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三黨不過半 藍白綠的新三國演義
◆ 【專家之眼】立法院長自表功績 後繼者該引以為戒
【專家之眼】三黨不過半 藍白綠的新三國演義
2024-01-23 07:51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不少選民透過分裂投票,表達對總統候選人、政黨理念的認同、期待。本報資料照
這次的選舉結果,不像先前幾次意外不斷的選前之夜,頭一回民眾得以相對客觀且安心的方式,來透過分裂投票的自由意志,對總統候選人、政黨理念的認同、期待,與在區域立委人選的過往表現,來評價論功的投下神聖一票。
首先,年輕世代參與的積極性,在選前的社媒對抗與造勢現場,都能感受到;但整體投票率則不如亡國感充斥的民國一O九年(2020)大選,也是不爭的事實。大選的結果,包括時代力量、親民黨、台灣基進等小黨選民,部分政黨票更流失到民眾黨,因此未能獲得政黨補助金,遑論是不分區的席次。
反觀,民眾黨得票數則成長一倍以上,不分區的席次也從五席,增加到八席;更在小黨選民的集中選票之下,就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兩黨加總,也從原本的99席,回升到民國一O五年(2016年)的103席。
其次,過去以來的選票游移,能逐次甩開族群動員與藍、綠在派系分裂之後,貼上副品牌的派系公開對決;這一回,則有著風雲際會的大扭轉,讓地方性的草根人物,與青年世代從未知的徬徨到苦悶、憤慨,一一有得到抒發。
誠然在單一選區的設計下,非藍即綠、非綠即藍,國民黨順勢從38席,一躍回到52席;民進黨則從民國一O五年(2016)的68席、民國一O九年(2020)的61席,回落到51席。如今兩黨在立法院內勢均力敵,讓扮演反對黨的力不從心,再無從有輕言退讓的藉口。
再則,值得玩味的是,國民黨不分區的政黨票,高於總統得票數;而民進黨、民眾黨,其政黨票數則低於總統得票。就這次選舉所出現的分裂投票,因為少了選前之夜的激情操作,讓選民有非常冷靜的思索空間,能夠根據個人判斷與公共理性,再沒有被迫含淚投票的壓力。
就以新竹縣的選票走向為例,無論區域立委或是不分區,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得票都低於立委,約及立委得票的七成五水準;反觀民進黨,總統得票則高於其區域立委得票。而在泛綠政黨加總取得約17萬的選票當中,其中的四成五投給民進黨的立委候選人;五成五,則是投給其他的泛綠政黨。
而國民黨立委得票數,接近16萬;則有七成五投給同黨籍的候選人。至於,民眾黨在新竹縣的總統得票,12萬餘票,推估其中的三分之一,是來自國民黨的立委得票,另外的三分之二,則是來自泛綠陣營的得票。
最後,慶幸的是,青年世代的徬徨與苦悶,在得以有分裂投票的機緣之下,暫時能得到紓解;畢竟,根據上述新竹縣的投票行為來看,侯、柯配即使在桃竹苗地區,只怕也不被泛綠選民所能接受的。
就泛綠陣營的角度來看,打從民國一O五年(2016)大選開啟的小英旋風,以及柯P順利完成其連任,民國一O七年(2018年)的台北市長之後,風起雲湧的新興政黨,包括了由柯P領軍的民眾黨。更在民國一O九年(2020)大選年間,開始鼓勵新世代的自主發展,以便能取得來自友黨的關係,以達成跨世代之間的權力分配與政黨制衡。
其後,泛綠陣營內的詭譎變異下,諸如范雲女士以第三勢力的黨主席身分,轉任民進黨不分區代表;以及太陽花學運領袖轉任民進黨的副秘書長,領薪9萬的種種傳言。終而有迄今仍眾說紛紜、功過難定,所謂藍、白合的紛擾風波。
遺憾的是,當青年世代以分裂投票完成其跨黨派出擊,其實隱藏有諸多的期待與民氣展現!但即使在選舉風潮漸次褪去之際,卻依然沒得到主要黨派的正視與直接回應;遑論是持續對話與做成精準解讀的意願了。
走筆至此,不禁令人扼腕三嘆。
【專家之眼】立法院長自表功績 後繼者該引以為戒
2024-01-23 07:34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立法院長游錫堃。本報資料照
立法院長游錫堃是否適才適所,從最近訪談可以一窺奧妙。在他上台前,就有人點出他的學養不足,從政資歷雖然豐富,但從未在立法院服務過,這樣的人一下便跳入需要國會資深經驗的院長職務,四年來不出大問題,恐怕是柯總召與立院行政官僚服務之功。
但他要接受訪談,正好讓人檢視成績。從內容來看,除主持議事外,就是特別提到他過去四年突破很多國會外交紀錄。大家可以注意的是,訪談對前者描述相對空泛,大約是通過法案數量的流水帳,以及總結立法院長角色,說是做到了中立與無我;對後者倒是說的較細,甚至連旅館24小時維安都提到,並以此鋪陳對對手的攻擊。
然而,眾所周知,民主化以來,立法院平時議事效率低落,通常是靠最後加開臨時會,包裹通過法案,任何一個院長都能或不能拿通過法案數量來說嘴。而游自稱主持議事中立無我,如果從藍綠攻防角度來說,過去持續詬病綠色完全執政以來,想通過的人事、法案沒有不過的紀錄,這種完全輾壓對手的作風,就算諉稱是黨團作為與他無關,比較前院長王金平也無說服力;而從國會排案立法持續有利資本家,導致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年輕選民對綠失望轉向投白的趨勢看來,他說對財團政黨利益中立無我,恐怕也沒多少人相信。
至於他特別拿不熟的外交工作來說嘴,可知他身邊無人。說游不熟外交工作,是因為他曾大放厥詞稱台美建交指日可待,甚至指明2028年前台美可能復交。這話拿來唬自己人也就算了,還當面向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喊話,搞得客人無言以對,使後來拜訪的繼任者要求進行不公開的閉門會。大家試想,美國代表與立法院長有什麼機密要談?還不就是怕游又在媒體前提建交事,讓對方下不了台。游對國際事務的理解,大致如此。
這樣的人,誇稱他國會外交有成績。就在蔡政府創紀錄的丟掉十邦交國,並且被隔絕於多數重要國際組織的惡劣外交環境下,游院長講出來的業績是有多國代表團到訪、曾到歐洲某國會演講,兩國落地接待,並安排旅館24小時維安等。這種成績的虛實得失人民可以算算是否值得,還可以加上他沒提到,我外交部背後為他的風光排場花了多少人民納稅錢。
由游院長自表的反面教材來看下任院長施政方向,至少有三點啟示:
一、過去隱藏於政黨協商密室政治,實則向政黨財團傾斜的假中立可以改了。人民現在希望立院興革,特別著重於通過降低貧富差距、房價過高…等系列法案,立法院如果還打假球,差距這麼少的席次下次必然再度變動。
二、非綠勢力如有機會擔任院長,對外對內都有代表民意的象徵性權力。細察游院長過去表現,多有獨派言行,或不僅談我民主成就,還配合外交部抗中旋律大放厥詞。新院長在未來國慶大會時,怎麼表現與綠色執政對國家符號的遮掩扭捏不同?而於綠營外交部不一定配合的情況下出訪或接待外賓,要代表民意談的,是當特定勢力的圍堵前鋒,還是挽救世界免於激烈衝突的橋樑?新院長有機會展現世界級領袖高度,千萬不能把位子做小了。
三、在現有美國撐腰的底氣下,沒人會怕中共干預。諷刺的是,懷疑未來國會議長可能較重視中共意見者,本身就對中華民國不忠。真正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該想的是怎麼增加台灣實力,而不是虛耗有限資源。現在中共國力日強,我們應該要韜光養晦、厚植實力,還是容許執政黨繼續遍地烽火、製造悲情,進而出口轉內銷?這是民意領導,乃至民意必須面對的抉擇。
總之,游院長拿來說嘴的功績,對照現實政治變化,正好反證他回應民意無功、配合「斷」交部與獨派虛功。台灣民意殷切期望的立院領袖,是不再打假球,確實主持通過扭轉貧富差距的立院法案。如果立法院未來領導還陶醉於舊運作模式,下次民意浪潮很快洶湧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