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觸頂了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127/web/ 

◆  聯合報社論/再口無遮攔,將掀藍營「討厭柯文哲」風潮
◆  聯合報黑白集/負負得「鄭」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觸頂了嗎?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觸頂了嗎?


2023-11-29 02:29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經濟第3季GDP成長4.9%,高於預期,前三季達5.2%,只要第4季成長4.4%以上,就可以達成全年5%左右的成長目標。美聯社


中國大陸經濟第3季GDP成長4.9%,高於預期,前三季達5.2%,只要第4季成長4.4%以上,就可以達成全年5%左右的成長目標。外資投行普遍認同中國GDP「保5」在望;瑞銀、高盛及野村等均上調今年中國經濟成長預測

不 過,外資投行預計明(2024)年中國經濟成長動力將放緩,野村更認為不足4%;中國經濟學家建議政府,明年GDP成長目標宜訂為4.5%至5%,換言之,與今年持平。不管怎麼說,自新冠疫情以來,各方看中國經濟,早已從過往的中(7%至8%)、高(9%至11%)成長的印象,調整為習慣於5%甚至更低的中度偏低成長心態了,重要的是,現實數據也支持了這種觀察和研判。

正因為如此,最近國際普遍興起了一種看衰中國經濟的輿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國《經濟學人》今年5月以《PEAK CHINA?》(中國觸頂?)為封面標題的分析與研判,此論一出,附議與跟進者頗眾,還有著名的經濟學大師、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中國大陸2008年之前高速成長的步伐,顯然無法持之以恆,問題的癥結是,中國整個社會儲蓄過了頭,並不利於經濟。

除了經濟成長動力明顯減弱之外,作為「中國觸頂論」的另一有力旁證,就是原本持續逐年拉近中的中國GDP與美國GDP的差距,最近又開始拉大了。

經濟學界,一直以來有一個奇特的理論,叫「70%魔咒,意思是每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GDP 的70%,這個國家的發展速度就會放緩,與美國的差距又恢復拉大。這個魔咒當然也跟大國博弈下,美國必然極力維護霸權地位戰略有關。現實上,上世紀蘇聯強大時,GDP一度占美國比重達50%多,隨後在美國壓力下被肢解了。接著是日本,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代當日本臻於「日本第一」的國力頂峰時,日本GDP占到美國GDP的69%,然後就被美國用「廣場協議」打下去了。所以,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現在的中國。

果然,快速成長的中國GDP,在民國一O六年(2017年),就達到了美國GDP的66.4%,照這個趨勢,到民國一O九年(2020年),這個比重就會觸及到70%魔咒紅線,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民國一O六年(2017年)甫上台的美國川普總統,從民國一七年(2018年)3月開始,對中國發起了一連串的貿易戰、投資戰、科技戰。其結果是,中國GDP占美國的比重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達到71.1%的高峰後,今年第1季一下子就跌到了64%,而這也正是《經濟學人》提出「中國觸頂論」的形勢大背景,但「中國觸頂論」是否因此成立,也許還有進一步商榷的餘地。

首先,中國GDP與美國GDP的差距從持續拉近到又恢復拉大,除了川普的遏華戰略外,更主要的原因應與匯率、即美元相對於人民幣的大幅升值有關。撇開匯率因素,單以兩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中國約5%,美國僅約2%而言,兩國差距並非拉大而是持續拉近。

其次,中國經濟成長率近年來的持續走緩,相當程度上,跟習近平上台以來的「還舊債」有關。所謂還舊債,即是指矯正過去的錯誤(許多錯誤還因此墊高了當時的成長率),這包括大力反腐、整頓環境生態,處理房地產泡沫及地方債積弊等

第 三,中國經濟有沒有觸頂,關鍵是要觀察評估未來發展的潛力,潛力的評估分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前者看人力:中國勞動紅利的確正在消減,但人才紅利可觀;資本:中國儲蓄率高,關鍵在中國的金融改革;科技:近年來的表現相信已顛覆了過去許多刻板印象,以及政府效能(這應是中國強項)。需求方面即市場規模,這更是潛力巨大,令一眾跨國企業難以抗拒。

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6月出刊的《經濟學人》,也曾以「喘不上氣的中國龍」為標題,預言中國經濟成長在十年內將大幅放緩,事實是,接下來的十年中國年均成長率約10.5%。這一次,又來了,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聯合報黑白集/負負得「鄭」


2023-11-29 04:26  聯合報/ 黑白集
臉書粉專「Next逆襲」流出疑為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前)與女子進出房間影片,鄭文燦委請律師向警方提告妨害名譽。(取材自臉書)


網友短片爆料,貌似副閣揆鄭文燦的人帶女性開房間。燦哥嚴正否認並提告,警方將短片送刑事局數位鑑識,結果是「無法判斷深偽可能」。官方報告使用「負負邏輯」表述,網友質疑刑事局不能判定是假的,更不敢承認真實性,難道在玩「負負得正」的文字遊戲

警方說,刑事局使用兩套軟體,檢測影片是否出自深度偽造;一套測出有「六成可能」,另一套則顯示「沒有」。判讀不一致,因此結論是無法判定究竟是軟體的「精準度」不足,抑或是檢測人員深具「政治智慧」,引人揣想

在野黨民代不滿刑事局表現,決定自費送交專業機構鑑定。鄭文燦不爽,喊要提告。但他明知刑事局的工具是檢警調合議指定,結論無法還他清白,再告下去,有用嗎?若鄭文燦認為藍營民代自費送檢選舉抹黑,何不主動送交國外鑑識自己消極,又不讓別人查,是在怕什麼?

蔡政府上台後,不許查的事罄竹難書動輒封存卅年,再不然就像檢警無間道詐騙集團,由自己人查,永保安康這回,刑事局社會自由心證負負得鄭」,彷彿對司法天平傾斜的嘲諷:有調查,沒真相

司法是正義最後防線,竟淪為鄭文燦官箴的守門員。燦哥位高權重卻扯上各種貪腐傳聞執政優勢竟無法給他公道,只能等政黨輪替為他「洗冤」。












聯合報社論/再口無遮攔,將掀藍營「討厭柯文哲」風潮


2023-11-29 04:35  聯合報/ 社論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接受廣播節目專訪表示,有人買他當副手就給1億美元,後來甚至還喊價到2億美元。記者曾原信/攝影


去年地方選舉是一場「討厭」的選舉,「討厭民進黨」貫穿整場選戰,終讓綠營遍體鱗傷。這次「藍白合」破局,藍營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戳破柯文哲的三大神話,激發藍營大團結,民眾黨甚至出現退黨潮。但柯文哲依舊口無遮攔,聲稱遭藍營「設局」,又說美方派人出價兩億美元買他「當副手」,情節荒誕難以置信。柯文哲如此說唱江湖,越發凸顯他不是堪當大任的政治人物。

首先,君悅飯店的藍白合最後協商,分明是柯文哲與郭台銘堅持在此舉行,侯友宜和馬英九、朱立倫才特地移樽就教前來。柯、郭是邀約主人,讓客方苦等久候而不現身,後又要求當「見證人」的馬英九退席,甚至要求侯友宜另「開小房間密商。種種表現,都極失格且不合理,連形式上禮貌與透明都失去。如此,柯文哲還要怪藍營「設局」,這是有「被迫害妄想症」,還是習慣性推責諉過

其次,柯文哲日昨在受訪時,說出美方有人出價買他「當副手」一事,故事光怪陸離,極不真實。事實上,不論就國民黨目前的財務狀況,或就柯文哲的「身價」而言,有人出價兩億美元請他當副手,都是不可能的天價,也沒有誰值得這個行情。面對這類國際騙子,柯文哲最好的處理,是當即報警,或將此人影像公諸於世,至少可杜絕後患。柯文哲捨此而不為,卻在事後將此事說得津津有味,還把美國參議員AIT理事主席羅森柏格都指名扯進來。試問,柯文哲到底有沒有一點國際外交常識,或者他只想誇示自己是個有價值行騙對象

同一天,柯文哲出席「眾青開講活動,分享他台北市長任內的經驗,竟說台北的男人上酒店,「不是娛樂,而是為了公事」。他的根據,是北市府資料庫顯示,「酒店周末生意比較差」,可見男人上酒店是談公事,周末則在家假裝當好男人。根據酒店「周末生意差」,竟能得出上酒店是「談公事」的結論,顯示柯文哲的邏輯推理有問題。他難道不知道,下班後的「應酬」,只是個更方便的藉口?否則,要談生意,大可到餐廳或酒吧去談,何必花大錢上酒店?

再說,柯文哲理直氣壯宣稱「上酒店是談公事」,到底目的何在?是為了正當化酒店的功能,或是為了替晚歸的男人找藉口,抑或只是為了讓眾多女性感到安心?無論如何,他最後又說男人周末都在家「假裝」當好男人,顯示他也不相信自己的分析,不是嗎?如果當了八年市長,柯文哲竟只得出「上酒店是談公事」的結語,他到底有沒有用心經營市政,或只是想譁眾取寵一下。再說,拿這種曖曖昧昧的「發現」和青年分享,他究竟想傳達什麼理念?

柯文哲或許認為自己的魅力就是能說善道,而追隨他的年輕「柯粉」也深好此道;然而,他目前競選的是總統職位,他也不能不考慮自己言行舉止觀瞻和正當。他喜歡信口開河,不僅會削弱自己的可信度,更糟糕的情況,則是意圖影響大局。例如,他提到的「兩億美元買副手」的怪事,明知詐騙還暗暗影射藍營,根本就是在幫綠營提供彈藥與軍火,讓對方大作文章假藉提告來攻擊侯友宜,那是很惡劣的作法。

經過藍白分手實境秀,柯文哲「不透明、無誠信、親財團」的三大神話一一現形,他也逐漸走下神壇儘管柯文哲仍喊著「藍白和」,但他若繼續口無遮攔,不僅會嚇跑中間選民年輕選票也未必留得住最糟的是,若激起藍營「討厭柯文哲」的風潮,他恐將一路下滑