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生是一場123的選擇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2478/web/ 

◆  桃機跑道不足 航空絆腳石
◆  改建桃機停車場 擴充航廈空間
◆  越南擴大免簽國 期待納入台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生是一場123的選擇
◆  透過司法正義 解決漁船爭端
◆  盼新政府新國會 修正能源政策
◆  以民選為判準 公益為前提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生是一場123的選擇


2024-03-05 03:16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舊曆年假結束,學校和公司陸續開學和開工,社會恢復正常模式,人們開始努力於自己的新年新目標。筆者的學術專業經營管理,因為同時在大學任教和從事偏鄉高齡照顧工作,有更多機會和年輕學子朝夕相處,也常常近身接觸許多燈火將殘失能長輩;面對著這二群迥然不同生命光景,我常問自己「人生要如何經營,才能活出美好,過得精采?」筆者有一套 123 的人生準則,在此和讀者分享。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求學、交友、謀職、成家、立業、退休…),生活走到每一個十字路口,我們都必須做出一個決定,這些決定不外乎三大類,我稱之為「人生的 123」—(1)對自己:當人生遇到逆境或遭受迫害的時候,我們是選擇堅強樂觀或消極以對?(2)對他人:當人際關係受到傷害時,我們是選擇信任感恩還是懷疑防衛?(3)對世界:當努力投入的事沒有發生、事與願違時,我們是選擇勇於承擔,還是怪罪他人

此三大面向,將決定我們一生的發展與命運。對自己的「一」,就是要確定自己是誰?為什麼存在這世界?要往那裡去?等一系列的自我天命和呼召的探索。舉凡歷代的偉大人物,要向外展現更大影響力之前,幾乎都要經歷一段向內探尋天命與意義的痛苦過程。所以找到自己活在世上的「一」(天命),幾乎就可確定一生的目的雖不中、亦不遠矣!其次的「二」,就是「仁」,關乎的是人際關係。論語中記載著孔子的弟子樊遲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問答說:「愛人」,也就是善待他人。仁的主要內涵就是真誠,一種藉由真誠而自覺為行為之主體,一種由內而外的行善力量。其中,善就是人我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最後,「三」就是中國古字的「众」。「眾」代表三人站立;據古代甲骨文字形,「眾」是象日下三人形,像許多人在烈日下勞動。換言之,三個人一起工作就涉及到管理和分工協作,也就是社會眾人之事的處理或統治。

人生只要認清楚這 123 選擇-確定天命、善待他人、當責合作,許多複雜事就會變得簡單許多。這個 123 選擇和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的詩《The Road Not Taken》(未選擇的路)也有異曲同工意涵:

「金色的樹林裡有兩條岔路,可惜我不能兩條路都走過,我久久站在那分岔的地方,極目眺望其中一條路的盡頭,直到路的轉角消失在樹林深處,然後我踏上了另一條。這條路或許更值得我嚮往,它荒草叢生又人跡罕至,不過說到其冷清與荒涼,這兩條路幾乎是一模一樣。那天早晨兩條路都鋪滿落葉,落葉上都沒有被踩踏的痕跡。唉~我把第一條路留給未來,我知道人世間阡陌縱橫,可我不知是否還能重回此處,我將會一邊嘆息一邊述說,在多年以後,樹林中有分岔的兩條道路,我選擇那條人跡稀少的行走,所以讓結果截然不同。」

祝福所有讀者在全新的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都能找到自己的123,做出選擇。














桃機跑道不足 航空絆腳石


2024-03-05 03:37  聯合報/ 陳立業/大學教授(台北市)


桃園機場因南跑道維護三天,以單跑道營運,導致諸多航班延誤,航機無法降落,眾多旅客行程慘遭影響,甚至被迫取消。國門顏面再度掉漆,位居世界第八十二名恐再持續下滑疫情三年桃機未掌握急起直追契機,空轉結果盡曝

首先,這次事件令人納悶的是,對照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每月平均班次數二萬二千餘班,現今每月班次數恰達二萬餘班,運量變小還發生跑道關閉應變失靈的窘境,若未來再加上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尚未成立的星宇航空營運衝擊,實難想像日後桃機因跑道維護影響營運捉襟見肘的景象。

在長年的討論下,桃機跑道道面已由過往的剛性道面(水泥混凝土)重建為柔性道面(瀝青混凝土),兩者最大差異為剛性道面使用年限長、維護影響大,但間隔時間長;柔性則是維護影響小,但間隔時間縮短。換言之,未來每年若遇桃機跑道維護頻次增加,倘桃機無法妥善安排與處理,營運勢必面臨挑戰。

交通部王部長下令提早完成跑道修護,其面對國際旅客指責壓力可以理解,但桃機跑道關閉茲事體大、層層審核,以一般不輕言關場之慣例而言,不難推測跑道「必須」修繕。如果能依長官指示兩天完成,工程單位何以預先規畫三天?再者,過往跑道維護通常利用半夜離峰時間關場,柔性道面維護也不若剛性施工耗時長,可採漸進式施工維護,若以關閉三天進行,原因值得深究。跑道使用與飛安高度相關,不容任何妥協空間。

再從旅客角度而言,單跑道營運造成旅客班機延誤,表面看似僅讓旅客抵達時間延誤,實質上延伸問題相當廣泛。航空業者將面對旅客因延誤影響的各類求償(如無法搭乘預定好的地面運具、旅館費用),續程班機無法銜接,增加提供旅客旅館住宿或重訂續程班機之成本,卻又無法轉嫁桃機。

簡而言之,桃機問題在於各類營運負荷容量不足,不僅是眾人皆知的航廈問題(包含報到櫃檯、登機門、安檢能量不足),已於日前安檢大排長龍可一窺究竟。跑道容量以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運量推估,每小時平均須處理卅一架次(未考慮尖離峰)。事實上,每日部分時段需求早已超越目前公布之雙跑道每小時營運容量五十架次。對比我國鄰近標竿機場東京、首爾仁川機場具備四條跑道,香港、新加坡也有三條;桃機非但需要第三航廈,第三跑道亦刻不容緩,宜加速提早興建以提升競爭力,莫讓桃機成為我國航空發展絆腳石。










改建桃機停車場 擴充航廈空間


2024-03-05 03:37  聯合報/ 周文軍/前中正航空站主任(台北市)


政府放寬疫情管制後,在國籍航空公司營運帶領下,入出境旅客快速回復,桃園機場旅客量月月成長。依民航局統計,一月旅客量三五九萬人次,續創下疫後月旅客量高峰觀察二月旅客量約三六三萬人次,合計一至二月旅客量七二二萬人次,較去年一至二月成長七十六%;與一○八年比較,回復率九十一點六%

去年近三分之二國際航線旅客由國籍航空公司承運。依航空公司購機汰換計畫,未來三年,每年將增加三百萬座位數承運量,配合來台旅客需求提供往返機位,繼續帶動桃園機場旅客量快速成長。

參考交通部推動補助來台旅客措施,今年來台旅客目標增加五五一萬人次約九百萬人次需由桃園機場入出境;遠東地區民航與觀光市場逐步恢復,轉機旅客持續成長,來台工作外籍人士增加,預估今年旅客量四,五○○至四,九○○萬人次,較去年成長三分之一;一一五年可達五,一○○萬至五,四○○萬人次,較去年成長二分之一

一、二航廈年旅客容量三,七○○萬人次,去年旅客量已經達到三,五三五萬人次,接近航廈容量尖峰時段已超量二至四成使用,出現排隊空間不足情事。為避免延誤登機時間,許多時段旅客必需提早到達排隊、等候、久站;航空公司把終止旅客報到時間,由國際普遍的起飛前四十分鐘,增加為起飛前六十分鐘,增加候機時間。

來台旅客證照查驗多需人工查驗,需要更多查驗台作業和排隊空間因應。安全檢查方面,為避免交、領行李費時,及廉價航空行李加收託運費,愈來愈多旅客不託運行李。經過X光檢查的物件增加,需增加檢查線、要有更多的檢查前處理台空間,讓旅客有足夠空間與時間將不適合放於隨身行李的物品全部取出、放置於檢查籃子,以減少檢查研判時間與複查機會。現有空間已無法擴充,急需建立新的通關動線。

目前最快、影響運作最小方案是將一航廈出境、二航廈大客車停車場鋼構立體興建,支援航廈空間利用;並於停車場大樓增設新自助報到與通關設施,供無託運行李入出境,及已完成託運行李的出境旅客通關作業,讓旅客由新廊道往來新通關區與登機廊廳。二航廈大客車停車場立體興建後,可將地下室員工停車場移往高樓層,空間調整,增加行李處理場運作空間與容量。

桃園機場缺乏基本建設,三航廈延遲建設卻未有因應措施,已造成旅客和航空公司營運及運作不便,亦影響外籍航空公司開闢航線和增班意願。期盼交通部能協助機場公司及早辦理擴建,避免影響民航與觀光發展。











越南擴大免簽國 期待納入台灣


2024-03-05 03:37  聯合報/ 鄭紹春/前農委會苗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台北市)


為吸引全球觀光客,越南最近開始單方面開放免簽入境,有十三國,包括歐洲的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俄羅斯、丹麥、瑞典、挪威、芬蘭、白俄羅斯,以及亞洲的日本、南韓。至於經過雙方互惠協議的互免簽證國家,計有東協十國當中的九國(本身除外),再加上吉爾吉斯、巴拿馬及智利等三國。迄今為止,越南總共僅給予廿五個國家免簽禮遇。

去年東南亞各國外籍觀光客總數,馬來西亞以二,九○○萬旅次打敗疫情前常勝軍泰國,兩國僅差一百萬旅次;越南則以一,二六○萬旅次緊追新加坡(一,四○○萬旅次)排名第四,與第五名印尼的一,一七○萬旅次差距微小。

基於上述原因,越南總理范明正日前指示擴大免簽國數量,把富裕國家旅客觀光簽證效期拉長,以加強旅遊業復甦。在東南亞迎賓賽局裡,期待台灣也步上日韓腳步,被納入越南認可的富裕國家行列,共享免簽殊榮。











透過司法正義 解決漁船爭端


2024-03-05 03:16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金門漁船事件兼涉政治與法律問題,紛爭處理目前亦分行政談判與司法調查雙軌進行。或認政治重要性大於法律,但我想問:無司法確定事實與判斷為基礎,如何回應滿足大陸國台辦的「真相」、「道歉」、「究責」及「賠償」四點訴求,從而化解衝突?若對岸自始否定我「治權」(含「司法管轄權」),又有何途徑解決當前與未來可能再發生的類似糾紛?

台、陸相互尊重(至少「互不否認」)「治權」與「司法管轄權」,體現且落實在現行兩岸關係條例、尚運作中的兩岸司法互助協議,與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關於文書認證、涉兩岸民、商事件開放法律選擇,與判決認可執行等規定。況我方單邊劃定的金、廈間「禁、限制水域」或「禁、限制線」,於陸方言雖非明文法源,但長期來雙方執法都加遵守,多數漁民也因信賴該默契而約束活動,並據此獲利營生,可謂業形成一「既存法秩序」。豈容輕言抹殺?

退步言,即使陸方認金、廈水域屬其領海,惟事件既涉兩方人、船,發生在我方監控範圍,又已交金門地檢署受理立案,是不管依據我國刑法,甚或參酌大陸學界關於解決「區際管轄權衝突」所提「屬地」、「實際控制地優先」、「先理為優」等原則,我方仍享有優先司法管轄權。不受大陸海上執法「新常態」影響。

立足站穩「政治歸政治,司法歸司法」後,我認為較應關切的,是本案偵、審過程如何作到完善「程序正義」,最終實現「實體正義」,讓爭端得以落幕。

此番海巡取締因器材欠缺導致無現場錄影,事後說詞反覆,對我行政執法公信力不無傷害。司法單位除應蒐集詳查其他人證、物證,盡力還原真相、彌補瑕疵外,為保障人權、符合「當事人對等」,建議可通知曉諭陸方死者家屬與生還者委任代理人,參與我方刑事訴訟與相關賠償請求。另在「己方人民不移交」原則下,亦可參考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和信醫院黃姓醫師殺害陸籍女友潛逃回台案,循兩岸司法互助協議與陸方互惠分享證據資料;如本案有證人或被告,也可開放跨境視訊,以昭公允。

基上,面對國內朝野攻防激烈,陸委會呼籲「司法機關獨立適用法律」、「靜待司法調查結果」,非無根據。個人反而憂心的,是我院、檢機關常遭詬病的輿論、政治力主導辦案,與審理效率不彰、結案延宕問題。比如從金檢偵查進度看,迄對具體犯罪事實與誰列被告當事人,似尚未掌握。倘因此讓對岸找到藉口,進而挑戰我「主權」,則台海豈有寧日?













盼新政府新國會 修正能源政策


2024-03-05 03:16  聯合報/ 陳貴端/逢甲大學教授、曾任台電及經濟部聘任核四廠興建監督專案小組委員(台中市)


電能為民生所必須,且是工業之母。昔日台電人才聚集,專業領導。民國五十八年石油危機致油價飆漲,衝擊物價,經濟部長孫運璿(曾任台電總經理)深具遠見與決策力,斷然決定興建核電廠。由於核電廠機組大、效率高、供電穩定、成本低,較不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取代傳統火力電廠而成為台電「基載負荷電力」和供電系統主力,提供充足、穩定、廉價電力以支援工商業發展,台電堪稱國營事業模範生。

今日台電經營目標與發展策略遭政治介入,配合政府「非核家園」能源政策,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核能歸零。整個供電系統以高燃料成本之天然氣及煤,取代低燃料成本之核能;又為發展綠能,初期高價收購太陽能及風電,加上近期俄烏戰爭、以哈戰爭,燃料價格飆漲,供電成本大幅提升。

電價雖經民國一一一、一一二年(二○二二、二三年)調漲,惟電價費率仍低於供電成本。去年台電平均供電成本每度三點九五元,電價每度僅三點○七元,造成台電累積虧損高達三,八二六億。財務黑洞已把原資本額三,三○○億幾乎虧光瀕臨破產,乃於去年現金增資一,五○○億。日前台電臨時股東會通過擬增資一千億,由經濟部全數認足,將資本額提高至五,八○○億元,僅能解決燃眉之急,無法解決企業與民眾關心的電力供應與電價調整及對物價、環安的衝擊問題。

當務之急,應盡速檢討能源政策;連年漲電價及靠政府編預算、增資補貼虧損,財務黑洞是填不滿的,且違反「市場法則」及「使用者付費原則」。

去年下半年電價費率審議會怕大選前調漲電價,衝擊物價助長通膨,閣揆宣示年前不調漲。選後台電財務黑洞必須解決,四月分電價費率勢必調整、衝擊物價,影響民生與經濟發展。

期盼新政府、新國會能重新檢討能源政策,考慮調整供電系統、環境保護及安全確保:一、太陽能光電與風電興建進度落後,核能電廠除役,整個供電系統是否能滿足產業及民生用電需求?天然氣與煤靠進口供應,價格不穩定,影響能源供應穩定性。

二、天然氣及煤是排放二氧化碳元凶,將衝擊及未來國際碳費徵收及自主減碳優惠折扣。核電零排放、供電穩定、成本低,且科技日趨成熟,已被國際認定為「綠能」,採用國家日益增多新政府是否延續「非核家園」能源政策?能否保證供電系統安定,環境保護及確保安全?是否願承受高電價,影響民生及企業競爭力?是否應選擇遵循「以核養綠」全民公投民意,讓核二、核三延役或重啟核四

三、減少燃氣燃煤配比,積極開發綠能,使能源供給多元化。強化儲能方法多元化,開放增加儲能設備及改良儲能技術,提升轉換、輸送、儲存技術,減少能源輸送損失。

最後建議讓台電能依國營事業管理法及電業法,回歸專業領導及專業經營,減少政治干預,建立正確經營目標與策略,提供充足、穩定、價廉、潔淨電能,恢復昔日國營事業模範生英姿。











以民選為判準 公益為前提


2024-03-05 03:16  聯合報/ 紀俊臣/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新北市)


立法院最近屢屢發生立委質詢遭到閣揆反質詢,或閣揆與立委互嗆情事。無論中央政府間的行政與立法關係,或是地方政府與議會間的府會關係,在學理上皆是議會政治的關係建構,就質詢而言,究竟是上對下的關係,抑或是平行對等的關係?固然在憲政主義上係以「平行而對等設計」,但平行而對等設計制度的前提,是行政與立法二部門的組成員皆由直接民選產生。因之,任何主張皆應以民選為判準的基礎。

中華民國憲法所設計的行政與立法制度,本係以具有各自的民意基礎為前提。行政院所以須向立法院負責,本係內閣制的設計,其首長所以須前去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和接受政治質詢,皆因立委係直接民選產生。反之,行政院首長在施政報告和備詢的角色如何定位?

依憲法本文,在立法院召開院會時,須由經立院行使同意權後的行政院長率領部會首長進行施政報告和備詢。問題在憲法本文立法院行使行政院長同意權的條文,已為增修條文所凍結,致行政院長的民意基礎已完全不具備,何況新近總統大選後,看守內閣的政治權力已有所限縮;復因同黨的總統當選人係以未過半的相對多數當選,在民意基礎完全弱化的政治條件下,其所謂平行而對等的前提更是不備,如何行使憲法本文原設計的權能?

此項國會出現的行政與立法關係變遷,在地方的府會關係則係完全不同的機制設計。地方府會關係如依憲法及其增修條文之規定,再就地方制度法的設計,本係參酌日本地方自治法主要條文,採類似總統制的變體。地方首長在議會施政報告和備詢,須本諸平行而對等的原則向地方議會負責。唯台灣現行的地方自治,並無日本地方自治法所規定的內閣制倒閣、解散議會之權,則是值得注意的設計。

對於議堂上究竟如何質詢?由於我國並無法國的詰問制度設計,僅是一般所稱「普通質詢」,是以民代的質詢,行政首長即使答非所問或實問虛答、乃至反質詢,皆不構成在野黨發動倒閣的條件。此項設計對於責任政治的行使固然有所阻礙,但就穩定政局,尤其在台灣的不正常政治文化下,實在是很具特色的機制設計。目前的國會施行的「即問即答」,係源自於地方議會的經驗。早先在萬年國會乃至增額立委的時期,係採取立委質詢後,始得由行政首長上台答詢的機制,彼此問答相敬如賓,答詢亦備極周延,可謂面面俱到。

自從第二屆立法院以來,出身地方議會的立法委員逐屆增加,乃將地方議會的聯合質詢,或是府會同台的即問即答,成為新的質詢模式。此種機制就政治效果言之,固然有其特色和作用,但就行政首長的備詢或立法委員質詢皆有不夠周詳,尚且有彼此搶問或搶答的不盡禮貌之處。基本上,在國會質詢至少應有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論辯的素養;行政院長絕不可有反質詢或批判立法委員的惡質行徑。

嗣後的議會質詢究竟何去何從?雖國會改革,乃至提出「藐視國會罪」,以強化立委質詢的政治效果,惟該等機制變革應以公益的堅持為前提;立委質詢必然有政治立場,但絕不能有人身攻擊或以公器報私仇的偏頗。行政首長就公共職務應有被究責的認知,而且能以公開、坦然和公評的負責任態度,接受立委本諸民意的監督。民主政治文化是民主國會的基本氛圍,唯有朝野共同體認並身體力行,始得逐漸形塑和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