出賣良心呢!

「出生在芬蘭,就像中了大獎(Being born in Finland is like winning the lottery)」,這是在芬蘭經常聽得到的話。是否也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孩子也可以說:「出生在台灣,就像是中了大獎」!




德國家庭享受的社會福利。表/劉明德製


















【專家之眼】緊張緊張!520總統就職演說會有驚爆?


2024-05-14 07:34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五二○就職典禮將屆,蔡英文總統昨頒授副總統賴清德「中山勳章」。圖/總統府提供


各方矚目的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內容,據前日媒體報導,內容方向已定。針對外界最關注的兩岸與國家安全立場,賴的兩岸論述,基調將延續賴1月13日的當選感言、加上蔡英文總統的「四個堅持」,進一步闡述賴自選舉期間提出的民主和平「四大支柱」,也將延續民國一O五年(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來「承諾不變、善意不變」的政策主軸,媒體說綠營將對中國大陸釋出善意,但也將重申守護台灣

外界對此評論期待,有認為這是維持現狀、相對於陳水扁執政時友善,或者指出賴就職演說是在強調未來將團結國家、對陸釋出善意。

首先,賴的就職演說內容,應該早就給美方看過了。美國即將舉行大選,經不得兩岸任何意外,而最近中共對台動作頻頻,其中重要關切,就在賴的就職演說應顧及兩岸關係。為此,美方在台北與北京間多次穿梭外交AIT 主席羅森伯格密集訪台、美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與白宮國安會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貝莎蘭在北京見中共外交官與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等。大國外交公開與私下有別,私下運作時要拿出東西取信對方以進行實質討論,談的話題必然包括賴將講的內容。執政黨如今放消息講得煞有介事,是在意圖主導輿論風向而已

其次,賴要追求國家團結、推動兩岸政策,只需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就好。以前者追求內部團結目標來說,其實可以拿綠營自己人的論述檢驗他們。早期獨派試圖建構的台灣民族主義,太過偏重閩南人的歷史記憶,不利團結所謂的台灣四大族群,因此後來轉而遵奉公民民族主義,簡單來講,就是不論先來後到,透過對憲法的認同取代民族、族群或血緣認同,以獲取各族群認同的最大公約數。

至於在兩岸關係部分,能否走得通不是只有台灣單邊說了算。「一國兩制」在台灣沒市場就不用提了,現任中共外事辦主任、外交部長王毅在民國一O五年(2016年)蔡英文第一次總統就職演說時曾表示,他並不關心誰在台灣掌握政權,「而是成為執政黨後,她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她能否繼續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能否繼續承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這一重要的兩岸關係發展重要基礎,這才是我們關心的核心」。他還提到,「她既然是按照目前『他們的憲政』所選出來的,她不能違反自己『憲法』的規定,『他們的憲法』是規定『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是非常清楚的。」這番表述,很清楚在暗示中華民國憲法在兩岸關係中的地位。

令人遺憾的,綠營領導面對中華民國憲法時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蔡從民國108年起,把中華民國歷史縮短成從民國38年開始、國號被改稱中華民國台灣,文史課綱則從更早前就已切斷與中國概念的聯繫。這都與現行憲法規範與精神相違背。

而賴對中華民國憲法的蔑視,上台前就很清楚了。民國一O八年(2019年)公開批評現行憲法有包括破壞台灣團結等三大問題;這次總統選舉辯論會上稱:「如果拿民國35年所制定的憲法來看的話,其實你會失望的,因為當年李登輝總統任內推動六次修憲,目前我們在台灣運作的這部分是增修條文,也就是以台灣發展為中心的內涵的增修條文,在這種狀況之下,如果憲法或是其他的法律可以團結國人,我們當然要尊重、要採用,但是如果要用來解決兩岸的問題,這恐怕又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我憲法在台灣運作部分當然不只是增修條文,但其言下之意,如果他認為憲法不能團結國人,就不用尊重了,更別提能拿來處理兩岸關係。

至於此次聲稱就職演說基調裡所包括的賴1月13日當選感言,連裝個樣子提提憲法都不演了,僅只說到「依照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蔡賴口中的「憲法」與「體制」有沒不同?或許可參考民國一O四年(2015年)蔡訪美智庫時的問答。當時她說她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在場的 AIT 理事卜道維問,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內容包括哪些?蔡回答,她所說的憲政體制包括憲法文本、增修條文、大法官釋憲及在台灣實際實施的狀況。即便如此,蔡在歷次演講裡說到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時,仍不厭其煩的提及憲法。由此反觀賴的表述,人民恐怕應該要注意520當天談話,到底有沒出現憲法說法,如否,其心中的憲政體制恐怕更接近僅是在講台灣實際實施的狀況。

簡言之,由於太把創意花在如何取代中華民國而非處理兩岸關係、不提九二共識通關密語,紅綠之間也沒有互信,綠營關於內部團結與兩岸的談話,不論是否提及憲法,通常僅有同溫層內宣效果。而賴雖然現在沿用蔡的國安舊人,但作為新領導,現在已經要展現與蔡不同的苗頭了。由此觀之,無論對未來四年的國家團結或兩岸關係,想要樂觀看待,甚或僅只是維持現狀,恐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